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776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武钢冷轧总厂一精整车间2#重卷卸卷小车,采用了一种油缸斜撑升降叉架的方式实现小车升降的。这种方式简单实用,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实现小车升降,无需挖很深的地坑。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其缺点:就是油缸与升降架接触的地方(弧形板)容易发生磨损,磨损后导致的结果会有:①、小车升降不平稳,会出现小车自动下降情况,不利于卸卷;②、整个升降小车歪斜变形,卸钢卷时产生钢卷内圈“抽芯”;③、磨损严重时,升降轮可能沿着弧形板弧面直接滑出“脱轨”,导致载有钢卷的钢卷小车突然坍塌。当原有的弧形板如果磨损,必须更换整个小车升降架,更换小车升降架需要大约8个小时,几乎每个月都更换,不仅大大降低了机组的生产作业率,而且花费大量备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车的弧形板磨损,必须更换整个小车升降架,降低了生产作业率,而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设置在卸卷车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一端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升降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活动连接;弧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上,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凹槽;承重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承重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承重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升降油缸,一端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轮,与所述动力机构另一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承重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升降机构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凹槽的形状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为弧形燕尾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动力机构一端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升降机构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弧形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上,弧形板上开设有凹槽,承重机构设置在凹槽内,承重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承重机构与升降机构接触,动力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将力传导给承重机构,承重机构通过弧形板、第一支撑机构带动卸卷车的托辊升降,当承重机构与升降机构摩擦磨损后,只需简单由弧形板上拆卸更换承重机构,无需更换整个小车升降架,提高了生产作业率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升降装置的承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设置在卸卷车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升降机构2、第一支撑机构3、第二支撑机构4、弧形板5及承重机构6。

所述动力机构1一端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

所述升降机构2与所述动力机构1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弧形板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上,所述弧形板5上开设有凹槽。

所述承重机构6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承重机构6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活动连接,所述承重机构6与所述升降机构2接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动力机构一端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升降机构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弧形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上,弧形板上开设有凹槽,承重机构设置在凹槽内,承重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承重机构与升降机构接触,动力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将力传导给承重机构,承重机构通过弧形板、第一支撑机构带动卸卷车的托辊升降,当上升时,升降机构推动承重机构向上动作,承重机构带动弧形板向上动作,弧形板带动第一支撑机构向上动作,实现卸卷车的托辊的上升,当下降时,升降机构回缩,在卸卷车的托辊重力作用下,托辊下压第一支撑机构,进而实现卸卷车的托辊的下降,当承重机构与升降机构摩擦磨损后,只需简单由弧形板上拆卸更换承重机构,无需更换整个小车升降架,提高了生产作业率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详细介绍动力机构的结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升降油缸1-1。

所述升降油缸1-1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油缸1-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油缸1-1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所述升降油缸1-1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2活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油缸1-1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升降机构2活动连接。

详细介绍升降机构的结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所述升降轮2-1与所述动力机构1另一端活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轮2-1通过转轴与所述动力机构1另一端活动连接。

详细介绍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3-1。

所述支撑板3-1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3-1一端通过铰接活动设置在所述卸卷车的车体上。所述支撑板3-1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3-1另一端通过铰接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活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1通过插销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活动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铜套等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活动连接。

详细介绍承重机构的结构。

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6-1。

所述承重板6-1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承重板6-1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活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板6-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活动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板6-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活动连接。所述螺栓或轴销只起到轴向固定作用,不受径向剪切力。所述承重板6-1与所述升降机构2接触。所述承重板6-1与所述凹槽的形状保持一致。所述承重板6-1为弧形燕尾板。所述承重板6-1采用耐磨的材料(比如40CrMo)加工制造,以提高其使用周期。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当要上升卸卷车的托辊时,启动升降油缸1-1,升降油缸1-1带动升降轮2-1前伸,在第一支撑机构3的支撑板3-1上固定设置弧形板5,在弧形板5上开设凹槽,承重板6-1设置在凹槽内,承重板6-1与凹槽的形状保持一致,承重板6-1通过螺栓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的支撑板3-1上,承重板6-1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机构3活动连接,螺栓只起到轴向固定作用,不受径向剪切力。承重板6-1为弧形燕尾板。升降轮2-1推动承重板6-1,承重板6-1带动第一支撑机构的支撑板3-1上升,第一支撑机构3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机构4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3及第二支撑机构4带动卸卷车的托辊上升。

当要下降卸卷车的托辊时,启动升降油缸1-1,升降油缸1-1带动升降轮2-1后缩,在第一支撑机构3的支撑板3-1上固定设置弧形板5,在弧形板5上开设凹槽,承重板6-1设置在凹槽内,承重板6-1与凹槽的形状保持一致,承重板6-1通过螺栓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的支撑板3-1上,承重板6-1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机构3活动连接,螺栓只起到轴向固定作用,不受径向剪切力。承重板6-1为弧形燕尾板。升降轮2-1推动承重板6-1,承重板6-1带动第一支撑机构的支撑板3-1下降,第一支撑机构3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机构4一端活动设置在卸卷车的车体上,另一端与卸卷车的托辊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3及第二支撑机构4带动卸卷车的托辊下降。

当承重板6-1与升降轮2-1摩擦磨损后,只需简单由弧形板上拆卸更换承重板6-1,无需更换整个小车升降架,提高了生产作业率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