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装置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17900发布日期:2020-12-08 14: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装置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装置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为垃圾分类管理问题。经济增长的步伐和人类大活动范围的扩大产出越来越多类别的生活垃圾,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为人类加快垃圾分类敲响警钟。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污染,提高垃圾资源的二次利用率,减少垃圾处置量,垃圾分类管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扮演重要的角色。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进行有效分类和区分管理处置是垃圾分类管理中的重要步骤。

众所周知,生活社区是广大人民群众投放垃圾频率最高的地点。人员流动量大,人口密集是生活社区的重要特点之一。区别于商场、地铁等单一功能的建筑物产出垃圾类别较少的特点,生活社区产出的垃圾量较大,垃圾类别更为复杂。可见在生活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主要因素有: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工作不足,垃圾种类复杂多样,居民对垃圾分类难度较大,因此无法在投递垃圾之前做出正确的分类;垃圾分类回收机制不够完善,人们投放错误类别垃圾过后置之不理,缺少投放人员信息记录和奖惩机制,因而随意扔垃圾的行为屡见不鲜;缺少相应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使得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在投入基本设施建设费之后,还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垃圾清运工作机械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垃圾投放处理过程的各种信息利用程度也较低。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缺少相应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使得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在投入基本设施建设费之后,还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垃圾清运工作机械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垃圾投放处理过程的各种信息利用程度也较低。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垃圾分类回收实际过程中情况较复杂,如何设计相应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提高垃圾回收工作效率和垃圾清运工作效率有一定难度;由于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形成完整可靠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难度增加,实现各种信息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垃圾回收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难度增加。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能够帮助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有效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和财力投入,并提高各种信息利用程度,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减轻政府垃圾清运处理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装置及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包括:

垃圾投放者通过手机云平台终端定位,选择合适垃圾站并前往该站放置垃圾。识别摄像头扫描确认个人信息和垃圾种类,并显示在交互屏幕上。若数据库没有该人信息,便在交互屏幕上提示注册并提供二维码信息。若投放区与垃圾种类匹配,则打开投递口箱门,经压缩机压缩后掉入垃圾桶内,若不匹配,垃圾站发出警报,投放者需重新投放。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测量桶内垃圾体积与质量信息经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同步至各个云平台终端。

云平台将垃圾数据和路线发送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根据路线到达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外指定位置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垃圾收纳箱。

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打开仓门并发送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主移动出仓门,建立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通信连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应提升装置处,并与提升装置匹配。提升装置提升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并进行垃圾倾倒,之后提升装置原路径将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放回地面。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地面后,建立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回到对应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仓门内。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至指定位置之后,云平台更新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内各类垃圾剩余空间信息。

进一步,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应提升装置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rfid阅读器阅读提升装置处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如果信息匹配无误,对应提升装置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进行机械连接,如果匹配错误,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发送最新的对应提升装置的位置信息,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根据新的位置信息进行移动,寻找对应提升装置进行配对。

进一步,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地面之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断开与提升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并断开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回到对应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仓门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区域仓门上的rfid阅读器阅读对应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电子标签,如果信息匹配无误,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仓门打开,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指定位置,如果信息匹配不成功,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发送最新的对应仓门位置信息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根据新的位置信息移动至对应区域仓门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垃圾投放者首先在可使用的云平台终端上查看所需投放垃圾的垃圾站区域是否有剩余空间,如果有剩余空间,自行前往投放垃圾,若没有,选择附近有剩余空间的垃圾站进行投放或暂不投放;

垃圾投放者选择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所需区域,识别摄像头自动识别垃圾投放者的身份,并将投放者的信息在交互屏幕上显示出来;

识别摄像头识别投放者放在传送带上经过处理的垃圾,若所投放垃圾无分类错误,投递口箱门打开,垃圾经传送带传送到压缩机内,压缩后投放入垃圾桶内,若所投放垃圾分类出现错误,垃圾站发出警报提醒投放者对所投放垃圾进行再一次分类;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测量桶内垃圾体积与质量信息并发送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将垃圾信息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同步至各个云平台终端,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外各类垃圾剩余空间大小;

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根据云平台规划的路径进行垃圾清运工作,当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到达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外指定位置时,云平台将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信息发送至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打开仓门并发送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主移动出仓门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关闭仓门,与此同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建立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通信连接;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应提升装置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rfid阅读器阅读提升装置处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

提升装置提升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指定位置之后倾斜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垃圾倾倒完毕之后提升装置原路返回将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放回地面;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地面之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断开与提升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并断开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回到对应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仓门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区域仓门上的rfid阅读器阅读对应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电子标签;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至指定位置之后,云平台更新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内各类垃圾剩余空间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包括:

垃圾分类回收与储存模块,用于实现垃圾分类回收与储存;

分类垃圾清运模块,用于完成分类垃圾的清运任务,将分类垃圾从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收集起来运输到垃圾处理厂中,由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信息统筹调度模块,用于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由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收集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及各个垃圾投放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进行居中统筹调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装置,所述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及各种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组成;

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相互配合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与储存,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完成分类垃圾的清运任务,将分类垃圾从各个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收集起来运输到垃圾处理厂中,由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由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收集各个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及各个垃圾投放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对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进行居中统筹调度。

进一步,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包括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车体、外壳、入口门、出口上门、出口下门、垃圾收纳箱、自动提升装置、活动挡板、导轨、定位块、垃圾高度测量装置、控制模块、信息模块;

车体上放有多个可改变体积的垃圾收纳箱,并使用活动挡板隔开,通过活动挡板的移动可以改变垃圾收纳箱的体积;外壳侧面装有多个提升装置;

所述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包括箱体,太阳能光伏板,常亮屏幕,识别摄像头,投递口箱门,交互屏幕,垃圾压缩机,传送带,轨道架,可伸缩动力杆,滑动轮,嵌入式轨道,仓门,rfid识别器,充电口;

垃圾压缩机包括液压缸、液压杆、挤压板和底部垃圾出口,通过液压缸和液压杆带动挤压板对处理垃圾进行挤压,从底部垃圾出口和轨道架表面开口掉入垃圾桶内。

进一步,所述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桶体、可压缩桶体、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桶内垃圾测量装置、定位装置、垃圾桶通信装置、雷达传感器、垃圾桶智能决策控制模块、垃圾桶驱动装置、垃圾桶充能及储能装置和垃圾桶识别装置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雷达传感器、定位器及通信装置传输的位置信息进行自行移动,可压缩桶体与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相结合使垃圾桶可以自动改变桶内空间大小。

进一步,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包括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及信息管理者,信息源包括各个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及垃圾投放者,信息处理器收集垃圾在整个分类回收处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及存储,把信息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传输给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包括垃圾投放者、垃圾清运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

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包括可供垃圾投放者自行使用的手机app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上人机交互的终端系统、垃圾清运人员所使用的手持终端、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决策终端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类管理方法,所述垃圾分类管理方法使用所述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装置。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将分类垃圾从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收集起来运输到垃圾处理厂中,由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由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收集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及各个垃圾投放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进行居中统筹调度,以减少能源使用,降低浪费并提高工作效率。车体上放有多个可改变体积的垃圾收纳箱,并使用活动挡板隔开,通过活动挡板的移动可以改变垃圾收纳箱的体积;外壳侧面装有多个提升装置,以达到同时提起多个垃圾桶倾倒垃圾的目的。信息模块收集收纳箱内垃圾高度数据、定位装置上的各个活动挡板位置数据、定位块的位置数据、确认所识别的垃圾桶种类数据等,并与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和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数据相互交换传输,以达到信息共享的作用,获得并处理实时数据。通过活动挡板移动产生的外力可以改变箱体的宽度,进而改变体积。箱体安装有垃圾高度测量装置,并能够对箱体内的垃圾高度实时测量并将数据传输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系统。识别传感器通过rfid技术来匹配对应的垃圾桶种类,并通过控制装置左右移动后,再控制提升杆、转轮和挡板工作,从而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对应箱体。提升杆带动自动提升装置上下移动,通过向上提升的过程中下挂钩挂住垃圾桶,挡板压住垃圾桶从而固定住,转轮带动提升装置做旋转运动。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光伏板支架均设立在垃圾站箱体的顶部位置,具体为从左起第一个箱体顶部中间位置至第四个箱体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由太阳能和城市电网结合供电。接收太阳能不足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选址位置可选择性安装太阳能供电装置。配有摄像头顶盖的外置半球体摄像头为市面常见的识别功能摄像头,设置于垃圾投递口箱门的垂直上方,数量为四个,该摄像头可识别垃圾类别以及垃圾投放者的身份信息,并将信息实时显示在交互屏幕。该摄像头顶盖可以对外置半球体摄像头起到一定的遮蔽保护作用。rfid识别器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每一独立长方体箱体底部仓门外表面的正中位置,用于识别垃圾桶是否正确出入。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压缩装置设置于每一垃圾投递口箱门的水平内部,为市面上规格适于垃圾箱体长宽尺寸的垃圾压缩机,数量为四个,垃圾压缩机可以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减小垃圾体积,同时连接传送带,接收由传送带送入的原始垃圾,所述垃圾压缩机下方设有开口,垃圾压缩完毕后通过开口掉入垃圾桶内。桶内垃圾测量装置位于垃圾桶桶壁内部与桶轮上,定位装置与垃圾桶通信装置均位于垃圾桶桶壁上部外侧,便于确定垃圾桶是否到达可与提升装置匹配位置和保持垃圾桶信号畅通,垃圾桶识别装置共有两个,一前一后分布在垃圾桶壁上部外侧,八个雷达传感器分布于垃圾桶壁外侧位置,便于对垃圾桶外部障碍物进行探测,垃圾桶智能决策控制模块、垃圾桶驱动装置与垃圾桶充能及储能装置相连并处于垃圾桶底部。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锂电池电量低于百分之三十时向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发送充电请求,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给充电板供电,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使用无线充电模块开始自动充电,当锂电池电量充满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自动切断电源。垃圾桶识别装置使用rfid识别技术,用于防止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提升装置、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分区配对错误,降低垃圾污染的可能性。垃圾桶雷达传感器的发射频率在24.125ghz左右,可以调节的频率范围在50khz左右,可以判断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在移动过程中出现障碍物的大小,距离和移动速度,与智能决策控制模块相配合使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进行简单的避障。垃圾桶齿轮齿条结构由动力齿轮、齿条和圆柱滚子组成,由动力齿轮转动带动齿条进行直线运动,使垃圾桶的可压缩桶体向两侧展开,推动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前后桶壁分别向前后平移,从而改变垃圾桶内容量大小,圆柱滚子起到减小摩擦和支撑的作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包括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及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原始数据的产生地,包括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及垃圾投放者,信息处理器收集垃圾在整个分类回收处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及存储,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传输给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包括垃圾投放者、垃圾清运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其中垃圾投放者及垃圾清运人员对信息只有查询的权利,工作人员中的决策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处理器处理出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对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及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进行调整,信息管理者负责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的设计及维护工作,还需要负责协调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本发明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包括可供垃圾投放者自行使用的手机app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上可以人机交互的终端系统、垃圾清运人员所使用的手持终端、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决策终端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终端。垃圾投放者可以使用手机app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对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内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余量进行查询,垃圾投放者还可以查询垃圾投放次数、垃圾投放种类、垃圾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进程变化等信息,垃圾清运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上的提供的信息对垃圾进行清运,减少清运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清运人员的工作效率,决策人员可以在决策终端上对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位置及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工作安排进行详细的规划,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终端对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进行设计与日常维护,协调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的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提供的可实现精准匹配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能够优化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的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空间浪费,使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2)本发明提供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能够实时显示垃圾投放者信息,同时对垃圾类别进行精确识别,对垃圾投放者信誉积分实时扣分,增强投放者的责任意识。能够实时显示垃圾桶内的存量信息,方便垃圾投放者知晓桶内存量,增加垃圾投放便利性和人性化。

(3)本发明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能够可自行出垃圾站仓门精准寻路至垃圾车前,清运工人无需下车推送垃圾桶,提高了清运工人的工作效率。能够根据垃圾投放量调节自身容量,满足垃圾投放者的投放需求。

(4)本发明提供的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能够实现四种类别的垃圾装载量的实时调节,提高车厢空间利用率,避免空间浪费,适应实时运输要求。能够自行提升垃圾桶进行倾倒工作,降低清运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剖视图(左视)。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剖视图(上视)。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内垃圾压缩机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右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左侧(门打开)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左侧(门关闭)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部分装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始垃圾进入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工作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提升装置匹配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仓门匹配流程图。

图中:1、箱体;2、太阳能光伏板;201、太阳能光伏板支架;3、识别摄像头;301、摄像头顶盖;4、常亮屏幕;5、投递口箱门;6、交互屏幕;7、rfid识别器;8、仓门;9、传送带;10、垃圾压缩机;1001、液压缸;1002、液压杆;1003、挤压板;1004、垃圾压缩机出口;11、可伸缩动力杆;12、轨道架;1201、嵌入式轨道;13、滑动轮;14、充电口;15、垃圾桶通信装置;16、定位装置;17、雷达传感器;1801、垃圾桶识别装置;1802、垃圾桶识别装置;19、桶内垃圾测量装置;1901.体积测量传感器;1902.压力传感器;20、垃圾桶驱动装置;2001.辅助轮;2002.电动机;2003.动力轮;2004.转向轮;2005.转向电动机;21、齿轮齿条传动机构;2101.圆柱滚子;2102.齿条;2103.传动齿轮;22、可压缩桶体;23、垃圾桶桶体;24、垃圾桶充能及储能装置;2401.无线充电模块;2402.锂电池;25、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01.决策单元;2502.控制单元;26、外壳;27、入口门;28、出口上门;29、出口下门;30、垃圾收纳箱;31、活动挡板;3101、锁紧装置;3102、传动轴;3103定位装置;32、自动提升装置;3201、提升杆;3202、转轮;3203、挡板;3204、挂钩;3205、识别传感器;33、导轨;34、定位块;35、垃圾分类回收与储存模块;36、分类垃圾清运模块;37、信息统筹调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装置及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垃圾投放者首先在可使用的云平台终端上查看所需投放垃圾的垃圾站区域是否有剩余空间,如果有剩余空间,自行前往投放垃圾,若没有,选择附近有剩余空间的垃圾站进行投放或暂不投放。

s102:垃圾投放者选择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所需区域,识别摄像头自动识别垃圾投放者的身份,并将投放者的信息在交互屏幕上显示出来。

s103:识别摄像头识别投放者放在传送带上经过处理的垃圾,若所投放垃圾无分类错误,投递口箱门打开,垃圾经传送带传送到压缩机内,压缩后投放入垃圾桶内,若所投放垃圾分类出现错误,垃圾站发出警报提醒投放者对所投放垃圾进行再一次分类。

s104: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测量桶内垃圾体积与质量信息并发送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将垃圾信息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同步至各个云平台终端,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外各类垃圾剩余空间大小。

s105: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根据云平台规划的路径进行垃圾清运工作,当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到达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外指定位置时,云平台将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信息发送至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打开仓门并发送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

s106: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主移动出仓门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关闭仓门,与此同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建立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通信连接。

s107: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应提升装置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rfid阅读器阅读提升装置处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

s108:提升装置提升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指定位置之后倾斜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垃圾倾倒完毕之后提升装置原路返回将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放回地面。

s109: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地面之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断开与提升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并断开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回到对应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仓门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区域仓门上的rfid阅读器阅读对应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电子标签。

s110: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至指定位置之后,云平台更新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内各类垃圾剩余空间信息。

在本发明中:s107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应提升装置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rfid阅读器阅读提升装置处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如果信息匹配无误,对应提升装置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进行机械连接,如果匹配错误,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发送最新的对应提升装置的位置信息,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根据新的位置信息进行移动,寻找对应提升装置来进行配对。

在本发明中:s109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地面之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断开与提升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并断开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回到对应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仓门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区域仓门上的rfid阅读器阅读对应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的电子标签,如果信息匹配无误,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仓门打开,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指定位置,如果信息匹配不成功,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发送最新的对应仓门位置信息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根据新的位置信息移动至对应区域仓门处。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实施,图1的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方法仅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而已。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包括:

垃圾分类回收与储存模块35,用于实现垃圾分类回收与储存;

分类垃圾清运模块36,用于完成分类垃圾的清运任务,将分类垃圾从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收集起来运输到垃圾处理厂中,由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信息统筹调度模块37,用于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由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收集各个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及各个垃圾投放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进行居中统筹调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及各种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组成。

如图4-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2,太阳能光伏板2由太阳能光伏板支架201支撑,当太阳能存储量不足支持垃圾站运作时,由城市电网为垃圾站运作提供电量服务,箱体1的表面设有常亮屏幕4,常亮屏幕4的数量有四个,四个常亮屏幕4分别显示四种不同垃圾类别名称以及内部的垃圾实时存量,常亮屏幕4的左侧开设有形状为半球形的识别摄像头3,进一步地,识别摄像头3配有识别摄像头顶盖301,起到一定的遮蔽保护作用,识别摄像头3的正下方开设有位于传送带9表面上的投递口箱门5。

在实际应用中,识别摄像头3首先识别垃圾传送带上的原始垃圾,若放置正确,则将正确控制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投递口箱门5予以开放,若放置错误,则将错误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投递口箱门5不予开放。

投递口箱门5的右侧设有交互屏幕6,投递口箱门5的垂直内部为垃圾压缩机10且传送带9的一段伸入垃圾压缩机10,垃圾压缩机10压缩由传送带传入的原始垃圾,垃圾压缩机10置于滑动轮13表面。

在实际应用中,当底部垃圾桶伸展容量变大后,垃圾压缩机10通过背部的可伸缩动力杆11带动,以底部滑动轮13在嵌入式轨道1201的轨迹内滑动的方式移动至垃圾桶正上方,将压缩后的原始垃圾置入垃圾桶,垃圾桶对应上部轨道架12的垂直位置设置开口。

传送带9的另一端伸出投递口箱门5,传送带的下方为仓门8,仓门8的表面正中间位置设有rfid识别器7,用于识别垃圾桶正确出入垃圾箱体1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rfid识别器7识别垃圾桶上的rfid电子标签,若配对正确,则将正确信号传送至处理器,仓门8予以开放,若配对错误,则将错误信号传送至处理器,仓门8不予以开放。

垃圾桶背面的垃圾箱体底部设置充电口14,可为垃圾桶提供无线充电服务,电流源自太阳能光伏板或者城市电网。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桶体23、可压缩桶体22、齿轮齿条传动机构21、桶内垃圾测量装置19、定位装置16、垃圾桶通信装置15、垃圾桶驱动装置20、垃圾桶充能及储能装置24、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雷达传感器17和垃圾桶识别装置1801和1802,桶内垃圾测量装置19包括压力传感器1902与体积测量传感器1901。

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包括决策单元2501与控制单元2502,决策单元2501根据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或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17发送的信息,定位装置16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进行定位确定的自身位置信息进行联合判断,输出控制命令,发送给控制单元2502,控制单元2502根据决策单元2501指令对垃圾桶驱动装置20进行控制。

垃圾桶驱动装置20包括辅助轮2001、电动机2002、动力轮2003、转向轮2004及转向电动机2005组成,如图所示,当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需要直线前进时,电动机2002产生动力带动动力轮2003转动,转向轮2004不发生变化,使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直线前进,在行进过程中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需要转弯时,转向电动机2005产生动力带动转向轮2004发生转动,转弯完成后,转向电动机2005及时帮助转向轮2004回正。

垃圾桶充能及储能装置24由无线充电模块2401与锂电池2402构成,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锂电池2402电量低于百分之三十时向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发送充电请求,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给充电板供电,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使用无线充电模块2401开始自动充电,当锂电池2402电量充满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自动切断电源。

雷达传感器17位于垃圾桶壁外侧位置,可以判断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在移动过程中出现障碍物的大小,距离和移动速度,为决策单元2501提供信息。

垃圾桶齿轮齿条机构21由传动齿轮2103、齿条2102和圆柱滚子2101组成,由传动齿轮2103转动带动齿条2102进行直线运动,使垃圾桶的可压缩桶体22向两侧展开,推动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前后桶壁分别向前后平移,从而改变垃圾桶内容量大小。

本发明提供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完成垃圾倾倒任务时包含如下情况:

(1)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需要装载的垃圾较少时,桶内容量不改变,出仓后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自动提升装置处,配对成功后,完成垃圾倾倒任务,返回地面自动移动至对应区域垃圾仓门处,配对成功后进入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内。

(2)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需要装载的垃圾较多时,桶内容量进行改变。

本发明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随着桶内剩余空间的减小而增大容量,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根据桶内剩余空间占桶内实际空间的占比信息控制传动齿轮2103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可压缩桶体22运动,改变桶内容量大小,使桶内剩余空间占桶内实际空间的占比始终保持在10%,直至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内容量达到最大。

(3)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自动提升装置匹配不成功,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则根据最新自动提升装置位置信息进行自行移动,完成正确配对。

(4)若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对应区域垃圾仓门匹配不成功,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则根据最新对应区域仓门位置信息进行自行移动,完成正确配对。

如图9-图12所示,本发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包括外壳26,入口门27,出口上门28,出口下门29,垃圾收纳箱30,活动挡板31,锁紧装置3101,传动轴3102,定位装置3103,自动提升装置32,提升杆3201,转轮3202,挡板3203,挂钩3204,识别传感器3205,导轨33,定位块34。

根据垃圾分类的需要,在车体上放置对应数量的可改变体积的垃圾收纳箱30(通常是4个),并使用多个(通常是3个)活动挡板31将其隔开。

信息模块向控制模块下达改变垃圾收纳箱30体积的命令,控制模块控制活动挡板31在车体上横向移动,由于垃圾收纳箱30的多个面由软材料组成,锁紧装置3101带动垃圾收纳箱30改变体积,垃圾高度测量装置将箱内垃圾高度数据传输到信息模块,定位装置3103检测到活动挡板31的位置数据并反馈到信息模块,活动挡板31到达指定位置时,信息模块下达终止命令,控制模块结束活动挡板31移动。

自动提升装置32的识别传感器3205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匹配成功后,控制模块控制提升杆3201带动自动提升装置32向上移动,挡板3203旋转压住垃圾桶把手,定位块34根据信息模块的定位装置3103数据来带动提升杆3201左右移动到对应垃圾收纳箱中间位置,转轮3202转动倾倒垃圾,之后将垃圾桶放回车下。

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行驶到垃圾处理站的垃圾清倒区域时,控制模块控制出口下门29向两侧折叠打开,出口上门28向上旋转打开,锁紧装置3101打开,传动轴3102将垃圾收纳箱30平移出车外,再旋转180度将垃圾收纳箱30翻倒倾倒垃圾,之后回到原位,锁紧装置3101、出口上门28、出口下门29再进行关闭。

作为防错措施,当以上有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自动过程出现错误时,将错误信息发送到信息模块并显示在位于驾驶室的交互界面上,司机通过交互界面可以对控制模块进行人为操作。

如图13所示,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包括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信息管理者。其中,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垃圾投放者组成信息源,垃圾清运人员、垃圾投放者、云平台工作人员组成信息使用者。

如图14所示,在原始垃圾产生后,垃圾投放者根据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提供的信息内容,将原始垃圾放置在传送带9的外伸部分,识别摄像头3会识别垃圾类别以及垃圾投放者的相关信息,交互屏幕6会实时显示出垃圾和垃圾投放者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情况反馈给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若垃圾类别放置正确且符合垃圾投放规章,投递口箱门5就会打开,垃圾投放者自身的信誉积分得到积累,若垃圾类别放置错误或者不符合垃圾投放规章,投递口箱门5不会开放,并对垃圾投放者自身的信誉积分进行扣分操作。

其中垃圾投放者相关信息由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所在生活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系统实名登记,上传至云平台,形成个人的垃圾投放档案。若垃圾投放者属于非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所在生活社区的居民,需要现场通过识别摄像头3和交互屏幕6录入身份信息,并绑定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手机终端app、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之一进行实名身份认证,方可继续进行垃圾投放。云平台会生成外来垃圾投放者信息档案,并同步在信誉积分系统进行积分处理。

识别正确后垃圾会从投递口箱门5进入垃圾箱体1的内部,继而进入垃圾压缩机10,经过压缩处理后通过垃圾压缩机10底部开口和轨道架12开口掉入下方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内。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接收经过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筛选且经过压缩处理的垃圾,通过压力传感器1902与体积测量传感器1901分别测量出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内垃圾的质量和体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垃圾信息进行整理和存储。通过常亮屏幕4向外界显示当前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内剩余空间和剩余空间占比,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也进行实时内容更新。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最初剩余空间为1m3,但是随着桶内剩余空间的减小,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向前后拓展增大桶内空间,直至扩展到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最大状态,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剩余空间为0m3时不再接收垃圾投放。此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收到垃圾桶溢满信息后,将信息传送给云平台,云平台进而派出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的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接收垃圾。

如图15所示,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从垃圾处理站出发,信息管理云平台将路线规划的结果发送给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信息模块,使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沿着路线移动到各垃圾站点停下并更新以下数据:通过垃圾高度感应装置和活动挡板31上的定位装置3103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收纳箱的体积,与信息管理云平台发送过来的该站垃圾体积数据匹配运算。如果其中某个垃圾收纳箱容量不足,则控制活动挡板31移动,使各垃圾收纳箱30改变体积,直至能够容纳该站的垃圾。如果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整体的容量不足,则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信息至信息管理云平台,指派另一辆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接受此任务,而该车返回垃圾处理站倾倒垃圾。与此同时,如果该车可正常工作,云平台将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信息发送至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打开仓门8的同时发送准备出仓的指令信息和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位置信息给目标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收到准备出仓的信息之后,定位装置16、垃圾桶识别装置1801、1802与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瞬间启动,仓门8完全打开之后,驱动装置20启动,湿垃圾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主移动出仓门8,完全出仓之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通过垃圾桶通信装置15发送关仓门8的指令,并断开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通信连接,建立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连接。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根据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发送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17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自行移动至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相应类别目标车厢提升装置处,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识别装置1801、1802的rfid识别器阅读提升装置处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如果信息匹配无误,目标垃圾车厢自动提升装置32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进行机械连接,如果信息匹配错误,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向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发送最新的目标车厢自动提升装置32位置信息,确保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与目标车厢提升装置配对成功,如图16所示。

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的自动提升装置32的识别传感器3205通过rfid技术匹配对应种类的垃圾桶,自动提升装置32沿着提升杆3201移动到车顶,期间挂钩3204勾住垃圾桶的把手,且挡板3203旋转并压住垃圾桶的把手,入口门27打开,之后定位块34带动自动提升装置32沿着导轨33移动到对应垃圾收纳箱30的中间位置,转轮3202转动倾倒垃圾入箱,垃圾倾倒完毕之后自动提升装置32原路返回至原始位置并将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放回地面。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到达地面之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断开与目标垃圾车厢自动提升装置32之间的机械连接,并断开与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如图17所示,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的智能决策控制模块25根据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的位置信息与雷达传感器17提供的信息控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回到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对应目标仓门8处,仓门8上的rfid识别器7阅读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上垃圾桶识别装置1801、1802的电子标签,如果信息匹配无误,仓门8会打开,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原始位置,如果信息匹配不成功,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发送最新仓门8位置信息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移动至该仓门8处。待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返回至原始位置之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更新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内剩余空间信息并将信息显示在常亮屏幕4,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重新开始接收垃圾,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也会向垃圾投放者提醒重新开启使用信息。

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在收集完毕云平台设定路线上的所有垃圾站垃圾后返回垃圾处理站,在指定倾倒位置停车,车体管理系统将锁紧装置3101打开,再打开垃圾出口上门28和垃圾出口下门29,控制传动轴3102将垃圾收纳箱30倾倒,倒出垃圾后回归原位,锁紧装置3101锁紧。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调控式垃圾回收系统包括:信息管理云平台、一种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一种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一种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和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终端。其中信息管理云平台和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之间可以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交换,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可以识别垃圾分类是否错误,并对垃圾进行压缩,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可改变桶内空间的大小,并可自行移动辅助完成垃圾清运工作,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可实现车厢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配,使垃圾回收工作更加合理,减少垃圾回收工作中产生的浪费,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垃圾清运工作的效率。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以青岛某小区居民a投放垃圾为例,居民a所要投放垃圾为1.5kg湿垃圾,体积为0.01m3,0.7kg干垃圾,体积为0.004m3,0.1kg可回收垃圾,体积为0.001m3,上述垃圾已被居民a分类完毕。

1、选择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

早上7:20,居民a使用手机app查看附近可使用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信息,根据信息比较后选择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进行垃圾投放,此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站内湿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15%,干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9%,可回收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30%,有害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60%。

2、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居民a到达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后,与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进行人机交互,进行垃圾投放,此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站内湿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14.38%,干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8.75%,可回收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29.94%,有害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60%。在此过程中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干垃圾桶、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湿垃圾桶与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可回收垃圾桶各自改变容积大小,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上传站内信息至信息管理云平台,信息管理云平台更新各个终端信息。

3、信息管理云平台调度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进行垃圾清运

早上10:00时,信息管理云平台调度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b根据相应路线对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2、4、7、8进行垃圾清运,。

4、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对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进行清运

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b到达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后,根据站内垃圾信息改变垃圾收纳箱体积,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内四种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分别出站,自行移动至提升装置并与之配对,配合完成垃圾倾倒工作,后自行移动返回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内,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b继续对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2、4、7、8进行垃圾清运。

5.、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更新信息

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站内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发送桶内信息至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将站内垃圾信息发送给信息管理云平台,信息管理云平台更新各个终端信息,此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站内湿垃圾剩余空间占比100%,干垃圾剩余空间占比100%,可回收垃圾剩余空间占比100%,有害垃圾剩余空间占比100%。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以非小区居民b投放垃圾为例,居民b所要投放垃圾为0.5kg可回收垃圾,体积为0.01m3,上述垃圾已被居民b分类完毕。

1、选择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

居民b寻找并选择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2进行垃圾投放,此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2站内湿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15%,干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9%,可回收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30%,有害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60%。

2、进行信息注册

居民b通过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2上识别摄像头和交互屏幕录入身份信息,并绑定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手机终端app、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之一进行实名身份认证。

3、进行垃圾投放

居民b垃圾投放,此时,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1站内湿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15%,干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9%,可回收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29.38%,有害垃圾剩余空间占比为60%。在此过程中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可回收垃圾桶改变容积大小,可精准分类的智能垃圾压缩回收站2上传站内信息至信息管理云平台,信息管理云平台更新各个终端信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