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9053发布日期:2021-03-26 23:47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动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


背景技术:

2.近十年来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电梯复杂的使用环境,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电梯故障及各类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由于电梯制动器原因出现的事故占据一个比较大的比重,而且此类事故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制动器检测开关监测制动器开关的动作状态,对电梯制动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检测开关本身工作状态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运行。
3.目前,在用电梯的绝大部分制动器检测开关是依照gb 24478

2009的要求配置的,制动器的闭合或打开是依靠制动臂的提起或释放来实现的,此类型检测开关以固定在制动臂上的螺杆作为主动动作部件,通过制动臂不同状态的动作来触发或释放固定于曳引机上的从动电气开关,并以此电气开关不同状态下的电信号反馈给控制回路进行逻辑判断来达到检测制动器动作状态的目的。
4.但这种设计,由于大多数检测开关主动撞杆与从动电气开关的接触面积非常小,加之长时间频繁工作累积的细微相对位移,会导致主、从动部件的错位故障,进而导致电梯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能够有效降低工作故障率,并保障制动器的工作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包括从动电气回路和验证回路,所述从动电气回路包括从动电气开关触点,所述从动电气开关触点一端连接一从动撞杆,所述验证回路包括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所述验证回路电气触点一端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一主动撞杆;所述从动撞杆为开口型,所述主动撞杆为环扣型。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环扣型结构主动撞杆,可以有效防止水平方向主从部件接触的错位;开口型结构的从动撞杆,解决了垂直方向上的偏移和脱落,有效防止主、从动部件的错位故障。
8.优选的,所述从动撞杆上还设有一复位扣,所述复位扣套接环扣型的主动撞杆。这样,当机械卡阻等其他原因导致从动撞杆无法复位时,可以通过主动撞杆带动复位扣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从动撞杆移动复位,防止从动电气触点机械卡阻。
9.优选的,所述从动电气开关触点包括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和第二从动电气开关触点,所述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通过第一弹簧固定于曳引机本体上,所述第二从动电气开关触点连接一第二弹簧。这样,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实现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和第二从动电气开关触点的连接和复位断开。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还串联一从动电路信号灯。这样,因为其整个电气开关是密封的,肉眼不可见,往往会出现制动器抱闸后从动电气回路未接通,或是制动器开闸后从动电气回路未断开等情况,通过设置从动电路信号灯可以发现检测开关内部电路是否导通。
11.优选的,所述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包括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所述连杆在远离主动撞杆一端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三弹簧固定于制动器制动臂上,所述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通过第三弹簧的伸缩与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接通或断开。这样,通过第三弹簧的运动带动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操作方便。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还连接一验证信号灯。这样,验证信号灯能够有效的检测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是否完全接触导通。
13.优选的,所述制动器制动臂上还设有一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端部和支撑板上均设有电磁铁从动铁芯。这样,通过电磁铁将支撑板上的从动铁芯和其自身上的从动铁芯进行吸合,进而将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进行连接导通,操作方便。
14.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上环绕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电连接一变压器。这样,通过变压器接入到电梯制动器的电器回路,可以使电磁铁的动作与制动电磁铁动作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检测开关与制动器动作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15.图1本实用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3、第三弹簧,4、从动撞杆,5、复位扣,6、主动撞杆,7、连杆,8、电磁铁,9、验证回路,10、验证信号灯,11、变压器,12、变压器输入端,13、变压器输出端,14、从动电气开关触点,15、验证回路电气触点,16、从动铁芯,17、从动电器信号灯。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包括从动电气回路和验证回路9。从动电气回路包括从动电气开关触点14,从动电气开关触点14一端连接一从动撞杆4,验证回路9包括验证回路电气触点15,验证回路电气触点15一端连接一连杆7,连杆7连接一主动撞杆6;从动撞杆4为开口型,主动撞杆6为环扣型。通过开口型和环扣型的结构,使两者的接触面积变大,防止出现位移导致错位。
19.为了配合不同类型的电梯,检测开关的尺寸也不相同,所以可以将连杆7设置为可伸缩的或者是可调长度的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电梯。
20.主动撞杆6与从动撞杆4的接触点可采用耐磨、有缓冲作用的材料代替以延长检测开关的使用寿命。
21.其中,从动电气开关触点14包括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和第二从动电气开关触点,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通过第一弹簧1固定于曳引机本体上,第二从动电气开关触点连接一第二弹簧2。通过第一弹簧1和第二弹簧2的弹力实现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和第二从
动电气开关触点的连接和复位断开。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和第二从动开关触点的间距为d1。
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电气开关触点还串联一从动电路信号灯17。因为其整个电气开关是密封的,肉眼不可见,往往会出现制动器抱闸后从动电气回路未接通,或是制动器开闸后从动电气回路未断开等情况,通过设置从动电路信号灯17可以发现检测开关内部电路是否导通。
23.在本实施例中,验证回路电气触点15包括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连杆7在远离主动撞杆6一端设有一支撑板,支撑板通过第三弹簧3固定于制动器制动臂上,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设置于支撑板上,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通过第三弹簧3的伸缩与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接通或断开。通过第三弹簧的运动带动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操作方便。
24.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还连接一验证信号灯10。验证信号灯10能够有效的检测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是否完全接触导通。
25.制动器制动臂上还设有一电磁铁8,电磁铁8端部和支撑板上均设有电磁铁从动铁芯16。其中,电磁铁8端部上的电磁铁和支撑板上的电磁铁间距为d3。通过电磁铁将支撑板上的从动铁芯和其自身上的从动铁芯进行吸合,进而将第一验证回路电气触点和第二验证回路电气触点进行连接导通,操作方便。
26.在本实施例中,制动臂作为主动部件触发检测开关动作,其行程往往非常小,电梯制动器制动间隙会随着电梯长期的使用及其他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行程故障。本实施例还在右侧主动部件部分加入一个次级电磁铁,并结合制动臂的动作,从而放大了主动部件的动作行程,从而可以忽略抱闸间隙发生微小变化等引起的行程故障。
27.电磁铁8上环绕设有导线,导线电连接一变压器11。具体的,变压器11设有一变压器的输入端12,变压器的输入端12通过变压器11将电压输出至变压器的输出端13,再通过变压器的输出端13与导线连接。通过变压器11接入到电梯制动器的电器回路,可以使电磁铁8的动作与制动电磁铁动作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检测开关与制动器动作的同步性。
28.从动撞杆4上还设有一复位扣5,复位扣5套接环扣型的主动撞杆6。当机械卡阻等其他原因导致从动撞杆4无法复位时,可以通过主动撞杆6带动复位扣5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从动撞杆4移动复位,防止从动电气触点机械卡阻。通过设置复位扣5,当从动撞杆4无法自动复位时,可以由主动撞杆6带动复位扣6向右侧运动,从而带动从动撞杆4向右移动并复位。其中,主动撞杆6和复位扣之间的距离为d2。不过这种设计中,应当满足如下条件:
29.d3<d1+d2(1)
30.d3>d1(2)
31.d3>d2+(d3

d1)(3)
32.公式(1)和(2)保证了正常工作状态下,从动电气开关触点14的有效闭合及主动撞杆6在往右侧复位过程中不与复位扣5相接触,减少了接触部件的磨损,也增加了检测开关的使用寿命;公式(3)保证了复位扣功能的有效性,其中(d3

d1)为从动电气开关触点14闭合后弹簧1的压缩距离。
3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34.制动器制动状态下的工况:电梯制动停车,电磁铁8失电后释放从动铁芯16,主动
撞杆6及活动部分在第三弹簧3的作用下向左侧运动,接触从动撞杆4后克服第二弹簧2的阻力,使得从动电气触点14闭合,从动电气回路接通,输出电信号给控制回路做逻辑判断。此工况下,弹簧1处于被压缩;弹簧2处于被拉伸;弹簧3恢复正常。
35.制动器开闸状态下的工况:电梯开闸启动,电磁铁8得电吸合从动铁芯16,并克服弹簧3的阻力使主动撞杆6向右侧运动,主动撞杆与从动撞杆分离后,后者在弹簧2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并复位,从动电气触点14断开,从动电气回路电信号丢失,控制回路以此做相应的逻辑判断。此工况下,弹簧1恢复正常;弹簧2恢复正常;弹簧3处于被压缩。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环扣型结构主动撞杆,可以有效防止水平方向主从部件接触的错位;开口型结构的从动撞杆,解决了垂直方向上的偏移和脱落,有效防止主、从动部件的错位故障。
37.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