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辊及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0931发布日期:2020-10-28 12:4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接触辊及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触辊及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将长条的树脂膜卷绕于卷绕轴以制造卷筒状的坯料卷筒的情况。该坯料卷筒以其本身为产品被售卖或向下一工序移送并在该下一工序中使用。在将所述树脂膜卷绕于卷绕轴时,为了防止发生卷绕时的变形缺陷(例如皱褶等),使接触辊与树脂膜接触并一边恒定地对树脂膜施加压力(接触压力)一边进行卷绕。

作为接触辊,例如有实开昭62-63248号公报、实开昭56-165747号公报记载的接触辊(接触滚筒)。

实开昭62-63248号公报记载的接触辊为在卷绕印刷后的膜、纸等时使用的接触辊。该接触辊具有圆筒状的芯骨,该芯骨由海绵状材料包覆。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接触辊中,海绵状材料与要卷绕的膜、纸等接触。

实开昭56-165747号公报记载的接触辊为在卷绕磁性带时使用的接触辊。该接触辊具有圆形芯构件、在该芯构件的外周设置的较厚的弹性海绵构件及在该弹性海绵构件的外周设置的橡胶硬度为50度以下的较薄的弹性橡胶构件。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接触辊中,所述弹性橡胶构件与要卷绕的磁性带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卷绕树脂膜时的变形缺陷的接触辊及卷绕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接触辊具有将长条的树脂膜卷绕于卷绕轴时与所述树脂膜接触的接触面,该接触辊具备:辊主体;第一层,其在所述辊主体的径向上配置在所述辊主体的外侧;以及第二层,其具有所述接触面,在所述径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层的a肖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层的a肖氏硬度。

在本说明书中,a肖氏硬度为jisk6253中规定的硬度计a型的硬度(肖氏a)。

所述接触辊从辊主体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二层的a肖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层的a肖氏硬度。即,第二层是比第一层软的层。在使接触辊与树脂膜接触时,第二层与树脂膜接触。第二层由比第二层硬的第一层支承,因此将接触辊按压于树脂膜时的反作用力能够由第一层吸收。此外,第二层比第一层软,因此与使第一层直接与树脂膜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追随树脂膜的表面的凹凸。其结果是,通过一边使接触辊与树脂膜接触一边卷绕树脂膜,容易沿着与树脂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对树脂膜施加均匀的压力,能够防止空气的卷入。因此能够防止树脂膜卷绕时的变形缺陷。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层的a肖氏硬度为所述第一层的a肖氏硬度的0以上且40/50以下。在该情况下,容易沿着与树脂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对树脂膜施加均匀的压力。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层的a肖氏硬度为50~80,所述第二层的a肖氏硬度为0~40。在该情况下容易吸收所述反作用力。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层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层。在第二层劣化、损伤等情况下容易更换等。

也可以是,所述辊主体中的与所述第一层接触的面的材料为金属。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层具有外层和内层,该外层具有所述接触面,该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外层之间,所述内层及所述外层的a肖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层的a肖氏硬度,所述外层的a肖氏硬度大于所述内层的a肖氏硬度。

在所述结构中,第二层具有比第一层软且比内层硬的外层,外层与树脂膜接触。通过外层容易防止第二层的劣化、损伤等。此外,通过内层能够追随树脂膜的表面的凹凸。由此容易对树脂膜进一步施加恒定的压力。

也可以是,所述内层的a肖氏硬度为0~20。也可以是,所述外层的a肖氏硬度为20~40。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卷绕装置具备:卷绕轴,其供长条的树脂膜卷绕;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所述接触辊;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为了使所述接触辊具有的所述接触面以恒定的按压力与所述树脂膜接触,使所述卷绕轴及所述接触辊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移动。

所述卷绕装置具备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接触辊。因此,能够一边防止卷绕树脂膜时的变形缺陷一边将树脂膜卷绕于卷绕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防止卷绕树脂膜时的变形缺陷的接触辊及卷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一实施方式的接触辊的卷绕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光学层叠体(树脂膜)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接触辊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接触辊与树脂膜的接触状态的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接触辊与树脂膜的接触状态的附图。

图7是说明坯料卷筒的检查方法的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接触辊的另一例的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接触辊的又一例的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接触辊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的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卷绕装置,4…树脂膜,6…卷绕轴,8…接触辊,8a…接触面,20…第一层,22…第二层,30…接触辊,32…第二层,34…内层,36…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未必与说明一致。

图1是示出使用一实施方式的接触辊的卷绕装置的概略结构的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是用于说明接触辊与树脂膜的接触区域的附图。

卷绕装置2是用于卷绕长条的树脂膜4的装置。树脂膜4能够通过例如挤出成型来制造。树脂膜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1000m以上且10000m以下,优选1000m以上且6000m以下的范围。树脂膜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2.5m以下。

树脂膜4的例子为以下的光学膜。光学膜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层层叠而成的光学层叠体。作为单层的光学膜,能够举出后述的热塑性树脂膜。

作为构成光学层叠体的层,能够举出偏振片、热塑性树脂膜、光学功能层、粘接剂层、粘合剂层、隔离膜、保护膜、触摸传感器面板等。

图3是示出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具有偏光板102、第一粘合剂层104、第一光学功能层106、粘接剂层108、第二光学功能层110、第二粘合剂层112及隔离膜114。

第一粘合剂层104、第一光学功能层106、粘接剂层108、第二光学功能层110、第二粘合剂层112及隔离膜114依次层叠在偏光板102上。以下详细说明光学层叠体100的各层。

[偏光板]

偏光板102具有偏振片102a和在偏振片102a的单面或双面层叠的热塑性树脂膜102b。

(偏振片)

偏振片102a是具有直线偏振光特性的层。偏振片102a的材料及制造方法也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偏振片102a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优选18μm以下,更优选15μm以下。减小偏振片102a的厚度有利于偏光板102的薄膜化。偏振片102a的厚度通常为1μm以上,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

(热塑性树脂膜)

作为热塑性树脂膜102b,能够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由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等树脂构成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构成的聚酯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聚丙烯系树脂膜等本领域公知的膜。

热塑性树脂膜102b的厚度从偏光板102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较薄,但如果过薄则存在强度降低而加工性劣化的倾向,因此优选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更优选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第一粘合剂层]

第一粘合剂层104是夹设在偏光板102与第一光学功能层106之间并将二者接合的层。第一粘合剂层104能够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酯系树脂、硅酮系树脂、聚乙烯醚系树脂等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其中,优选以透明性、耐气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第一粘合剂层104能够通过本领域的公知方法形成。

[第一光学功能层]

第一光学功能层106是用于赋予期望的光学功能的具有除了偏振片102a以外的其他光学功能的层。第一光学功能层106的优选一例为相位差层。作为相位差层,能够举出例如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正型a板)及正型c板等。相位差层既可以包含取向层及基材,也可以具有各为两层以上的液晶层、取向层及基材。相位差层的厚度可以与偏振片102a的情况相同。相位差层的材料及制造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内容。

第一光学功能层106的其他例能够举出聚光板、亮度提高膜、反射层(反射膜)、半透过反射层(半透过反射膜)、光扩散层(光扩散膜)等。所述其他例各自的材料及制造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内容。

[粘接剂层]

粘接剂层108是夹设在第一光学功能层106与第二光学功能层110之间并将二者接合的层。粘接剂层108由将固化性树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的公知的水系组合物(包含水系粘接剂。)及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公知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等构成。

[第二光学功能层]

第二光学功能层110是用于赋予期望的光学功能的具有除了偏振片102a以外的其他光学功能的层。第二光学功能层110的例子包含第一光学功能层106的例子。由此,作为第二光学功能层110能够引用第一光学功能层106的说明。通常第二光学功能层110具有与第一光学功能层106不同的光学功能。例如,在第一光学功能层106及第二光学功能层110中的一方为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的情况下,另一方是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

第二光学功能层110也可以取代粘接剂层108借助粘合剂层与第一光学功能层106接合。作为这里使用的粘合剂层,能够引用第一粘合剂层104的记载。

[第二粘合剂层]

第二粘合剂层112是用于将光学层叠体100贴合在图像显示元件或其他光学构件上的层。作为第二粘合剂层112使用的粘合剂、粘合剂组合物、厚度及制备方法,引用第一粘合剂层104的部分所述的说明。

[隔离膜]

隔离膜114设置在第二粘合剂层112上(与第二光学功能层110相反侧),用于防止污垢等向第二粘合剂层112附着及第二粘合剂层112在卷绕时贴合于光学层叠体100(树脂膜4)的其他部分。隔离膜114可以是由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等构成的膜。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延伸膜。隔离膜114在将光学层叠体100贴合于图像显示元件或其他光学构件时被剥离去除。

光学层叠体100可以包含用于保护其表面(典型地说是偏光板102的热塑性树脂膜102b的表面)的保护膜。保护膜例如在偏光板102贴合于图像显示元件、其他光学构件后,连同保护膜具有的粘合剂层被剥离去除。

保护膜由例如基材膜和在其上层叠的粘合剂层构成。对于粘合剂层引用所述的记述。构成基材膜的树脂可以是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这样的热塑性树脂。

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

作为保护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范围。若保护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则存在容易对光学层叠体100赋予强度的倾向。

在所述光学层叠体100中,例如热塑性树脂膜102b也可以具有第一光学功能层106或第二光学功能层110具有的光学功能。在该情况下,光学层叠体100也可以不具有第一光学功能层106或第二光学功能层110中的具有与热塑性树脂膜102b相同的光学功能的层。热塑性树脂膜102b例如也可以具有作为保护膜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光学层叠体100不具有从偏光板102观察与第一粘合剂层104相反一侧的保护膜。

树脂膜4如图1所示,通过作为搬运机构的一部分的搬运辊r搬运,并使用卷绕装置2进行卷绕。也将使用卷绕装置2卷绕的卷筒状的树脂膜4称为坯料卷筒wr。为了说明方便,有时也将卷绕中的卷筒状的树脂膜4称为坯料卷筒wr。

卷绕装置2具备卷绕轴6、接触辊8及位置调整机构10。

卷绕轴6是用于卷绕树脂膜4的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轴6通过马达等驱动而旋转,从而树脂膜4卷绕在卷绕轴6的周围。只要没有特别声明,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2采用通过卷绕轴6的旋转来卷绕树脂膜4的中心驱动卷绕方式(中心驱动方式)。

接触辊8是用于按压使用卷绕轴6卷绕的树脂膜4并施加恒定的压力(以下也称为“接触压力”)的辊。针对树脂膜4的接触压力例如为500n/m以下,优选400n/m以下,更优选330n/m以下。接触压力的下限通常为10n/m,优选100n/m等。接触辊8具有与树脂膜4接触的接触面8a。接触面8a为接触辊8的最外表面。接触面8a的宽度(接触辊8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通常具有树脂膜4的宽度(与树脂膜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长度。接触辊8的径长(直径)的例子为30mm~300mm,优选为50mm~200mm,更优选为120mm~160mm。接触辊8也有时称为夹持辊、接触胶皮辊、压辊等。

接触辊8由一对支承构件12(参照图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支承构件12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棒状。

位置调整机构10是为了如图1中的空白箭头所示使接触辊8具有的接触面8a以对树脂膜4施加恒定的接触压力的按压力接触而使卷绕轴6及接触辊8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移动的机构。

在图1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使接触辊8相对于卷绕轴6移动的情况。在图1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10是工作缸。位置调整机构10具有工作缸主体14和能够相对于工作缸主体14伸缩的工作缸杆16。工作缸杆16与支承构件12连结。作为位置调整机构10的工作缸的例子包含液压缸及气缸。位置调整机构10也可以是致动器。位置调整机构10例如也可以是摆动式。例如,一对支承构件12中的与接触辊8相反一侧的端部也可以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轴。在该情况下,支承轴作为位置调整机构10发挥功能。所述一对支承构件12也可以是位置调整机构10的一部分。

位置调整机构10也可以具备例如对所述工作缸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以能够根据卷绕于卷绕轴6的树脂膜4的量对树脂膜4施加恒定的接触压力的方式来调整接触辊8的位置。控制部例如也可以由工作缸具备。

在位置调整机构10的作用下,即使通过树脂膜4连续地卷绕于卷绕轴6而使坯料卷筒wr的直径变化,接触辊8也与之相应地后退。其结果是,可以在接触面8a与树脂膜4的表面的接触区域a(图2中以单点划线包围且以阴影线示出的区域)施加恒定的接触压力。接触区域a具有沿树脂膜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

接下来,使用图4详细说明接触辊8。接触辊8具有辊主体18、第一层20及第二层22。

辊主体18为接触辊8的芯材。辊主体18具有圆筒24、一对端壁25及一对轴部26。圆筒24的材料的例子包含金属、碳及cfrp(碳纤维强化塑料)。金属的例子包含铁、不锈钢、铝等。圆筒24的表面为辊主体18中与第一层20接触的面。一对端壁25封堵圆筒24的两端的开口部。圆筒24与一对端壁25形成中空的主体部。一对轴部26、一对端壁25与圆筒24的轴线同心设置。在图2中图示出一对端壁25及一对轴部26中的一个端壁25及一个轴部26。一对轴部26由一对支承构件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辊主体18也可以具有贯通一对端壁25的一个轴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20在辊主体18的径向上配置在辊主体18的外侧(具体来说是圆筒24的外侧)。第一层20包覆辊主体18具有的圆筒24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20是具有弹性的层。第一层20是针对第二层22的基底层。第一层20的材料的例子为橡胶。第一层20可以通过将例如橡胶片沿圆筒24的周向卷绕而形成,也可以预先通过所述橡胶片形成筒部并将该筒部安装于辊主体18来形成。

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通常为50~80。第一层20是用于吸收将接触辊8按压于树脂膜4时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或接触)的层。例如,从利用接触辊8的自重防止接触辊8本身挠曲这一点出发,优选避免第一层20过厚。通过防止接触辊8本身的挠曲,从而容易沿着树脂膜4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施加接触压力。另一方面,从所述反作用力容易分散这一点出发,优选避免第一层20过薄。通过使所述反作用力分散,从而容易沿着树脂膜4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施加接触压力。因此,第一层20的厚度通常为2mm~15mm,优选3mm~15mm,更优选的范围为3mm~12mm。

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为,将使用与第一层20相同的材料形成且厚度为6mm的试验片按照jisk6253以硬度计a型的硬度(肖氏a)试验得到的结果的硬度。

第一层20例如可以通过将要成为第一层20的片材卷绕于辊主体18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将辊主体18插入于要成为第一层20的圆筒状的片材来形成。

第二层22在所述径向上配置在第一层20的外侧。第二层22的表面为接触面8a。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小于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即,第二层22是比第一层20软的层。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的例子为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的0以上且40/50以下。例如,在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为50~80情况下,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为0~40。

第二层22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0.5mm~10mm,优选1mm~10mm,更优选1mm~7mm。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层22为多孔质层。作为多孔质层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举出由树脂构成的发泡材料(所谓的发泡体)。作为构成多孔质层的树脂能够举出聚乙烯、聚氨酯等。

第二层22例如可以通过将一张发泡材料沿第一层20的周向卷绕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使用多个矩形(或长条状)的发泡材料以不形成间隙的方式包覆第一层20的外表面来形成。在使用多个矩形(或长条状)的发泡材料包覆第一层20的外表面时,例如可以以使多个矩形(或长条状)的发泡材料的长度方向与接触辊8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并沿周向配置多个,也可以以使多个矩形(或长条状)的发泡材料的长度方向横穿接触辊8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方式(或以螺旋状)卷绕于第一层20。

第二层22可以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层20。例如,所述一张发泡材料或多个矩形(或长条状)的发泡材料可以通过双面胶、能够剥离的粘接剂等粘贴于第一层20的外表面。

第二层22若与第一层20具有所述的a肖氏硬度的关系,则例如也可以在径向上具有多个层叠结构。在第二层22具备具有多个层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若具有层叠结构的第二层22满足所述a肖氏硬度的范围,则各层的材料也可以不同。

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为准备使用与第二层22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厚度6mm的试验片并按照jisk6253使用a型硬度计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的硬度。或者,在第二层22具有包含多个层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第二层22的各层的a肖氏硬度也可以是使用与各层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厚度6mm的各试验片的由jisk6253规定的硬度计a型的硬度(肖氏a)。

例如,在第一层20为橡胶层、第二层22为海绵层的实施方式中,接触辊8与使用海绵层包覆在辊主体18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的橡胶辊的表面辊相当。

所述接触辊8具有从辊主体18起依次配置的第一层20和第二层22。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小于第一层20。换言之,接触辊8在辊主体18的外侧具有较硬的第一层20(基底层)和较软的第二层22。与不具有第二层22的情况及不具有第一层20的情况对比来说明像这样在辊主体18的外侧具有较硬的第一层20和较软的第二层22的作用效果。

接触辊8如图1及图2所示,在卷绕于卷绕轴6的树脂膜4的表面作用恒定的接触压力。如图5所示,存在在接触辊8按压的树脂膜4的表面产生凹凸的情况。图5为了进行说明而示出接触辊8与树脂膜4接触前的状态。

在接触辊8不具有第二层22的情况下,第一层20与树脂膜4的表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层20具有例如所述a肖氏硬度的情况下,第一层20无法追随树脂膜4的凹凸。其结果是,存在在图2所示的接触区域a中在接触辊8与树脂膜4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由此对接触区域a沿着例如其宽度方向(接触辊8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不均匀地施加接触压力。另一方面,在接触辊8不具有第一层20的情况下,即在辊主体18上直接设有第二层22的情况下,在树脂膜4的表面中的凸部分,由于辊主体18的影响而容易产生比设计上的接触压力强的接触压力。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对图2所示的接触区域a沿着其宽度方向不均匀地施加接触压力。如上所述,若在接触区域a的宽度方向上不均匀地施加接触压力,则在树脂膜4向卷绕轴6卷绕时,空气被一起卷入。树脂膜4不易使空气穿过,因此容易受到空气卷入的影响。由此,若空气被一起卷入,则树脂膜4容易产生皱褶这样的变形缺陷。

与此相对,在辊主体18的外侧具有较硬的第一层20和较软的第二层22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二层22追随树脂膜4的表面的凹凸,并且,在辊主体18与第二层22之间夹设有第一层20,从而能够基于第一层20的硬度(或弹性)吸收在树脂膜4的凸部分产生的强压力。

其结果是,能够对接触区域a沿着其宽度方向均匀地施加接触压力。因此能够防止卷绕于卷绕轴6的树脂膜4中的所述变形缺陷。其结果是,在将树脂膜4再次从树脂膜4卷绕于卷绕轴6而制得的坯料卷筒wr放出并使用放出的树脂膜4制造产品时,容易制造合格品。

若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为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的0以上且40/50以下,则容易在接触区域a的宽度方向上使接触压力均匀化。同样地,若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为50~80、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为0~40,则容易在接触区域a的宽度方向上使接触压力均匀化。

如上所述,在接触辊8中,一边以第一层20吸收在树脂膜4的凸部分产生的强压力,一边使第二层22追随树脂膜4的表面的凹凸。因此,第二层22的厚度能够根据第一层20及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接触区域a的接触压力适当选择。如例示那样,若第二层22的厚度为10mm以下(或7mm以下),则能够更有效地活用第一层21。

在第二层22相对于第一层20装卸自如的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坯料卷筒wr的制造成本。例如,第二层22被按压于树脂膜4,因此存在第二层22发生劣化、损伤(切削、磨损等)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第二层22能够相对于第一层20装卸,则仅更换第二层22即可。其结果是,与更换接触辊8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接下来说明具体例。在具体例中准备三个接触辊。为了区分三个接触辊,将三个接触辊称为接触辊tr1、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接触辊tr1是对比实验用的接触辊。

为了说明方便,在具体例的说明中,与使用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的情况一起,在使用对比具体例用的接触辊tr1的情况下,也对与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2的说明中的要素等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触辊tr1)

接触辊tr1具有辊主体18和在辊主体18的外表面设置的橡胶层。在接触辊tr1中,橡胶层与第一层20相当。接触辊tr1的最表面(与接触面8a相当)为橡胶层的表面。即,接触辊tr1为不具有第二层22的接触辊。接触辊tr1的宽度方向长度为2m~2.5m。辊主体18为金属制。橡胶层的厚度为10mm。橡胶层的a肖氏硬度为65。

(接触辊tr2)

接触辊tr2具有进一步由海绵片材包覆接触辊tr1的橡胶层(第一层20)的表面的结构。因此,接触辊tr2具有辊主体18、在辊主体18的外表面设置的橡胶层及在橡胶层的外表面设置的海绵层。在接触辊tr2中,所述海绵层与第二层22相当。海绵层(第二层22;海绵片材)的厚度为2mm,宽度方向长度与接触辊tr1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海绵层(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即接触辊tr2使用的海绵片材的a肖氏硬度为8。

(接触辊tr3)

接触辊tr3具有将接触辊tr2的海绵层的表面进一步由接触辊tr2中使用的海绵片材包覆的结构。因此,接触辊tr3具有辊主体18、在辊主体的外表面设置的橡胶层及在橡胶层的外表面依次设置的两个海绵层。两个海绵层与第二层22相当。各海绵层的厚度为2mm,因此在将两个海绵层视为一个海绵层的情况下,接触辊tr3在橡胶层的外侧具有厚度4mm的海绵层(第二层22)。两个海绵层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接触辊tr3中具有两个海绵层的第二层22的a肖氏硬度与接触辊tr2的情况同样地为8。两个海绵层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

接下来,在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2中,作为接触辊8使用接触辊tr1、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进行树脂膜4的卷绕。卷绕使用的树脂膜4为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厚度40μm~80μm;卷长4000mm)。在使用各接触辊tr1、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的情况下,卷绕的树脂膜4相同。

在树脂膜4的卷绕中,作为卷绕装置2使用中心驱动卷绕方式的卷绕机。卷绕速度为30m/分钟~60m/分钟。卷绕树脂膜4时的卷绕张力(每单位宽度的张力)为150n/m~250n/m。位置调整机构10使用气缸。使用位置调整机构10将接触辊tr1、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按压于树脂膜4时的接触压力为200n/m~300n/m。

除了将接触辊tr1、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分别作为接触辊8使用这一点以外,树脂膜4及卷绕装置2的结构及卷绕条件相同。

对通过分别使用接触辊tr1、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卷绕树脂膜4而制得的坯料卷筒wr进行外观检查。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从在坯料卷筒wr的一侧配置的光源28向坯料卷筒wr照射光,从坯料卷筒wr的与光源28相反一侧目视观察透过光。光源28使用普拉瑞灯(csc公司制)。

在使用卷绕装置2卷绕树脂膜4时例如空气被卷入而坯料卷筒wr产生变形缺陷(皱褶等)的情况下,其变形缺陷部位变暗。

由此,以相对于作为评价基准的样本的由变形缺陷产生的暗影(暗度)的程度评价变形缺陷的有无。

在使用接触辊trl时的坯料卷筒wr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外观检查确认到变形缺陷的暗影(暗度)。另一方面,在使用接触辊tr2及接触辊tr3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外观检查未确认到变形缺陷的暗影(暗度)。即,可知在橡胶层与树脂膜4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在树脂膜4的卷绕时例如卷入空气而产生变形缺陷,另一方面,在a肖氏硬度比所述橡胶层小的海绵层与树脂膜4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变形缺陷。

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多种实施方式,旨在包含由技术方案表示的范围,并包含与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接触辊也可以是图8所示的接触辊30。接触辊30取代第二层22而在具备第二层32这一点上与接触辊8不同。第二层32具有内层34和外层36。内层34及外层36均为多孔质层(例如海绵层)。内层34及外层36的a肖氏硬度小于第一层20的a肖氏硬度,内层34的a肖氏硬度小于外层36的a肖氏硬度。换言之,内层34及外层36比第一层20软,外层36比内层34硬。例如,内层34的a肖氏硬度的例子为0~20,外层36的a肖氏硬度为20~40。内层34的a肖氏硬度小于外层36的a肖氏硬度,因此在例示的内层34及外层36中的一者包含a肖氏硬度为20的区域的情况下,另一者不包含a肖氏硬度为20的区域。内层34也可以相对于例如第一层20装卸自如。外层36也可以相对于内层34装卸自如。

外层36的a肖氏硬度(或第二层32的a肖氏硬度)小于第一层20,因此接触辊30具有与接触辊8相同的作用效果。具体来说,接触辊30具有的第二层32的内层34比外层36软,因此能够追随树脂膜4的表面的凹凸。第二层32具有比内层34硬的外层36,因此与使内层34直接与树脂膜4接触相比,能够防止第二层32的劣化、损伤(切削、磨损等)。此外,接触区域a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容易变短。因此,能够进一步以恒定的接触压力可靠地按压树脂膜4的表面。

接触辊也可以是图9所示的接触辊38。接触辊38取代第二层22具备第二层40这一点与接触辊8不同。第二层40相对于第一层21的a肖氏硬度的关系与第二层22的情况相同,第二层40的材料的例子与第二层22的情况相同。以下以与第二层22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第二层40。

第二层40沿着宽度方向依次具有第一区域40a、第二区域40b及第三区域40c。第一区域40a、第二区域40b及第三区域40c的厚度相同。第一区域40a、第二区域40b及第三区域40c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a肖氏硬度与其他区域的a肖氏硬度不同。例如,第一区域40a和第三区域40c的a肖氏硬度相同且小于第二区域40b的a肖氏硬度(或大于)。a肖氏硬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所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来实现。

在图9中例示出第二层40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三个区域的情况,但区域的数量不限定于三个。第二层40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的多个区域的a肖氏硬度及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只要设定为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对树脂膜4施加均匀的接触压力即可。

使接触辊8与树脂膜4接触的部位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树脂膜4与卷绕轴6(或卷绕在卷绕轴6上的卷筒状的树脂膜4)的接触部位(或其附近)。如图10所示,在卷绕轴6的周向上,以与卷绕在卷绕轴6上的卷筒状的树脂膜4接触的方式配置接触辊8即可。

辊主体18也可以不具备一对轴部26。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独立于接触辊8准备旋转轴,使所述旋转轴穿过作为辊主体18本身的接触辊并由一对支承构件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辊主体18例如也可以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实心的主体部)和一对轴部26。在该情况下,一对轴部26分别与主体部的轴线同心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面。主体部的材料的例子为金属(例如铁、不锈钢、铝等)。主体部的表面是辊主体18中与第一层20接触的面。

位置调整机构10也可以使卷绕轴6移动。作为向卷绕轴6卷绕树脂膜4的方法,卷绕装置2也可以采用如下表面驱动卷绕方式,即,将独立于接触辊8的驱动轴(或驱动辊)按压于树脂膜4,驱动所述驱动轴而旋转,利用在驱动轴与树脂膜4之间的接触区域a产生的摩擦力使卷绕有树脂膜4的卷绕轴6旋转,从而将树脂膜4卷绕于卷绕轴6的周围。

或者卷绕装置2也可以采用如下并用驱动方式,即,将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中心驱动卷绕方式与所述表面驱动卷绕方式组合。在表面驱动卷绕方式中,也可以取代所述驱动轴使用接触辊8本身。

第二层22只要是a肖氏硬度小于第一层的a肖氏硬度的层即可,第二层22不限定于多孔质层,第二层22的材料也可以是橡胶。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