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1936发布日期:2021-04-02 09:3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经常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但当需要浇筑的沟槽较深,或工作面与混凝土有较大的高度差时,通常会采用溜槽由高处使混凝土滑下,在使用溜槽运输卸料的过程需要保证混凝土体不会因为重力的作用产生离析现象,采用溜槽进行混凝土运输的方式多适用于水利工程、桥梁工程。

现有技术中的溜槽大多为木制或铁制的单节溜槽、双节溜槽,大多长度较短,不能满足长距离输送混凝土的需求,只能用于近距离卸料;同时由于溜槽长度较短且一端搭设在混凝土运输车的一侧,导致溜槽调节困难,且移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浇筑溜槽长度较短,不能进行长距离大量输送混凝土,以及调节困难、移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

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溜槽,所述溜槽包括若干个溜槽单元,所述溜槽单元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拉杆,相邻的溜槽单元通过连接拉杆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钢板网,所述溜槽单元设置在钢板网之间,最上端的溜槽单元的两侧与钢板网的上端连接,所述万向轮设置在钢板网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溜槽单元包括第一溜槽单元、第二溜槽单元和若干个第三溜槽单元,所述第一溜槽单元、第二溜槽单元和第三溜槽单元的形状相同且均为弧形板,第一溜槽单元、第二溜槽单元和第三溜槽单元的后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溜槽单元的底部前端设置有卡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溜槽单元的侧面前部和后部与钢板网上端连接、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拉杆、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最上端的第三溜槽单元的侧面后部,最上端的第三溜槽单元的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拉杆、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连接至下一个第三溜槽单元的侧面后部,相邻的第三溜槽单元通过连接拉杆依次连接,最下端的第三溜槽单元的侧面中部通过连接拉杆连接有第二溜槽单元,所述连接拉杆连接在第二溜槽单元的侧面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网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固定螺栓,钢板网上对应所述卡勾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设在两侧的钢板网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和溜槽,溜槽包括若干个溜槽单元,相邻的溜槽单元通过连接拉杆连接,多个溜槽单元可以实现溜槽长度的变化,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混凝土运输,同时便于折叠收纳,;支撑架上设置有万向轮,方便移动;支撑架包括钢板网,万向轮设置在钢板网的侧面,在溜槽单元收纳好后进行移动的同时方便沥水,避免溜槽单元内积水;溜槽单元包括第一溜槽单元、第二溜槽单元和第三溜槽单元,形状上均为弧形板且后端设置有挡板,防止混凝土在输送时溢出泄露,便于输送混凝土;第二溜槽单元的底部前端设置有卡勾,在输送混凝土时可以卡设在浇筑层的边缘,防止溜槽单元收缩;钢板网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穿设有固定螺栓,在使用时可以将钢板网固定在地面上,防止溜槽单元移动;钢板网上对应卡勾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杆,便于收纳时卡勾卡设与固定杆上,方便收纳溜槽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第一溜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第二溜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的第三溜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为:1为支撑架,2为溜槽,3为连接拉杆,4为万向轮,5为卡勾,6为连接板,7为固定杆,101为钢板网,201为溜槽单元,2011为第一溜槽单元,2012为第二溜槽单元,2013为第三溜槽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可移动式便携折叠溜槽,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溜槽2,所述支撑架1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钢板网101,所述溜槽2包括若干个溜槽单元201,溜槽单元201设置在钢板网101之间,最上端的溜槽单元201的两侧与钢板网101的上端连接,溜槽单元20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拉杆3,相邻的溜槽单元2通过连接拉杆3连接,钢板网101的侧面设置有万向轮4。

溜槽单元201包括第一溜槽单元2011、第二溜槽单元2012和若干个第三溜槽单元201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为3个,所述第一溜槽单元2011、第二溜槽单元2012和第三溜槽单元2013的形状相同且均为弧形板,第一溜槽单元2011、第二溜槽单元2012和第三溜槽单元2013的后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溜槽单元2011的侧面前部和后部与钢板网101上端连接、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拉杆3、连接拉杆3的另一端连接至最上端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的侧面后部,最上端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的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拉杆3、连接拉杆3的另一端连接至下一个第三溜槽单元2013的侧面后部,相邻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通过连接拉杆3依次连接,最下端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的侧面中部通过连接拉杆3连接有第二溜槽单元2012,所述连接拉杆3连接在第二溜槽单元2013的侧面后部,第二溜槽单元2012的底部前端设置有卡勾5。

钢板网101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穿设有固定螺栓,钢板网101上对应所述卡勾5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穿设在两侧的钢板网101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根据混凝土浇筑面与运输车的距离选择合适数量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溜槽单元2013为3个,保证混凝土能够稳定运输至浇筑面,然后将支撑架1固定在运输车出料口的位置,具体地,工作人员将钢板网101底部设置的连接板6平稳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固定螺栓将连接板6固定在地面上,保证支撑件1的稳定,然后依次将第二溜槽单元2012、第三溜槽单元2013和第一溜槽单元2011拉开,将第二溜槽单元2012底部的卡勾5卡设与混凝土浇筑面处,确保溜槽单元201的稳定铺设,最后打开运输车出料口开关,混凝土依次经过第一溜槽单元2011、第三溜槽单元2013和第二溜槽单元2012到达浇筑面处,进行混凝土浇筑,使用方便,适用于长距离的混凝土溜槽运输。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结束后,工作人员对溜槽进行冲洗并折叠收纳,具体地,工作人员依次将第二溜槽单元2012和第三溜槽单元2013依次折叠,在连接拉杆3的作用下,第二溜槽单元2012和第三溜槽单元2013均被收入钢板网201之间且位于第一溜槽单元2011下方,最后将第二溜槽单元2012底部的卡勾5卡设在固定杆7上,固定好溜槽单元201,防止溜槽单元201移动,最后将支撑架1旋转90度,设置有万向轮4的一侧位于地面上,推动支撑架1进行运输,同时溜槽单元201侧置在钢板网201之间,便于沥水,防止溜槽单元201内积水,整个装置运输方便,便于收纳。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