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1049发布日期:2020-06-23 22:0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切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小型的轴类零件加工中,通常采用将钢筋进行裁断下料,进而对下料钢筋进行加工的加工工艺。钢筋切断机是一种对钢筋切断下料常见的一种设备,其通过上刀模和下刀模在竖直方向的相对运动,进而将水平传输经过下模处的钢筋进行切断下料。为了方便对下料的钢筋进行收集,通常在钢筋切断机的出料端放置一接料箱,进而通过接料箱对下料的钢筋进行承接。

现有的采用接料箱对下料钢筋进行接料时,由于下料钢筋的落料位置固定,所以下料钢筋会集中落到到接料箱内的某一位置处,进而造成下料钢筋在接料箱内造成堆料,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对接料箱内的下料钢筋进行整体,使接料箱中的下料钢筋在接料箱中均匀的分布。

由于工作人员在钢筋切断机下料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接料箱内的钢筋进行整体,因而耗费人力,影响钢筋切断机的下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能够使钢筋切断机在进行下料时,下料钢筋均匀的分布到接料容器中,节省人力,提高钢筋切断机的下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包括位于钢筋切断机处料端的接料箱,所述接料箱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接料箱靠近钢筋切断机的一侧设置有由靠近钢筋切断机一侧向接料箱的开口一侧倾斜向下的导料盘;所述接料箱处设置有接料架,所述接料架的长度方向沿钢筋切断机出料方向设置;所述接料箱的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接料托盘,所述接料托盘的底面均布有多个容钢筋通过的过料口;所述接料托盘沿接料架长度方向与接料架滑动连接;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还包括驱动接料托盘沿其滑动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的钢筋在接料托盘的引导下滑落到接料托盘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接料托盘沿其滑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进而使落入到接料托盘中钢筋能够均匀的散开,通过过料口进入到接料箱中,从而使落入接料箱将的下料钢筋能够均匀的分布,不需要通过人工对接料箱中的下料钢筋进行定期整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凸轮以及驱动凸轮绕其轴线进行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接料托盘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水平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接料托盘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接料架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位于接料托盘的一端,所述凸轮的轴线竖直设置并且凸轮的周面与接料托盘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凸轮进行转动,进而在凸轮和复位弹簧的综合作用下,接料托盘作周期性往复运动,从而将掉落到接料托盘中的钢筋散开到接料托盘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盘包括承接盘以及沿承接盘长度方向与承接盘滑动连接的调节盘;所述承接盘的两侧设置有将调节盘与承接盘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调节盘进行滑动,进而能够对导料盘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将能够改变对下料钢筋的导料效果,更好的对不同的规格的下料钢筋进行导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对导料盘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以及调节螺柱;所述调节架与钢筋切断机的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承接盘靠近调节架的一端绕水平轴线与调节架铰接;所述调节螺柱位于承接盘下方,所述调节螺柱竖直设置并且与钢筋切断机的工作台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柱的上端与导料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盘靠近调节架的一端绕水平轴线与调节架铰接,进而通过转动调节螺柱,对调节螺柱的上端距离钢筋切断机的工作台表面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导料盘的倾斜角度,进而对导料盘的导料效果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柱的周面上焊接有调节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调节螺柱的周面上焊接调节螺母,从而通过调节螺母,方便使用扳手等工具对调节螺柱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箱内部设置有上部设置有开口的接料盒;所述接料箱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接料盒进出接料箱的操作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料盒的设置,使用接料盒对掉入接料箱中的接料箱进行承接,通过操作开口将盛有下料钢筋的接料箱进行取出,从而方便对截断的钢筋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盒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垫块的设置,使用接料盒的地面具有一定的离地间隙,进而方便使用叉车等运输设备对接料盒进行运动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盒靠近操作开口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料位进行观测的观察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窗口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在对下料钢筋进行接料时,对接料盒内的料位进行观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下料的钢筋在接料托盘的引导下滑落到接料托盘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接料托盘沿其滑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进而使落入到接料托盘中钢筋能够均匀的散开,通过过料口进入到接料箱中,从而使落入接料箱将的下料钢筋能够均匀的分布,不需要通过人工对接料箱中的下料钢筋进行定期整理;

2.导料盘包括承接盘以及沿承接盘长度方向与承接盘滑动连接的调节盘,通过对承接盘以及调节盘的连接长度,进而改变导料盘的整体长度,并且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对导料盘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使导料盘更好的对下料钢筋进行下料引导;

3.通过在接料箱内部设置有上部设置有开口的接料盒,在接料箱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接料盒进出接料箱的操作开口,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在对下料钢筋进行收集以及移动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体现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料箱;11、操作开口;2、导料盘;21、承接盘;22、调节盘;23、紧固螺栓;3、接料架;4、接料托盘;5、驱动机构;51、复位弹簧;52、凸轮;53、驱动电机;6、调节组件;61、调节架;62、调节螺柱;63、调节螺母;7、接料盒;71、支撑垫块;72、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包括导料盘2、接料架3、接料箱1、接料托盘4以及驱动机构5。接料箱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接料箱1的一侧开设有操作开口11。接料箱1内放置有上部设置有开口的接料盒7,接料盒7能够通过操作开口11放入接料箱1中,或从接料箱1中取出。导料盘2由靠近钢筋切断机的一侧设置有由靠近钢筋切断机一侧向接料箱1的开口一侧倾斜向下。接料箱1的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接料托盘4,接料托盘4的底面均布有多个容钢筋通过的过料口;接料托盘4沿接料架3长度方向与接料架3滑动连接。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接料托盘4沿其滑动方向往复运动,进而在当下料钢筋由导料盘2滑落到接料托盘4内时,在接料托盘4的往复运动下,均匀的散落到接料托盘4中。接料托盘4上的下料钢筋在接料托盘4的运动作用下,通过料口进入到下方的接料箱1中,进而通过接料箱1中的接料盒7对下料钢筋进行收集,从而使下料钢筋能够均匀的散落到接料盒7中。

参照图,接料盒7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垫块71。接料盒7靠近操作开口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对料位进行观测的观察窗口72。通过支撑垫块71的设置,使用接料盒7的地面具有一定的离地间隙,从而能够使用叉车等运输设备对接料盒7进行运动移动。在下料过程中,通过观察窗口72对接料盒7内的料位进行观测,进而及时对接料盒7进行更换。

驱动机构5包括复位弹簧51、凸轮52以及驱动电机53。复位弹簧51位于接料托盘4的一端,并且水平设置。复位弹簧51的一端与接料托盘4固定连接,复位弹簧51的另一端与接料架3固定连接。凸轮52的位于接料托盘4的一端,凸轮52的轴线竖直设置并且凸轮52的周面与接料托盘4的端面抵接。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驱动电机53的机体与接料架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与凸轮52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53带动凸轮52进行偏心转动,进而通过凸轮52对接料托盘4的抵接以及复位弹簧51的复位弹力,使接料托盘4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导料盘2包括承接盘21以及沿承接盘21长度方向与承接盘21滑动连接的调节盘22。承接盘21的两侧设置有将调节盘22与承接盘21进行固定的固定件。固定件采用紧固螺栓23,紧固螺栓23水平贯穿承接盘21侧壁并且与承接盘21螺纹啮合。通过承接盘21两侧的紧固螺栓23对调节盘22的侧壁进行抵接,进而将承接盘21与调节盘22进行相对固定。

钢筋切断机接料装置还包括对导料盘2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包括调节架61以及调节螺柱62。调节架61与钢筋切断机的工作台固定连接,承接盘21靠近调节架61的一端绕水平轴线与调节架61铰接;调节螺柱62位于承接盘21下方,调节螺柱62竖直设置并且与钢筋切断机的工作台螺纹连接,调节螺柱62的上端与导料盘2抵接。调节螺柱62的周面上焊接有调节螺母63。通过使用扳手等操作工具,通过调节螺母63对调节螺柱62距离钢筋切断机的工作台的表面长度进行调节,进而对导料盘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根据下料钢筋的规格调节导料盘2的整体长度和倾斜角度,使用钢筋切断机的下料的钢筋沿导料盘2滑落到接料托盘4中。通过驱动电机53驱动凸轮52进行偏心转动,进而在复位弹簧51和凸轮52的综合作用下,接料托盘4沿其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通过接料托盘4的往复运动,进而使下料钢筋均匀的散落到接料盒7中。在接料盒7装满后,通过操作开口11将装满下料钢筋的接料和取出接料箱1,向放置板8放入空的接料盒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