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0411发布日期:2020-04-14 20:0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就是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为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生产化学纤维的机械虽然包括多种化工机械,现被认为是纺织机械的延伸,属广义的纺织机械。把棉、麻、丝、毛等不同的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的工序不尽相同,有的完全不同,所以需要的机器也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纺织机械通常按生产过程分类,计有: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印染设备、整理设备、化学纤维抽丝设备、缫丝设备和无纺织布设备。纺纱设备又分为加工短纤维和加工长纤维两类。棉和棉型化纤属短纤维类,毛、麻、绢及其混纺化纤属长纤维类。两类纤维的加工工序不同,设备也不能通用,只不过某些机器的设计原理相近。即使同一类设备,机器的结构也相类似,但由于原料的性质和对织物的最终要求不同,一般也不能通用。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它的技术水平、质量和制造成本,都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

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属于纺织机械器件,其主要用于调节纱线的张力,并将调节好的纱线从筒位上抽出后送往绕线设备,现有的张力调节装置在使用时操作较为复杂,且调整的幅度也较小,通过硬性波动改变纱线的走向与张力,容易使纱线在送线过程中发生磨损,从而给人们在调节纱线张力时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张力调节装置在使用时操作较为复杂,且调整的幅度也较小,通过硬性波动改变纱线的走向与张力,容易使纱线在送线过程中发生磨损,从而给人们在调节纱线张力时带来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且两个第一滚轮分别位于底板正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板正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底板正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且两个第一滑杆均位于两个第一滚轮之间,且两个第一滑杆的表面均套接有第一滑套,且两个第一滑套均卡接在活动板的上表面,所述活动板的背面滑动连接在底板正面开设的滑槽中,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两个第一滚轮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卡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且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下表面和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滑杆的左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槽,且其中一个卡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尺寸大于第二滑杆底端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左侧面和固定块的右侧面。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滚轮的左右两侧,且限位块的侧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位置与第一滚轮的上方位于同一水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的形状为矩形,且第一滑套的形状与第一滑杆相适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二滑杆、卡槽、卡块和弹性装置,人们将纱线穿过一侧的第一滚轮上方、第二滚轮的下方和另一侧第一滚轮的上方,使纱线通过两个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使得纱线在送线时更加顺畅,尽量减少磨损的发生,且人们能够通过移动第二滑杆的位置将第二滚轮进行上下移动,使得纱线的张力能够大幅度调整,然后通过弹性装置的配合将卡块卡入卡槽内部,从而将第二滑杆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第二滚轮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滚轮在调节纱线张力时操作更加方便,从而便于人们进行操作和使用。

2、该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块,人们将纱线穿过限位孔,能够将纱线两端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人们观察纱线的张力幅度,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滑杆、第一滑套和滑槽,能够使活动板在上下移动时不会发生倾斜,从而使第二滚轮在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固。

3、该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能够使第一弹簧利用自身弹力推动活动板,使得第一活动板在固定时更加稳固,在移动时更加顺畅,通过设置挡块,能够使第二滑杆在第二滑套内上下移动时不会发生脱落,通过设置弹性装置,当人们需要将第二滚轮的位置进行固定时,弹性装置能够利用自身弹力推动卡块卡入卡槽内部,从而使第二滑杆进行固定,进而使得第二滚轮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板、3第一滚轮、4限位块、5限位孔、6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第一滑杆、9第一滑套、10活动板、11滑槽、12第二滚轮、13第二滑杆、14第二滑套、15第一弹簧、16卡槽、17卡块、18连接块、19弹性装置、191伸缩杆、192第二弹簧、20固定块、2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用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4,且两个限位块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滚轮3的左右两侧,且限位块4的侧面开设有限位孔5,限位孔5的位置与第一滚轮3的上方位于同一水平,通过设置限位块4和限位块4,人们将纱线穿过限位孔5,能够将纱线两端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人们观察纱线的张力幅度,底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且两个支撑板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3,且两个第一滚轮3分别位于底板1正面的左右两侧,底板1正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底板1正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8,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滑杆8、第一滑套9和滑槽11,能够使活动板10在上下移动时不会发生倾斜,从而使第二滚轮12在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固,且两个第一滑杆8均位于两个第一滚轮3之间,且两个第一滑杆8的表面均套接有第一滑套9,第一滑杆8的形状为矩形,且第一滑套9的形状与第一滑杆8相适配,且两个第一滑套9均卡接在活动板10的上表面,活动板10的背面滑动连接在底板1正面开设的滑槽11中,活动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12,第二滚轮12与两个第一滚轮3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第一滚轮3、第二滚轮12、第二滑杆13、卡槽16、卡块17和弹性装置19,人们将纱线穿过一侧的第一滚轮3上方、第二滚轮12的下方和另一侧第一滚轮3的上方,使纱线通过两个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使得纱线在送线时更加顺畅,尽量减少磨损的发生,且人们能够通过移动第二滑杆13的位置将第二滚轮12进行上下移动,使得纱线的张力能够大幅度调整。

活动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13,第二滑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1,挡块21的尺寸大于第二滑杆13底端的面积,第二滑杆13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套14,第二滑套14卡接在第二固定板7的上表面,且第二滑杆1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5,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5,能够使第一弹簧15利用自身弹力推动活动板10,使得第一活动板10在固定时更加稳固,在移动时更加顺畅,第一弹簧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动板10的下表面和第二固定板7的上表面,第二滑杆13的左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6,且其中一个卡槽16内卡接有卡块17,通过设置挡块21,能够使第二滑杆13在第二滑套14内上下移动时不会发生脱落,卡块1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19,弹性装置19包括伸缩杆191,伸缩杆19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92,伸缩杆191和第二弹簧19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18的左侧面和固定块20的右侧面,通过设置弹性装置19,当人们需要将第二滚轮12的位置进行固定时,弹性装置19能够利用自身弹力推动卡块17卡入卡槽16内部,从而使第二滑杆13进行固定,进而使得第二滚轮12进行固定,弹性装置1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7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首先人们将纱线穿过一侧的限位孔5、一侧的第一滚轮3上方、第二滚轮12下方、另一侧第一滚轮3上方和另一侧的限位孔5,两个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使得纱线在送线时更加顺畅,尽量减少磨损的发生;

s2、当人们需要调整纱线送线过程中的张力时,首先将卡块17从卡槽16内抽出,同时弹性装置19会收缩,然后人们通过移动第二滑杆13的位置将第二滚轮12进行上下移动,使得纱线的张力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通过弹性装置19的弹力将卡块17卡入卡槽16内部,进而使第二滚轮12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完成纱线张力的调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