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轨道及上样架运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184发布日期:2019-10-19 03:3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导向轨道及上样架运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向轨道及上样架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标本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将多个标本一起放置在上样架上,然后使上样架在导向轨道上滑动,从而将样本传输至要求的位置。现有技术中的上样架和导向轨道的配合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导向轨道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上样架1的底部对应设置有矩形凹槽。上样架1在导向轨道2上运行时容易发生左右倾倒,增加了标本泄露、损坏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导向轨道及上样架运行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向轨道及上样架运行系统,能够解决上样架运行时发生倾倒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一种导向轨道,包括导轨本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导轨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面均与所述导轨本体的顶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框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别由所述导轨本体的顶面向左右两侧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本体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支撑体由所述导轨本体的左侧侧壁向左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体由所述导轨本体的右侧侧壁向右弯折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远离所述导轨本体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体远离所述导轨本体的一侧均具有弧形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均为片状或者板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长度均与所述导轨本体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宽度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本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为一体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样架运行系统,包括上样架以及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导向轨道,所述上样架的底部设置有T型通槽,所述T型通槽与所述导向轨道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T型通槽设置于所述上样架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样架在导向轨道上进行移动时,导向轨道两侧扩展出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能够分别对上样架的左右两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使上样架的支撑面变得更大,上样架在运行过程中,其重力作用线总能通过该支撑面,因此不会发生倾倒现象,保证了上样架上的样本安全;同时在上样架的底部设置T型通槽,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能够卡在T形通槽的横向分支中,上样架发生稍微的左右倾斜时,第一支撑体或第二支撑体便能够抵持住T型通槽的内侧壁,使上样架无法继续倾斜,有效防止其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上样架运行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样架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样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样架;11、T型通槽;111、横向分支槽;112、竖向分支槽;

2、导向轨道;21、导轨本体;22、第一支撑体;23、第二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一种上样架运行系统,包括上样架1和导向轨道2,上样架1用于放置工件、样本等物品。上样架1可放置于导向轨道2上,并沿导向轨道2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如图3所示,导向轨道2包括长条形的导轨本体21,还包括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导轨本体21可固定于地面上或者固定于其他外部构件上,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分别连接于导轨本体21的左右两侧(也就是导轨本体21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长度均与导轨本体21的长度相等。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均水平设置,且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顶面均与导轨本体21的顶端平齐。整体上看,导向轨道2的外部形状呈T型。

如图4所示,上样架1的底部设置有与导向轨道2相适配的T型通槽11,T型通槽11设置于上样架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需要传输上样架1时,可使上样架1的T型通槽11对准导向轨道2,然后将上样架1推到导向轨道2上。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能够增大上样架1的受力区域,上样架1在导向轨道2上运行时,其重力作用线总能通过该受力区域,因此不会发生倾倒现象,保证了上样架1上的样本安全。

具体的,所述T型通槽11包括横向分支槽111和竖向分支槽112,上样架1与导向轨道2配合时,导轨本体21位于竖向分支槽112内,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分别插设于横向分支槽111的左右两侧。上样架1发生稍微的左右倾斜时,第一支撑体22或第二支撑体23便能够抵持住横向分支槽111的内侧壁,使上样架1无法继续倾斜,有效防止其发生倾倒。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本体21的横截面为矩形框体,第一支撑体22由导轨本体21的顶面向左侧延伸形成,第二支撑体23由导轨本体21的顶面向右侧延伸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本体21的横截面为U型,导轨本体21包括左侧侧壁和右侧侧壁,第一支撑体22连接于左侧侧壁的顶端,第二支撑体23连接于右侧侧壁的顶端。导轨本体21、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三者可以是独立的三个元件,也可以是一体设置。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导轨本体21、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三者为一体设置,第一支撑体22由导轨本体21的左侧侧壁向左弯折形成,第二支撑体23由导轨本体21的右侧侧壁向右弯折形成。本实用新型将导轨本体21设为U型结构,即将其顶部的面去掉了,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另一方面,上样架1在导向轨道2上移动时,上样架1和导向轨道2的实际接触面仅仅是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顶部区域,既增大了上样架1的受力区域,又减小了上样架1移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为片状或者板状,第一支撑体2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3的厚度为1-3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厚度为2mm。上样架1的横向分支槽111的宽度为4-8mm,可便于将上样架1顺利推入导向轨道2。第一支撑体22远离导轨本体21的一侧以及第二支撑体23远离导轨本体21的一侧均具有弧形边缘,该弧形边缘有利于上样架1在导向轨道2上的移动。

导轨本体21的宽度为15-25mm,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宽度为5-10mm。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轨本体21的宽度为15mm,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宽度为5mm。将上样架1放置在本实施例的导向轨道2上时,导向轨道2对上样架1的受力区域的宽度能够达到25mm。

导轨本体21、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材质均为不锈钢,第一支撑体22和第二支撑体23的上表面保持一定的光滑度,以减少上样架1运行时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轨道2以及上样架运行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上样架1移动时发生倾倒,保证了上样架1上的物品安全;且导向轨道2与上样架1之间的摩擦力更小,提高了上样架1的传输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