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2679发布日期:2019-05-15 21:3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



背景技术:

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4m/s~6m/s时,电梯轿厢在狭窄的井道内运行会引起其周围的空气高速流动。当空气高速流过传统的四方形轿厢时会产生气动阻力、气动噪声,空气的高速冲击还会引起轿厢的振动。对于这种情况,当前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轿厢外部安装导流罩,使空气平缓地流过,较少空气的阻力、噪声和湍流等不利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梯高速运行时,空气可平缓流过轿厢的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包括罩壳及设置在罩壳内部的支撑骨架,所述罩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面板为直立板,所述前面板的顶边为曲线,所述后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为曲面板,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分别与前面板的顶边相交。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面板的顶边为抛物线,所述后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曲面均为抛物线柱面。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以所述前面板的顶边的中垂面为基准面,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相互对称。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板的底边长度定义为d,所述前面板的高度定义为h,所述前面板的底边长度定义为w,所述后面板的抛物线柱面方程为z2=d2y/h,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的抛物线柱面方程同为x2=w2y/4h。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面板上开有一出入口,所述出入口的竖向中心线与前面板的顶边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板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所述右侧板上开有与第一缺口数量相同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在左侧板上的位置与第二缺口在右侧板上的位置相同。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面板的顶部开设有一方形缺口。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与前面板的顶边相贴合的曲线支撑件,及若干分别分布在后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内表面的支撑件,所述曲线支撑件的下方设有至少两根直立支撑柱,各直立支撑柱的旁侧设有一斜支撑柱,所述斜支撑柱的一端与直立支撑柱相连。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分布在所述后面板内表面的支撑件包括至少一对长度相等的后支撑杆,同一对的两所述后支撑杆到后面板的底边中点的距离相等,分布在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内表面的支撑件各包括一根一号侧支撑杆和一根二号侧支撑杆,所述一号侧支撑杆到前面板的距离小于二号侧支撑杆到前面板的距离。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骨架与罩壳通过螺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设计罩壳的后面板、左侧板与右侧板均为曲面板,使电梯在高速运行时,空气顺着罩壳的曲面板的流线顺利流过,使得空气流过电梯轿厢顶部的运动变得平缓,减少空气阻力、气动噪声和湍流等现象,提高了乘客乘坐高速电梯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实施例的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实施例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发明为一种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包括罩壳1及设置在罩壳1内部的支撑骨架2,罩壳1包括前面板11、后面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前面板11为直立板,前面板11的顶边为曲线,后面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为曲面板,左侧板13及右侧板14分别与前面板11的顶边相交。

此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设计罩壳1的后面板12、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均为曲面板,在电梯在高速运行时,空气从接触该高速电梯的上导流罩开始就可以沿着罩壳1的曲面板的流线顺利流过,使得空气流过电梯轿厢顶部的运动变得更平缓,减少空气阻力、气动噪声和湍流等现象,提高了乘客乘坐高速电梯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前面板11的顶边为抛物线,后面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曲面均为抛物线柱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前面板11的顶边的中垂面为基准面,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相互对称。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对称设置,使得电梯运行时流过导流罩两侧的空气流量相同,保证了两侧的压力大小相等,同时也可增强整体的美观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左侧板13的底边长度定义为d,前面板11的高度定义为h,前面板11的底边长度定义为w,后面板12的抛物线柱面方程为z2=d2y/h,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的抛物线柱面方程同为x2=w2y/4h,前面板11的顶边的抛物线方程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抛物线方程相同,前面板11的顶边即为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的抛物线柱面的准线。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前面板11上开有一出入口111,出入口111的竖向中心线与前面板11的顶边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出入口111的开设,方便了检修人员定时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时在电梯轿顶的进出,同时可在出入口111加装通道门,平时正常运行时将通道门关闭,在需要时检修人员可简单将通道门打开进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左侧板13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131,右侧板14上开有与第一缺口131数量相同的第二缺口141,第一缺口131在左侧板13上的位置与第二缺口141在右侧板14上的位置相同。第一缺口131与第二缺口141分别位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中部位置。开设第一缺口131和第二缺口141,能够有效地避免左侧板13、右侧板14与电梯的滚动导靴之间产生干涉,避免了对罩壳1整体和电梯造成损坏,提高罩壳1及电梯的整体寿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后面板12的顶部开设有一方形缺口121。该方形缺口121的设置,方便了电梯的提升钢丝绳的通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骨架2包括与前面板11的顶边相贴合的曲线支撑件21,及若干分别分布在后面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内表面的支撑件,该曲线支撑件21的长度与前面板11的顶边长度相等,曲线支撑件21的下方设有至少两根直立支撑柱22,各直立支撑柱22的旁侧设有一斜支撑柱23,斜支撑柱23的一端与直立支撑柱22相连。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曲线支撑件21的下方分布两根直立支撑柱22,两直立支撑柱22分别位于出入口111的两侧,各斜支撑柱23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在各支撑柱的中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分布在后面板12内表面的支撑件包括至少一对长度相等的后支撑杆26,同一对的两后支撑杆26到后面板12的底边中点的距离相等,分布在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内表面的支撑件各包括一根一号侧支撑杆24和一根二号侧支撑杆25,一号侧支撑杆24到前面板11的距离小于二号侧支撑杆25到前面板11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后面板12的内表面分布有一对长度相等的后支撑杆26,两后支撑杆26之间装有一长支撑杆27,该长支撑杆27的长度大于后支撑杆26的长度。进一步地,长支撑杆27的一端位于后面板12的底边中点,两后支撑杆26与长支撑杆27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骨架2与罩壳1通过螺栓连接。支撑骨架2上预先开有若干螺纹孔,实际装配时,支撑骨架2与罩壳1相贴合,则可根据螺纹孔的位置在罩壳1上加工出通孔,再利用螺栓将支撑骨架2与罩壳1连接到一起形成整体。

当然,本发明的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