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绕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4350发布日期:2021-03-12 13:0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导管绕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管绕管机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用导管是连通人体内外的管腔制品的总称,医用导管应用广泛,需求量大。医用导管通常包括连接软管,部分医用导管还包括滴口室,医用导管整体较长,包装前需要卷绕成圈,目前医用导管的卷绕主要采取人工操作完成。人工操作最大的缺点在于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附上病菌,往往要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要在巨大的无菌净化车间内进行操作,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生产空间,成本高,品质难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导管自动绕管的导管绕管机构。

为实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导管绕管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和夹具升降气缸,所述夹具升降气缸带动升降板移动,所述升降板上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顶部安装有下转盘,所述下转盘上设置有管路夹具和若干绕管轴,所述下转盘的上方设有上转盘,所述上转盘上制有与所述绕管轴对应的绕管轴孔以及与所述管路夹具对应的夹具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绕管时,所述夹具升降气缸带动升降板、连接轴和下转盘上移,所述绕管轴穿过所述绕管轴孔,所述管路夹具穿过所述夹具孔,所述旋转电机带动下转盘和上转盘旋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旋转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旋转固定板上方的治具底板,所述治具底板上制有第三旋转孔,所述上转盘位于所述第三旋转孔内,所述旋转固定板上制有第一旋转孔,所述第一旋转孔内穿设有旋转安装块,所述旋转安装块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同步轮,所述旋转安装块和第一同步轮均被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轴可以在所述旋转安装块和第一同步轮内上下移动,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旋转固定板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旋转固定板并连接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以及旋转安装块旋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夹具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旋转固定板上,所述夹具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旋转固定板并与所述升降板相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安装块上安装有若干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顶部穿过所述下转盘并固定在所述上转盘的底部,所述下转盘可以沿着所述支撑轴上下移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固定板上还制有张紧孔,所述张紧孔内设置有张紧轴,所述张紧轴可在所述张紧孔内移动,所述张紧轴的顶部设置有张紧挡块,所述张紧挡块的底面紧贴所述旋转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张紧轴的底部露出所述张紧孔并设置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所述张紧轮与所述同步带紧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固定板上安装有旋转感应器,所述旋转安装块上安装有与所述旋转感应器配合的旋转感应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板上还设有气缸连接块,所述夹具升降气缸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气缸接头,所述气缸连接块上制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有u型挡板,所述气缸接头的底部设有气缸挡块,所述气缸挡块位于所述u型槽内并被所述u型挡板卡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治具底板上还安装有绕管导向板,所述绕管导向板的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三旋转孔设置,所述绕管导向板、治具底板以及上转盘上均制有夹爪缺口,所述绕管导向板的侧面安装有防卡料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支撑垫板,所述支撑垫板上安装有夹具升降导柱,所述夹具升降导柱的顶部穿过所述升降板并固定在所述旋转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升降板可以沿着所述夹具升降导柱上下移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若干块第一支撑板和若干块第二支撑板,所述旋转固定板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旋转固定板上安装有若干块第三支撑板,所述治具底板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绕管底板和滑动底板,所述绕管底板上安装有若干条平移滑轨,所述每条平移滑轨上均设置有若干平移滑块,所述滑动底板安装在所述平移滑块上,所述支撑垫板、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均安装在所述滑动底板上,所述绕管底板上还安装有平移气缸,所述滑动底板上安装有平移连接块,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平移连接块相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动底板上还安装有平移限位块,所述绕管底板上安装有两块绕管移动缓冲块,所述两块绕管移动缓冲块上分别安装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相对设置,所述平移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之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管路夹具上制有管路夹具槽,所述管路夹具槽槽口两侧槽壁的顶部制成管路夹具斜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转盘上还安装有卡料夹具,所述卡料夹具上制有卡料槽,所述卡料槽槽口两侧槽壁的顶部制成卡料斜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固定板的侧面还通过托料固定板安装有托料板,所述治具底板的侧边安装有挡料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导管自动绕管,并且使得导管自动绕管又快又稳,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导管的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卷绕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导管绕管机构,包括绕管支架830,绕管支架830上固定有绕管底板831,绕管底板831上安装有两条平移滑轨832,每条平移滑轨832上设置有若干平移滑块850,平移滑块850上安装有滑动底板833。绕管底板831上通过气缸固定块834还安装有平移气缸835,滑动底板833上安装有平移连接块836,平移气缸835的活塞杆与平移连接块836相连接。滑动底板833上还安装有平移限位块837,绕管底板831上安装有两块绕管移动缓冲块838,两块绕管移动缓冲块838上分别安装第一缓冲器839和第二缓冲器840,第一缓冲器839和第二缓冲器840相对设置,平移限位块837位于第一缓冲器839和第二缓冲器840之间。第一缓冲器839和第二缓冲器840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均为现有技术。

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动底板833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板841,第一支撑板841的顶部安装有治具底板842,滑动底板833上还安装有若干块第二支撑板843,第二支撑板843的顶部安装有旋转固定板844,旋转固定板844上设置有若干块第三支撑板845,第三支撑板845的顶部固定在治具底板842的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固定板844的侧面还通过托料固定板846安装有托料板847,托料板847用于托住未卷绕的导管。治具底板842的侧边安装有弧形的挡料板848,弧形的挡料板848防止导管被治具底板842侧边的棱角划伤。

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动底板833上设置有四组卷绕组件,卷绕组件包括固定在滑动底板833上的支撑垫板81,如图3所示,支撑垫板81的两侧安装有夹具升降导柱82,夹具升降导柱82的顶部固定在旋转固定板844上。夹具升降导柱82上还设置有升降板83,升降板83上穿设有夹具升降导滑套84,夹具升降导柱82穿过夹具升降导滑套84。升降板83上还安装有气缸连接块85,旋转固定板844上安装有夹具升降气缸810,夹具升降气缸810的活塞杆通过气缸接头811与气缸连接块85相连。如图2所示,气缸连接块85上制有u型槽851,u型槽851的侧壁制有u型挡板852,气缸接头811的底部制有气缸挡块8111,气缸挡块8111位于u型槽851内并被u型挡板852卡住,实现气缸接头811与气缸连接块85之间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固定板844上制有第一旋转孔,第一旋转孔内安装有第三深沟球轴承8441,第三深沟球轴承8441内设置有旋转安装块812。旋转安装块812的底部穿过第三深沟球轴承8441并安装有第一同步轮815,旋转安装块812和第一同步轮815内穿设有连接轴814。连接轴814可以在旋转安装块812和第一同步轮815内上下移动。旋转固定板844上安装有旋转电机816,旋转电机816的转轴穿过旋转固定板844并连接有第二同步轮817,第二同步轮817与第一同步轮815之间设置有同步带818。升降板83上制有第二旋转孔,第二旋转孔内穿设有连接轴承座819,连接轴承座819内安装有第四深沟球轴承。连接轴814的底部穿过第一同步轮815并安装在第四深沟球轴承内,连接轴814的顶端安装有下转盘820。下转盘820上套设有若干支撑导滑套821,支撑导滑套821内穿设有支撑轴822,支撑轴822的底部固定在旋转安装块812上,支撑轴822的顶部安装有上转盘87,治具底板842上制有第三旋转孔,上转盘87位于第三旋转孔内。下转盘820上还安装有若干绕管轴823,上转盘87上制有与绕管轴823对应的绕管轴孔871。下转盘820上安装有管路夹具86,管路夹具86上制有u型的管路夹具槽861,管路夹具槽861槽口两侧槽壁的顶部制成管路夹具斜面862,上转盘87上制有与管路夹具86对应的夹具孔872。本实施例中的导管带有滴口室,上转盘87上还安装有卡料夹具88,卡料夹具88上制有卡料槽881,卡料槽881槽口两侧槽壁的顶部制成卡料斜面882,滴口室位于卡料槽881内,卡料夹具88在旋转过程中限制滴口室的运动。治具底板842上还安装有绕管导向板89,绕管导向板89的一部分围绕第三旋转孔设置,绕管导向板89对静脉管起到保护和导向的作用,防止卷绕时静脉管乱甩对其他部位造成影响。绕管导向板89、治具底板842以及上转盘87上均制有夹爪缺口,夹爪缺口防止其他部位夹取导管时与绕管导向板89、治具底板842或者上转盘87发生干涉。

上述技术方案中:绕管导向板89之间还安装有防卡料板849,防卡料板849防止导管卡入两块绕管导向板89之间,图1中只在其中两组卷绕组件之间设置了防卡料板849。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3、4所示,旋转固定板844上安装有旋转感应器824,旋转安装块812上安装有与旋转感应器824配合的旋转感应片825。旋转感应器824与旋转感应片825配合用于帮助旋转电机816寻找零点。当旋转电机816回到零位时,旋转感应器824恰好感应到旋转感应片825,旋转感应器824给出检测信号,令旋转电机816停在零点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固定板844上还制有长条形的张紧孔,张紧孔内设置有张紧轴826,张紧轴826可在张紧孔内移动。张紧轴826的顶部安装有张紧挡块827,张紧挡块827的底面紧贴旋转固定板844的上表面,用于安装张紧轴826,张紧挡块827还能防止张紧轴826脱离张紧孔。张紧轴826的底部露出张紧孔并设置有张紧轮828,张紧轮828位于第一同步轮815和第二同步轮817之间,张紧轮828与同步带818紧贴。张紧轮828负责调节同步带818的松紧。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准备绕管时,夹具升降气缸810带动升降板83上移,升降板83通过连接轴814带动下转盘820上移。下转盘820带动绕管轴823伸出绕管轴孔871、管路夹具86伸出夹具孔872,人工或者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导管的一端卡入管路夹具槽861内。旋转电机816通过第二同步轮817、同步带818、第一同步轮815带动旋转安装块812旋转,旋转安装块812通过支撑轴822带动上转盘87旋转,由于下转盘820的绕管轴823位于绕管轴孔871内,因此下转盘820被上转盘87带动同步旋转,导管围绕着绕管轴823逐渐卷绕成圈。旋转电机816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人工或者通过自动化设备将滴口室卡入卡料槽881内,旋转电机816带动上、下转盘87、820继续旋转,直到导管绕管完毕。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