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372发布日期:2020-05-22 21:13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



背景技术:

垂直升降电梯轿架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设计,但基本框架相近,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8046096a,设计的一种电梯轿架,包括轿体、设置在轿体顶部的轿顶、设置在轿顶上方的上梁组件、设置在轿体下方的下梁组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的两立梁;上梁组件、下梁组件、两立梁围绕形成龙门架;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用于连接两上梁上表面两端部的两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上梁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连接;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轿顶轮位于空隙内;轿顶与立梁连接处设有卡板,轿顶和立梁之间通过卡板连接。这些传统轿架下梁组件必不可少,导致底坑空间要求大,而两立梁、以及下梁、型钢构成的托架组合,会使轿厢宽度两侧无法直接定位导轨,必须向外延伸导靴安装架,才能使立梁不影响导轨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导轨间距离增大,很显然,想解决两者之间矛盾,要么缩小轿厢体积,要么加大井道宽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以轿厢托架为基本幅面,在有限空间内,通过框架式直梁以及无下梁组件的设计达到高井道利用率、托架本体轻量化的组合构件结构乘客电梯轿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包括由两支平行布置的纵成型槽钢和两支平行布置在纵成型槽钢之间的横成型槽钢构成的轿底托架,其特征是在所述轿底托架纵成型槽钢外侧面中间部位分别竖直设有框架式直梁,在纵成型槽钢外侧两端分别设有与框架式直梁连接的斜拉杆,在框架式直梁顶部连接有下框式上梁,下框式上梁中间部位设有轿厢反绳轮;在所述横成型槽钢底部设有配重块。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所述两支纵成型槽钢外侧面中间部位设有安全钳,所述框架式直梁是由两支平行c型直梁通过若干件c型连接板构成,安全钳位于两支c型直梁之间。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框架式直梁两支平行c型直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梯导轨的宽度。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在所述两支纵成型槽钢外侧面两端部位分别设有固定斜拉杆的拉耳,并在纵成型槽钢底面向侧方设置导靴。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轿底托架平面范围内,沿横成型槽钢垂直方向设置扁电缆挂架。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轿底托架平面范围内,与横成型槽钢平行设有对重后置挂架以及与对重后置挂架垂直布置的对重侧置挂架。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所述斜拉杆与框架式直梁的连接点位于框架式直梁总高度的三分之一之内。

前述的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中,作为优选,所述下框式上梁为开口向下的槽钢式折弯板结构,且开口部的底边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宽度与c型直梁底边宽度配合。

本技术方案延续传统电梯轿架基本构造,对传统基本框架的不足之处进行设计,首先,轿底托架采用平行布置的纵成型槽钢和平行布置的横成型槽钢构成一个底框主体,利用这个主体限定空间布置配重块、扁电缆挂架、对重后置挂架、对重侧置挂架等功能性部件;其次,两侧立梁由轿底托架纵成型槽钢外侧面中间部位竖直布置的框架式直梁来担当,该框架式直梁是由两支平行c型直梁通过多件c型连接板构成,作为一个框架单元,c型直梁沿轿厢宽度方向所占有空间大大低于成型槽钢或其它单一立梁所占的宽度方向空间,且,在纵成型槽钢外侧两端分别布置与框架式直梁连接的斜拉杆,斜拉杆与直梁再构成一个分力构件,不仅增加直梁的承力强度,使底托深度方向与直梁连为一体,而且这种斜拉杆自身强度大、重量轻不另占井道空间;三是由框架式直梁两支c型直梁之间的距离与电梯导轨的宽度相配,包括导轨支撑,恰好在两支c型直梁之间安排导靴,使得轿厢宽度直接向井道两侧导轨靠近;四是在框架式直梁顶部通过下框式上梁进行连接,这种下框式上梁可能通过钣金工艺获得,其两端与框架式直梁上端采用互嵌式连接,如下框式上梁向下开口部的底边沿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翻边,而该翻边宽度与c型直梁底边宽度配合焊接,端部直接通过留余槽钢式折边与c型直梁底两侧边连接,且框架式直梁上需要的辅件固定点均选择重合折边连接部,以提高固定部件强度。

进一步,在两支纵成型槽钢外侧面中间部位还布置安全钳,同样,安全钳与导靴相对应,上下分布,位于两支c型直梁之间,结构紧凑,不另占轿厢宽度方向空间。斜拉杆的下端通过纵成型槽钢外侧面的拉耳固定,拉耳的高度在c型直梁侧边高度之内,同样不影响导靴的工作;斜拉杆与框架式直梁的连接点位于直梁高度下方三分之一之内,降低重心,稳定托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框架式直梁、下框式上梁、无下梁组件托架的设计,既保证且加强了整个轿架的自身结构强度,又比传统立梁更轻,沿轿厢宽度方向所占空间更小,底坑深度要求更少,并能合理布置种各功能辅件,结构紧凑、制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框式上梁和框架式直梁顶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框式上梁,2.框架式直梁,201.c型直梁,202.c型连接板,3.轿底托架,301.纵成型槽钢,302.横成型槽钢,303.对重后置挂架,304.扁电缆挂架,4.轿厢反绳轮,5.斜拉杆,6.配重块,7.导靴,8.安全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组合构件结构的乘客电梯轿架,其基本骨架主要由下框式上梁1、框架式直梁2、轿底托架3三部分构成。

其中轿底托架3设有两支平行布置的纵成型槽钢301作为轿底宽度方向的纵梁,在两支纵成型槽钢301之间通过两支平行布置的横成型槽钢302连接,构成一个平面长方形框,两支纵成型槽钢301槽口相对朝内,两支横成型槽钢302两端去边留腹筋插入纵成型槽钢301槽口进行焊接,并保持横成型槽钢302的顶面与纵成型槽钢301的顶面齐平。且两支横成型槽钢302分别位于两支纵成型槽钢301中间部位。在两支横成型槽钢302底面上焊接由角钢制成、具有一组排孔的补偿链挂架,补偿链挂架有两种:即对重后置挂架303和对重侧置挂架,对重后置挂架303与两支横成型槽钢302平行焊接固定在两支纵成型槽钢301底面上方,对重侧置挂架与重后置挂架303垂直,焊接在重后置挂架303底部以及相邻的一支横成型槽钢302底面之间,对重侧置挂架可按实际需要配置数量。

在两支纵成型槽钢301外侧面上的中间部位各设一件安全钳8,在两支纵成型槽钢301外侧面两端部位分别设一件固定斜拉杆5的拉耳,并在纵成型槽钢301底面向侧方伸出设置导靴7。配重块6分两部分,分别固定在横成型槽钢302底部,与对重后置挂架303、对重侧置挂架错开,配重块6数量现场调整。垂直穿过两支横成型槽钢302且以两支横成型槽钢302为固定支撑设置一付扁电缆挂架304,扁电缆挂架304朝对重后置挂架303一侧的反向布置。

另外,两支纵成型槽钢301顶面上还设有一排轿底平台安装孔,两支横成型槽钢302顶面上中间部位设有承重开关螺杆安装孔。缓冲器撞板焊接在两支横成型槽钢302之间的下部底面,同样也可起到两支横成型槽钢302的连接加强板作用。

以轿底托架纵成型槽钢301外侧面中间位置分别竖直设置框架式直梁2,在纵成型槽钢301外侧两端分别设有与框架式直梁连接的斜拉杆5,与框架式直梁2的连接点位于直梁总高度的四分之一处,在框架式直梁2顶部连接有下框式上梁1,下框式上梁1中间部位安装轿厢反绳轮4。

框架式直梁2是由两支平行c型直梁201除上下两端留空,中间通过三件c型连接板202构成,c型直梁201开口朝外。c型直梁201下端紧贴纵成型槽钢301底板连接,并在c型直梁201朝轿厢深度方向两侧分别用直角三角板作为加强板,完全固定c型直梁201和纵成型槽钢301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两支纵成型槽钢301外侧面中间部位安装安全钳8,即安全钳8位于两支c型直梁之间。两支平行c型直梁201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梯导轨的宽度。

下框式上梁1是一种开口向下的槽钢式折弯板结构,通过钣金工艺获得,开口部的底边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宽度与c型直梁201底边宽度相等,下框式上梁1两端的折边不设水平外伸翻边,直接与c型直梁201槽形侧边配合连接,如图5所示。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