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380发布日期:2020-05-26 17:0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装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是指为满足客户、用户的需要、需求,通过运输、存储、保管、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由商品的产地到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部过程,也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在现代的物流运输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种运输设备作为该实体的运输工具,在进行货物的运输时,货物捆绑是保证货物完好运输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多采用绳索进行捆绑。

在进行绳索捆绑时,由于货物的形状大小不定,经常会遇到绳索过长或者长度不够的尴尬情况,因此急需一种适用性强的捆绑器具,来满足大部分货物的捆绑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包括拉紧器和连接拉紧器上的织带组件,所述织带组件由织带和端配件构成,所述端配件固定连接于织带上,织带组件的数量为2组,按织带的长度可分为,长织带组件和短织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器包括基座和驱动柄,所述基座由基座底板和基座侧板构成,所述驱动柄由驱动侧板、手柄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构成;

所述基座底板上设有止动棘爪和第一行程孔,所述基座侧板对称设置于基座底板的两侧,并与基座底板垂直,基座侧板上设有对称的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以及位于第一销孔、第二销孔之间的、对称的第一连接轴孔和止动棘爪滑槽,所述止动棘爪包括止动卡齿和第一行程杆,所述止动卡齿呈对称设置,并滑动设置于止动棘爪滑槽内,所述第一行程杆外套有第一复位弹簧,其一端插入第一行程孔内,所述第一销孔之间固定设有轴销,所述第二销孔之间固定设有螺纹轴杆;

所述驱动侧板的数量为2个,关于手柄杆呈对称设置,驱动侧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称的手柄连接孔和第二连接轴孔,手柄杆通过手柄连接孔固定连接于2个驱动侧板的一端,手柄连接孔和第二连接轴孔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活动棘爪滑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设置于驱动侧板之间,第一固定板的两端与第一固定孔卡接相连,第二固定板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孔卡接相连,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有导向孔;

所述驱动侧板之间还设有驱动轴、活动棘爪和拉杆,所述驱动轴穿过第一连接轴孔和第二连接轴孔,所述驱动柄通过驱动轴与基座枢接相连,基座侧板和驱动侧板之间设有棘轮,所述拉杆由一体式的直杆和拉环构成,所述活动棘爪包括活动卡齿和第二行程杆,所述直杆穿过导向孔与活动棘爪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卡齿与活动棘爪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行程杆外套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行程杆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二行程孔内;

所述止动棘爪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棘轮卡合,所述活动棘爪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棘轮卡合,所述驱动轴与棘轮卡接相连,并同步转动,驱动轴中部设有用于连接织带的织带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由2个截面呈扇形的轴杆构成,2个所述轴杆通过绳索连接,并留有间隙,该间隙即为织带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长织带组件上的织带自轴销的下方绕过,并与驱动轴上的织带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短织带组件上的织带与螺纹轴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端配件为挂钩、快速锁扣、卡扣、挂扣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棘轮处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套在驱动轴外;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侧板上第一连接轴孔的外缘还设有对活动棘爪进行锁止的第一锁口以及限制活动棘爪转动角度范围的行程槽,所述驱动侧板的下沿设有对止动棘爪进行锁止的第二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包括拉紧器和连接拉紧器上的织带组件,拉紧器包括基座和驱动柄,基座由基座底板和基座侧板构成,驱动柄由驱动侧板、手柄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构成,基座底板上设有止动棘爪,驱动侧板之间还设有驱动轴、活动棘爪和拉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织带组件对货物进行捆绑,拉紧器通过棘轮和棘爪控制驱动轴转动,进而对织带进行收卷,调节捆绑的松紧程度,保证货物捆绑的强度和稳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捷,装置的长短可调,适用性极强,同时,组成拉紧装置的组件形状不复杂,可单独量产、批量组装、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拉紧器示意图。

图4为驱动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的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包括拉紧器1和连接拉紧器1上的织带组件,所述织带组件由织带2和端配件3构成,所述端配件3固定连接于织带2上,织带2组件的数量为2组,按织带2的长度可分为,长织带组件4和短织带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器1包括基座6和驱动柄7,所述基座6由基座底板8和基座侧板9构成,所述驱动柄7由驱动侧板10、手柄杆11、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构成;

所述基座底板8上设有止动棘爪14和第一行程孔15,所述基座侧板9对称设置于基座底板8的两侧,并与基座底板8垂直,基座侧板9上设有对称的第一销孔16和第二销孔17以及位于第一销孔16、第二销孔17之间的、对称的第一连接轴孔18和止动棘爪滑槽19,所述止动棘爪14包括止动卡齿20和第一行程杆21,所述止动卡齿20呈对称设置,并滑动设置于止动棘爪滑槽19内,所述第一行程杆21外套有第一复位弹簧22,其一端插入第一行程孔15内,所述第一销孔16之间固定设有轴销23,所述第二销孔17之间固定设有螺纹轴杆24;

所述驱动侧板10的数量为2个,关于手柄杆11呈对称设置,驱动侧板10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称的手柄连接孔25和第二连接轴孔26,手柄杆11通过手柄连接孔25固定连接于2个驱动侧板10的一端,手柄连接孔25和第二连接轴孔26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固定孔27、第一固定孔28和活动棘爪滑槽29,所述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设置于驱动侧板10之间,第一固定板12的两端与第一固定孔28卡接相连,第二固定板13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孔27卡接相连,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上均设有导向孔30;

所述驱动侧板10之间还设有驱动轴31、活动棘爪32和拉杆33,所述驱动轴31穿过第一连接轴孔18和第二连接轴孔26,所述驱动柄7通过驱动轴31与基座6枢接相连,基座侧板9和驱动侧板10之间设有棘轮34,所述拉杆33由一体式的直杆35和拉环36构成,所述活动棘爪32包括活动卡齿37和第二行程杆38,所述直杆35穿过导向孔30与活动棘爪3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卡齿37与活动棘爪滑槽29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行程杆38外套有第二复位弹簧39,第二行程杆38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板12上的第二行程孔40内;

所述止动棘爪14在第一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与棘轮34卡合,所述活动棘爪32在第二复位弹簧39的作用下,与棘轮34卡合,所述驱动轴31与棘轮34卡接相连,并同步转动,驱动轴31中部设有用于连接织带2的织带连接孔41;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31由2个截面呈扇形的轴杆42构成,2个所述轴杆42通过绳索43连接,并留有间隙,该间隙即为织带连接孔41;

进一步的,所述长织带组件4上的织带2自轴销23的下方绕过,并与驱动轴31上的织带连接孔4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短织带组件5上的织带2与螺纹轴杆2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端配件3为挂钩、快速锁扣、卡扣、挂扣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棘轮34处设有垫圈44,所述垫圈44套在驱动轴31外。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用于货物的捆绑,并可根据货物的大小规格调整捆绑的松紧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侧板9上第一连接轴孔18的外缘还设有对活动棘爪32进行锁止的第一锁口51以及限制活动棘爪32转动角度范围的行程槽52,驱动侧板10的下沿设有对止动棘爪14进行锁止的第二锁口53;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驱动安全捆绑装置,可将织带组件上的端配件进行对锁,将货物捆绑,或者将织带组件上的端配件分别连接在运输设备的连接扣上,将货物固定在运输设备上;

当端配件连接完毕,需对货物进行锁紧,以图2和图3为例,向图2右侧拉动拉杆,使活动棘爪与第一锁口脱离,并拉动驱动柄,使驱动柄转动至图2的左侧,并使活动棘爪位于行程槽的左侧、与棘轮卡合,随后向右拉动驱动柄,驱动柄控制棘轮转动(棘轮转动时,止动棘爪沿棘轮边缘弹性滑动,不对棘轮进行锁止),进而控制驱动轴转动,转动的驱动轴对长织带组件上的织带进行收卷,随后,重复将驱动柄转动图2的左侧(此时,活动棘爪沿棘轮边缘弹性滑动,同时,止动棘爪对棘轮进行锁止,防止棘轮反转),并进行重复的织带收卷,从而持续的调节捆绑装置的整体长度,控制捆绑装置对货物的捆绑松紧程度;当捆绑松紧程度达标时,拉动拉杆,使活动棘爪与第一锁口脱离,并使驱动柄恢复至图2的原始状态,使活动棘爪重新卡入第一锁口、第二锁口恢复对止动棘爪的锁止,此时,即完成了货物的捆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织带组件对货物进行捆绑,拉紧器通过棘轮和棘爪控制驱动轴转动,进而对织带进行收卷,调节捆绑的松紧程度,保证货物捆绑的强度和稳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捷,装置的长短可调,适用性极强,同时,组成拉紧装置的组件形状不复杂,可单独量产、批量组装、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