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6644发布日期:2020-04-21 17:4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纸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单张纸张上胶后与单张纸板对准黏贴,对准黏贴后继续由输送装置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施压,使纸张与纸板黏贴更牢固,比如皮壳机、纸盒(如酒盒、天地盖等)成型机中等。

输送装置常采用输送带(如吸风输送带)进行输送,输送带配施压装置进行施压,一种方式施压装置可采用升降压板,输送带需要停顿让升降压板升降配合进行施压,效率较低;另外一种方式施压装置也可以采用压辊,压辊配合滚动施压,输送带能够连续输送,效率更高,但是压辊采用的是被动辊形式,没有额外配置动力驱动进行滚动,压辊靠与输送带配合夹住物料(纸张与纸板)使压辊滚动配合输送和施压,压辊的线速度与输送带配合度不高,容易导致纸张与纸板跑偏错位、甚至出现折皱。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输送效率更高无需停顿施压且施压效果较好的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输送带上方设有输送压辊,其特征在于:输送压辊的辊轴上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输送带上方还配有压轮,压轮设置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压轮传动连接,传动轴上还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输送压辊的辊轴连接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一安装座与辊轴之间设置第一轴承,第一安装座连接在机架上;传动轴连接在第二安装座上,传动轴与第二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二轴承,第二安装座连接在机架上。

机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轨道,第一安装座升降连接在第一升降轨道上,第一升降轨道上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的下端与第一安装座连接,第一调节螺杆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调节螺母位于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安装座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连接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调节螺杆上;机架上设有第二升降轨道,第二安装座升降连接在第二升降轨道上,第二升降轨道上连接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的下端与第二安装座连接,第二调节螺杆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位于第二固定板上,第二安装座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调节螺杆上。

输送带的内侧配有托辊,托辊位于输送压辊的正下方,托辊连接在托辊轴上,托辊与托辊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

输送带的内侧配有托轮,托轮位于压轮的正下方,托轮连接在托轮轴上,托轮采用第四轴承。

输送压辊与压轮的直径保持一致,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的传动比保持一致。

输送压辊以及压轮的圆周面线速度与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输送装置采用输送压辊配合输送带能够进行连续输送并配合施压,输送带无需停顿配合施压,使输送效率更高;另外,能够使输送压辊与输送带输送速度保持配合,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物料跑偏错位、甚至出现折皱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

图1为实施方式中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以输送压辊的中心立面所得的剖面图。

图3为以压轮的中心立面所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1,输送带1上方设有输送压辊2,输送压辊2的辊轴上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3,输送带1上方还配有压轮4,压轮4设置在传动轴5上,传动轴5与压轮4传动连接,传动轴5上还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6,第一传动轮3与第二传动轮6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均可以采用带轮(如同步带)或链轮,然后通过传动带或链条进行传动连接,机架上还可以配置张紧轮对传动带或链条进行张紧,张紧轮可以在机架上进行位置调节,方便调节。当然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可以采用齿轮并通过相应齿轮配合传动。

压轮2配合压在与输送带1,输送带1能够带动压轮2转动,使输送带的线速度(即输送速度)与压轮的线速度(指压轮圆周面的线速度)保持一致,压轮2将带动传动轴5、第二传动轮6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轮将带动第一传动轮3转动,第一传动轮3将带动辊轴8上的输送压辊2转动,能够使输送压辊的线速度(指输送压辊圆周面的线速度)与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保持配合。通常使输送压辊的线速度(指输送压辊圆周面的线速度)与输送带的线速度(即输送速度)保持一致。利用相互配合的压轮的直径大小、输送压辊的直径大小、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传动比能够使输送压辊与输送带输送速度保持配合。

该输送装置的输送压辊配合输送带能够进行连续输送并配合施压,输送带无需停顿配合施压,使输送效率更高;另外,能够调整使输送压辊与输送带输送速度保持配合,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物料跑偏错位、甚至出现折皱的情况。作为优选,输送压辊与压轮的直径保持一致,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的传动比保持一致,输送压辊与压轮的线速度保持一致,设计合理、方便。

输送压辊的辊轴8连接在第一安装座7上,第一安装座7与辊轴8之间设置第一轴承,第一安装座连接在机架上,由第一轴承支撑输送压辊的辊轴进行转动;传动轴5连接在第二安装座9上,传动轴5与第二安装座9之间设置第二轴承,第二安装座连接在机架上,由第二轴承支撑传动轴进行转动。

进一步还可以对输送压辊2进行升降调节,以满足不同厚度规格物料的需求。机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轨道10,第一安装座7升降连接在第一升降轨道10上,第一升降轨道上连接第一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1上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12,第一调节螺杆12的下端与第一安装座7连接,第一调节螺杆12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13,第一调节螺母13位于第一固定板11上,第一安装座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连接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套设在第一调节螺杆12上。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母能够调整第一调节螺杆带动第一安装座7在第一升降轨道上升降,第一安装座7升降带动输送压辊2升降调节,调整输送压辊2与输送带1之间的间隙大小满足不同厚度规格的物料需求。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轨道10可以采用竖直设置的导杆,第一安装座上设置导套与导杆配合升降。通过第一弹簧能够预紧在第一安装座与第一固定板之间,使结构更稳定,升降更稳定。

进一步还可以对压轮4进行升降调节,以调整压轮与输送带之间的压力,来改变配合速度。机架上设有第二升降轨道15,第二安装座9升降连接在第二升降轨道15上,第二升降轨道15上连接第二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上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17,第二调节螺杆17的下端与第二安装座9连接,第二调节螺杆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18,第二调节螺母18位于第二固定板上,第二安装座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套设在第二调节螺杆17上。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螺母能够调整第二调节螺杆带动第二安装座在第二升降轨道上升降,第二安装座升降带动压轮升降调节,调整压轮与输送带之间的压力大小,来改变配合速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轨道也可以采用竖直设置的导杆,第二安装座上也设置导套与导杆配合升降。通过第二弹簧能够预紧在第二安装座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使结构更稳定,升降更稳定。

输送带1的内侧配有托辊20,托辊20能够配合托住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带,托辊位于输送压辊的正下方,当物料在输送带上输送时,托辊能够托住输送带与输送压辊进行配合输送和施压,输送更稳定,施压效果更好;托辊20连接在托辊轴21上,托辊与托辊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托辊能够托辊轴上进行转动,配合更顺利。输送压辊表面可以采用橡胶层,压轮表面也可以采用橡胶层,配合效果更好。

输送带1的内侧配有托轮22,托轮位于压轮的正下方,托轮能够托住输送带与压轮进行配合,传动效果更好,更稳定;托轮22连接在托轮轴23上,托轮采用第四轴承,托轮能够在托轮轴上进行转动,配合传动更顺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