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2865发布日期:2019-11-27 17:5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拥堵现象愈发严重,地铁已经成为解决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盾构法施工是地铁建设最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法,而地铁管片则是盾构施工中的关键部件。目前比较先进的地铁管片生产方式是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控制系统、生产线、养护线、振动台、横移小车、浇注系统和养护系统。其中,横移小车是把模具从生产线和养护线之间进行搬运的转运设备,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轮进行运作。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养护窑内安装辅助油缸,在利用横移小车主油缸将横移小车上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推进养护窑后,另一无动力模具小车随即被顶出养护窑并移动至另一横移小车上。由于横移小车主油缸的行程问题,出养护窑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未全车进入到另一横移小车上。此时,由养护窑内的辅助油缸将出养护窑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推到另一横移小车上。

这种搬运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养护窑属于高温封闭式结构,里面长期存在水蒸气,辅助油缸容易损坏,且5个养护窑及工作线都需要设置辅助油缸;第二,养护窑空间狭窄,维修更换辅助油缸时,需要先将养护窑里面温度降低,然后再将养护窑里面的10套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出来,维修成本过高,维修时间过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维护成本较低的搬运装置,用以将出养护窑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至横移小车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维护成本较低的横移小车搬运装置,用以将出养护窑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至横移小车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设置于横移小车上,包括二次油缸、连接座、钩子、弹性件和止挡块,所述二次油缸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所述钩子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止挡块与所述横移小车相对固定;

所述钩子在相对于所述连接座转动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钩子未与所述止挡块接触,所述钩子的上端能钩住上方的无动力模具小车并将无动力模具小车向所述缸体一侧拉动;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钩子的侧部与所述止挡块相抵,使所述钩子的上端向所述缸体一侧摆动,此时所述钩子的上端低于无动力模具小车的最下端;

所述弹性件用以使所述钩子在偏离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能够恢复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钩子的转动轴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钩子的上端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相连。

优选地,所述钩子上与所述止挡块相对的侧面为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向所述止挡块一侧凸出。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钩子下端靠近所述止挡块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座相抵,用以对所述钩子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钩子下端靠近所述缸体的一侧为圆角结构,所述钩子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摆动时所述圆角结构不对所述钩子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止挡块的两侧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平行设置的导向侧壁,所述导向侧壁用以对所述连接座进行导向。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向侧壁的下部通过底板相连。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向侧壁均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供所述钩子移动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若采用现有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方式,需要在5个养护窑及工作线都设置辅助油缸,需要设置六个油缸;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则只需要在养护窑两侧的横移小车上各设置一个二次油缸,即只需设置两个油缸,降低了购置成本。

2.若采用现有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方式,需要将辅助油缸设置于养护窑内,养护窑属于高温封闭式结构,里面长期存在水蒸气,辅助油缸容易损坏;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二次油缸设置于养护窑外部,基本不需要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

3.若采用现有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方式,需要将窑的温度降低及窑里10套模具全部搬离后才可以维修,需要10小时左右的维修时间;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则只需要20分钟左右就可以更换好油缸,节省了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二次油缸;11缸体;12活塞杆;2连接座;3钩子;4止挡块;5导向侧壁;6底板;7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维护成本较低的横移小车搬运装置,用以将出养护窑的无动力模具小车搬运至横移小车上。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设置于横移小车上,用以将出养护窑的无动力模具小车钩出,使无动力模具小车完全移动至横移小车上。该横移小车二次钩装置包括二次油缸1、连接座2、钩子3、弹性件和止挡块4,二次油缸1包括缸体11、活塞和活塞杆12。活塞杆12的固定端固定于活塞上,活塞滑动设置于缸体11内,连接座2固定于活塞杆12的自由端,钩子3转动连接于连接座2上。钩子3在相对于连接座2转动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止挡块4与横移小车相对固定。

在第一极限位置,钩子3未与止挡块4接触,钩子3与连接座2的相对角度不随活塞杆12的伸缩动作发生变化。当活塞杆12缩回缸体11时,钩子3的上端能钩住上方的无动力模具小车并将无动力模具小车向缸体11一侧拉动。本实施例中,无动力模具小车下部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挡板,挡板通过肋板与无动力模具小车的车体相连,肋板位于挡板上靠近缸体11的一侧,钩子3在第一极限位置时能够钩住挡板的下沿,从而将无动力模具小车向缸体11一侧拉动。

在第二极限位置,钩子3的侧部与止挡块4相抵,使钩子3的上端向缸体11一侧摆动,此时钩子3的上端低于无动力模具小车的最下端。待无动力模具小车驶过钩子3后,活塞杆12缩回一段距离使钩子3与止挡块4分离,钩子3回到第一极限位置。活塞杆12继续缩回,钩子3在第一极限位置钩住挡板的下沿,并将无动力模具小车向缸体11一侧拉动。

弹性件用以使钩子3在偏离第一极限位置时能够恢复第一极限位置,从而使得活塞杆12缩回缸体11时能够带动钩子3钩住挡板。

弹性件有多种形式,只要能使钩子3复位即可。例如,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钩子3的上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座2相连,钩子3在第二极限位置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为钩子3提供复位弹力。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扭簧,一个转动轴同时穿过钩子3和连接座2,扭簧套设于转动轴上,扭簧的一个末端与连接座2相抵,扭簧的另一个末端与钩子3上靠近缸体11的一侧相抵,钩子3在第二极限位置时扭簧处于扭转状态,从而为钩子3提供复位扭矩。扭簧可以是单扭簧、双扭簧或异形扭簧,只要能够提供扭转力即可。

本实施例中,一个转动轴同时穿过钩子3和连接座2,使钩子3和连接座2转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钩子3的两侧各固定一个转动轴,使两个转动轴分别穿过钩子3两侧的连接座2,或采用其它的转动轴设置方式,只要能实现钩子3通过转动轴与连接座2转动连接即可。

当钩子3与止挡块4相抵后,钩子3在由第一极限位置到第二极限位置的摆动过程中会与止挡块4发生相对滑动。为了使钩子3的摆动更顺畅,减小二次油缸1的运行阻力,本实施例的钩子3上与止挡块4相对的侧面为曲面结构,曲面结构向止挡块4一侧凸出,使钩子3上端靠近止挡块4的一侧为圆弧结构,钩子3的上端宽度小于钩子3的下端宽度。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极限位置,钩子3下端靠近止挡块4的一侧与连接座2相抵,用以对钩子3进行限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形成第一极限位置,例如在连接座2上设置限位件,限位件位于钩子3上靠近止挡块4的一侧,用以防止钩子3拉动无动力小车时脱离第一极限位置。

本实施例中,钩子3下端靠近缸体11的一侧为圆角结构,钩子3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摆动时圆角结构不对钩子3进行限位。通过改变圆角结构的半径可以使钩子3在摆动时圆角结构与连接座2之间留有空隙,也可使圆角结构与连接座2滑动接触。

在连接座2随活塞杆12的伸缩进行移动时,为了对连接座2的运动进行导向,本实施例的止挡块4两侧连接有与活塞杆12平行设置的导向侧壁5,导向侧壁5用以对连接座2进行导向,两个导向侧壁5的下部通过底板6相连,连接座2滑动设置于底板6上。

进一步的,为了对钩子3进行导向,本实施例的两个导向侧壁5均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7,两个延伸部7之间形成供钩子3移动的限位槽。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