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8814发布日期:2020-01-10 22: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具体涉及自动化设计,尤其是用于流水线线体与线体之间的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的设计。



背景技术:

在手机触摸屏组件的生产作业流程中,流水线接驳处由于有较大的转角半径,会有物料掉落的情形,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且有效劳动力资源紧张的条件下,需要自动化设备对物料进行掉落进行检测,检测后还需要自动化组件对掉落的物料进行归线,使物料重新流送至下一道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不足,本发明公开了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管、垂直位移气缸、直角三角形连接件、斜边位移气缸、支架、电磁阀、控制器;所述吸附管用来吸附物料;所述垂直位移气缸用来带动吸附管产生垂直位移;所述斜边位移气缸用来产生沿斜边的且上升的位移,将物料传送至流水线正上方。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吸附管末端有吸盘,上端接气管后连接到电磁阀,靠近上端有联接件联接垂直位移气缸的滑块。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垂直位移气缸,为机械式无轨气缸,两端分别接气管后连接到电磁阀,上端通过结构件和螺丝联接直角三角形连接件,最大行程为10cm。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直角三角形连接件,联接垂直位移气缸和斜边位移气缸,一条直角边与流水线运行方向平行,对应的另一条直角边则垂直于流水线运行方向。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斜边位移气缸,也是机械式无轨气缸,两端分别接气管后连接到对应电磁阀,其滑块通过螺丝固定在直角三角形连接件斜边面上,通过结构件固定在支架上端。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呈直角三角形状,斜边上用来固定斜边位移气缸。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五通电磁阀,接外部气源,用来控制气管供气或吸附。

以上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有无线通讯模块,与外部器件通讯,有cpu模块,内部烧录有控制程序,为主控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物料传送至原流水线传送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以物料吸附点为原点,物料在三维空间内的运动示意图;

图1中标记1是吸附管,标记2是垂直位移气缸,标记3是直角三角形连接件,标记4是斜边位移气缸,标记5是支架,标记6是电磁阀,标记7是控制器;

图2中标记o是原点,标记q是垂直位移气缸吸附物料上升行程末端物料所在点位,标记p是斜边位移气缸行程末端物料所在点位,标记po是送达流水线上的点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物料掉落自动归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管1、垂直位移气缸2、直角三角形连接件3、斜边位移气缸4、支架5、电磁阀6、控制器7。电磁阀6采取二位五通电磁阀,外接供气气管,只需控制电磁阀6通断电,就可控制其出气孔吸附和供气功能互换。

垂直位移气缸2和斜边位移气缸4都是机械式无杆气缸,两根气管均接电磁阀6的输出气管,气缸上都有滑块,滑块,受气管供气吸附功能控制,形成位移。

垂直位移气缸2在电磁阀通电后滑块上升,断电后供气吸附气管功能互换,滑块下降。

斜边位移气缸4,对应的电磁阀通电时由左侧移到流水线一侧,电磁阀断电时,供气吸附气管功能互换,滑块由流水线一侧行至左侧。

吸附管1,对应的电磁阀通电时吸附,断电时供气。

其中垂直位移气缸2用于起降物料所以行程需求较短,在此实例中垂直位移气缸2行程取8cm。斜边位移气缸4需要将物料传送至流水线,因此,此实例中取行程为52cm。以物料取出点为位移原点记作标记o,标记q是垂直位移气缸吸附物料上升行程末端物料所在点位,标记p是斜边位移气缸行程末端物料所在点位,标记po是送达流水线上的点位。物料经历o—q—p—po整个位移流程后到达原流水线上方。

控制器7通过控制对应的继电器通断,实现对电磁阀的通断电控制。

第一步在o点时,控制器7控制垂直位移气缸2对应的继电器断电,电磁阀断电,垂直位移气缸2的滑块下降,再控制吸附管1对应的继电器通电,吸附管1产生吸附功能,抓取物料;

第二步,控制器7控制垂直位移气缸2对应的继电器通电,对应的电磁阀通电,垂直位移气缸2的滑块上升,物料上升至点q;

第三步,控制器7控制斜边位移气缸4对应的继电器通电,对应的电磁阀通电,滑块由左侧移到流水线一侧,到达点位p;

第四步,控制器7控制垂直位移气缸2对应的继电器断电,对应的电磁阀断电,滑块下降,到达点位po,继而控制器7控制吸附管1对应的继电器断电,吸附管供气,将物料放置在流水线线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