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1932发布日期:2020-05-15 17:0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升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移载机。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组装线和仓储物流搬运中,物品在输送中利用输送线的比较多。例如,在配送场中纵横地配置多条的输送线,在输送线的交叉位置配置有顶升移载机。于是,通过运行的顶升移载机,改变物品的传输方向,将物品从交叉位置送入或移出主输送线。

目前,一般的顶升移载机机械部分由底座、顶升机构、输送链线三大部分组成。顶升机构通过气缸或凸轮组件控制输送链线进行升降。使用气缸的顶升移载机运行过程中,当其上的物品摆放不正,或物体不为规整形状时,会导致输送链线侧边或一角受力过大,加速顶升机构的磨损率,并且顶升机构易出现阻滞或卡死的现象,使用凸轮组件的顶升移载机则相对更有优势;

如公告号为cn106241327b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以及顶升部;该第一输送部与主输送线路方向一致,第二输送部与主输送线路方向交叉;该顶升部包含:基板、四个关节组件、驱动机构及凸轮机构,关节组件、驱动机构及凸轮机构三者分别固定于基板上;驱动机构驱动凸轮机构运动来带动第二输送部升降,改变第一输送部与第二输送部配合的相对高度;关节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输送部上,该第二输送部的升降带动关节组件拉伸/收缩。本实用新型通过关节组件实现对顶板的支撑与限位,采用了滚动、活节设计,无卡死点,保证了顶板在升降过程中的水平一致性,避免了卡死现象的发生;电子元器件少,故障率低便于维修及安装。

但不论是何种方式的顶升控制,其在承载重量较大的物品时都容易出现前后或者左右的窜动,导致机械部分磨损严重,经常需要更换,严重的还会导致承载物品重心不稳,导致运输暂停,影响效率;此外,现有技术的顶升移载机普遍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输送链线上输送物品时一般会使用托盘,而由于输送链没有对托盘起到限位作用,托盘运输过程中容易倾斜,叉车在叉取托盘进行转移时存在难度,容易出现货物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小型化、防窜动性好、不易磨损且实用性强的顶升移载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顶升移载机,包括:顶升装置和设于所述顶升装置上的移载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承载底框、安装于所述承载底框上表面的顶升驱动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承载底框下表面的顶升电机,所述顶升电机通过传动链与所述顶升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承载底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三边框平行,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第四边框平行,所述第一边框上表面沿其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前导柱,所述第三边框上表面沿其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后导柱,所述前导柱和所述后导柱均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顶升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平行于所述第一边框设置的驱动轴,两个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顶升电机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两端分别穿设有一带座轴承,两个所述带座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连接,所述驱动轴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凸轮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端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另一端形成有向所述驱动轴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接触轴承;

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承载底框上方的机架和连接在所述机架的移载驱动组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限位边框,所述限位边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前边框、左边框、后边框以及右边框,所述前边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前导柱的容置槽相配合的前滚轮,所述后边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导柱的容置槽相配合的后滚轮,所述左边框下表面和所述右边框下表面均设有用于与相应所述接触轴承抵接并限制所述限位边框在所述驱动轴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活动范围的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分别抵接所述接触轴承的上部和最外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边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导柱的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后导柱的所述容置槽呈对称设置,所述前导柱的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前导柱的背对于所述后导柱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的侧边机架组、设于所述侧边机架组上的改向链轮组件以及若干平行且间隔设于所述侧边机架组上部通过传动链与所述改向链轮组件传动连接的输送滚筒,所述输送滚筒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或与所述第二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输送滚筒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限位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圈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锁紧座,两个所述锁紧座开设有同轴的锁紧孔,两个所述锁紧孔内穿设有同一锁紧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机架组包括位于其上部的左侧边支架和右侧边支架,所述改向链轮组件包括:

电辊筒,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所述侧边机架组上且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滚筒一致,其两端套设有驱动链轮;

四个改向链轮,两两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左侧边支架和所述右侧边支架中,所述左侧边支架中的两个改向链轮与所述右侧边支架中的两个改向链轮呈对称设置,所述改向链轮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驱动链轮;

两个涨紧链轮,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边支架和所述右侧边支架的下方,与其正上方的相应所述改向链轮轴向齐平,两个所述涨紧链轮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驱动链轮且低于所述改向链轮;

两根传送链条,其中一根绕设于所述电辊筒一端的所述驱动链轮、所述左侧边支架中的两个改向链轮以及所述左侧边支架下方的所述涨紧链轮,另一根绕设于所述电辊筒另一端的所述驱动链轮、所述右侧边支架中的两个改向链轮以及所述右侧边支架下方的所述涨紧链轮;

所述输送滚筒包括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边支架中的一改向链轮和所述右侧边支架中的一改向链轮上,所述从动滚筒通过传动链与所述主动滚筒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链条为尼龙链条。

进一步地,所述前滚轮和所述后滚轮分别通过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边框和所述后边框,所述前滚轮和所述后滚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顶升电机设于下表面,使得移载装置与顶升装置的间距可以缩短,实现了结构的紧凑设计,有利于降低整体顶升移载机的高度;通过前导柱、后导柱、前滚轮以及后滚轮的配合设计,有利于减少整机的前后窜动,通过限位板与接触轴承的配合,有利于减少整机左右的窜动,且由于接触轴承能够相对支撑杆转动,因此顶升重物时造成的磨损较小;通过设置限位挡圈,有利于限制输送滚筒上放置的托盘的活动范围,减少托盘倾斜导致的整机窜动或货物失重掉落,限位挡圈设置开口、锁紧座以及锁紧螺钉,有利于方便限位挡圈套设位置的随时调整,增加灵活性和拆卸便利性;设置改向链轮组件包括电辊筒、四个改向链轮、两个涨紧链轮以及两根传送链条,有利于提供充足的传送动力,供较重物品传送,且电辊筒体内具备独立的电机驱动,无需设置额外电机,有利于结构的紧凑性,进一步实现了整机的小型化;传送链条为尼龙链条,具备自润滑、清洁、不易脱落以及无跳槽等等诸多优点;前、后滚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当凸轮组件顶升移载装置时,移载装置沿着前、后导柱上升,由于前、后滚轮均可转动,可随时保持线接触,有利于降低前、后导柱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移载机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顶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顶升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移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移载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限位挡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移载装置的某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移载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顶升移载机,包括:顶升装置和设于所述顶升装置上的移载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承载底框110、安装于所述承载底框110上表面的顶升驱动组件120以及安装于所述承载底框110下表面的顶升电机130,所述顶升电机130通过传动链与所述顶升驱动组件120传动连接;

所述承载底框11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框111、第二边框112、第三边框113和第四边框114,所述第一边框111与所述第三边框113平行,所述第二边框112与所述第四边框114平行,所述第一边框111上表面沿其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前导柱115,一般两个即可,所述第三边框113上表面沿其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后导柱116,一般与前导柱115对称设置,但不作限制;所述前导柱115和所述后导柱116均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56,前导柱115的容置槽56可开设于前导柱115的外侧或者里侧,外侧为朝外的一侧,里侧与外侧相对,为面向后导柱116的这一侧,后导柱116的容置槽56可同理设置,因此,原则上,前、后导柱(115、116)的容置槽56的开设位置有四种组合方式,实际可根据整机所安装传输链的情况而定;

所述顶升驱动组件120包括两个平行于所述第一边框111设置的驱动轴121,两个所述驱动轴121与所述顶升电机130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121两端分别穿设有一带座轴承122,两个所述带座轴承122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框112和所述第四边框114连接,连接优选螺接,所述驱动轴121穿出所述带座轴承122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凸轮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驱动轴121端部的凸轮123,为了实现平稳顶升,两个所述驱动轴121的凸轮123需同角度安装匹配,凸轮123与驱动轴121的端部之间通过锁紧钉锁紧,所述凸轮123的另一端形成有向所述驱动轴121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接触轴承124,接触轴承124可相对支撑杆转动,运行时,顶升电机130驱动驱动轴121转动,凸轮123随之同步转动,接触轴承124的所处高度随之高低变化;

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承载底框110上方的机架210和连接在所述机架210的移载驱动组件220,所述机架210底部设有限位边框,所述限位边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前边框211、左边框212、后边框213以及右边框214,前边框211与后边框213平行,左边框212与右边框214平行,所述前边框21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前导柱115的容置槽56相配合的前滚轮215,前滚轮215置于前导柱115的容置槽56中,当移载装置被顶升时,前滚轮215沿着容置槽56上升,实现方位限制,所述后边框213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导柱116的容置槽56相配合的后滚轮216,后滚轮216的设置和运行与前滚轮215一致,所述左边框212下表面和所述右边框214下表面均设有用于与相应所述接触轴承124抵接并限制所述限位边框在所述驱动轴121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活动范围的限位板217。接触轴承124抵接在限位板217,当接触轴承124的高度改变,可同步带动限位板217、限位边框、整个移载装置的所处高度改变。同时,限位板217还设有限制所述限位边框在所述驱动轴121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活动范围的限位部,具体可为设置在驱动轴121两端接触轴承124外的挡边,挡边可以直接与接触轴承124的最外侧接触,也可以设置间隔有微小间隙,减少正常运行下接触轴承124和限位板217的磨损。

移载装置架设在顶升装置上时,其货物传输方向可以是由第一边框111侧向第三边框113侧传输或由第三边框113侧向第一边框111侧传输或由第二边框112侧向第四边框114侧传输或由第四边框114侧向第二边框112侧传输。

综上,通过将顶升电机130设于下表面,使得移载装置与顶升装置的间距可以缩短,实现了结构的紧凑设计,有利于降低整体顶升移载机的高度;通过前导柱115、后导柱116、前滚轮215以及后滚轮216的配合设计,有利于减少整机的前后窜动,通过限位板217与接触轴承124的配合,有利于减少整机左右的窜动,且由于接触轴承124能够相对支撑杆转动,因此顶升重物时造成的磨损较小。

实施例2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之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限位板217分别抵接所述接触轴承124的上部和最外侧表面。抵接接触轴承124的上部可实现移载装置的顶升,抵接接触轴承124的最外侧表面可实现减少移载装置在驱动轴121长度延伸方向上的窜动。

所述限位板217与所述限位边框可拆卸连接。由于形成有线接触和面接触,限位板217属于消耗品,设置可拆卸有利于限位板217的及时更换,提高顶升稳定性。

所述前导柱115的所述容置槽56与所述后导柱116的所述容置槽56呈对称设置,所述前导柱115的所述容置槽56开设于所述前导柱115的背对于所述后导柱116的表面,由于两者的容置槽56呈对称设置,故所述后导柱116的所述容置槽56开设于所述后导柱116的背对于所述前导柱115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驱动组件220包括与所述机架210可拆卸连接的侧边机架组、设于所述侧边机架组上的改向链轮组件以及若干平行且间隔设于所述侧边机架组上部通过传动链与所述改向链轮组件传动连接的输送滚筒230,所述输送滚筒23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框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或与所述第二边框1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输送滚筒230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限位挡圈231,两个限位挡圈231之间的输送滚筒230段用于放置运输货品所需的托盘,托盘的宽度等于两个限位挡圈231之间的间距或略小于,使得托盘不能偏转,因此限位挡圈231有利于限制输送滚筒230上放置的托盘的活动范围,减少托盘倾斜导致的整机窜动或货物失重掉落。需要注意的时,并不一定要每根输送滚筒230均套设限位挡圈231,具体视托盘在传输方向上的长度而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挡圈231形成有开口2311,所述开口2311的两侧分别设有锁紧座2312,两个所述锁紧座2312开设有同轴的锁紧孔,两个所述锁紧孔内穿设有同一锁紧螺钉2313,优选一个锁紧座2312的锁紧孔为内螺纹孔,另一个锁紧座2312的锁紧孔为光滑的通孔,当然也可都为内螺纹孔。限位挡圈231设置开口2311、锁紧座2312以及锁紧螺钉2313,有利于方便限位挡圈231套设位置的随时调整,以配合不同宽度的托盘,增加灵活性和拆卸便利性。

所述侧边机架组包括位于其上部的左侧边支架221和右侧边支架222,所述改向链轮组件包括:

电辊筒223,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所述侧边机架组上且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滚筒230一致,其两端套设有驱动链轮2231;

四个改向链轮224,两两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左侧边支架221和所述右侧边支架222中,所述左侧边支架221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沿所述左侧边支架2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轴向两端齐平,所述右侧边支架222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沿所述右侧边支架22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轴向两端齐平,所述左侧边支架221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与所述右侧边支架222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呈对称设置,所述改向链轮224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驱动链轮2231;

两个涨紧链轮225,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边支架221和所述右侧边支架222的下方,与其正上方的相应所述改向链轮224轴向齐平,即左侧边支架221下方的涨紧链轮225与左侧边支架221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轴向齐平,右侧边支架222下方的涨紧链轮225与右侧边支架222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轴向齐平,两个所述涨紧链轮225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驱动链轮2231且低于所述改向链轮224;驱动链轮2231与相应所述改向链轮224也是轴向齐平。

两根传送链条226,其中一根绕设于所述电辊筒223一端的所述驱动链轮2231、所述左侧边支架221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以及所述左侧边支架221下方的所述涨紧链轮225,另一根绕设于所述电辊筒223另一端的所述驱动链轮2231、所述右侧边支架222中的两个改向链轮224以及所述右侧边支架222下方的所述涨紧链轮225;

所述输送滚筒230包括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边支架221中的一改向链轮224和所述右侧边支架222中的一改向链轮224上,所述从动滚筒通过传动链与所述主动滚筒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主动滚筒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链条226为尼龙链条。

所述前滚轮215和所述后滚轮216分别通过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边框211和所述后边框213,所述前滚轮215和所述后滚轮216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中,当凸轮组件顶升移载装置时,移载装置沿着前、后导柱上升,由于前、后滚轮均可转动,可随时保持线接触,实现前滚轮215与前导柱115、后滚轮216与后导柱116的线接触,有利于减少前滚轮215、前导柱115、后滚轮216以及后导柱116的磨损。

综上,改向链轮组件的上述设计,有利于提供充足的传送动力,供较重物品传送,且电辊筒223体内具备独立的电机驱动,无需设置额外电机,有利于结构的紧凑性,进一步实现了整机的小型化;传送链条226为尼龙链条,具备自润滑、清洁、不易脱落以及无跳槽等等诸多优点,有利于提高货品输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