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8723发布日期:2021-11-25 12:5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吸尘车改变了以往扫路车用盘刷滚动刷扫的传统方式,而全部采用负压直吸的工作原理来完成作业,并能够过滤微米级颗粒物,有效减少粉尘污染,并同步过滤可吸入颗粒物,提升空气质量,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改善人民群众的呼吸健康。
3.吸尘车在清扫完成后,再集中对清扫的灰尘等进行卸料。
4.目前吸尘车在卸料时,灰尘等颗粒通过出料口集中排出,由于垃圾多为颗粒物料,一次性较多的颗粒通过卸料口排出,容易堵塞卸料口,造成卸料效率低,且一次性排出较多的颗粒物料,容易造成较大的扬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解决了目前吸尘车在排料时通过卸料口直接排出,容易堵塞卸料口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包括:
8.壳体,所述壳体通过铰链交接于垃圾存储车厢的底部;
9.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10.两个螺旋输送件,两个螺旋输送件对称设置于设置于所述旋转轴表面的两侧;
11.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12.其中,当液压马达带动旋转轴转动时,两个对称设置的螺旋输送件可以将物料向中间输送,通过设置于中间的卸料口排出。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固定孔。
14.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通腔,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位于通腔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背面的下侧。
1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固定柱且延伸至固定柱的外部。
16.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位于固定柱外部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17.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内侧嵌设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拉环。
1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上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圆形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圆形槽内部的底部开设有通槽。
19.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侧均粘接有防滑垫。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通过设置螺旋输送装置,可以将垃圾存储车厢内部的颗粒物料均匀的排出,避免物料出料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且使物料均匀缓慢的出料配合防尘袋可以更好的避免扬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
24.图3为图1所示的滚扫式吸尘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所示的壳体的剖视图;
27.图6为图4所示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4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
29.图8为图5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30.图中标号:1、壳体,2、旋转轴,3、螺旋输送件,4、液压马达,5、卸料口,6、固定块,
31.7、通腔,8、底板,
32.9、定位件,91、固定柱,92、活塞块,93、连接轴,94、固定环,95、拉环,96、支撑块,97、磁块,
33.10、通槽,11、延伸块,12、圆形槽,13、支撑槽,14、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5.第一实施例
36.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滚扫式吸尘车的结构示意图。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包括:
37.壳体1,所述壳体1通过铰链交接于垃圾存储车厢的底部;
38.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
39.两个螺旋输送件3,两个螺旋输送件3对称设置于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表面的两侧;
40.液压马达4,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所述液压马达4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轴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41.其中,当液压马达4带动旋转轴2转动时,两个对称设置的螺旋输送件3可以将物料
向中间输送,通过设置于中间的卸料口5排出。
42.垃圾存储车厢出料口设置为锥形料口,壳体1的一侧通过铰链铰接在出料口的一侧,壳体1通过液压缸与垃圾存储车厢连接,通过液压缸的作用使壳体1与垃圾存储车厢底部出料口紧贴,其中通过液压缸的作用可以向下推动壳体1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壳体的一侧向下移动,通过壳体1上侧的进料口可以对其内部进行清理,垃圾存储车厢底部位于壳体1的一侧固定有卸料板,卸料板的中间开设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为倾斜开设,便于出料,卸料板的一端固定有防尘布筒,可以对物料颗粒进行防尘处理。
43.所述壳体1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上开设有固定孔。
44.垃圾存储车厢底部通过两个连接块固定有转动轴,固定块6通过固定孔套设在转动轴的表面。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6.壳体1的一端铰接在垃圾存储车厢的底部,且壳体1上侧的进料口与存储车厢底部的出料口对应,且壳体1通过液压缸与垃圾存储车厢连接,通过液压缸的作用使壳体1与垃圾存储车厢底部出料口紧贴;
47.出料时,通过液压马达4带动旋转轴2转动,旋转轴2带动两个螺旋输送件3转动,两个螺旋输送件3将物料向中间输送,并通过卸料口5向外侧输送;
48.物料通过防尘袋筒排出。
4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0.通过设置螺旋输送装置,可以将垃圾存储车厢内部的颗粒物料均匀的排出,避免物料出料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且使物料均匀缓慢的出料配合防尘袋可以更好的避免扬尘。
51.且通过在旋转轴2上对称设置两个螺旋输送件3,可以带动物料向中间移动通过位于中间的卸料口排出,从而使物料可以通过外侧连接的防尘袋排出,使用方便。
52.第二实施例
53.请结合参阅图4、图5、图6、图7和图8,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4.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滚扫式吸尘车无尘卸料螺旋输送装置,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通腔7,所述壳体1的底部且位于通腔7的内部设置有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一端通过转动件14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背面的下侧。
55.转动件14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壳体1背面的两侧,且转动件14包括两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固定在壳体1的背面,两个连接块之间固定有转动轴,底板7两侧均固定有l形连接件,l形连接件的一端套设在转动轴的表面。
56.所述底板7的两侧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件9,所述定位件9包括固定柱91,所述固定柱9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块92,所述活塞块9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3,所述连接轴93的一端贯穿固定柱91且延伸至固定柱91的外部。
57.当连接轴93插入至固定柱91最深处时,固定柱91的内部空腔的深度值与固定柱91
位于固定柱91外部的部分长度值相同。
58.所述连接轴93位于固定柱91外部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4,所述固定环94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96。
59.所述支撑块96的内侧嵌设固定连接有磁块97,所述连接轴93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拉环95。
60.支撑块96的内侧开设有凹槽,磁块97固定在凹槽内部,通过设置拉环95便于拉动连接轴93,且转动设置,减小拉环占用的体积。
61.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块11,所述延伸块11上开设有圆形槽12,所述圆形槽1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圆形槽1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支撑槽13,所述圆形槽12内部的底部开设有通槽10。
62.通槽10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且弧度与底板7沿铰接处转动的轨迹适配。
63.延伸块11为可以与磁块吸附的金属材质,圆形槽12和通槽10均延伸至壳体1的侧壁上,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支撑槽13仅开设在延伸块11上。
64.所述支撑块96的上下两侧均粘接有防滑垫。
65.防滑垫优选为橡胶块;
66.当需要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拉环95向外侧拉动连接轴93,从而带动固定环94向外侧移动,固定环94打动支撑块96移出支撑槽13,同理操作壳体两侧的定位件9,此时连接轴93通槽10对应,此时可以直接将底板7的前侧向下转动,从而可以对壳体内部螺旋输送件3进行清除,且配合液压缸向下推动壳体,可以通过壳体1的进料口进行辅助清理,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对壳体1内部进行清理。
67.清理后可以将底板7向上转动,对通腔7进行密封,且此时连接轴93以及固定柱91通过通槽10进入到圆形槽12内部,此时支撑块96与支撑槽13对应,通过推动连接轴93使支撑块96进入到支撑槽13内部,对底板进行支撑,操作简单方便;
68.且支撑块96内侧的磁块97与支撑槽13的内壁吸附,且防滑垫与支撑槽紧贴,从而提高支撑块96与支撑槽13之间的稳定性。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