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2073发布日期:2021-11-10 09:0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定盖技术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锁定盖封装方式为在胶塞外面套一个铝盖,为了保护胶塞以及将玻璃瓶很好的密封,也是为了辨别是否已经被使用,一旦使用了,铝盖会有孔。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锁定盖组装及生产难度大,不易保证良率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顶盖为一体成型的顶盖外环和顶盖内环的两层,连接处为若干横截面积很小的筋位,可以方便的撕拉分离,撕拉后断口可控,不会出现异物,组装顺序自由,顶盖组装简单,且撕拉结构断裂部位可控,更可靠,罩身与顶盖结合严密,防尘效果更好,同时顶盖外环和罩身以环形弹性臂扣住,锁定盖组装简单,稳定性高。
4.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锁定盖由罩身100、胶塞 200、容器400和顶盖300组成,所述胶塞200置于罩身100的内部,所述顶盖300位于罩身100的顶部,罩身100与容器400的颈部套接,其特征在于:罩身100为中空结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101,中心孔101用于为注射器刺针留有通道,底部为开放型开孔108,用于接纳容器400,罩身100内壁设有两组弹性臂102,通过两组弹性臂102将胶塞200完全固定在容器400与罩身100之间,两组弹性臂102为倒扣结构,两组弹性臂102包括上层弹性臂103和下层弹性臂104,上层弹性臂103与胶塞200卡合,下层弹性臂104 与容器400颈部卡合,罩身100的顶部对应弹性臂102的位置设有避位孔107,顶盖300分为顶盖内环301和顶盖外环302两层,顶盖内环301为易撕拉结构层,顶盖外环302外侧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一环形卡钩303,罩身100顶部外侧设有第二环形卡钩109,第一环形卡钩303与第二环形卡钩109卡合;顶盖外环302与罩身100卡合后形成一个密闭整体,达到侧面防尘及隔绝外部的作用。
5.进一步的,顶盖内环301中心部位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直径大于中心孔101的直径,使顶盖内环301能够遮蔽罩身100顶部设置的中心孔101,达到顶部防尘及隔绝外部的作用。
6.进一步的,顶盖内环301、顶盖内环301易撕拉结构、顶盖外环302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7.进一步的,罩身100的若干避位孔107以中心孔101的圆心为中心环形排列,顶盖外环302内径的直径小于顶部的避位孔107所形成的圆周直径,使顶盖外环302环面可以遮蔽罩身100顶部全部避位孔107,在顶部起到防尘和隔绝外部的作用。
8.进一步的,顶盖内环中心部位的圆形结构遮蔽罩身100顶部设置的中心孔 101,顶盖外环302环面遮蔽罩身100顶部全部避位孔,此时锁定盖完成对侧面及顶部的遮蔽,形成对外界完整的隔绝。
9.进一步的,上层弹性臂103和下层弹性臂104均为环形排列,数量为3

8 个,优选为3个,弹性臂102连接到罩身100的部分壁厚大于弹性臂102远离罩身 100的壁厚,远离罩身100部分的弹性臂102具有比较好的弹性,弹性臂10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是厚度方向的3

20倍,优选为10倍,避位孔107的宽度大于弹性臂102的宽度,以便于模具成型。
10.进一步的,顶盖300的材料为有一定弹性的塑胶材料,这种弹性材料的选择可以让顶盖外环302有一定弹性,在自由状态下,第一环形卡钩303的内径略小于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第一环形卡钩303与第二环形卡钩109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的方式用于消除装配公差造成的间隙,一般来讲,在自由状态下,第一环形卡钩303的内径和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间隙为

0.6

0.6mm,较为优选的为

0.1mm,当第一环形卡钩303和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间隙为

0.1mm时,顶盖外环302环形卡钩303 与罩身100对应的外径为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当二者装配在一起的时候,刚好可以卡紧。
11.进一步的,锁定盖为能够单手开启的锁定盖。
12.进一步的,顶盖300顶盖外环302与顶盖内环301通过筋位308组连接,筋位308组由若干截面面积细小的筋位308组成,筋位308组的强度远小于易斯拉结构层301与顶盖本体层302的强度,使得断裂位置稳定可控,且不会出现碎裂产生异物,分离后断裂为内外两件,无法复原,以此确保装置为一次性使用,筋位308数量为4

10个,优选为4个,筋位308断裂面为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较为优选的为矩形,结构简单利于生产,筋位308横截面积为 0.02

0.8mm2,优选为0.56mm2。
13.进一步的,筋位308设置在顶盖内外环的侧面,在将顶盖300与罩身100 卡合时,下压按压力量不会传递至筋位308,避免筋位308被提前压断的风险。
14.进一步的,顶盖内环301的延伸处设有把手309,309宽度为1

5mm,优选为3mm,方便用户抓握内环301,进行撕拉动作,顶盖外环302处设有开口310,把手309延伸至开口310处,把手309末端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三卡钩305,第三卡钩305与第二环形卡钩109卡合,把手309的宽度略小于开口310处的宽度。
15.顶盖300内外两环断裂后,罩身100顶部开孔遮罩解除,此时便可以使用诸如注射器之类的器具,刺入胶塞200,取出容器400内药物药剂。
16.进一步的,胶塞200由胶塞头部201和胶塞本体202组成,胶塞200为环形结构,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与胶塞头部201的底面卡合,胶塞头部201的外径 a大于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大于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大于下层弹性臂104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d,胶塞头部201的外径a大于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可以确保胶塞400能够被上层弹性臂 103固定在罩身100内,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大于容器 400的唇部的外径c,可以避免容器400的唇形外缘挤压上层弹性臂103而导致胶塞200脱落,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大于下层弹性臂104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d,可以保证下层弹性臂104能够卡住容器400的唇形外缘。
17.进一步的,容器400的颈部下方与容器400本体连接处设有连接面306,所述下层弹性臂104的顶部与连接面306卡合。
18.进一步的,弹性臂102包括第一组装面105和第一卡合面106,第一组装面 10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
°‑
40
°
,较为优选的为25
°
,第一卡合面106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的角度范围为20
°‑
50
°
,较为优选的为36
°

19.进一步的,罩身100顶部外侧壁的第二环形卡钩109包括第一垂直面110、第二卡合面111以及第二垂直面112,第一垂直面110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

20

20
°
,在自由状态下,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罩身100与顶盖300的间隙为

0.6

0.6mm,优选为

0.1mm,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罩身100与顶盖300 为过渡配合,第二卡合面111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
°‑
40
°
,优选为 15
°
,在自由状态下,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罩身100与顶盖300的间隙为
ꢀ‑
0.6

0.6mm,优选为

0.1mm,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罩身100与顶盖300为过渡配合,当顶盖300装上去后,顶盖300与罩身100刚好可以卡紧而没有晃动,第二垂直面112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

40
°
第二垂直面112为导向部,方便在组装顶盖300时进行导向,第一垂直面110与第二垂直面112之间的水平距离形成顶盖300与罩身100的卡合量,该卡合量为0.1

2mm,优选为0.3mm,顶盖300与罩身100的卡合量足够的大,可以把顶盖300与罩身100卡的足够紧,足以把顶盖300固定在罩身100上,这种卡紧的力量远大于撕开筋位308所需的力量,卡紧力量为撕开筋位力量的2

20倍,当用手撕开顶盖300时,筋位308 断裂,顶盖300易撕拉结构层内环301从罩身100离开,外环302留在罩身100 主体上。
20.进一步的,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顶盖300与罩身100间隙,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顶盖300与罩身100间隙,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垂直面110处与第二卡合面111处顶盖300和罩身100至少有一个面是过盈配合,进而这种关系可以达到在当顶盖300装上去后,第一垂直面110处与第二卡合面111处,两处顶盖300 和罩身100至少有一个面是刚好可以把顶盖卡紧在罩身100上而没有晃动。
21.进一步的,罩身100与顶盖300均为环形或桶形结构,可以适用于所有外缘为唇形的圆形颈部的容器400,这种形状的容器400也是普遍使用的,而圆形结构又使得本装置组装时无需进行角度定位,罩身100与胶塞200组装时,罩身 100与容器400组装时,顶盖300与罩身100组装时均无需进行角度定位。
22.由于顶盖300与罩身100卡合结构简单,因此无需刻意规定组装顺序,可以先将罩身100与胶塞200卡合后,再将顶盖300卡合进罩身100;或是按常规的优先组装好顶盖300与罩身100再去卡合胶塞200均不会造成影响,可以避免因操作人员不熟悉组装顺序而造成的料件报废.同时组装顺序的自由也方便了预组装料件的存储,可以预先将罩身100与顶盖300组成预组装料,也可以先将胶塞200装入罩身100组成预组装料,顶盖300则可以一直等到装完容器400后再进行卡合组装。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顶盖300为一体成型的顶盖外环302和顶盖内环 301的两层,连接处为若干横截面积很小的筋位308,可以方便的撕拉分离,撕拉后断口可控,不会出现异物,组装顺序自由,顶盖300组装简单,且撕拉结构307断裂部位可控,更可靠,罩身100与顶盖300结合严密,防尘效果更好, 同时顶盖外环302和罩身100以环形弹性壁扣住,锁定盖组装简单,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侧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侧视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顶部视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剖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与胶塞200卡合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与容器400颈部卡合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100卡合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100卡合顶部视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撕开顶盖顶盖内环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撕开顶盖内环后顶部视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顶部视图。
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局部结构示意图。
3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9][0040][00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具体实施例1
[0043]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侧视图;如图5所
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顶部视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与胶塞卡合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与容器颈部卡合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顶部视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撕开顶盖顶盖内环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撕开顶盖内环后顶部视图;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顶部视图;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4]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锁定盖由罩身100、胶塞 200、容器400和顶盖300组成,所述胶塞200置于罩身100的内部,所述顶盖300位于罩身100的顶部,罩身100与容器400的颈部套接,其特征在于:罩身100为中空结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101,中心孔101用于为注射器刺针留有通道,底部为开放型开孔108,用于接纳容器400,罩身100内壁设有两组弹性臂102,通过两组弹性臂102将胶塞200完全固定在容器400与罩身100之间,两组弹性臂102为倒扣结构,两组弹性臂102包括上层弹性臂103和下层弹性臂104,上层弹性臂103与胶塞200卡合,下层弹性臂104 与容器400颈部卡合,罩身100的顶部对应弹性臂102的位置设有避位孔107,顶盖300分为顶盖内环301和顶盖外环302两层,顶盖内环301为易撕拉结构层,顶盖外环302外侧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一环形卡钩303,罩身100顶部外侧设有第二环形卡钩109,第一环形卡钩303与第二环形卡钩109卡合;顶盖外环302与罩身100卡合后形成一个密闭整体,达到侧面防尘及隔绝外部的作用。
[0045]
所述顶盖内环301中心部位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直径大于中心孔101 的直径,使顶盖内环301能够遮蔽罩身100顶部设置的中心孔101,达到顶部防尘及隔绝外部的作用。
[0046]
所述顶盖内环301、顶盖内环301易撕拉结构、顶盖外环302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0047]
所述罩身100的若干避位孔107以中心孔101的圆心为中心环形排列,顶盖外环302内径的直径小于顶部的避位孔107所形成的圆周直径,使顶盖外环302 环面可以遮蔽罩身100顶部全部避位孔107,在顶部起到防尘和隔绝外部的作用。
[0048]
所述顶盖内环中心部位的环形结构遮蔽罩身100顶部设置的中心孔101,顶盖外环302环面遮蔽罩身100顶部全部避位孔,此时锁定盖完成对侧面及顶部的遮蔽,形成对外界完整的隔绝。
[0049]
所述上层弹性臂103和下层弹性臂104均为环形排列,数量为3

8个,优选为3个,弹性臂102连接到罩身100的部分壁厚大于弹性臂102远离罩身100的壁厚,远离罩身100部分的弹性臂102具有比较好的弹性,弹性臂10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是厚度方向的3

20倍,优选为10倍,避位孔107的宽度大于弹性臂102 的宽度,以便于模具成型。
[0050]
所述顶盖300的材料为有一定弹性的塑胶材料,这种弹性材料的选择可以让顶盖外环302有一定弹性,在自由状态下,第一环形卡钩303的内径略小于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第一环形卡钩303与第二环形卡钩109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方式用于消除装配公差造成的间隙,一般来讲,在自由状态下,第一环形卡钩303的内径和第二环形卡钩
109的外径间隙为
ꢀ‑
0.6

0.6mm,当第一环形卡钩303和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间隙为

0.1mm时,顶盖外环302环形卡钩303与罩身100对应的外径为过盈配合,当二者装配在一起的时候,刚好可以卡紧。
[0051]
所述锁定盖为能够单手开启的锁定盖。
[0052]
所述顶盖300顶盖外环302与顶盖内环301通过筋位308组连接,筋位308 组由若干截面面积细小的筋位308组成,筋位308组的强度远小于易斯拉结构层301与顶盖本体层302的强度,使得断裂位置稳定可控,且不会出现碎裂产生异物,分离后断裂为内外两件,无法复原,以此确保装置为一次性使用,筋位308数量为4

10个,优选为4个,筋位308断裂面为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较为优选的为矩形,结构简单利于生产,筋位308横截面积为 0.02

0.8mm2。
[0053]
筋位308设置在顶盖内外环的侧面,在将顶盖300与罩身100卡合时,下压按压力量不会传递至筋位308,避免筋位308被提前压断的风险。
[0054]
所述顶盖内环301的延伸处设有把手309,309宽度为1

5mm,方便用户抓握内环301,进行撕拉动作,顶盖外环302处设有开口310,把手309延伸至开口 310处,把手309末端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三卡钩305,第三卡钩305与第二环形卡钩109卡合,把手309的宽度略小于开口310处的宽度。
[0055]
顶盖300内外两环断裂后,罩身100顶部开孔遮罩解除,此时便可以使用诸如注射器之类的器具,刺入胶塞200,取出容器400内药物药剂。
[0056]
所述胶塞200由胶塞头部201和胶塞本体202组成,胶塞200为环形结构,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与胶塞头部201的底面卡合,胶塞头部201的外径a大于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大于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大于下层弹性臂104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d,胶塞头部201的外径a大于上层弹性臂 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可以确保胶塞400能够被上层弹性臂103固定在罩身100内,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大于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可以避免容器400的唇形外缘挤压上层弹性臂103而导致胶塞200 脱落,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大于下层弹性臂104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 d,可以保证下层弹性臂104能够卡住容器400的唇形外缘。
[0057]
所述容器400的颈部下方与容器400本体连接处设有连接面306,所述下层弹性臂104的顶部与连接面306卡合。
[0058]
所述弹性臂102包括第一组装面105和第一卡合面106,第一组装面10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
°‑
40
°
,第一卡合面106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20
°‑
50
°

[0059]
所述罩身100顶部外侧壁的第二环形卡钩109包括第一垂直面110、第二卡合面111以及第二垂直面112,第一垂直面110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
ꢀ‑
20

20
°
,在自由状态下,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罩身100与顶盖300的间隙为
ꢀ‑
0.6

0.6mm,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罩身100与顶盖300为过渡配合,第二卡合面111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
°‑
40
°
,在自由状态下,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罩身100与顶盖300的间隙为

0.6

0.6mm,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罩身 100与顶盖300为过渡配合,当顶盖300装上去后,顶盖300与罩身100刚好可以卡紧而没有晃动,第二垂直面112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

40
°
,第二垂直面112为导向部,方便在组装顶盖300时进行导向,第一垂直面110与第二垂直面112之间的水平距离形成
顶盖300与罩身100的卡合量,该卡合量为 0.1

2mm,顶盖300与罩身100的卡合量足够的大,可以把顶盖300与罩身100 卡的足够紧,足以把顶盖300固定在罩身100上,这种卡紧的力量远大于撕开筋位308所需的力量,卡紧力量为撕开筋位力量的2

20倍,当用手撕开顶盖300 时,筋位308断裂,顶盖300易撕拉结构层内环301从罩身100离开,外环302 留在罩身100主体上。
[0060]
所述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顶盖300与罩身100间隙,靠近第二卡合面111 处顶盖300与罩身100间隙,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垂直面110处与第二卡合面111 处顶盖300和罩身100至少有一个面是过盈配合,进而这种关系可以达到在当顶盖300装上去后,第一垂直面110处与第二卡合面111处,两处顶盖300和罩身100至少有一个面是刚好可以把顶盖卡紧在罩身100上而没有晃动。
[0061]
所述罩身100与顶盖300均为环形或桶形结构,可以适用于所有外缘为唇形的圆形颈部的容器400,这种形状的容器400也是普遍使用的,而圆形结构又使得本装置组装时无需进行角度定位,罩身100与胶塞200组装时,罩身100与容器400组装时,顶盖300与罩身100组装时均无需进行角度定位。
[0062]
由于顶盖300与罩身100卡合结构简单,因此无需刻意规定组装顺序,可以先将罩身100与胶塞200卡合后,再将顶盖300卡合进罩身100;或是按常规的优先组装好顶盖300与罩身100再去卡合胶塞200均不会造成影响,可以避免因操作人员不熟悉组装顺序而造成的料件报废.同时组装顺序的自由也方便了预组装料件的存储,可以预先将罩身100与顶盖300组成预组装料,也可以先将胶塞200装入罩身100组成预组装料,顶盖300则可以一直等到装完容器400后再进行卡合组装。
[0063]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组装步骤为:
[0064]
步骤一:将顶盖300顶盖外环302环形的第一环形卡钩109扣入罩身100顶部外侧的第二环形卡钩303的裙边。顶盖300卡钩为整周环形卡钩,无需角度定位。步骤二:将胶塞200由罩身100底部插入,胶塞200平底一侧朝向罩身100,分别越过罩身100内部两组弹性臂102,到达卡合预定位置,上层弹性臂103复位,完成卡合。胶塞200为环形结构,无需角度定位。
[0065]
步骤三:将组装完成的小组件扣入容器400的颈部,容器400颈部外侧唇形边缘越过罩身100内部下层弹性臂104,到达卡合预定位置,下层弹性臂104复位,完成卡合。容器400颈部为环形结构,无需角度定位。
[0066]
步骤四:组装完成,其中顶盖300在任意时间点安装均可,可依需求调整安装顺序。
[0067]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使用步骤为:
[0068]
步骤一:抓握顶盖内环301把手309,撕开顶盖300顶盖内环301,胶塞200遮罩解除,此时便可使用诸如注射器之类的器具,刺入胶塞200,取出容器400内药物药剂。
[0069]
步骤二:使用完后,顶盖300顶盖内环301已脱落,且无法复原,确保装置为一次性使用。
[0070]
具体实施例2
[007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侧视图;如图4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顶部视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与胶塞卡合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与容器颈部卡合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顶部视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撕开顶盖顶盖内环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撕开顶盖内环后顶部视图;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罩身的顶部视图;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顶盖与罩身卡合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2]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锁定盖由罩身100、胶塞 200、容器400和顶盖300组成,所述胶塞200置于罩身100的内部,所述顶盖300位于罩身100的顶部,罩身100与容器400的颈部套接,其特征在于:罩身100为中空结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101,中心孔101用于为注射器刺针留有通道,底部为开放型开孔108,用于接纳容器400,罩身100内壁设有两组弹性臂102,通过两组弹性臂102将胶塞200完全固定在容器400与罩身100之间,两组弹性臂102为倒扣结构,两组弹性臂102包括上层弹性臂103和下层弹性臂104,上层弹性臂103与胶塞200卡合,下层弹性臂104 与容器400颈部卡合,罩身100的顶部对应弹性臂102的位置设有避位孔107,顶盖300分为顶盖内环301和顶盖外环302两层,顶盖内环301为易撕拉结构层,顶盖外环302外侧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一环形卡钩303,罩身100顶部外侧设有第二环形卡钩109,第一环形卡钩303与第二环形卡钩109卡合;顶盖外环302与罩身100卡合后形成一个密闭整体,达到侧面防尘及隔绝外部的作用。
[0073]
所述顶盖内环301中心部位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直径大于中心孔101 的直径,使顶盖内环301能够遮蔽罩身100顶部设置的中心孔101,达到顶部防尘及隔绝外部的作用。
[0074]
所述顶盖内环301、顶盖内环301易撕拉结构、顶盖外环302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0075]
所述罩身100的若干避位孔107以中心孔101的圆心为中心环形排列,顶盖外环302内径的直径小于顶部的避位孔107所形成的圆周直径,使顶盖外环302 环面可以遮蔽罩身100顶部全部避位孔107,在顶部起到防尘和隔绝外部的作用。
[0076]
所述顶盖内环中心部位的环形结构遮蔽罩身100顶部设置的中心孔101,顶盖外环302环面遮蔽罩身100顶部全部避位孔,此时锁定盖完成对侧面及顶部的遮蔽,形成对外界完整的隔绝。
[0077]
所述上层弹性臂103和下层弹性臂104均为环形排列,数量为3

8个,优选为3个,弹性臂102连接到罩身100的部分壁厚大于弹性臂102远离罩身100的壁厚,远离罩身100部分的弹性臂102具有比较好的弹性,弹性臂10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0倍,避位孔107的宽度大于弹性臂102的宽度,以便于模具成型。
[0078]
所述顶盖300的材料为有一定弹性的塑胶材料,这种弹性材料的选择可以让顶盖外环302有一定弹性,在自由状态下,第一环形卡钩303的内径略小于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第一环形卡钩303与第二环形卡钩109连接方式为过渡配合,过渡配合的方式用于消除
装配公差造成的间隙,一般来讲,在自由状态下,第一环形卡钩303的内径和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间隙为

0.1mm,当第一环形卡钩303和第二环形卡钩109的外径间隙为

0.1mm时,顶盖外环302 环形卡钩303与罩身100对应的外径为过渡配合,当二者装配在一起的时候,刚好可以卡紧。
[0079]
所述锁定盖为能够单手开启的锁定盖。
[0080]
所述顶盖300顶盖外环302与顶盖内环301通过筋位308组连接,筋位308 组由若干截面面积细小的筋位308组成,筋位308组的强度远小于易斯拉结构层301与顶盖本体层302的强度,使得断裂位置稳定可控,且不会出现碎裂产生异物,分离后断裂为内外两件,无法复原,以此确保装置为一次性使用,筋位308数量为4个,筋位308断裂面为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较为优选的为矩形,结构简单利于生产,筋位308横截面积为0.56mm2。
[0081]
筋位308设置在顶盖内外环的侧面,在将顶盖300与罩身100卡合时,下压按压力量不会传递至筋位308,避免筋位308被提前压断的风险。
[0082]
所述顶盖内环301的延伸处设有把手309,309宽度为3mm,方便用户抓握内环301,进行撕拉动作,顶盖外环302处设有开口310,把手309延伸至开口310 处,把手309末端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三卡钩305,第三卡钩305与第二环形卡钩109卡合,把手309的宽度略小于开口310处的宽度。
[0083]
顶盖300内外两环断裂后,罩身100顶部开孔遮罩解除,此时便可以使用诸如注射器之类的器具,刺入胶塞200,取出容器400内药物药剂。
[0084]
所述胶塞200由胶塞头部201和胶塞本体202组成,胶塞200为环形结构,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与胶塞头部201的底面卡合,胶塞头部201的外径a大于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大于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大于下层弹性臂104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d,胶塞头部201的外径a大于上层弹性臂 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可以确保胶塞400能够被上层弹性臂103固定在罩身100内,上层弹性臂103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b大于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可以避免容器400的唇形外缘挤压上层弹性臂103而导致胶塞200 脱落,容器400的唇部的外径c大于下层弹性臂104的顶端端部构成的圆的直径 d,可以保证下层弹性臂104能够卡住容器400的唇形外缘。
[0085]
所述容器400的颈部下方与容器400本体连接处设有连接面306,所述下层弹性臂104的顶部与连接面306卡合。
[0086]
所述弹性臂102包括第一组装面105和第一卡合面106,第一组装面10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25
°
,第一卡合面106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6
°

[0087]
所述罩身100顶部外侧壁的第二环形卡钩109包括第一垂直面110、第二卡合面111以及第二垂直面112,第一垂直面110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
ꢀ‑
20

20
°
,在自由状态下,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罩身100与顶盖300的间隙为
ꢀ‑
0.1mm,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罩身100与顶盖300为过渡配合,第二卡合面111 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5
°
,在自由状态下,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罩身100与顶盖300的间隙为

0.1mm,靠近第二卡合面111处罩身100与顶盖300 为过渡配合,当顶盖300装上去后,顶盖300与罩身100刚好可以卡紧而没有晃动,第二垂直面112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

40
°
第二垂直面112为导向部,方便在组装顶盖300时进行导向,第一垂直面110与第二垂直面112之间的水平距离形成顶盖300与
罩身100的卡合量,该卡合量为0.1

2mm,优选为 0.3mm,顶盖300与罩身100的卡合量足够的大,可以把顶盖300与罩身100卡的足够紧,足以把顶盖300固定在罩身100上,这种卡紧的力量远大于撕开筋位 308所需的力量,卡紧力量为撕开筋位力量的2

20倍,当用手撕开顶盖300时,筋位308断裂,顶盖300易撕拉结构层内环301从罩身100离开,外环302留在罩身100主体上。
[0088]
所述靠近第一垂直面110处顶盖300与罩身100间隙,靠近第二卡合面111 处顶盖300与罩身100间隙,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垂直面110处与第二卡合面111 处顶盖300和罩身100至少有一个面是过盈配合,进而这种关系可以达到在当顶盖300装上去后,第一垂直面110处与第二卡合面111处,两处顶盖300和罩身100至少有一个面是刚好可以把顶盖卡紧在罩身100上而没有晃动。
[0089]
所述罩身100与顶盖300均为环形或桶形结构,可以适用于所有外缘为唇形的圆形颈部的容器400,这种形状的容器400也是普遍使用的,而圆形结构又使得本装置组装时无需进行角度定位,罩身100与胶塞200组装时,罩身100与容器400组装时,顶盖300与罩身100组装时均无需进行角度定位。
[0090]
由于顶盖300与罩身100卡合结构简单,因此无需刻意规定组装顺序,可以先将罩身100与胶塞200卡合后,再将顶盖300卡合进罩身100;或是按常规的优先组装好顶盖300与罩身100再去卡合胶塞200均不会造成影响,可以避免因操作人员不熟悉组装顺序而造成的料件报废.同时组装顺序的自由也方便了预组装料件的存储,可以预先将罩身100与顶盖300组成预组装料,也可以先将胶塞200装入罩身100组成预组装料,顶盖300则可以一直等到装完容器400后再进行卡合组装。
[0091]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组装步骤为:
[0092]
步骤一:将顶盖300顶盖外环302环形的第一环形卡钩109扣入罩身100顶部外侧的第二环形卡钩303的裙边。顶盖300卡钩为整周环形卡钩,无需角度定位。步骤二:将胶塞200由罩身100底部插入,胶塞200平底一侧朝向罩身100,分别越过罩身100内部两组弹性臂102,到达卡合预定位置,上层弹性臂103复位,完成卡合。胶塞200为环形结构,无需角度定位。
[0093]
步骤三:将组装完成的小组件扣入容器400的颈部,容器400颈部外侧唇形边缘越过罩身100内部下层弹性臂104,到达卡合预定位置,下层弹性臂104复位,完成卡合。容器400颈部为环形结构,无需角度定位。
[0094]
步骤四:组装完成,其中顶盖300在任意时间点安装均可,可依需求调整安装顺序。
[0095]
一种适用于环形颈部开口容器的便捷锁定盖的使用步骤为:
[0096]
步骤一:抓握顶盖内环301把手309,撕开顶盖300顶盖内环301,胶塞200遮罩解除,此时便可使用诸如注射器之类的器具,刺入胶塞200,取出容器400内药物药剂。
[0097]
步骤二:使用完后,顶盖300顶盖内环301已脱落,且无法复原,确保装置为一次性使用。
[009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