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4503发布日期:2019-09-25 00:0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编织袋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



背景技术:

同时目前市场上生产塑料编织袋,大多采用传统的聚丙烯材料为底布,塑料编织袋通常为白色或灰白色,无毒无味,对人身体损伤通常较小,虽然是经过化学塑料制作而成,可其环保性较强,而且收回力度较大;随着塑料编织袋的普及,由于其体积大,本体强度高,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被普及,而现有的一些生活中的塑料编织袋,结构相对简单,尤其塑料编织袋的提手通常设置两根编织袋绳子,在放置一些当负重较多时,绳子受力后会被拉伸导致尺寸减小,当人工长时间提取物品时会产生勒痕和不适,同时编织袋绳子的强度不高,也容易破碎和断开,限制了一定的使用范围。因此,需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塑料环的首、尾两端采用两个铆钉固定成矩形环状;提高了编织袋本体开口处的连接的强度,塑料环与提手组件的采用螺栓连接,确保了其连接强度;另外编织袋本体底部也设有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杆;提高了编织袋本体底部的支撑力度,编织袋本体底部支撑强度,防止编织袋本体底部长时负重而破碎,四个连接杆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也便于编织袋本体的折叠,便于收纳;同时将把手的宽度横截面积比现有的塑料编织绳尺寸大,对手掌的的压强小,因此长时间手握把手提取重物也不会造成不适,另外两个把手呈相对设置,且当把手相互贴合时,圆柱形磁铁与磁性扣件相磁性吸合;进而将编织袋本体的顶部开口进行局部密封,因此也防止了编织袋本体内部的物料掉落,同时圆柱形磁铁与磁性扣件的数量均为两个,磁性扣件采用铸铁制作,且磁性扣件的圆形面积为圆柱形磁铁面积的两倍,便于圆柱形磁铁能够更好地和稳定地吸附在磁性扣件上,且吸附力大,不易脱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包括上方呈矩形开口形状底部为封口的编织袋本体、环绕固定在所述编织袋本体开口边缘处的塑料环、固定在所述塑料环上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提手组件、固定设于所述编织袋本体底部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杆;

所述编织袋本体由聚丙烯材质经纬编织而成,所述塑料环环绕穿插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开口处,所述塑料环的首、尾两端采用两个铆钉固定成矩形环状;

所述提手组件截面为中空且呈等腰梯形的板状结构;

所述提手组件包括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底部与所述塑料环固定连接的把手、嵌设于所述把手上端凹槽内的圆柱形磁铁、通过螺钉固定贴合在另一所述把手呈圆形的磁性扣件;

所述圆柱形磁铁通过胶水嵌设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圆柱形磁铁与所述磁性扣件呈对应设置,且当所述把手相互贴合时,所述圆柱形磁铁与所述磁性扣件相磁性吸合;

所述圆柱形磁铁与所述磁性扣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所述磁性扣件的圆形面积为所述圆柱形磁铁面积的两倍。

可选地,所述把手的中部区域形成梯形开口;所述把手的上底边的内侧两端设有连续平滑过渡的凸起部。

可选地,所述圆柱形磁铁的内侧面粘结在所述凹槽的内,且所述圆柱形磁铁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所述圆柱形磁铁的外侧面与所述把手的一侧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把手的上底边中部套设有由橡胶材质制成的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两端抵接靠近所述把手的中部的所述凸起部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内侧底壁开设有两条同轴设置且用于容纳胶水的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塑料环的首、尾两端采用两个铆钉固定成矩形环状;提高了编织袋本体开口处的连接的强度,塑料环与提手组件的采用螺栓连接,确保了其连接强度;另外编织袋本体底部也设有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杆;提高了编织袋本体底部的支撑力度,编织袋本体底部支撑强度,防止编织袋本体底部长时负重而破碎,四个连接杆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也便于编织袋本体的折叠,便于收纳;同时将把手的宽度横截面积比现有的塑料编织绳尺寸大,对手掌的的压强小,因此长时间手握把手提取重物也不会造成不适,另外两个把手呈相对设置,且当把手相互贴合时,圆柱形磁铁与磁性扣件相磁性吸合;进而将编织袋本体的顶部开口进行局部密封,因此也防止了编织袋本体内部的物料掉落,同时圆柱形磁铁与磁性扣件的数量均为两个,磁性扣件采用铸铁制作,且磁性扣件的圆形面积为圆柱形磁铁面积的两倍,便于圆柱形磁铁能够更好地和稳定地吸附在磁性扣件上,且吸附力大,不易脱落,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环槽的提手组件结构示意图。

1、编织袋本体;2、塑料环;3、提手组件;4、连接杆;5、铆钉;6、螺钉;7、缓冲套;8、环槽;31、把手;32、圆柱形磁铁;33、磁性扣件;311、梯形开口;312、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5所示,一种使用方便的环保编织袋,包括上方呈矩形开口形状底部为封口的编织袋本体1、环绕固定在编织袋本体1开口边缘处的塑料环2、固定在塑料环2上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提手组件3、固定设于编织袋本体1底部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杆4;编织袋本体1由聚丙烯材质经纬编织而成,塑料环2环绕穿插在编织袋本体1的开口处,塑料环2的首、尾两端采用两个铆钉5固定成矩形环状;提手组件3截面为中空且呈等腰梯形的板状结构;提手组件3包括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底部与塑料环2固定连接的把手31、嵌设于把手31上端凹槽内的圆柱形磁铁32、通过螺钉6固定贴合在另一把手31呈圆形的磁性扣件33;圆柱形磁铁32通过胶水嵌设在凹槽内;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呈对应设置,且当把手31相互贴合时,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 相磁性吸合;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磁性扣件33的圆形面积为圆柱形磁铁32面积的两倍。

以上实施,具体来说,包括上方呈矩形开口形状底部为封口的编织袋本体1,编织袋本体1由聚丙烯材质经纬编织而成,其主要生产工艺是利用聚丙烯材料经挤出薄膜、切割和单向拉伸为扁丝,经过经纬编织得到的;塑料环2环绕穿插在编织袋本体1的开口处,塑料环2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弯曲模量的聚丙烯材质制作成,厚度为2mm,为了提高塑料环2在开口连接强度,塑料环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塑料环2相互贴合环绕设置,塑料环2的首、尾两端采用两个铆钉5固定成矩形环状;塑料环2环绕穿插在编织袋本体1的开口处同时将底部也作为矩形封口的形状,塑料环2设置在顶部矩形开口处,两个塑料环2均通过螺栓与提手组件3固定连接,也进一步提高了与提手组件3的连接强度。另外两个提手组件3是固定在塑料环2上且呈对称设置的,编织袋本体1 底部也设有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杆4;连接杆4同样采用聚丙烯材质制成,目的是提高编织袋本体1底部的支撑力度,编织袋本体1底部支撑强度,防止编织袋本体1底部长时负重而破碎,四个连接杆4且呈十字交间隔设置,也便于编织袋本体1的折叠,便于收纳。为了更进一步清楚提手组件3的具体结构,具体地,提手组件3截面为中空且呈等腰梯形的板状结构;提手组件3 包括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底部与塑料环2固定连接的把手31、嵌设于把手31上端凹槽内的圆柱形磁铁32、通过螺钉6固定贴合在另一把手31呈圆形的磁性扣件 33;圆柱形磁铁32通过胶水嵌设在凹槽内;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呈对应设置,且当把手31相互贴合时,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相磁性吸合;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磁性扣件33的圆形面积为圆柱形磁铁32面积的两倍。其中把手31的宽度横截面积比现有的塑料编织绳尺寸大,对手掌的的压强小,因此长时间手握把手31提取重物也不会造成不适,另外两个把手31呈相对设置,且当把手31相互贴合时,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相磁性吸合;进而将编织袋本体1的顶部开口进行局部密封,因此也防止了编织袋本体1内部的物料掉落,同时圆柱形磁铁32与磁性扣件33的数量均为两个,磁性扣件33采用铸铁制作,且磁性扣件33的圆形面积为圆柱形磁铁32面积的两倍,便于圆柱形磁铁32能够更好地和稳定地吸附在磁性扣件33 上,且吸附力大,不易脱落,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地,把手31的中部区域形成梯形开口311;把手31的上底边的内侧两端设有连续平滑过渡的凸起部312,凸起部312一方面可以提高把手31在转角处的连接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将缓冲套7限制其在把手31上产生滑动。

可选地,圆柱形磁铁32的内侧面粘结在凹槽的内,且圆柱形磁铁32与凹槽过盈配合;圆柱形磁铁32的外侧面与把手31的一侧面平齐,具体可以采用 502胶水进行粘结,通过粘结和过盈配合的两者结合确保圆柱形磁铁32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把手31的上底边中部套设有由橡胶材质制成的缓冲套7,缓冲套 7的两端抵接靠近把手31的中部的凸起部312的端部,手握把手31上的缓冲套 7,减少直接手握把手31时造成的打滑现象,提高人们舒适性。

可选地,凹槽的内侧底壁开设有两条同轴设置且用于容纳胶水的环槽8,环槽8的设置目的时增加胶水平铺面积,提高环槽8胶水处与圆柱形磁铁32的粘结强度,确保圆柱形磁铁32的粘接持久不脱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