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桥输送链双向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5089发布日期:2021-04-20 22:4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桥输送链双向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链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桥输送链双向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过桥链耙输送链在使用300小时后会拉伸变长造成输送链跳齿、链耙打过桥底板,使输送链条寿命缩短。传统过桥输送链张紧方式只是通过调整过桥被动辊前后位置张紧,由于被动辊与喂入搅龙位置限制,张紧量有限。用户通常会采用输送链伸长过长时,去除两个链节增加一个过渡链节,过渡链节只有输送链强度80%,使用寿命较短;部分用户甚至直接更换输送链条,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桥输送链双向调整机构,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过桥输送链双向调整机构,包括过桥壳体和多条输送链,所述过桥壳体的两端分别水平可转动的安装有主动轴和被动辊筒,多条所述输送链沿所述过桥壳体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间隔并排安装在所述过桥壳体内,多条所述输送链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被动辊筒的同一端上;所述被动辊筒可沿所述过桥壳体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水平移动并定位,用于调节所述输送链的张紧度;所述过桥壳体的中部还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输送链张紧度的调节组件。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送链调节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水平移动被动辊筒,以调节输送链的张紧度;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组件调节输送链的张紧度,从而实现输送链张紧度的有效调节。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需求有效调节输送链的张紧度,输送链张紧量加长,延长输送链条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两侧分别竖直设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两侧水平滑动连接并定位;所述被动辊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输送链张紧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同步水平移动两个安装板,从而调节被动辊筒的位置,进而调节多条输送链的张紧度,调节方便。
10.进一步,每个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对应侧滑动连接,并定位。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螺栓的位置,从而改变安装板的位置,进而改变被动辊筒的位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12.进一步,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对应侧上水平移动的安装有水平调节螺杆,所述水
平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对应侧水平移动连接并定位,所述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平移动水平调节螺杆并带动螺栓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被动辊筒水平移动,进而调节输送链的张紧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14.进一步,所述水平调节螺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对应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一上设有通孔一,所述水平调节螺杆与所述通孔一连接;所述水平调节螺杆的一端上螺纹套设有两个螺母一,两个所述螺母一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一的两侧。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方式将水平调节螺杆移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两个螺母一夹住固定板一,以固定住水平调节螺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16.进一步,所述螺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对应侧上均匀间隔设有与三个所述螺栓一一对应的水平设置的腰圆孔,三个所述螺栓的一端分别水平滑动安装在三个所述腰圆孔内。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安装板水平移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被动辊筒移动的稳定性。
18.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分别用于调节多条所述输送链张紧度的调节件。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调节件同步调节多条输送链,调节方便。
20.进一步,每个所述调节件均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水平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输送链上端的下侧或下端的上侧,并与对应所述输送链相抵,其可上下移动并定位以调节对应所述输送链的张紧度。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同步上下移动多个张紧轮,从而调节多条输送链的张紧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2.进一步,多个所述张紧轮均同轴套设在水平设置的转轴上,位于所述过桥壳体两侧的两个所述调节件均还包括竖直调节螺杆,所述竖直调节螺杆竖直或倾斜安装在所述过桥壳体上,其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其轴向与所述过桥壳体移动连接并定位。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同步移动两个竖直调节螺杆并分别带动转轴和多个张紧轮移动,从而改变多个张紧轮的位置,进而调节多条输送链的张紧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4.进一步,所述竖直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桥壳体一端的对应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上设有通孔二,所述竖直调节螺杆与所述通孔二连接;所述竖直调节螺杆的一端上螺纹套设有两个螺母二,两个所述螺母二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二的两侧。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方式将竖直调节螺杆移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两个螺母二夹住固定板二,以固定住竖直调节螺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28.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4中c的放大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链分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链分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5.1、过桥壳体,2、输送链,3、主动轴,4、被动辊筒,5、安装板,6、螺栓,7、水平调节螺杆,8、固定板一,9、螺母一,10、腰圆孔,11、张紧轮,12、竖直调节螺杆,13、固定板二,14、螺母二,15、耙齿。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7.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桥输送链双向调整机构,包括过桥壳体1和多条输送链2,过桥壳体1的两端分别水平可转动的安装有主动轴3和被动辊筒4,主动轴3分别与过桥壳体1的两侧转动连接,被动辊筒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过桥壳体1的两侧转动连接。多条输送链2沿过桥壳体1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间隔并排安装在过桥壳体1内,多条输送链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主动轴3和被动辊筒4的一端上;被动辊筒4可沿过桥壳体1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水平移动并定位,用于调节输送链2的张紧度;过桥壳体1的中部还安装有用于调节输送链1张紧度的调节组件。输送链调节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水平移动被动辊筒,以调节输送链的张紧度;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组件调节输送链2的张紧度,从而实现输送链2张紧度的有效调节。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需求有效调节输送链2的张紧度,输送链2张紧量加长,延长输送链2条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38.另外,相邻两条输送链2之间沿过桥壳体1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均匀间隔水平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在输送链2转动的过程中抓取作物的耙齿15,每个耙齿1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对应的两条输送链2固定连接,其齿口朝向远离输送链2的一侧。此处耙齿1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39.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时上述主动轴3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现有技术。
40.实施例1
41.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过桥壳体1一端的两侧分别竖直设有安装板5,两个安装板5相对设置,并分别与过桥壳体1一端的两侧水平滑动连接并定位;被动辊筒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5转动连接,即其两端的转轴分别与两个安装板5转动连接,两个安装板5上分别设有与两个转轴的背离端配合的转孔。输送链2张紧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同步水平移动两个安装板5,从而调节被动辊筒4的位置,进而调节多条输送链2的张紧度,调节方便。
42.除上述结构外,被动辊筒4的两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两个安装板5连接,例如其两端的转轴螺栓分别与两个安装板5转动连接,两个安装板5上分别设有与两个转轴螺栓的背离端配合的转孔螺纹孔。
43.实施例2
4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安装板5通过至少一个螺栓6与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滑动连接,并定位,螺栓6与安装板5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输送链2张紧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螺栓6的位置,从而改变安装板5的位置,进而改变被动辊筒4的位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4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螺栓6的数量为三个,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上均匀间隔设有与三个螺栓6一一对应的水平设置的腰圆孔10,三个螺栓6的一端分别水平滑动安装在三个腰圆孔10内,确保安装板5水平移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被动辊筒4移动的稳定性。
46.除上述结构外,每个安装板5也可以通过滑块与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滑动连接,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上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
47.实施例3
48.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上水平移动的安装有水平调节螺杆7,水平调节螺杆7的一端与螺栓6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水平移动连接并定位,螺栓6的另一端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人工手动水平移动水平调节螺杆7并带动螺栓6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被动辊筒4水平移动,进而调节输送链2的张紧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49.上述每个螺栓6的另一端可以直接与安装板5的一侧焊接在一起,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栓6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段,安装板5上设有与螺栓6上的螺纹段配合的螺孔,螺栓6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内,以实现螺栓6与安装板5之间的连接。
50.另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螺栓6的另一端上以及安装板5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螺孔,通过螺栓将螺栓6的另一端与安装板5连接在一起,拆装方便。
51.实施例4
52.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水平调节螺杆7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螺栓6的一端水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水平转动连接并定位。调节过程中,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方式将水平调节螺杆7转动至设定位置,并进行定位,以固定住水平调节螺杆7,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53.上述水平调节螺杆7与螺栓6以及过桥壳体1一端对应侧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一8,固定板一8竖直设置,并与过桥壳体1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固定板一8上设有螺孔,水平调节螺杆7与螺孔螺纹连接;水平调节螺杆7的一端上螺纹套设有两个螺母一9,两个螺母一9分别位于固定板一8的两侧。人工手动将水平调节螺杆7转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两个螺母一9夹住固定板一8,以固定住水平调节螺杆7,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54.上述水平调节螺杆7的一端与对应螺栓6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为:转轴的一端上设有通孔,水平调节螺杆7的一端滑动安装在通孔内,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避免水平调节螺杆7滑脱。
55.水平调节螺杆7与螺栓6以及过桥壳体1一端对应侧的连接方式除上述方式外,还
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水平调节螺杆7的一端与螺栓6的一端固定连接(焊接或螺栓连接),靠近其另一端的位置上沿其轴向均匀间隔设有螺纹通孔;过桥壳体1一端的对应侧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与上述螺纹通孔配合的螺孔。调节时,人工手动滑动水平调节螺杆7并带动螺栓6和安装板5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被动辊筒4水平移动只设定位置,至螺纹通孔与其中一个螺孔连通,然后通过螺栓固定住水平调节螺杆7。
56.实施例5
5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分别用于调节多条输送链2张紧度的调节件,通过多个调节件同步调节多条输送链2,调节方便。
58.实施例6
59.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节件均包括张紧轮11,张紧轮11水平可转动的安装在输送链2上端的下侧或下端的上侧,并与对应输送链2相抵,其可上下移动并定位以调节对应输送链2的张紧度。输送链2张紧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同步上下移动多个张紧轮11,从而调节多条输送链2的张紧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60.上述多个张紧轮11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其分别固定套设在转轴的两端,确保多个张紧轮11的同步移动。
61.实施例7
62.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节件均还包括竖直调节螺杆12,竖直调节螺杆12竖直或倾斜的安装在过桥壳体1上,其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其轴向与过桥壳体1移动连接并定位。输送链2张紧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同步移动两个竖直调节螺杆12并分别带动转轴和多个张紧轮11移动,从而改变多个张紧轮11的位置,进而调节多条输送链2的张紧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63.上述竖直调节螺杆12的一端与张紧轮11以及另一端与过桥壳体1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过桥壳体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二13,每个固定板二13上分别设有通孔二,两个竖直调节螺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通孔二内,每个竖直调节螺杆12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两个螺母二14,两个螺母二14分别位于对应固定板二13的两侧。人工手动同步将两个竖直调节螺杆12移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两个螺母二14夹住固定板二13,以固定住两个竖直调节螺杆12,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64.上述竖直调节螺杆12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为,转轴的一端上设有通孔,竖直调节螺杆12的一端滑动安装在通孔内,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避免竖直调节螺杆12滑脱。
65.竖直调节螺杆12的一端与转轴的另一端与过桥壳体1的连接方式除了上述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竖直调节螺杆12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焊接或螺栓连接),靠近其另一端的位置上沿其轴向均匀间隔设有螺纹通孔;过桥壳体1的对应侧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与上述螺纹通孔配合的螺孔。调节时,人工手动滑动竖直调节螺杆12并带动张紧轮11移动,从而调节输送链2的张紧度,至螺纹通孔与其中一个螺孔连通,然后通过螺栓固定住竖直调节螺杆12。上述竖直调节螺杆12的一端与对应的张紧轮11的一端即转轴的一端直接焊接在一起。
6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67.人工手动同步将水平调节螺杆7转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两个螺母一9夹住对应
的固定板一8,以固定住两个水平调节螺杆7,从而调节被动辊筒4的位置,进而调节多条输送链2的张紧度;
68.人工手动同步将两个竖直调节螺杆12转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两个螺母二14夹住固定板二13,以固定住两个竖直调节螺杆12,从而调节多条输送链2的张紧度。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