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6775发布日期:2021-04-09 20:4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检测井道内的异常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在地震发生后、维护点检时等,能够检测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异常检测装置中,在电梯轿厢的上部或者下部,安装有能够测定水平距离的距离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在使轿厢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距离传感器测定到设置在井道壁或井道内的设备的水平距离。

异常检测装置的控制部在测定出的水平距离与基准值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有遍及井道的全长地进行这些动作的事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0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异常检测装置中,在使轿厢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距离传感器进行水平距离的测定。因此,例如在检测到地震发生而电梯停止后想要进行异常检测的情况下,必须在不知道有无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的状态下,使轿厢行驶。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能够在不使轿厢行驶的情况下检测井道内的异常。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具有移动部、测距部和控制部,移动部能够在井道内与升降体独立地沿上下方向移动,测距部安装于移动部,测定水平距离,控制部控制移动部和测距部,控制部包含:移动量计算部,其计算井道内的移动部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升降体高度位置取得部,其取得井道内的升降体的高度位置;基准值存储部,其存储井道内的设定位置处的水平距离作为基准值;测定值取得部,其取得在移动部的绝对位置处由测距部测定出的水平距离作为测定值,移动部的绝对位置是根据升降体的高度位置和移动部从升降体的高度位置起的移动量计算出的;以及判定部,其根据测定值和与测定出该测定值的绝对位置对应地存储在基准值存储部的基准值,判定井道内有无异常。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能够在不使轿厢行驶的情况下检测井道内的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井道内的设备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移动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的基准值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由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移动部进行的水平距离测定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移动部测定出的水平距离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基准值的一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的维护管理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的地震发生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的地震发生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中的地震发生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13是示出由作为专用硬件的处理电路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各功能的情况的结构图。

图14是示出由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处理电路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各功能的情况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例,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井道内的设备结构图。在图1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作为升降体的轿厢2的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3a、3b。

在轿厢导轨3a经由安装板4a、4b固定有进行轿厢2的升降控制的控制盘5。此外,在轿厢导轨3a经由安装板4c固定有检测板6。

检测板6设置于各层。检测板6用于通过与安装在轿厢2侧的平层位置检测器7啮合,检测轿厢2的平层位置。

在轿厢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配置有检测井道壁的异常以及井道1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的异常检测装置10。异常检测装置10具有在井道1内与轿厢2独立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部11和固定在轿厢2的上部或下部的控制部20。

配置在轿厢2上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移动部11沿着从顶面延伸的主绳索8,在井道1内与轿厢2独立地沿上下方向移动。配置在轿厢2下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移动部11沿着从底面延伸的补偿绳索9,在井道1内与轿厢2独立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图2是移动部11的详细结构图。在图2中,移动部11具有主动轮13a、13b,主动轮13a、13b把持主绳索8或补偿绳索9,并且沿着主绳索8或补偿绳索9移动。

此外,移动部11具有臂16a、16b,臂16a、16b赋予将主动轮13a、13b按压到主绳索8或补偿绳索9的力。

进而,移动部11具有作为主动轮13a、13b的驱动源的电动机14和向电动机14供给电力的蓄电部15。

在电动机14安装有输出与电动机14的转速相应的脉冲信号的编码器17。从编码器17输出的脉冲信号被输出到上述的控制部20。

此外,在移动部11安装有测距部12a、12b,测距部12a、12b遍及整周360度地测定以自身为中心的水平距离。测距部12a、12b由激光式的距离传感器构成。另外,这里的水平距离是指从测距部12a或12b到设置在井道壁或井道内的设备的水平距离。

另外,测距部12a和测距部12b以移动部11为中心对称地设置,使得2个测距部12a、12b的重心与主绳索8或补偿绳索9的中心一致。由此,移动部11的稳定性提高。

此外,测距部的个数不限于2个,可以是1个以上的任意个数。无论测距部的个数为几个,通过以移动部11为中心对称地设置使得它们的重心与主绳索8或补偿绳索9的中心一致,移动部11的稳定性提高。

图3是异常检测装置10的系统结构图。在图3中,异常检测装置10具有上述的移动部11、安装于移动部11的测距部12a、12b以及控制部20。另外,在图3中,测距部12a、12b一并由标号12表示。

控制部20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控制异常检测装置10的各种动作。此外,控制部20通过与控制盘5之间交换各种命令信号,取得轿厢2的状态,并且间接地控制轿厢2。此外,在地震发生时,来自地震检测器31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20。

此外,控制部20包含移动量计算部21、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测定值取得部23、基准值存储部19以及判定部24。另外,这些模块在控制部20内既可以以硬件方式实现,也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

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井道1内的以轿厢2为基准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从控制盘5取得井道1内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

基准值存储部19存储井道1内的设定位置处的水平距离作为基准值。

测定值取得部23根据由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以及由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取得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计算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例如以最下层或最上层为基准的移动部11的高度位置。

此外,测定值取得部23取得在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由测距部12a、12b测定出的水平距离作为测定值。

判定部24根据由测定值取得部23取得的测定值和存储在基准值存储部19的与该测定值对应的基准值,判定有无井道壁的异常以及井道1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

另外,内置于移动部11的蓄电部15例如被设置于轿厢2的充电器32始终充电。由此,即使在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被切断的状态下,移动部11也能够独立移动。

接着,参照图4~图10说明由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10执行的处理。

(基准值的生成处理)

首先,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由设置在轿厢2上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执行的基准值的生成处理。该处理在井道1内的全部设备的安装和调整结束之后立即执行。

在步骤s401中,控制部20使轿厢2移动到最下层并停止。详细地说,控制部20对控制盘5发送命令信号,接收到该命令信号的控制盘5进行使轿厢2移动到最下层并停止的控制。

在步骤402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上升设定距离。设定距离例如为0.1m。同时,控制部20的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详细地说,移动量计算部21通过累计从内置于移动部11的编码器17输出的脉冲信号,计算移动部11的以轿厢2为基准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在步骤s403中,安装于移动部11的测距部12a、12b在移动部11的当前高度位置处,测定以自身为中心的整周360度的水平距离。

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测距部12a、12b遍及以自身为中心的整周360度地,例如每隔1度在水平方向输出激光光线。从测距部12a、12b输出的激光光线照射到设置在井道壁或井道内的设备而反射,再次被测距部12a、12b接收。

通过上述的处理,测距部12a、12b能够在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当前高度位置处,遍及整周360度地测定从自身到设置在井道壁或井道内的设备的水平距离。

在该步骤s403中,由测距部12a、12b测定出的水平距离例如是图6所示的数据。在图6中,存储有从角度0度到359度每隔1度地将角度和距离对应起来的数据。

在步骤s404中,控制部20的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从控制盘5取得井道1内的轿厢2的当前高度位置。但是,在该图4的处理的情况下,由于轿厢2始终停止在最下层,因此,取得的高度位置始终为0m。

在步骤s405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即以最下层为基准的移动部11的高度位置。

详细地说,测定值取得部23根据在步骤402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以轿厢2为基准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和在步骤s404中取得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

在步骤s406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将在步骤s405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和在步骤s403中测定出的水平距离对应起来存储到基准值存储部19。

在步骤s407中,控制部20判定移动部11是否已到达最上层。详细地说,控制部20对在步骤s405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和预先设定的最上层的高度位置进行比较,判定移动部11是否已到达最上层。

在步骤407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没有到达最上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402。另一方面,在步骤s407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已到达最上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408。

在步骤s408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下降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轿厢2上部。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401~s408的处理,在控制部20的基准值存储部19存储例如图7所示的数据。

另外,图4的处理不仅能够在上述的井道1内的全部设备的安装和调整结束之后立即进行,还能够在电梯运行之后(例如,在通过规格变更等变更了井道1内的设备或者设备的位置的情况下)执行。

此外,图4的处理还能够由设置在轿厢2下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来执行。即,使轿厢2停止在最上层而不是最下层,使移动部11下降至到达最下层。

(维护点检时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由设置在轿厢2上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执行的维护点检时的处理。在电梯的定期维护点检时,为了确认是否发生了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执行该处理。

在步骤s801中,控制部20使轿厢2移动到最下层并停止。详细地说,控制部20对控制盘5发送命令信号,接收到该命令信号的控制盘5进行使轿厢2移动到最下层并停止的控制。

在步骤802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上升设定距离。设定距离与基准值的生成处理时相同,例如为0.1m。同时,控制部20的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在步骤s803中,安装于移动部11的测距部12a、12b在移动部11的当前高度位置处,测定以自身为中心的整周360度的水平距离。

在步骤s804中,控制部20的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从控制盘5取得井道1内的轿厢2的当前高度位置。但是,与基准值的生成处理时相同,由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取得的高度位置始终为0m。

在步骤s805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根据在步骤802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和在步骤s804中取得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

在步骤s806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取得在步骤s805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处,在步骤s803中计算出的水平距离作为测定值,并输出到判定部24。

在步骤s807中,判定部24根据从测定值取得部23输入的测定值和存储在基准值存储部19的与该水平距离对应的基准值,判定井道1内有无异常。

例如,在从测定值取得部23输入的测定值是绝对位置5.0m处的水平距离的情况下,判定部24从基准值存储部19读出设定位置5.0m处的基准值,并判定测定值与基准值的差分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

更具体而言,在设测定值为r1(θi)和r2(θi),i=0、1、···、359,基准值为r1(θi)和r2(θi),i=0、1、···、359时,判定部24判定以下的评价值e是否小于阈值。

【式1】

e=|r1(θi)-r1(θi)|

e=|r2(θi)-r2(θi)|

在上式的评价值e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部24判定为在井道1内的绝对位置5.0m处,没有发生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该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809。

另一方面,在上式的评价值e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部24判定为在井道1内的绝对位置5.0m处,发生了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该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808。

在步骤s808中,控制部20报告异常。然后,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809。

在步骤s809中,控制部20判定移动部11是否已到达最上层。

在步骤80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没有到达最上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802。另一方面,在步骤s809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已到达最上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810。

在步骤s810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下降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轿厢2上部。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801~s810的处理,在维护点检时,能够确认是否发生了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

另外,图8的处理不仅能够在上述的定期维护点检时执行,例如还能够在电梯的运转中检测到某些异常的情况下、对设置于井道1内的设备进行了不伴随外观变更的调整的情况下等执行。

此外,图8的处理还能够通过设置在轿厢2下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来执行。即,使轿厢2停止在最上层而不是最下层,使移动部11下降至到达最下层。

(地震发生时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9、图10和图11的流程图说明由设置在轿厢2上部和下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执行的地震发生时的处理。在电梯的运转中由控制部20接收到来自图3所示的地震检测器31的检测信号时,执行该处理。

在步骤s901中,控制部20使轿厢2立即当场停止。详细地说,控制部20对控制盘5发送命令信号,接收到该命令信号的控制盘5进行使轿厢2立即当场停止的控制。另外,该处理也可以不经由控制部20而由控制盘5直接执行。

在步骤s902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行驶设定距离。在安装于轿厢2上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情况下,设定距离例如为朝上方0.1m。此外,在安装于轿厢2下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情况下,设定距离例如为朝下方0.1m。同时,控制部20的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在步骤s903中,安装于移动部11的测距部12a、12b在移动部11的当前高度位置处,测定以自身为中心的整周360度的水平距离。

在步骤s904中,控制部20的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从控制盘5取得井道1内的轿厢2的当前高度位置。

在步骤s905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根据在步骤902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和在步骤s904中取得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

在步骤s906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取得在步骤s905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处,在步骤s903中计算出的水平距离作为测定值,并输出到判定部24。

在步骤s907中,判定部24根据从测定值取得部23输入的测定值和存储在基准值存储部19的与该水平距离对应的基准值,判定井道1内的移动部11在当前绝对位置处有无异常。具体的处理与在图8的步骤s807中说明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907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908。另一方面,在步骤s907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未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909。

在步骤s908中,控制部20报告异常。

在步骤s909中,控制部20判定移动部11是否已到达最近层或救援层。

在步骤909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没有到达最近层或救援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902。另一方面,在步骤s909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已到达最近层或救援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910。

在步骤s910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返回到初始位置。即,在配置于轿厢2上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情况下,使移动部11返回到轿厢2的上部。此外,在设置于轿厢2下部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情况下,使移动部11返回到轿厢2的下部。

在步骤s911中,控制部20使轿厢2在移动到最近层或救援层后打开门。详细地说,控制部20对控制盘5发送命令信号,接收到该命令信号的控制盘5进行使轿厢2在移动到最近层或救援层后打开门的控制。另外,该处理也可以不经由控制部20而由控制盘5直接执行。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901~s911的处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确认是否发生了从轿厢2的停止位置到最近层或救援层的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并且,在未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使轿厢2移动到最近层或救援层,从而能够使乘客逃离。

接着,在图10的步骤s1001中,控制部20使配置于轿厢2上部的移动部11上升设定距离。设定距离例如为0.1m。同时,控制部20的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在步骤s1002中,安装于移动部11的测距部12a、12b在移动部11的当前高度位置处,测定以自身为中心的整周360度的水平距离。

在步骤s1003中,控制部20的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从控制盘5取得井道1内的轿厢2的当前高度位置。

在步骤s1004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根据在步骤1001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和在步骤s1003中取得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

在步骤s1005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取得在步骤s1004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处,在步骤s1002中测定出的水平距离作为测定值,并输出到判定部24。

在步骤s1006中,判定部24根据从测定值取得部23输入的测定值和存储在基准值存储部19的与该水平距离对应的基准值,判定井道1内的移动部11在当前绝对位置处有无异常。具体的处理与在图8的步骤s807中说明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100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007。另一方面,在步骤s100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未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7中,控制部20报告异常。然后,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控制部20判定移动部11是否已到达最上层。

在步骤100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没有到达最上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1001。另一方面,在步骤s100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已到达最上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009。

在步骤s1009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下降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轿厢2上部。

接着,在图11的步骤s1101中,控制部20使配置于轿厢2下部的移动部11下降设定距离。设定距离例如为0.1m。同时,控制部20的移动量计算部21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在步骤s1102中,安装于移动部11的测距部12a、12b在移动部11的当前高度位置处,测定以自身为中心的整周360度的水平距离。

在步骤s1103中,控制部20的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22从控制盘5取得井道1内的轿厢2的当前高度位置。

在步骤s1104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根据在步骤1101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和在步骤s1103中取得的轿厢2的高度位置,计算井道1内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

在步骤s1105中,控制部20的测定值取得部23取得在步骤s1104中计算出的移动部11的绝对位置处,在步骤s1102中测定出的水平距离作为测定值,并输出到判定部24。

在步骤s1106中,判定部24根据从测定值取得部23输入的测定值和存储在基准值存储部19的与该水平距离对应的基准值,判定井道1内的移动部11在当前绝对位置处有无异常。具体的处理与在图8的步骤s807中说明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1106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107。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在移动部11的当前绝对位置处未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108。

在步骤s1107中,控制部20报告异常。然后,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108。

在步骤s1108中,控制部20判定移动部11是否已到达最下层。

在步骤110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没有到达最下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1101。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8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移动部11已到达最下层的情况下,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109。

在步骤s1109中,控制部20使移动部11上升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轿厢2下部。

在步骤s1110中,控制部20判定在图10的步骤s1006和图11的步骤s1106中是否至少有一次判定为“否”,即判定是否在井道1内的任意高度位置处检测到异常。

在步骤s111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在井道1内的任意高度位置处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20或控制盘5使电梯的运转停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1110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井道1内的任何高度位置处都未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20或控制盘5使电梯的运转重新开始。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1001~1110的处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遍及井道1的整体地,确认是否发生了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10具有:移动部,其能够在井道内与轿厢独立地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测距部,其安装于移动部并且测定水平距离。由此,能够在不使轿厢行驶的情况下,检测井道壁的异常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的变形、脱落等异常。

另外,实施方式1中,移动部11和控制部20是独立形成的,但也可以是,例如图12所示,在移动部11内置控制部20。通过在移动部11内置控制部20,在电梯安装后追加安装异常检测装置时,也能够容易地安装异常检测装置。

此外,实施方式1中,在轿厢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异常检测装置10,但在没有补偿绳索的电梯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轿厢2的上部安装异常检测装置10。

此外,实施方式1中,移动部11的移动单元是主动轮13a、13b,但移动单元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移动部11也可以沿着井道1内的轿厢导轨3a或者3b移动。

此外,实施方式1中,在判定井道1内有无异常时,根据测定值与基准值的差分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来判定有无异常,但判定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测定值相对于基准值的比例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来判定有无异常。

此外,实施方式1中,通过执行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生成图7所示的基准值,但基准值的生成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井道1内的设计值在理论上计算而生成基准值。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10中的各功能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在存储器的程序的处理器。图13是示出由作为专用硬件的处理电路1000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各功能的情况的结构图。此外,图14是示出由具有处理器2001和存储器2002的处理电路2000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10的各功能的情况的结构图。

在处理电路是专用硬件的情况下,符合处理电路1000的例如有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部、~部以及~部的各部的功能可以分别由独立的处理电路1000实现,各部的功能也可以统一由处理电路1000实现。

另一方面,在处理电路是处理器2001的情况下,~部、~部以及~部的各部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和固件的组合实现。软件和固件被描述为程序,并被存储在存储器2002。处理器200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器2002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各部的功能。即,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10具有用于存储以下程序的存储器2002,该程序在由处理电路2000执行时,最终是执行~步骤、~步骤以及~步骤。

这些程序也可以说是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部的步骤或方法的程序。这里,符合存储器2002的例如有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and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此外,磁盘、软盘、光盘、压缩盘、迷你盘、dvd等也符合存储器2002。

另外,关于上述各部的功能,也可以是一部分由专用硬件实现,一部分由软件或固件实现。

这样,处理电路能够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上述各部的功能。

标号说明

1:井道;2:轿厢(升降体);8:主绳索(绳索);9:补偿绳索(绳索);10:异常检测装置;11:移动部;12a、12b:测距部;15:蓄电部;19:基准值存储部;20:控制部;21:移动量计算部;22:轿厢高度位置取得部(升降体高度位置取得部);23:测定值取得部;24:判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