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4491发布日期:2021-09-08 02: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盘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缆加工领域中产品交付,通常使用绕线成圈机或使用电缆盘从里到外逐层绕线、包装后交付客户使用,用户在放线时需用放线架把电缆逐层拉出,以确保电缆顺直不打扭,若无放线架直接把电缆抽出,由于放线方向和原绕线方向不一致,成圈时绕线方向为纵向,放线时放线方向为横向,导致电缆产生扭力,放线不直、弯曲打扭,尤其是施工升降机电缆,用户把整卷电缆置于电梯笼顶上,两头接线给施工升降机供电,随着建筑楼层加高,电梯的标准节越架越高,电缆越放越长,由于电缆是直接拉出,悬挂于空中不能退扭,电缆弯曲成螺旋状,内存扭力,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断芯导致电缆报废,影响电缆使用寿命。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电缆生产企业针对施工升降机等特种设备专用电缆,往往采取从底往上逐层盘线成圈方法,用户在使用时电缆放线方向和原盘线方向一致,均为横向,放出来的电缆顺直不打扭。目前,由于盘线成圈方法基本采用人工盘线成圈,把电缆盘于板上,从送线、绕线、排线、层叠、成圈到捆绑包装,工人劳动强度大,手工盘线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并且人工盘线成圈后,常见层与层之间不规整,排线乱,空隙多,松散,成圈不圆,大小不一,外观不规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盘线存在的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电缆盘卷是否符合要求等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包括有机架、第一驱动组件、盘线板、两个固定柱、第二驱动组件、第一引导板、传线组件和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机架下方,所述盘线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盘线板位于所述机架中部,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端两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所述第一引导板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传线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板位于所述传线组件上方,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传线组件下方,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推料组件和拍照检测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左侧壁面,所述拍照检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端。
6.可选的,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有推料固定板、推料气缸和推板,所述推料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左侧,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料固定板上,所述推板与所述推料气缸连接。
7.可选的,所述拍照检测组件包括有拍照检测固定板和ccd相机,所述拍照检测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顶端,所述ccd相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拍照检测固定板另一端
的下表面,所述ccd相机位于所述盘线板上方。
8.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和连接螺柱,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柱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机架下方,所述连接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连接螺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盘线板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二驱动连接块、第二驱动连接轴和第二驱动气缸,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连接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驱动连接轴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均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侧壁面固定连接,所述传线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下表面。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引导板上设置有与电缆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电缆相匹配的第三通孔。
11.可选的,所述传线组件包括有电机和转盘,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转盘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盘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板下方,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电缆相匹配的凹槽。
12.可选的,所述机架底部左侧设置有多个轴承,所述机架底部右侧设置有多个滚筒。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使用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盘线板往上移动到第二引导板下方,将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引导板后缠绕在传线组件上,然后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二引导板位于盘线板上方,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引导板、传线组件和第二引导板移动,电缆则随着移动,使得电缆的一端与盘线板中心位置抵接,然后传线组件带动电缆移动,使得电缆不断经过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后移动到盘线板上,与此同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盘线板转动,使得传输到盘线板上的电缆盘绕成圈,当电缆盘绕一圈后,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引导板、传线组件和第二引导板往盘线板外侧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得电缆可以继续在盘线板上盘绕成圈,如此不断重复,使得盘线板底部盘绕满电缆,形成第一层电缆,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排线,避免了盘绕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电缆存储密度,且拍照检测组件实时检测盘线板上形成的电缆圈是否符合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拍照检测组件会传输相应的信号给一控制器,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保证了电缆排线的整齐性,不会出现杂乱盘卷的情况,当盘线板上形成的电缆圈符合要求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盘线板往下移动一定的距离,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和传线组件移动重新移动到盘线板的中心位置上方,电缆则随着移动,使得电缆的与第一层电缆的内圈抵接,然后按照第一圈电缆的盘绕方式,得到第二圈盘绕电缆,以此类推,最后在盘线板上得到多层盘绕好的电缆,从而实现了电缆的自动盘线,提高了盘线效率,然后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盘线板下移,然后推料组件开始工作将盘线板以及盘线板上的电缆往推料组件的另一端推动,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推动下料,无需人工推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8.机架1、第一驱动组件2、盘线板3、两个固定柱4、第二驱动组件5、第一引导板6、传线组件7、第二引导板8、推料组件11、拍照检测组件12、轴承14、滚筒15、第一驱动件21、连接螺柱22、第二驱动连接块51、第二驱动连接轴52、第二驱动气缸53、电机71、转盘72、凹槽73、第三通孔81、推料固定板111、推料气缸112、推板113、拍照检测固定板121、ccd相机12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设备,包括有机架1、第一驱动组件2、盘线板3、两个固定柱4、第二驱动组件5、第一引导板6、传线组件7和第二引导板8,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位于所述机架1下方,所述盘线板3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连接,所述盘线板3位于所述机架1中部,两个所述固定柱4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端两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柱4之间,所述第一引导板6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上,所述传线组件7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板6位于所述传线组件7上方,所述第二引导板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8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传线组件7下方,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推料组件11和拍照检测组件12,所述推料组件11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左侧壁面,所述拍照检测组件12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顶端。
24.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盘线板3往上移动到所述第二引导板8下方,将电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引导板6后缠绕在所述传线组件7上,然后电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板8位于所述盘线板3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带动所述第一引导板6、所述传线组件7和所述第二引导板8移动,电缆则随着移动,使得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盘线板3中心位置抵接,然后所述传线组件7带动电缆移动,使得电缆不断经过所述第一引导板6和所述第二引导板8后移动到所述盘线板3上,与此同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盘线板3转动,使得传输到所述盘线板3上的电缆盘绕成圈,当电缆盘绕一圈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带动所述第一引导板6、所述传线组件7和所述第二引导板8往所述盘线板3外侧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得电缆可以继续在所述盘线板3上盘绕成圈,如此不断重复,使得所述盘线板3底部盘绕满电缆,形成第一层电缆,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排线,避免了盘绕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电缆存储密度,且所述拍照检测组件12实时检测所述盘线板3上形成的电缆圈是否符合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所述拍照检测组件12会传输相应的信号给一控制器,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保证了电缆排线的整齐性,不会出现杂乱盘卷的情况,当所述盘线板3上形成的电缆圈符合要求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盘线板3往下移动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带动所述第一引导板6、所述第二引导板8和所述传线组件7移动重新移动到所述盘线板3的中心位置上方,所述电缆则随着移动,使得电缆的与第一层电缆的内圈抵接,然后按照第一圈电缆的盘绕方式,得到第二圈盘绕电缆,以此类推,最后在所述盘线板3上得到多层盘绕好的电缆,从而实现了电缆的自动盘线,提高了盘线效率,然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盘线板3下移,然后所述推料组件11开始工作将所述盘线板3以及所述盘线板3上的电缆往所述推料组件11的另一端推动,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推动下料,无需人工推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推料组件11包括有推料固定板111、推料气缸112和推板113,所述推料固定板111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左侧,所述推料气缸112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料固定板111上,所述推板113与所述推料气缸112连接。
26.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当所述盘线板3上盘绕满电缆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盘线板3下移,所述推料气缸112驱动所述推板113移动,使得所述推板113与所述盘线板3以及所述盘线板3上的电缆抵接,然后所述推料气缸112继续驱动所述推板113移动,从而将所述盘线板3以及所述盘线板3上的电缆推走下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拍照检测组件12包括有拍照检测固定板121和ccd相机122,所述拍照检测固定板1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顶端,所述ccd相机122固定安装在所述拍照检测固定板121另一端的下表面,所述ccd相机122位于所述盘线板3上方。
28.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所述ccd相机122实时对所述盘线板3进行拍照检测,所述ccd相机122实时将照片传输给控制器做对比,当所述盘线板3上的电缆出现盘线混乱时,控制器则会及时提醒工作人员,确保了电缆盘绕不会混乱,保证了所述盘线板3的电缆存储量。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有第一驱动件21和连接螺柱2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柱22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21位于所述机架1下方,所述连接螺柱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1连接,所述
连接螺柱2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盘线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21为现有的电机71驱动或气缸驱动。
30.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21带动所述连接螺柱22上移,使得所述盘线板3随着所述连接螺柱22上移,使得电缆可以与所述盘线板3的中间位置抵接,当所述传线组件7带动电缆不断经过所述第二引导板8传输到所述盘线板3上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带动所述连接螺柱22旋转,所述盘线板3随着所述;连接螺柱22旋转,使得电缆在所述盘线板3上盘绕成圈,当所述盘线板3铺满一层电缆后,所述第一驱动件21带动所述连接螺柱22下移一定的距离,使得电缆可以继续在第一层电缆上盘绕,实现了电缆的自动盘线和自动盘线,提高了盘线效率。
31.本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有两个第二驱动连接块51、第二驱动连接轴52和第二驱动气缸53,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连接块51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柱4上,所述第二驱动连接轴52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连接块51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气缸53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连接轴52上,所述第一引导板6和所述第二引导板8均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53的侧壁面固定连接,所述传线组件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53的下表面。
3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所述第二驱动气缸53在所述第二驱动连接轴52上左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板6、所述第二引导板8和所述传线组件7均随着移动,使得电缆可以在所述盘线板3的中心处和所述盘线板3的边沿之间不断移动,即使得电缆可以从所述盘线板3的中心处开始盘绕,然后电缆往所述盘线板3边沿处移动,使得电缆不断往所述盘线板3边缘处盘绕,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排线,避免了盘绕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电缆存储密度,提高了盘线效率。
33.本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引导板6上设置有与电缆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引导板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电缆相匹配的第三通孔81。在使用时,电缆穿过所述第一引导板6上的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传线组件7连接,然后经过所述传线组件7后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板8的所述第三通孔81位于所述盘线板3上方,所述第一引导板6和所述第二引导板8对电缆起到导向固定作用,防止电缆跑偏。
34.本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线组件7包括有电机71和转盘72,所述电机7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上,所述转盘72与所述电机71连接,所述转盘72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板6下方,所述转盘72上设置有与电缆相匹配的凹槽73。
35.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电缆穿过所述第一引导板6缠绕在所述凹槽73上,然后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板8位于所述盘线板3上方,当开始盘线时,所述电机71带动所述转盘72转动,位于所述凹槽73上的电缆随着转动,使得电缆不断从所述第一引导板6经所述凹槽73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板8,实现了电缆自动传输到所述盘线板3上,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盘线效率。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架1底部左侧设置有多个轴承14,所述机架1底部右侧设置有多个滚筒15。在使用时,当所述盘线板3上盘绕满电缆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盘线板3下移,使得所述盘线板3与所述轴承14抵接,然后通过一外力将所述盘线板3推动到所述滚筒15上,然后沿着所述滚筒15继续推动到下料位
置,所述轴承14和所述滚筒15均有利于所述盘线板3的推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