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袋装产品有序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2547发布日期:2019-12-04 00:4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袋装产品有序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袋装产品有序摆放装置,属于二次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与玻璃、金属以及其他硬质包装相比,袋式包装质轻、柔软、占有空间小,在生产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吸收震动和压力以保护被包装产品,因此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考虑包装产品的运输以及销售的成本和便捷性,常常会对单袋的产品进行二次包装,在袋式包装的二次包装过程中,对袋式包装的摆放至关重要,袋式包装的包装对象一般为粉末、颗粒或者液体,在包装过程中极易变形;因此研究能使袋式包装快速整齐摆放的自动化摆放装置,对于提高二次包装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依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自动化袋式包装有序摆放装置,该装置先通过输送带以及装在输送带上方的限位挡板将袋式包装稳定地向前输送,经过一段中间连接带到达移动换向装置,安装在换向装置进口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袋式包装,电机带动同步带进行左右移动,袋式包装在向前输送的同时,受到换向装置侧向的力从而改变其相对输送带中轴线的相对位置,当袋式包装脱离输送带到达承接板时,安装在承接板的传感器检测到产品,电机带动换向装置回到原位;该装置效率高,可靠性好,可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同的产品以及摆放要求;

本发明中涉及的一种多规格自动化袋式包装有序摆放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换向装置2和导向承接装置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输送皮带1-1,输送皮带两侧为不锈钢侧板1-2,不锈钢侧板1-2和输送皮带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约2mm;不锈钢侧板的下方为支腿组件1-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向装置2由前端的固定组件2-1、中间连接带2-2和后端的移动换向组件2-3构成;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端固定组件2-1包括l型连接件2-1-1,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固定旋钮2-1-3,导板连接柱2-1-4和收口状导板2-1-5;

所述l型连接件2-1-1的侧面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长条形通孔,通过螺栓与输送装置1的不锈钢侧板1-2紧密连接,长条状通孔能够间接调节两导板2-1-5距输送皮带1-1的距离;l型连接件2-1-1上部与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相连接,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上部设有一通孔,导板连接柱2-1-4插入到通孔内,并通过固定旋钮2-1-3固定在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上;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上部的通孔孔径略大于导板连接柱2-1-4,从而能够调节两导板2-1-5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连接带2-2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弹性,中间连接带起到了衔接前端固定组件2-1和后端移动换向组件2-3的作用;同时,在后端移动换向组件2-3进行左右移动的时候,中间连接带2-2能够尽可能的保持产品的来料状态,从而保证最后的摆放效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后端移动换向组件3包括光电传感器2-3-1、换向导板2-3-2、u型导板连接件2-3-3、移动滑块2-3-4、同步带滑台2-3-5、同步带端盖2-3-6、电机2-3-7、滑台承接板2-3-8、l型连接件2-3-9和法兰2-3-10;

所述中间连接带2-2与换向导板2-3-2粘接在一起,中间连接带2-2后端与换向导板2-3-2前端有通孔,光电传感器2-3-1固定在通孔位置上,当检测到产品时给与电信号,同步带滑台2-3-5开始移动,光电传感器2-3-1最前端与导板2-3-2平齐,能够防止阻挡输送过来的产品;两换向导板2-3-2的相对位置通过u型连接件2-3-3固定,两换向导板之间的间距与导板2-1-5之间的间距相同;u型连接件2-3-3上端分布有通孔,通过螺栓与移动滑块2-3-4相连接;同步带滑台2-3-5下部有燕尾槽,移动滑块2-3-4与滑台2-3-5通过燕尾槽和同步带相连;同步带滑台2-3-5通过两端的端盖2-3-6与滑台承接板2-3-8间接连接;电机2-3-7通过法兰2-3-10与端盖2-3-6相连;滑台承接板2-3-8通过l型连接件2-3-9与不锈钢侧板1-2连接;其中,l型连接件侧面有长条状通孔,能够间接地上下调节两换向导板2-3-2与输送皮带1-1的距离;

所述后端移动换向组件2-3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滑块2-3-4以及换向导板2-3-2左右移动的距离,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摆放要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承接装置3包括安装架3-1,托板3-2以及光电传感器3-3构成;安装架3-1长端分布有圆形通孔,通过螺栓与不锈钢侧板1-2相连,稍短部分有两长条状通孔;通过螺栓与托板3-2相连,长条形通孔能够调节托板的角度;光电传感器3-3固定在托板3-2的末端,检测到产品时,发出电信号,移动滑块2-3-4回到初始中间位置;

本发明的一种多规格自动化袋式包装有序摆放装置,袋式包装的产品以单袋、连续并且有一定间距的来料方式来料,先是经过导板2-1-5,再经过中间连接带2-2到达换向导板2-3-2前端,光电传感器2-3-1检测到产品,同步带滑台2-3-5下部的移动滑块2-3-4开始移动,在产品到达换向导板2-3-2末端之前将产品移动到设定的位置,之后产品经过托板3-2,光电传感器3-3检测到产品后,移动滑块2-3-4回到初始位置,以此类推,重复该摆放装置的实施过程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的摆放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换向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向承接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中涉及的一种自动化袋式包装有序摆放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换向装置2和导向承接装置3;

参见图2,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输送皮带1-1,输送皮带两侧为不锈钢侧板1-2,不锈钢侧板1-2和输送皮带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约2mm;不锈钢侧板的下方为支腿组件1-3;

参见图3,所述换向装置2由前端的固定组件2-1、中间连接带2-2和后端的移动换向组件2-3构成;

所述前端固定组件2-1包括l型连接件2-1-1、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固定旋钮2-1-3、导板连接柱2-1-4和收口状导板2-1-5;

所述l型连接件2-1-1的侧面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长条形通孔,通过螺栓与输送装置1的不锈钢侧板1-2紧密连接,长条状通孔能够间接调节两导板2-1-5距输送皮带1-1的距离;l型连接件2-1-1上部与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相连接,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上部设有一通孔,导板连接柱2-1-4插入到通孔内,并通过固定旋钮2-1-3固定在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上;圆柱形导板支撑柱2-1-2上部的通孔孔径略大于导板连接柱2-1-4,从而能够调节两导板2-1-5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

所述中间连接带2-2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弹性,中间连接带起到了衔接前端固定组件2-1和后端移动换向组件2-3的作用;同时,在后端移动换向组件2-3进行左右移动的时候,中间连接带2-2能够尽可能的保持产品的来料状态,从而保证最后的摆放效果;

所述后端移动换向组件3包括光电传感器2-3-1,换向导板2-3-2,u型导板连接件2-3-3,移动滑块2-3-4,同步带滑台2-3-5,同步带端盖2-3-6,电机2-3-7,滑台承接板2-3-8,l型连接件2-3-9以及法兰2-3-10;

所述中间连接带2-2与换向导板2-3-2粘接在一起,中间连接带2-2后端与换向导板2-3-2前端有通孔,光电传感器2-3-1固定在通孔位置上,当检测到产品时给与电信号,同步带滑台2-3-5开始移动,光电传感器2-3-1最前端与导板2-3-2平齐,能够防止阻挡输送过来的产品;两换向导板2-3-2的相对位置通过u型连接件2-3-3固定,两换向导板之间的间距与导板2-1-5之间的间距相同;u型连接件2-3-3上端分布有通孔,通过螺栓与移动滑块2-3-4相连接;同步带滑台2-3-5下部有燕尾槽,移动滑块2-3-4与滑台2-3-5通过燕尾槽和同步带相连;同步带滑台2-3-5通过两端的端盖2-3-6与滑台承接板2-3-8间接连接;电机2-3-7通过法兰2-3-10与端盖2-3-6相连;滑台承接板2-3-8通过l型连接件2-3-9与不锈钢侧板1-2连接;其中,l型连接件侧面设有长条状通孔,能够间接地上下调节两换向导板2-3-2与输送皮带1-1的距离;

所述后端移动换向组件2-3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滑块2-3-4以及换向导板2-3-2左右移动的距离,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摆放要求;

参见图4,所述导向承接装置3包括安装架3-1,托板3-2以及光电传感器3-3构成;安装架3-1长端分布有圆形通孔,通过螺栓与不锈钢侧板1-2相连,稍短部分设有两长条状通孔;通过螺栓与托板3-2相连;光电传感器3-3固定在托板3-2的末端,检测到产品时,发出电信号,同步带滑台2-3-5回到初始中间位置;

具体的工作步骤为:

首先,袋式包装的产品以单袋、连续并且有一定间距的来料方式来料,先是经过导板2-1-5,再经过中间连接带2-2到达换向导板2-3-2前端,光电传感器2-3-1检测到产品,同步带滑台2-3-5开始移动,在产品到达换向导板2-3-2末端之前将产品移动到设定的位置,之后产品经过托板3-2,光电传感器3-3检测到产品后,同步带滑台2-3-5回到初始位置,以此类推,重复该摆放装置的实施过程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不同规格产品、不同摆放形式的摆放需求。

以上所述内容,只是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结构、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不超过本发明思路的修改、变化或修饰,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