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8772发布日期:2021-11-25 12:5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


背景技术:

2.汽车生产线是生产汽车的流水作业线,汽车的各个部件在生产线的不同位置制造完成后进行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转运的稳定性和便捷性,在汽车生产线上的零件通常装在托盘里,托盘在输送带上输送,从而对零件进行转运。
3.转运过程中,输送带之间往往会交叉形成转角,目前,通常设置旋转工作台对托盘进行转运。当托盘从输送带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时,旋转工作台和托盘的底部之间摩擦力大,导致托盘从送线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时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托盘从输送带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包括中空设置的工作台体,所述工作台体内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上料滚轮,所述工作台体的上表面开有用于容纳上料滚轮的容纳槽,所述上料滚轮的最高点高于转盘的上表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盘从输送带向旋转工作台移动时,上料滚轮和托盘的底面滚动接触,减少了托盘和工作台体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托盘从输送带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
8.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竖向连接于工作台体的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支撑柱顶端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安装块,所述上料滚轮转动连接在安装块上,所述底板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安装块升降的升降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组件驱动安装块升降,安装块联动上料滚轮,实现了上料滚轮的高度调整,扩大了适用范围。
10.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于底板和安装块之间的调节板、竖向贯穿安装块和调节板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于底板,所述调节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安装块的下表面贴合于第一斜面,所述调节板上开有供锁紧螺栓滑移的让位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沿着让位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调节板,即可改变安装块和底板之间的间距,使得安装块进行升降,从而调整了安装块的高度。
12.可选的,所述调节板侧壁的上成型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穿设有平行于调节板滑移方向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底板,所述螺杆上转动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压紧在调节块背离底板的侧壁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母,螺母驱动调节块移动,调节块联动调节板,提高了滑移调节板的便捷性,同时,螺母和螺杆配合,为调节板的滑移提供了导向,提高了调
节板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安装块的上杆体、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下套体,所述上杆体的底端滑移插设在下套体内,所述下套体上螺纹连接有抵紧上杆体的抵紧螺栓。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抵紧螺栓,操作人员滑移上杆体,即可实现安装块的高度调节。
16.可选的,所述让位槽在调节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锁紧螺栓在每个让位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槽和锁紧螺栓为调节板的滑移进一步提供了导向和限位,提高了调节板滑移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于工作台体。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通过螺栓与工作台体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板拆装便捷。
20.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呈空心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支撑柱的重量和耗材,在减轻工作台体受力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托盘从输送带向旋转工作台移动时,上料滚轮和托盘的底面滚动接触,减少了托盘和工作台体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托盘从输送带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
24.2.操作人员沿着让位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调节板,即可改变安装块和底板之间的间距,使得安装块进行升降,从而调整了安装块的高度;
25.3.转动螺母,螺母驱动调节块移动,调节块联动调节板,提高了滑移调节板的便捷性,同时,螺母和螺杆配合,为调节板的滑移提供了导向,提高了调节板滑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体现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体现升降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体;101、容纳槽;2、转盘;201、导料条;3、导料板组;301、导料板体;4、支撑架;401、支撑柱;402、底板;5、上料滚轮;6、安装板;601、连接螺栓;7、安装块;701、安装槽;8、升降组件;801、调节板;8011、第一斜面;8012、让位槽;802、锁紧螺栓;803、上杆体;804、下套体;805、抵紧螺栓;9、调节块;901、螺杆;90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具有上料滚轮的旋转工作台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工作台体1,工作台体1呈中空设置。工作台体1上转动连接有转盘2,转盘2的上表面和工作台体1的上表面相平齐。转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导料条201。
35.参照图1,工作台体1上表面相交的两侧边处均连接有一个导料板组3,每个导料板组3的结构相同,下文以一个导料板组3为例进行说明。导料板组3包括两个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体1的导料板体301,两个导料板体301沿着工作台体1上表面的侧边分布。转盘2旋转前,两个导料条201和一个导料板组3构成传输通道,转盘2旋转后,两个导料条201和另一个导料板组3构成传输通道。
36.参照图1,工作台体1的上表面开有容纳槽101,容纳槽101在同一个导料板组3的两个导料板体301之间设有两个,两个容纳槽101关于导料板组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7.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体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上连接有上料滚轮5,上料滚轮5位于容纳槽101内,上料滚轮5、支撑架4和容纳槽101一一对应设置,上料滚轮5的最高点高于转盘2的上表面。
38.转运时,托盘从输送带向旋转工作台移动,上料滚轮5和托盘的底面接触,减少了托盘和工作台体1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上料滚轮5和托盘之间滚动接触,便于托盘从输送带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
39.参照图2,支撑架4包括支撑柱401和底板402,支撑柱401竖向设置且呈空心状,支撑柱4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6,为了便于安装,安装板6通过连接螺栓601与工作台体1的内底壁相连接。
40.参照图2和图3,底板402水平固定连接于支撑柱401的顶端,底板402的正上方设有安装块7。安装块7的上表面开有安装槽701,上料滚轮5转动连接在安装槽701的两个槽侧壁之间。底板402上连接有升降组件8,升降组件8驱动安装块7竖向升降,从而实现了上料滚轮5的升降,扩大了适用范围。
41.参照图2和图3,升降组件8包括调节板801和锁紧螺栓802,调节板801位于底板402和安装块7之间,调节板801的底面抵触底板402,且调节板801沿着底板402的长度方向与底板402滑移连接。调节板80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斜面8011,第一斜面8011抵触安装块7的下表面,且调节板801沿着第一斜面8011的倾斜方向与安装块7滑移连接。
42.参照图3,锁紧螺栓802呈竖向设置,锁紧螺栓802依次贯穿安装块7和调节板801,锁紧螺栓802的底端螺纹连接于底板402。调节板801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让位槽8012,让位槽8012在调节板801上并排设置有两个。
43.参照图3,锁紧螺栓802滑移在让位槽8012内,锁紧螺栓802在安装块7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一个,安装块7长侧边处的两个锁紧螺栓802滑移在一个让位槽8012内,每个让位槽8012内均滑移有两个锁紧螺栓802。
44.参照图3,调节板801宽边处的侧壁上成型有调节块9,调节块9位于第一斜面8011高度较高的一侧。调节块9上穿设有水平设置的螺杆901,螺杆901平行于调节板801的长度方向,螺杆90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底板402。螺杆901上套设有螺母902,螺母902和螺杆901螺纹配合,螺母902位于调节块9背离调节板801的一侧,且螺母902压紧在调节块9的侧壁上。
45.操作人员转动螺母902,螺母902抵触调节块9,并驱动调节块9沿着螺杆901滑动,调节块9联动调节板801,调节板801滑移,安装块7和底板402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驱使安
装块7升降,最终实现了对上料滚轮5高度的调整。
46.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转动螺母902,调整上料滚轮5的高度。托盘从输送带向旋转工作台移动时,上料滚轮5和托盘的底面滚动接触,减少了托盘和工作台体1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托盘从输送带转移到旋转工作台上。
47.实施例2
48.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升降组件8不同。
49.参照图4,升降组件8包括竖向设置的上杆体803和下套体804,上杆体803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块7的下表面。下套体804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底板402的上表面,上杆体803的底端滑移插设在下套体804内。下套体804的外周壁上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805,抵紧螺栓805抵紧在上杆体803的的侧壁上。
50.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拧松抵紧螺栓805,滑移上杆体803即可联动安装块7,从而实现了上料滚轮5的高度调节,最后,拧紧抵紧螺栓805,通过定位上杆体803的位置,最终定位上料滚轮5的高度。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