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6783发布日期:2020-10-28 11:4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复合保温板的生产过程中多需要自动化机械设备,然而,复合保温板因为制造成本问题,需求量远不如聚苯保温板需求量大,因此,复合保温板大多是小批量生产。工厂内部放置生产线如果直线型排布,需要单独建设厂房,这样制造成本很大。因此为了节约占地面积,将生产线设计为直角形。常用的输送带转向结构是在直角转向时,机械手进行推动,然而,复合保温板在未完全加工成成品时,在输送带上输送容易受到损伤,在转向时,更不能平移摩擦推动,否则容易造成复合保温板的损伤。

现有在保温板上喷涂水泥砂浆的工作过程如下:将保温板放置在传送轨道上,经过网格布铺设装置和砂浆喷涂装置进行加固,当保温板通过传送装置传送时,保温板常常需要从横向传送方向转化为纵向传送方向(或是从纵向传送方向转化为横向传送方向)。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700709u)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输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若干竖直平行放置的第一输送辊,所述相邻第一输送辊之间设有若干水平平行放置的第二输送辊,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有固定支架。在相邻第一输送辊之间设置可升降的第二输送辊,并且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为相互垂直放置,所以使保温板在输送时能够很好的进行转向,输送时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设置橡胶层,增加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与保温板表面的摩擦力,保证了输送效率,该设计操作简单,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由于该专利所提供的输送装置通过一排第二输送辊进行转向运输,但由于在对保温板进行转向操作时,是将整个的保温板抬高后再向后排的第二输送辊输送,导致位于较高位置的保温板直接落下至位于较低位置处的第二输送辊上,不仅保温板很容易损坏第二输送辊,还会导致保温板表面的破损。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复合保温板未完全加工完成之前输送又节约厂房空间的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至少包括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至少一个横向输送辊和至少一个纵向输送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架上的液压杆以及位于所述液压杆上方的第一纵向输送辊和第二纵向输送辊,至少一个所述纵向输送辊均位于由至少一个所述横向输送辊所共同构成的第一平面的下方,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纵向输送辊能够按照所述液压杆伸长的方式均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上方,并使得所述第一纵向输送辊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纵向输送辊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架上的安装板,至少一个所述纵向输送辊彼此并列地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液压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板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所述横向输送辊按照彼此并列的方式依次布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相邻两个所述横向输送辊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纵向输送辊的长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纵向输送辊与转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转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且与所述第二链条转动连接的电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至少包括安装架和一端设置有连接板的安装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的液压杆,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所述安装板上和所述安装架上,在所述液压杆伸长的情况下,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按照所述连接板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的方式分别朝向远离所述安装架的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之间的垂直距离彼此不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滑槽以及按照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方式滑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板上的活动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的板体相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彼此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所述滑槽。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杆的端部按照铰接的方式转动连接至所述活动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送装置通过设置纵向输送辊与横向输送辊之间的配合连接使用关系,不仅实现了对复合保温板的转向操作,同时保证整个转向过程中复合保温板是以较小倾角进行移动,防止保温板在移动过快的情况下导致后一个保温板与前一个保温板之间发生碰撞,并且保证了保温管在移动至后排纵向输送辊时下落的力度较小且具有一定的坡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位于较高位置的保温板直接落下至位于较低位置处的第二输送辊上时第二输送辊和保温板表面的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板的简化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架的简化俯视示意图;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板的简化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安装架2:横向输送辊3:第一纵向输送辊

4:第二纵向输送辊5:液压杆6:安装板

7:活动杆8:滑槽9:通孔

10:连接板11:电机12:第一链条

13:第二链条1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建筑复合保温板用输送装置至少包括安装架1以及设于安装架1上的至少一个横向输送辊2和至少一个纵向输送辊。其中横向输送辊2与纵向输送辊之间相对垂直,并且两者均转动连接至安装架1上。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装置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至安装架1上的液压杆5以及分别位于液压杆5上方的第一纵向输送辊3和第二纵向输送辊4。至少一个纵向输送辊均位于由至少一个横向输送辊2所共同构成的第一平面的下方。其中,至少一个纵向输送辊能够按照液压杆5伸长的方式均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并使得第一纵向输送辊3至第一平面上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纵向输送辊4至第一平面上的垂直距离。即为在开启液压杆5使其伸长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纵向输送辊将移动至横向输送辊2的上方,以此将原本在横向输送辊2上传送的保温板,被从横向输送辊2的下方移动至其上方的纵向输送辊拱起而脱离横向输送辊2,并且转移至纵向输送辊,由于彼此并列的第一纵向输送辊3与第二纵向输送辊4各自至第一平面上的垂直距离与彼此不同,使得第一纵向输送辊3与第二纵向输送辊4之间呈倾斜姿态,由此使得被转移至纵向输送辊的保温板能够依靠自身重力以及自转的纵向输送辊的滚动摩擦作用力向下滑动,以此完成保温板的转向操作并能够继续在纵向输送辊上进行传动。优选地,至少一个横向输送辊2彼此并列设置于安装架1上,并使得至少一个横向输送辊2均位于第一平面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时,该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复合保温板传输至该横向输送辊2以及纵向输送辊的上方时,启动液压杆5而使得液压杆5的长度伸长,由于液压杆5直接与活动杆7相铰接,故而液压杆5带动活动杆7沿滑槽8相对滑动,并使得活动杆7与液压杆5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液压杆5的伸长带动安装板6向上抬起。但由于安装板6的一端通过连接板10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上,安装板6的向上运动带动连接板10相对安装架1进行转动。优选地连接板10的形状由长条状限定,由此连接板10的转动能够向上部分抬高安装板6的一端,而安装板6的另一端在液压杆5的伸长下同样被抬高。由此使得安装板6两端的抬高高度不同,此时安装板6呈倾斜姿态。此时的原本位于横向输送辊2上的保温板,在纵向输送辊逐渐上升而高于横向输送辊2所在的第一平面时,保温板转移至纵向输送辊上,并通过呈倾斜姿态的安装板6在保温板自身重力作用以及启动的纵向输送辊的传动作用下,保温板依次经过第一纵向输送辊3与第二纵向输送辊4,逐渐地滑落至位于后排的纵向输送辊以继续进行输送。优选地,液压杆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送装置通过设置纵向输送辊与横向输送辊2之间的配合连接使用关系,不仅实现了对复合保温板的转向操作,同时保证整个转向过程中复合保温板是以较小倾角进行移动,防止保温板在移动过快的情况下导致后一个保温板与前一个保温板之间发生碰撞,并且保证了保温管在移动至后排纵向输送辊时下落的力度较小且具有一定的坡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位于较高位置的保温板直接落下至位于较低位置处的第二输送辊上时第二输送辊和保温板表面的容易损坏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至安装架1上的安装板6。至少一个纵向输送辊彼此并列地分别设于安装板6上。液压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至安装板6上,以使得液压杆5的伸长能够带动安装板6向上抬起。其中,在所述液压杆5伸长的初期,液压杆5的端部支撑安装板6向上抬起的同时该端部在滑槽8内相对安装板6进行滑动,同时由于安装板6是通过连接板10安装在安装架1上,其中连接板1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板6的端部和安装架1上,由此使得安装板6与安装架1之间为具有一段距离(即连接板10的长度),由此使得在所述液压杆5伸长一段距离后,如图1所述,安装板6的两端均能够相对安装架1向上升高,只是两端升高的位移不同而导致安装板6整体的倾斜,直至液压杆5的端部自滑槽8的一端滑动至滑槽8的另一端,由此完成整个安装板6的抬起,在此状态下安装板6的倾角不大于90°,优选地可为30°或15°,该倾角的设置能够利用复合保温板自身的重量而助力于其向下移动。由于在实际运行中依次地连续地对多个复合保温板进行转向操作,可能相邻两个复合保温板之间的距离较近,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较小倾角能够有利于复合保温板在转向过程中是以较小的倾角进行移动,防止保温板在移动过快的情况下导致后一个保温板与前一个保温板之间发生碰撞,同时保证了保温管在倾斜向下移动至后排纵向输送辊时,保温板沿着一定的坡度向下移动而使其落在后排纵向输送辊的冲击力度较小,有效保护保温板不被损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横向输送辊2按照彼此并列的方式依次布置于安装架1上。相邻两个横向输送辊2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纵向输送辊的长度。即为纵向输送辊是通过插缝的方式设置于多个横向输送辊2之间的,纵向输送辊的长度小于相邻的两个横向输送辊2之间的长度,由此能够顺利地沿着相邻的两个横向输送辊2之间的空间由下向上提升,由此将原本位于第一平面下方的纵向输送辊移动至第一平面的上方,使得原本位于横向输送辊2上的保温板,在纵向输送辊逐渐上升至其高于横向输送辊2所在的第一平面时,保温板转移至纵向输送辊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安装板6上设置有滑槽8以及按照与滑槽8相适配的方式滑动连接至安装板6上的活动杆7。优选地,安装板6上开设有与安装板6的板体相垂直的通孔9。通孔9中彼此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8。优选地,液压杆5的端部按照铰接的方式转动连接至活动杆7上。由于液压杆5直接与活动杆7相铰接,故而液压杆5的伸长能够带动活动杆7沿滑槽8相对滑动,并使得活动杆7与液压杆5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液压杆5可以为电动液压杆,用于给电动液压杆供电的外界线路、电机、开关等可以设置在空间较大的安装板6的下方或后方,方便操作人员操作。优选地,液压杆5可以为由京东商城提供的佰隆blum品牌下型号为上翻门系列的触摸即可开启的电动液压杆,其整套装备至少包括伺服机、电源、开关、装饰盖。优选地,如图1所示液压杆5也可以指的是靠近连接板10处的杆体,其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例如可以为由京东商城提供的佐铭品牌下商品编号为53679122124的电动遥控床用液压杆,该电动遥控床用液压杆具有智能无线遥控、大角度、随意停、安装简便的功能。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安装板6上靠近第二纵向输送辊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两端分别铰接至安装板6上和安装架1上。优选地连接板10的形状由长条状限定,由此连接板10的转动能够向上部分抬高安装板6的一端,而安装板6的另一端在液压杆5的伸长下同样被抬高,由此使得安装板6两端的抬高高度不同,此时安装板6呈倾斜姿态,对于分别设于液压杆5两端的第一纵向输送辊3和第二纵向输送辊4,使得两者分别至第一平面上的垂直距离与彼此不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至少包括设于安装板6上的第一链条12,第一链条12的两端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纵向输送辊与转轴14。优选地,输送装置至少包括设于安装板6上的第二链条13,第一链条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转轴14。优选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于安装板6上的且与第二链条13转动连接的电机11。由此在开启电机11时,能够以此通过第二链条13的传动、转轴14的转动、第一链条12的传动,带动纵向输送辊沿其纵向延伸方向自转,由于纵向输送辊与复合保温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摩擦,从而带动位于纵向输送辊上的复合保温板转向移动。优选地,各输送辊上均设置有橡胶层,增强其与复合保温板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