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7116发布日期:2020-04-17 17:3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棉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岩棉起源于夏威夷。当夏威夷岛第一次火山喷发之后,岛上的居民在地上发现了一缕一缕融化后质地柔软的岩石,这就是最初人类认知的岩棉纤维,岩棉的生产过程,其实是模拟了夏威夷火山喷发这一自然过程,岩棉产品均采用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1450℃以上高温熔化后采用国际先进的四轴离心机高速离心成纤维,同时喷入一定量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后经集棉机收集、通过摆锤法工艺,加上三维法铺棉后进行固化、切割,形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岩棉产品。

然而现有的岩棉生产时矿料的运输大多采用运输车进行运输,或直接通过传送带进行运输,通过运输车的方式进行运输时,需要通过辅助机构进行转运,从而导致运输的效率较低;通过传送带直接运输的方式,会导致运输的量不能进行灵活的控制,从而降低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岩棉生产矿料运输时存在运输效率低及不能进行灵活控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包括原料槽和传送带,所述原料槽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且原料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辊轮,并且第二辊轮上焊接有凸齿,所述原料槽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且第一辊轮上焊接有多个承接片,并且第一辊轮位于原料槽出口端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带的内部绕设有传动辊,且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并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辊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承接片呈与第一辊轮转动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且多个承接片绕第一辊轮环形阵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辊轮位于原料槽内部底端一侧,且第二辊轮靠近原料槽出口端竖直端面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辊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且第一辊轮的中心轴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水平端两侧均焊接有挡板,且第一辊轮中心轴位于靠近出料口一侧挡板的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原料槽的外壁上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辊轮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启动第三驱动电机进行转动,其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辊轮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辊轮与原料槽之间的间距有限,在第一辊轮与原料槽之间充满原料时,原料即不会继续向下进行渗漏,当第一辊轮进行转动,第一辊轮上用于承接的承接片向下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内部承接的原料向传送带上进行倾倒,而此时后续的承接片转动至原料槽的出料口处进行后续的承接作用,由于承接片的承接量有限,从而可以对一次输出的原料进行大致控制,从而保证后续的原料配比等。

2、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辊轮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同步启动第二驱动电机进行转动,其输出轴传动连接原料槽内部的第二辊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辊轮上的凸齿对原料进行作用,第二辊轮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从而将第二辊轮顶部的原料向上进行顶动,并将第二辊轮水平右侧的原料向下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对于原料槽出口端原料进行疏松和加速其流出的作用,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堆压,导致原料槽的出口端发生原料堆积难以滑动的现象,从而提升原料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包括原料槽1和传送带3,原料槽1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3,且原料槽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辊轮7,并且第二辊轮7上焊接有凸齿701,凸齿701的高度较小,原料槽1和传送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2,且第一辊轮2上焊接有多个承接片201,承接片201与第一辊轮2之间在向上时构成承接区,并且第一辊轮2位于原料槽1出口端下方。

具体的,如图1所示,传送带3的内部绕设有传动辊4,且传送带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5,并且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传动辊4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对传送带3进行传动。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承接片201呈与第一辊轮2转动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增大承接区容量,且多个承接片201绕第一辊轮2环形阵列,第一辊轮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9,且第一辊轮2的中心轴与第三驱动电机9传动连接,传送带3的水平端两侧均焊接有挡板6,且第一辊轮2中心轴位于靠近出料口一侧挡板6的正上方,保证承接片201在运动至最低端时,其出口端位于两个挡板6之间。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辊轮7位于原料槽1内部底端一侧,且第二辊轮7靠近原料槽1出口端竖直端面一侧,原料槽1的外壁上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8,且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辊轮7传动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需要进行原料的转运时,启动第三驱动电机9进行转动,其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辊轮2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辊轮2与原料槽1之间的间距有限,在第一辊轮2与原料槽1之间充满原料时,原料即不会继续向下进行渗漏,当第一辊轮2进行转动,第一辊轮2上用于承接的承接片201向下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内部承接的原料向传送带3上进行倾倒,而此时后续的承接片201转动至原料槽1的出料口处进行后续的承接作用,由于承接片201的承接量有限,从而可以对一次输出的原料进行大致控制,从而保证后续的原料配比等;在第一辊轮2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同步启动第二驱动电机8进行转动,其输出轴传动连接原料槽1内部的第二辊轮7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辊轮7上的凸齿701对原料进行作用,第二辊轮7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从而将第二辊轮7顶部的原料向上进行顶动,并将第二辊轮7水平右侧的原料向下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对于原料槽1出口端原料进行疏松和加速其流出的作用,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堆压,导致原料槽1的出口端发生原料堆积难以滑动的现象,从而提升原料的运输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包括原料槽(1)和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槽(1)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3),且原料槽(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辊轮(7),并且第二辊轮(7)上焊接有凸齿(701),所述原料槽(1)和传送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2),且第一辊轮(2)上焊接有多个承接片(201),并且第一辊轮(2)位于原料槽(1)出口端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的内部绕设有传动辊(4),且传送带(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5),并且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传动辊(4)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片(201)呈与第一辊轮(2)转动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且多个承接片(201)绕第一辊轮(2)环形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轮(7)位于原料槽(1)内部底端一侧,且第二辊轮(7)靠近原料槽(1)出口端竖直端面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9),且第一辊轮(2)的中心轴与第三驱动电机(9)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3)的水平端两侧均焊接有挡板(6),且第一辊轮(2)中心轴位于靠近出料口一侧挡板(6)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槽(1)的外壁上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8),且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辊轮(7)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棉生产线的矿料输送设备,包括原料槽和传送带,所述原料槽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且原料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辊轮,并且第二辊轮上焊接有凸齿,所述原料槽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且第一辊轮上焊接有多个承接片,并且第一辊轮位于原料槽出口端下方。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辊轮进行转动,当第一辊轮进行转动,第一辊轮上用于承接的承接片向下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内部承接的原料向传送带上进行倾倒,而此时后续的承接片转动至原料槽的出料口处进行后续的承接作用,由于承接片的承接量有限,从而可以对一次输出的原料进行大致控制,从而保证后续的原料配比等。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凯华万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