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4825发布日期:2022-06-02 00:3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开关面板、控制器、智能设备等电子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独立包装盒,包装盒起着修饰及简单防护的功能,同时为了便于被包装产品售前的展示,一般将包装盒设计为外包装盒和容置于外包装盒内部的内衬的形式。目前,大多数包装盒中的内衬是直接放在包装盒内的,被包装物品直接摆放在内衬上,内衬无法对被包装物品形成约束使得放在内衬中的产品不够稳固。在运输的过程中,被包装产品会上下或左右晃动,从而容易造成产品损坏。尤其包装盒在包装多个配套使用的物品时,被包装物品晃动更为明显,现有的包装盒难以满足这类包装物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要求。也有一些厂家将配套产品分成多个包装盒进行包装,但是这样一方面导致包装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还会使包装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包装盒的内衬无法对被包装物品形成约束容易导致被包装物品损坏的问题,尤其是多个配套产品的包装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
5.可打开的外包装盒;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内的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边缘设有多道向下折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底面,所述第一内衬为双层结构,其上层设有供被包装物品上部嵌入的第一开口,下层设有供被包装物品下部穿出的第二开口。
6.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形状相同或相异。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上下相对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由上方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9.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
10.优选的,各所述支撑板两两相对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梯形。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高度等于所述外包装盒的深度。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包装盒的内壁贴合。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为椭圆形或腰形。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衬包括上层板、与所述上层板上下相对设置的下层板、以及连接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同一侧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上层板上,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下层板上。
1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上层板的边缘并向下延伸。
18.优选的,所述下层板的边缘设有多个弯折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贴合并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以将所述第一内衬的下层板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相分离,进而在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与所述下层板之间形成用于包装零配件的隐藏容置空间。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衬由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抠口。
21.优选的,所述抠口形状为半圆形或矩形。
22.优选的,还包括依次堆叠于所述第一内衬之上的至少一第二内衬,每一所述第二内衬上表面设有供一被包装物品嵌入的第三开口。
23.优选的,各所述被包装物品之间具有装配关系。
24.优选的,各所述被包装物品之间具有通讯连接关系。
25.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衬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内衬用于嵌入门铃接收器,所述第二内衬用于嵌入门铃发射器。
26.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一内衬形状相同或相异。
27.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衬为双层中空结构,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衬上层上。
28.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口为圆形或矩形。
29.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衬由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
30.优选的,所述外包装盒形状为长方体,其包括平行的前板与后板,平行的顶板与底板,平行的两侧板,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连接且可转动,以使所述顶板打开与盖合。
31.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前部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入前板上部内侧,以使所述外包装盒闭合。
32.优选的,所述外包装盒的顶端结构与底端结构互相对称。
33.优选的,所述外包装盒的表面设有贴签标记。
34.优选的,所述贴签标记设置于所述顶板上。
35.优选的,所述贴签标记为l形,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贴签标记相对所述顶板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36.优选的,所述贴签标记为压痕或裁切缝。
37.优选的,所述贴签标记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为直线形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不相同。
3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通过在第一内衬上层设置第一开口供被包装物品上部嵌入,下层设置第二开口供被包装物品下部穿出,实现对被包装物品有效约束,使被包装物品稳定固定于第一内衬上,防止被包装物品因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晃动而损坏,提高了包装盒的防护性能;另外该包装盒尤其适用于配套使用的多个产品的包装,避免将配套使用的多个产品分开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成本。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42.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一实施例中的外包装盒展开示意图;
43.图3是图1中第一内衬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4是图1中第一内衬20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图1中第一内衬20的展开平面图;
4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另一实施例2的爆炸图;
48.图8是图7中外包装盒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9是图7中第一内衬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10是图7中第一内衬20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11是图7中第一内衬20的展开平面图;
52.图12是图7中第二内衬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3.图13是图7中第二内衬30的展开平面图。
54.图中:10-外包装盒、101-顶板、101a-插板、102-底板、103-后板、104
‑ꢀ
前板、105-侧板、20-第一内衬、201-上层板、202-下层板、203-支撑板、204
‑ꢀ
第一开口、205-第二开口、206-连接板、207-加强板、208-抠口、30-第二内衬、 301-第三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较优的一个,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但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56.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的是,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可以根据使用、放置的不同方式而相应地变化,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57.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下表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0.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1.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62.请参阅图1-图4,基于图1-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实施例1被具体阐释;请参考图1和2a,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包装盒,包括可打开的外包装盒10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的第一内衬20。所述第一内衬20边缘设有多道向下折弯的支撑板203,所述支撑板203底部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10底面,所述第一内衬20为双层结构,其上层设有供被包装物品上部嵌入的第一开口204,下层设有供被包装物品下部穿出的第二开口205。包装物品时,被包装的物品的下部(例如门铃接收器的插头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开口205以进行限位和固定;所述被包装物品的上部(例如门铃接收器的主体部分)的部分部位穿过所述第一开口204后嵌入所述第一内衬20的上层和下层之间;使得所述被包装物品上下部位均被限位,以提高被包装物品的稳定性。
63.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外包装盒10包括顶板101、底板102、后板103、前板104和两侧板105。其中所述底板102位于所述外包装盒10底部,所述顶板101与所述底板102相对设置。所述前板104和后板103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前板104和所述后板103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102连接,两所述侧板105位于所述前板104和所述后板103之间,所述侧板105底部与所述底板102连接、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板104和所述后板103。
64.继续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底板102、所述前板104、所述后板103和两所述侧板105围成一槽口朝上设置的槽体,所述顶板101后边沿与所述后板 103上边沿连接,并且所述顶板101可打开以放入或取出所述第一内衬20以及被包装物品。具体的所述顶板101的后边沿与后板103的上边沿重合且为一折缝线,所述顶板101可绕该折缝线转动。所述顶板101前部设有弯折的插板101a,且所述插板101a与所述顶板101前边沿形成另一折缝线,所述插板可绕该折缝线转动,且所述顶板101转动至与所述槽体槽口盖合时将所述插板101a插入所述槽体前侧,以使所述外包装盒10稳定封闭。
65.如图2b所示,为所述外包装盒10的顶板101和底板102均打开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外包装盒10的顶端结构(顶板101所在的一端)与底端结构(底板102所在的一端)是上下对称的,或者说,是类似一样的,如此,在所述外包装盒10的加工制造以及折叠成型的过程中都将更容易。
66.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用于包装圆盘状的门铃接收器,因此所述外包装盒10形状设计为长方体,所述前板104与所述后板103平行,所述顶板101与所述底板102平行,两所述侧板105平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外包装盒10在包装时的形状以及尺寸不受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限制,其可以根据其所容纳的被包装物体的形状以及尺寸而调整。
67.如图2a和3所示,所述第一内衬20的形状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盒口形状近似相同,以与所述外包装盒10相适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衬20为矩形的双层板体,可由所述外
包装盒10的盒口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内、以及由所述外包装盒10的盒口取出。在所述第一内衬20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内时,所述第一内衬20的边缘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内壁贴合,所述外包装盒10内壁对所述第一内衬20的约束作用使所述第一内衬20稳定固定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避免所述第一内衬20晃动。
68.继续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内衬20的边缘设有多道向下折弯的支撑板 203,各所述支撑板203底部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板102,且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内壁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板203的高度近似等于(或者小于)所述外包装盒10的深度,使所述第一内衬20的上部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盒口平齐,这样所述外包装盒10的体积尽可能的小。
6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3由所述第一内衬20边沿向下折弯形成,且所述支撑板203可绕其与所述第一内衬20的折缝线转动。各所述支撑板203 底部支撑于所述底板102上,使所述第一内衬20与所述底板102分离,以在所述第一内衬20下方与所述底板102之间形成隐藏容置空间,避免所述外包装盒 10受到挤压作用时直接挤压被包装物品,提高保护能力。且所述隐藏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所述被包装物品的配件,例如连接线等零件,如此一来,在打开所述顶板101的时候,用户将只会看到容置在所述第一内衬20中的被包装物品的主体部分,并不会看到下方隐藏容置空间中的插头和零配件,使得整体的观感更加的简洁,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所述内衬板20下方的隐藏容置空间的存在,在所述包装盒跌落时,若所述外包装盒10底部与地面接触受到挤压,所述第一内衬20下方的容置空间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以避免被包装物品受到挤压,减少挤压对被包装物品带来的损伤。
70.所述支撑板203的数量和形状可以不做限制,满足支撑所述第一内衬20和被包装物品即可。为了保证各所述支撑板203具有较好的支承效果,将各所述支撑板203两两相对设置。如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3设置为两道,形状为等腰梯形,两所述支撑板203平行相对设置。
71.并且,所述第一内衬20上层设有供被包装物品上部嵌入的第一开口204,下层设有供被包装物品下部穿出的第二开口205。其中所述第一开口204为与被包装物品上部的形状相适配的缺口,所述第二开口205为与被包装物品上部的形状相适配的缺口,以使被包装物品上部由所述第一开口204嵌入所述第一内衬20内,且被包装物品下部由所述第二开口205穿出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衬20 至所述底板102之间。
72.如本实施例中被包装物品为圆形的门铃接收器,其下部设有两脚插头。所述第一开口204用于嵌入门铃接收器上部的圆柱部分,因此其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开口205用于供门铃接收器的两脚插头穿出,设置为腰形。但是在包装其他形状的物品时,所述第一开口204和所述第二开口205的形状及尺寸不受本实施例中的形状限制,可以根据被包装物品的具体形状设置,如所述第一开口204还可以设为矩形等形状,所述第二开口205用于穿出三脚插头等部件时,还可以设置为椭圆形等形状。
73.所述第一开口204和所述第二开口20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具体由被包装物品的形状决定。所述第一开口204与所述第二开口205上下相对设置,便于被包装的门铃接收器放入。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开口204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205的面积,使所述第一开口204由上方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205,更是方便被包装的门铃接收器取放。
74.更具体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一内衬20包括上层板201、与所述上层板201上下相对设置的下层板202、以及连接所述上层板201和所述下层板 202同一侧的连接板206。所
述上层板201和所述下层板202均为形状相同的矩形板,所述第一开口204设置于所述上层板201的中部,所述第二开口205设置于所述下层板202上。
75.这里所述上层板201的一边向下竖直折弯形成所述连接板206,其他三边向下竖直折弯形成各个所述支撑板203,所述连接板206再向内水平折弯形成所述下层板202。这样形成中空结构的第一内衬20。同时所述下层板202的边缘设有多个弯折的加强板207,每一所述加强板207与一所述支撑板203贴合连接。通过所述加强板207提高所述支撑板203的强度,以提高所述第一内衬20承载能力。
7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内衬20可由如图5所示的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流程,降低制作成本。
77.请参考图6和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的实施例2,适用于包装由多个被包装物品组成的产品,多个被包装物品配套使用,多个被包装物品之间可以是存在装配关系,也可以是工作时存在通讯连接关系。该包装盒包括可打开的外包装盒10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的第一内衬20、以及依次堆叠于所述第一内衬之上的至少一第二内衬30,每一所述第二内衬30上表面设有供一被包装物品嵌入的第三开口301。
7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包装盒具体适用于包装门铃产品,该门铃产品由门铃接收器和门铃发射器组成,其中门铃接收器为带插头的圆盘形,门铃发射器为无插头的圆盘形。下面对该包装盒的结构及功能做示例性的说明。
79.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内衬3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所述第一内衬20用于嵌入门铃接收器、容置门铃接收器、所述第二内衬30用于嵌入门铃发射器、容置门铃发射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内衬30的数量可以根据被包装产品包括零部件单体的数量进行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一个。
8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装盒10结构及作用与实施例1中的外包装盒10的区别在于添加了贴签标记1011;如图8所示,针对所述外包装盒10 的贴签问题,所述外包装盒10的表面设有贴签标记1011,所述贴签标记1011 可以设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表面的任意一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 设置于所述顶板101上,且本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被设置为l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贴签标记1011为l形所要表征的意思是:所述贴签标记1011 的形状为类似于大写字母l的形状,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包括第一定位部10111和第二定位部10112;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均被设置为直线形的压痕或者裁切缝,且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的一端相连且垂直设置,另外,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的长度不相同,如本实施例图示举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的长度,使得所述贴签标记1011整体上行程一个类似于“l”的形状,在贴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该特征进行防呆,以防止贴签时标签贴反,进而,所述贴签标记1011可利用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和所述第二定位10112部所述形成的类似于“l”形状的直角特征进行定位,利用l形的两条边长度不同的特征实现防呆;本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贴签标记1011相对所述顶板101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在被包装物品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后,利用贴签机通过两所述贴签标记1011进行定位贴签,从而将被包装产品相关的文字图案等信息内容正面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眼前。一般的,所述贴签标记1011为压痕或裁切缝。以上技术方案中,通过贴签标记1011的设置,使得包装盒在贴标签的过程中更
容易对标签进行定位校准,防止标签贴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针对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其他具备定位效果的形状;针对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例如另一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贴签标记,在贴签时,将该贴签标记作为中心点进行定位即可;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设置有3个贴签标记,其中一个贴签标记设置在顶板101的中心位置,另外两个贴签标记相对所述顶板101的中分线对称设置,且三个贴签标记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在贴签时,将中间的贴签标记作为中心点进行主要定位,将两边的贴签标记作为辅助定位,使得定位更加准确。当然,以上的三种贴签标记的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的实施方式仅为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81.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装盒1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作用与实施例1中的外包装盒10并无实质区别,这里就不在做重复解释说明。
82.如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衬20结构及作用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内衬20的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04的边缘设有抠口208。所述抠口208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内衬20及其容置的被包装物品的取放。
8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202的边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抠口208。两手指分别卡入两所述抠口208可以轻松将所述内衬板20及其内的被包装物品抠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抠口208形状为矩形,以与人体手指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抠口208还可以设置为半圆形等其他形状。
84.所述第二内衬30与所述第一内衬20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具体由被包装物品的形状决定。如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衬30与所述第一内衬20形状基本相同,所述第二内衬30也为双层中空结构的矩形板体,其四周封闭,所述第三开口301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衬30上层上。
8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口301的形状与门铃发射器相适配,设置为圆形,以使门铃发射器可由所述第三开口301嵌入所述第二内衬30。可以理解的是在被包装物品为其他物品时,所述第三开口301的形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矩形等。
86.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内衬20可由如图11所示的单张纸板压折粘接一体成型。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内衬30可由如图13所示的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流程,降低制作成本。
8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盒可以用于包装各种各样的产品,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门铃产品,可以被包装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码产品、塑料、陶瓷、生物化工产品、食品医药等。
88.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8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