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9123发布日期:2019-12-13 18:5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心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起重机中,台车组安装于卷扬小车上,卷扬小车横梁上设置有台车组安装孔,台车组设置有与该安装孔配合的安装轴,其中,当卷扬小车横梁上的台车组安装孔的轴线与轨道不垂直时,台车组安装后会与轨道产生偏斜角α,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主动台车组的运行会越来越偏,最终导致车轮与轨道开始摩擦,从而产生啃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偏斜角,避免啃轨的偏心调整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心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台车安装轴,包括偏心轴端盖和关节轴承,所述台车安装轴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安装孔连接,另一端通过偏心轴端盖与安装孔连接,所述偏心轴端盖可带动台车安装轴转动,调整台车安装轴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轴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台车安装轴配合的偏心套,所述偏心套套设于台车安装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套的厚度沿周向渐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轴端盖上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螺栓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台车安装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栓孔的数量为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的端壁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所述偏心轴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配合的第三螺栓孔,所述偏心轴端盖通过螺栓与安装孔的端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第三螺栓孔之间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第三螺栓孔之间的角度为0-3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第三螺栓孔之间的角度为2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偏心调整装置包括偏心轴端盖和关节轴承,可将台车安装轴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安装孔连接,另一端通过偏心轴端盖与安装孔连接,通过偏心轴端盖可带动台车安装轴转动,调整台车安装轴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从而消除偏斜角,避免出现啃轨现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心调整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心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心轴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0、台车组;20、卷扬小车;30、台车安装轴;40、偏心轴端盖;41、偏心套;42、第一螺栓孔;43、第三螺栓孔;50、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台车组10安装于卷扬小车20上,卷扬小车20横梁上设置有台车组安装孔,台车组10设置有与该安装孔配合的台车安装轴30,台车安装轴30设于安装孔内。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偏心调整装置,该偏心调整装置包括用于调整台车安装轴30,该偏心调整装置包括偏心轴端盖40和关节轴承50,台车安装轴30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50与安装孔连接,另一端通过偏心轴端盖40与安装孔连接,偏心轴端盖40可带动台车安装轴30转动,调整台车安装轴30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如图3所示,优选的,偏心轴端盖40上设有与台车安装轴30配合的偏心套41,偏心套41套设于台车安装轴30上。进一步的,偏心套41的厚度沿周向渐变。

优选的,偏心轴端盖40上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42,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孔42与台车安装轴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栓孔42的数量为四。

优选的,安装孔的端壁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偏心轴端盖40上设有与第二螺栓孔配合的第三螺栓孔43,螺栓通过第三螺栓孔43和第二螺栓孔将偏心轴端盖40与安装孔的端壁连接。

优选的,多个第三螺栓孔43之间均匀设置。相邻两个第三螺栓孔43之间的角度为0-30度。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三螺栓孔43之间的角度为20度。其中,所述角度为两个第三螺栓孔43到偏心轴端盖40的中心点之间的夹角。

当台车组安装孔的轴线与轨道不垂直而出现偏斜角时,通过转动偏心轴端盖40带动台车安装轴30转动,调节台车安装轴30的轴线与安装孔轴线之间的角度,使得台车安装轴30的轴线与轨道垂直,从而消除偏斜角。

本实用新型的偏心调整装置包括偏心轴端盖和关节轴承,可将台车安装轴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安装孔连接,另一端通过偏心轴端盖与安装孔连接,通过偏心轴端盖可带动台车安装轴转动,调整台车安装轴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从而消除偏斜角,避免出现啃轨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