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0193发布日期:2021-04-09 20:5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上平台燃气透平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平台燃气透平机组是平台生产的心脏,直接为平台各个系统输送电能,透平机组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平台能否正常生产。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影响透平机组正常运转的因素较多,其中机组的进气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它提供给透平燃烧所需要的干净、流量稳定的空气。对于机组而言,进气空气质量未得到很好控制时,进入机组内部的水、盐雾及固体小颗粒会对机组内部部件产生侵蚀、积垢和腐蚀,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转及使用寿命。

为保证机组进气系统的过滤效果,海上平台每半年对透平机组进气系统的进气滤器进行更换。进气系统由两种滤器(索拉进气滤器、索拉撬内滤器)组成,单个空气过滤器的尺寸为592*592*292mm,重量约为100kg,每次更换的滤器数量为120件,透平机组维保人员在更换进气滤器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先在甲板利用耐磨绳索对需要更换的滤器做好捆绑,甲板上多名人员合力举升滤器,两名人员在二层检修平台向上拉绳索,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安全性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增强安全性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气管、气管导向绳、导轨、固定件、气动滑车和气动葫芦,所述支撑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板、加长立柱、门架,所述导轨的两端与所述门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气动滑车连接,所述气动滑车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且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气管导向绳具有伸缩性,所述气管导向绳水平设置在所述门架上,且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气管导向绳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架上,另一端缠绕所述气管并且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门架固定连接,所述气动葫芦挂设在所述气动滑车下端,且所述气动葫芦的下端连接有挂钩。

所述导轨的两端位于所述门架的下端,所述门架的上端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所述门架和所述导轨上相应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插设螺栓,并通过锁紧螺母拧紧,使所述固定件、所述门架和所述导轨彼此固定连接。

所述加长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底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加长立柱与所述门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加长立柱的底部四周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边与托板焊接,所述加强筋的竖直边与所述加长立柱焊接。

所述门架上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上安装有四肢吊索具。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分段式设计,可根据不同的透平机组相应调整各部件的尺寸,以满足不同透平机组使用,适应性强,该发明能够很好的解决透平机组进气滤器吊装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气管、3-气管导向绳、4-导轨、5-固定件、6-气动滑车、7-气动葫芦、8-挂钩、9-梁夹、10-吊耳、11-底座板、12-加长立柱、13-门架、14-托板、1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6所示的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包括支撑架1、气管2、气管导向绳3、导轨4、固定件5、气动滑车6和气动葫芦7,气动葫芦7载荷为2,气动滑车载荷为6t。支撑架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板11、加长立柱12、门架13,导轨4的两端与门架13固定连接,加长立柱12的底部设置有托板14,托板14与底座板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加长立柱12与门架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加长立柱12的底部四周还设置有加强筋15,加强筋15的底边与托板14焊接,加强筋15的竖直边与加长立柱12焊接。组装支撑架1时,先将底座板11与加长立柱12利用螺栓连接,再将加长立柱12和门架13焊接,然后在门架13的4个吊耳10上安装四肢吊索具,利用平台吊车将组装后的支撑架整体吊运并摆放到透平机组二层检修平台上,最后将底座板11焊接到透平机组二层检修平台的外框梁上。支撑架1的高度为3000mm,用于在二层检修平台(高度为2500mm)上固定吊装装置,气动葫芦7最大起升高度为2000mm,透平机组进气口距离甲板的高度为4000mm,气动葫芦7的最大起升高度与二层检修平台高度之和为4500mm,满足更换进气滤器时对于吊装工装能达到的吊装高度的要求。

气管2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上,气管2的出气端与气动滑车6连接,本实施例中,气管2的前半部分固定在加长立柱12上,后半部分固定在门架13上,气管2靠近出气端处为螺旋状,气管2的进气端设置有阀门,打开阀门时可以冲入4-8bar的压缩空气。

气动滑车6设置在导轨4上,导轨4是气动滑车6的移动轨道,可供气动滑车6沿导轨4来回移动。导轨4水平设置,因而气动滑车6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气动滑车6的最大滑移距离为3000mm,用于实现气动葫芦7的从远进气口端到进气口端之间的来回移动。

气管导向绳3具有伸缩性,气管导向绳3水平设置在门架13上,且与导轨4平行,气管导向绳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门架13上,另一端缠绕气管2并且与固定件5固定连接,固定件5与门架13固定连接,气管导向绳3固定了气管2的导向。

气动葫芦7挂设在气动滑车6下端,且气动葫芦7的下端连接有挂钩8。气管2为气动葫芦7及气动滑车6提供压缩空气,压缩机空气为实现气动葫芦7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及气动滑车6的水平移动提供动力。

气动葫芦7采用jdn气动葫芦,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在吊装进气滤器时可以实现轻拿轻放,定位准确,撞击力小;该气动葫芦的提升能力为2吨,单件进气滤器的重量为100公斤,完全满足进气滤器的提升承重要求;该气动葫芦具备防火、防爆、耐潮湿、耐高温等性能,满足海上平台环境的使用要求。气动葫芦7及气动滑车6在支撑架1焊接之前,利用软管连接海上平台现场压缩空气管线,检测气动滑车6和气动葫芦7,确保气动滑车6及气动葫芦7正常运行。

导轨4的两端位于门架13的下端,门架13的上端还设置有梁夹9,梁夹9、门架13和导轨4上相应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中插设螺栓,并通过锁紧螺母拧紧,使梁夹9、门架13和导轨4彼此固定连接。导轨4、梁夹9和门架13可以拆卸,从而使导轨4可根据透平机组确认最佳安装位置,拧紧固定螺栓以确保导轨4被锁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架(1)、气管(2)、气管导向绳(3)、导轨(4)、固定件(5)、气动滑车(6)和气动葫芦(7),所述支撑架(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板(11)、加长立柱(12)、门架(13),所述导轨(4)的两端与所述门架(13)固定连接,所述气管(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气管(2)的出气端与所述气动滑车(6)连接,所述气动滑车(6)设置在所述导轨(4)上,并且可沿所述导轨(4)滑动;所述气管导向绳(3)具有伸缩性,所述气管导向绳(3)水平设置在所述门架(13)上,且与所述导轨(4)平行,所述气管导向绳(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门架(13)上,另一端缠绕所述气管(2)并且与所述固定件(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5)与所述门架(13)固定连接,所述气动葫芦(7)挂设在所述气动滑车(6)下端,且所述气动葫芦(7)的下端连接有挂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轨(4)的两端位于所述门架(13)的下端,所述门架(13)的上端还设置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所述门架(13)和所述导轨(4)上相应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中插设螺栓,并通过锁紧螺母拧紧,使所述固定件(5)、所述门架(13)和所述导轨(4)彼此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长立柱(12)的底部设置有托板(14),所述托板(14)与所述底座板(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加长立柱(12)与所述门架(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长立柱(12)的底部四周还设置有加强筋(15),所述加强筋(15)的底边与托板(14)焊接,所述加强筋(15)的竖直边与所述加长立柱(12)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门架(13)上设置有吊耳(10),所述吊耳(10)上安装有四肢吊索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平台透平进气滤器更换吊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气管、气管导向绳、导轨、固定件、气动滑车和气动葫芦,所述支撑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板、加长立柱、门架,所述导轨的两端与所述门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管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气管的末端与所述气动滑车连接,所述气动滑车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且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设计,可根据不同的透平机组相应调整各部件的尺寸,以满足不同透平机组使用,适应性强,该发明能够很好的解决透平机组进气滤器吊装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辉;刘长林;朱凯宁;李志;张博;韩玉;唐小军;易冬华;杨爱国;汤烨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