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装油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3462发布日期:2021-02-03 17:1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装油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灌装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数码一体速印机专用油墨的袋装油墨灌装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油墨灌装机都是采用单组单工位灌装,其存在的缺点有:1、由于是单工位,因此无法进行自动化灌装设计,在拧盖、取袋等操作工序中都需要人工操作,特别是拧盖工序是最累的,而且很伤工人的手,又由于是单组灌装,因此即费力又效率低。2、没有抽真空设计,对于一些桶装或瓶装油墨灌装还行,但对于袋装油墨盒的灌装就很不方便,在灌装这种袋装油墨盒时只得先提前人工挤压排掉油墨盒的袋子内的空气才能灌装,有的虽然设计了抽真空,但只是在油墨管加装一个三通来完成,其抽真空的效果较差,而且抽真空还会吸入大量油墨,造成油墨浪费。3、一般油墨灌装机的计量控制都是通过在计量料缸外侧调节磁吸感应器位置来完成,由于灌装中气缸动作经常会使磁吸感应器移位,或者磁吸感应器的感应灵敏度等的影响,经常出现计量不准确,灌装量误差大等问题。4、没有计数功能,只能靠人工清点数量,不方便统计。5、拧盖的松紧度不一致,会因每个工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袋装油墨灌装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种袋装油墨灌装机,其可包括:
[0005]
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沿周向分布有上袋工位、灌装工位、投盖工位、拧盖工位和取袋工位,具有可更换的上袋环,所述上袋环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多个油墨袋卡口,所述油墨袋卡口能卡住油墨袋的油墨嘴而使油墨袋悬挂在上袋环上;
[0006]
灌装装置,所述灌装装置设有位于灌装工位处的灌装嘴,所述灌装嘴设有相互隔离开的注墨通道与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与真空泵流体连通以实现在灌装之前对油墨袋进行抽真空;
[0007]
投盖装置,所述投盖装置安装在投盖工位处,用于将盖子套在油墨袋的油墨嘴上;
[0008]
拧盖装置,所述拧盖装置安装在拧盖工位,用于将套在油墨袋的油墨嘴上的盖子拧紧;
[0009]
取袋装置,所述取袋装置安装在取袋工位,用于将灌装好的油墨袋从上袋环取下;
[0010]
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旋转平台、灌装装置、投盖装置、拧盖装置和取袋装置的运行以完成整个灌装作业。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装置包括料斗、灌装升降装置和两组灌装组件,每组灌装组件包括油墨管、进料阀、计量料缸、注墨气缸、注墨阀和所述灌装嘴,所述油墨管连接在料斗和所述灌装嘴之间,所述进料阀和所述注墨阀分别安装在所述油墨管的进料侧和出料侧上,
所述计量料缸安装在所述进料阀和所述注墨阀之间的所述油墨管上并与所述油墨管连通,所述注墨气缸与所述计量料缸驱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计量料缸吸取预定油墨量和将所述计量料缸中油墨排出并通过所述灌装嘴灌装到油墨袋中,所述灌装嘴安装在所述灌装升降装置上。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料缸与注墨气缸之间安装有一可调节位置的计量板,所述计量板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并且所述计量板旁边设有计量刻度,以通过调节所述计量板的位置来设定所述预定油墨量。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嘴包括上口段、中间段和下口段,其中,所述上口段为用于与所述油墨管连接的螺纹口,所述中间段为圆柱体;所述下口段为锥体,用于与所述油墨袋的油墨嘴口充分密封接触,所述注墨通道从所述螺纹口向下延伸穿出所述下口段,所述真空通道在所述中间段和所述下口段中环绕所述注墨通道设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的前后两侧设计为平面,并且所述真空通道与真空管的接口设置在所述圆柱体的前后侧之间的侧面上,所述真空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
[0015]
进一步地,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灌装嘴之间的所述真空管上安装有过滤箱,以将抽真空时吸入的杂物过滤在过滤箱内,避免堵塞。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投盖装置包括振动上料盘、盖子传送轨道和投盖口,所述盖子传送轨道连接所述振动上料盘和所述投盖口,所述投盖口位于所述油墨袋卡口的正上方。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拧盖装置包括拧盖套头、松紧调节环、松紧调节弹簧、拧盖驱动箱和拧盖升降气缸,所述拧盖套头的杆部与所述拧盖驱动箱驱动连接,所述松紧调节环安装在所述杆部上,所述松紧调节弹簧套设在所述杆部上,上端抵接所述松紧调节环,下端抵接所述拧盖套头的头部,所述拧盖升降气缸用于驱动拧盖套头升降。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拧盖装置具有两组拧盖套头、松紧调节环和松紧调节弹簧。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取袋装置包括拨袋杆和接袋槽,所述拨袋杆一端斜切伸出所述上袋环的外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平台的固定座上,所述接袋槽安装在所述拨袋杆与所述上袋环的外圆切点下方。
[0020]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1]
1、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设计成多组多工位灌装,大大可以提高灌装效率。
[0022]
2、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将上袋、灌装、投盖、拧盖、取袋等工序通过旋转平台设计成回转式流水线,而且将灌装、投盖、拧盖、取袋等工序均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小人工操作量。
[0023]
3、旋转平台上的上袋环可以更换。为适应不同油墨嘴尺寸型号的使用,可以备用多个油墨袋卡口尺寸的上袋环,换型号时只需更换上袋环和灌装机的灌装嘴即可。
[0024]
4、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具有抽真空设计,而且该抽真空是从灌装嘴与油墨袋接触的边缘抽空气,大大提高了抽真空效果,而且不容易将注墨管内的油墨吸走。
[0025]
5、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的灌装计量控制,是在每组计量料缸与注墨气缸之间加一个计量板,并在计量板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通过调整计量板位置可设置每支油墨袋的灌装量,设置的数值可通过计量板旁边的计量刻度读取,也可通过由位置传感器反馈到触摸显示屏上的显示来读取,通过这两种读取方式比较,更能判断计量的准确性。
[0026]
6、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的采用自动投盖和自动拧盖装置,其拧盖的紧度可通过松紧调节环来改变松紧调节弹簧松紧度来完成。
附图说明
[0027]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的示意图;
[0029]
图2是图1所示的袋装油墨灌装机的灌装嘴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3是图1所示的袋装油墨灌装机的灌装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2]
如图1至3所示,一种袋装油墨灌装机可包括旋转平台1、灌装装置2、投盖装置3、拧盖装置4、取袋装置5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旋转平台1、灌装装置2、投盖装置3、拧盖装置4和取袋装置5的运行以自动完成整个灌装作业。电气控制系统是由plc、触摸显示屏6以及控制按钮等相关的电气设备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其具体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下面分别对旋转平台1、灌装装置2、投盖装置3、拧盖装置4和取袋装置5的具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0033]
旋转平台1包括一个受电机驱动可以旋转的圆环形转盘11、固定不转动的中间固定座12以及固定在转盘11外圆周上的可拆卸更换的上袋环13。上袋环 13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多个(示出16个)缺口即油墨袋卡口131,该油墨袋卡口 131的大小以油墨袋100的油墨嘴尺寸而定,使油墨袋100的油墨嘴能卡住不松动。固定座12的内部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等平台旋转所需的设备和控制装置。旋转平台1根据灌装机的工作流程需要,将旋转平台1分成五个方位,分别设定为上袋工位a、灌装工位b、投盖工位c、拧盖工位d、取袋工位e的五个工位。由于本实例采用双组灌装设计,因此,每一次旋转都以每两个油墨袋卡口 131的位置进行转动。
[0034]
灌装装置2安装在灌装工位b上,包括料斗21、灌装升降装置22和两组相同的灌装组件23组成。每组灌装组件23包括油墨管231、进料阀232、计量料缸233、注墨气缸234、计量板235、注墨阀236和灌装嘴237以及其固定支座等。油墨管231连接在料斗21和灌装嘴237之间。进料阀232和注墨阀236分别安装在油墨管231的进料侧和出料侧上。计量料缸233安装在进料阀232和注墨阀236之间的油墨管231上并与油墨管231连通。注墨气缸234与计量料缸233驱动连接,用于控制计量料缸233吸取预定油墨量和将计量料缸233中油墨排出并通过灌装嘴237灌装到油墨袋中。计量板235是在计量料缸233与注墨气缸234之间装的一个可调节位置的限位板,该计量板235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未示出),位置传感器与电气控制系统电连接,使得其位置可以在触摸显示屏6上显示。通过调整计量板235位置可设置每支油墨袋100的灌装量,设置的数值可通过计量板235旁边的计量刻度读取,也可通过由位置传感器反馈到触摸显示屏上的显示来读取,通过这两种读取方式比较,更能判断计量的准确
性。灌装嘴237安装在灌装升降装置22上。灌装嘴237设有相互隔离开的注墨通道2371与真空通道2372,真空通道2372与真空泵24流体连通以实现在灌装之前对油墨袋100进行抽真空。具体地,灌装嘴237包括上口段2373、中间段2374和下口段2375,其中,上口段2373为用于与油墨管连接的螺纹口;中间段2374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前、后两侧设计成平面,以方便拆装灌装嘴时用扳手卡住;下口段2375为锥体,用于与油墨袋100的油墨嘴口充分密封接触。注墨通道2371在灌装嘴的内部中心是一条直的通道,从螺纹口向下延伸穿出下口段2375。优选地,注墨通道2371的伸出长度比油墨袋100的油墨嘴口深度短一点,太长容易损伤油墨袋的油墨袋,太短又不利于灌装,优选地,短1-2 毫米。真空通道2372在2374和下口段2375中环绕注墨通道2371设置。真空通道2372与真空管25的接口23721设置在圆柱体(即,中间段2374)的前后侧之间的侧面上,真空管25与真空泵24连接。接口23721可以安装有快速接头(未示出),以方便灌装嘴237拆装。在本实施例中,在真空泵24与灌装嘴 237之间的真空管25上安装有过滤箱26,以将抽真空时吸入的杂物过滤在过滤箱内,避免堵塞。灌装升降装置237可以由灌装嘴升降气缸以及固定支架等组成。
[0035]
投盖装置3安装在投盖工位c上,包括振动上料盘31、盖子传送轨道32、投盖口33。振动上料盘31通过振动、旋转方式将油墨盖整理成口面朝下并逐个送到盖子传送轨道32上。盖子传送轨道32连接振动上料盘31和投盖口33,投盖口33位于油墨袋卡口131的正上方,以使油墨盖能够从投盖口33掉出并套在油墨袋100的油墨嘴上。
[0036]
拧盖装置4安装在拧盖工位d上,包括两组同时动作的拧盖组件以及两组共用的拧盖驱动箱41(内有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和由拧盖升降气缸42、拧盖支架等组成的拧盖升降装置等,每组拧盖组件分别包括拧盖套头43、松紧调节环44和松紧调节弹簧45。拧盖套头43的杆部与拧盖驱动箱41驱动连接,松紧调节环44安装在拧盖套头43的杆部上,松紧调节弹簧45套设在拧盖套头43 的杆部上,上端抵接松紧调节环44,下端抵接拧盖套头43的头部,拧盖升降气缸42用于驱动拧盖套头升降。松紧调节环44内装有位置传感器,将位置信号传输到触摸显示屏6上,用于松紧度显示。
[0037]
取袋装置5是安装在取袋工位e上,包括拨袋杆51和接袋槽52。拨袋杆 51靠在圆环形转盘11的下面,一端斜切伸出上袋环13的外圆,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12上。接袋槽52在拨袋杆51与上袋环13的外圆切点下方。
[0038]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油墨灌装机的工作流程进行描述:
[0039]
在上袋工位a处,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自动挂袋设备将需要灌装的空油墨袋 100卡在油墨袋卡口131上,旋转平台1的转盘11每转动一次是45度,即每次转动两个油墨袋卡口的位置。
[0040]
在挂有空油墨袋100的油墨袋卡口131转到灌装工位b时,灌装升降装置 22的气缸打开使灌装头下压,将灌装嘴237插入到油墨袋100的油墨嘴内,此时,进料阀232处于打开状态,注墨阀236处于关闭状态,然后真空泵24启动,将油墨袋内的空气抽空。在抽真空的同时,注墨气缸234吸合带动计量料缸233 吸墨。当抽真空和吸墨都完成时,进料阀232关闭,注墨阀236打开,注墨气缸234打开带动计量料缸233排出油墨并通过灌装嘴237将油墨注入到油墨袋 100内,当注墨气缸234打开到计量板235的位置时,即达到了设置的注墨量,停止注墨。然后灌装升降装置22的气缸吸合使灌装头抬起,转盘11再次转动两个油墨袋卡口的位置,使注满墨的油墨袋100到达投盖工位c。灌装工位又以相同的步骤进入下一组的灌装
程序。
[0041]
振动上料盘31内通过振动、旋转方式将油墨盖整理成口面朝下,并一个挨一个按顺序由盖子传送轨道32输送到投盖口33。当注满墨的油墨袋100经过投盖工位c时,投盖口33将油墨盖套在油墨袋100的油墨嘴上,然后转盘11又将油墨嘴上套有油墨盖的油墨袋100转动到拧盖工位d。
[0042]
在套有油墨盖的油墨袋100转动到拧盖工位后,拧盖装置4的拧盖升降气缸42吸合使拧盖套头43压下,将油墨嘴上的油墨盖套住。然后拧盖驱动箱41 内的驱动电机启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拧盖套头43顺时针旋转,当旋紧力度达到松紧调节环44控制的松紧调节弹簧45的紧度时,拧盖套头43与传动机构打滑,此时油墨盖已经旋紧,拧盖套头43停止顺时针旋转,然后双组拧盖装置4 的拧盖升降气缸42打开使拧盖套头43抬起并脱离油墨盖,完成自动拧盖工序。转盘11又将拧紧了油墨盖的油墨袋100转动到取袋工位e。
[0043]
当拧紧了油墨盖的油墨袋100到达取袋工位e时,由于取袋杆61斜切伸出上袋环13的外圆,因此油墨袋100的油墨嘴在取袋杆61的顶出作用下将从油墨袋卡口131取出,并掉落在接袋槽62内,然后滑进包装箱200内,从而完成了整个灌装工序流程。
[0044]
根据包装箱200需要盛装的油墨袋的支数,可通过系统设置灌装数量,当启动后就可以一次性连续完成整箱的灌装。
[0045]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