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7784发布日期:2022-06-08 02:4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一般包括一个具有轨道的龙门行车以及设置在行车轨道上的电动葫芦。
3.热镀锌生产线中,根据需要会将工件从黑件车间移至镀锌车间锌锅内进行镀锌,镀锌完后再移至成品区车间,三跨车间并列布置,因此需要用起重机吊起工件,并能够吊着工件前后及左右四个方向进行移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会在镀锌车间固定主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黑件车间活动副轨道及成品区车间活动副轨道。副轨道与主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同时又能够相对于主轨道水平横移,从而使副轨道与主轨道位于同一轴线上且端部对齐,或者使副轨道与主轨道错位平行。
4.由于行车能够在车间轨道上行走,同时为了使行车上的电动葫芦能够在主副轨道上换位移动,因此轨道的两端是开放的,这就造成当主副轨道错开时,电动葫芦在行车轨道上行走可能会从行车轨道端部意外脱离的问题,进而导致严重的人身和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避免电葫芦行车从行车轨道端部脱离的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一台行车的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相邻的端部可选择性的对齐,还包括第一配合体及第二配合体;第一配合体设置在第一轨道上,第一配合体可相对于第一轨道移动并可选择性的进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一配合体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配合体限制行车沿第一轨道延伸方向朝向第二轨道移动;第二配合体设置在第二轨道上,第二配合体可相对于第二轨道移动并可选择性的进入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第二配合体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配合体限制行车沿第二轨道延伸方向朝向第一轨道移动,第二配合体转动至第四位置并带动第一配合体转动至第二位置,使行车可沿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移动。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配合体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活动部及第二活动部,第一固定部轴连接在第一轨道侧壁,第一固定部可相对于第一轨道轴向转动,第一固定部转轴垂直于第一轨道侧壁表面设置,第一活动部及第二活动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延伸方向两端并围绕第一固定部沿水平方向同步周向转动,第一活动部可朝向地面移动至第一位置并限制行车从第一轨道朝第二轨道移动;第二配合体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三活动部及第四活动部,第二固定部轴连接在第二轨道侧壁,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位于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的同侧,第二固定部可相对于第二轨道轴向转动,第二固定部转轴垂
直于第二轨道侧壁表面设置,第三活动部及第四活动部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部延伸方向两端并围绕第二固定部沿水平方向同步周向转动,第三活动部可朝向地面转动至第三位置并限制行车从第二轨道朝第一轨道移动,第三活动部还可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至第四位置,使第四活动部朝向第一轨道的方向转动并抵接第二活动部,第四活动部推动第二活动部朝向第二轨道的方向转动,并使第一活动部转动至第二位置。
8.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转动方向相反。
9.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配合体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活动部朝远离地面且朝向第四活动部的方向延伸。
10.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活动部朝向第四活动部的端部边缘圆角设置。
11.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轨道侧壁,第一活动部朝向地面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并抵持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轨道侧壁,第二活动部朝向地面方向转动至第三位置并抵持第二限位部。
12.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轨道上,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且输出端与第三活动部或第四活动部相连接,驱动机构驱使第三活动部或第四活动部围绕第二固定部沿水平方向周向转动。
13.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翘杆及连杆,翘杆设置在第二轨道上,翘杆中部与第二轨道侧壁轴连接,翘杆其中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较连接,连杆一端与翘杆另一端铰连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三活动部铰连接。
14.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上,第一挡板设置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活动部远离第二轨道的侧面;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上,第二挡板设置在位于第三位置的第三活动部远离第一轨道的侧面,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的板面均朝向行车的移动方向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轨道的端部上设置能够进行联动的配合体进行相互作业,从而使两个轨道端部对齐并轨时,配合体开放轨道的端部,而两个轨道端部错开分轨时,配合体锁闭轨道的端部限制行车向轨道端部外移动,从而避免了行车从轨道端部脱离的风险,降低了人身和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装置的正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装置的另一种状态的部分正视图。
21.图中:1、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第一配合体;31、第一固定部;32、第一活动部;33、第二活动部;301、第一位置;302、第二位置;4、第二配合体;41、第二固定部;42、第三活
动部;43、第四活动部;401、第三位置;402、第四位置;5、第一限位部;6、第二限位部;7、驱动机构;8、翘杆;9、连杆;10、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结合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热镀锌生产线循环轨道系统的自锁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一台行车的第一轨道1与第二轨道2,第一轨道1与第二轨道2相邻的端部可选择性的对齐,还包括第一配合体3、第二配合体4、第一限位部5、第二限位部6、驱动机构7、翘杆8、连杆9、第一挡板10及第二挡板11。
24.其中,第一配合体3设置在第一轨道1上,第一配合体3可相对于第一轨道1移动并可选择性的进入第一位置301或第二位置302。
25.而第二配合体4设置在第二轨道2上,第二配合体4可相对于第二轨道2移动并可选择性的进入第三位置401或第四位置402。
26.当第一配合体3位于第一位置301时,能够限制行车沿第一轨道1延伸方向朝向第二轨道2移动;同时,第二配合体4位于第三位置401时,能够限制行车沿第二轨道2延伸方向朝向第一轨道1移动;因此此时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错位平行,行车也不会从任意轨道的端部脱落造成危险。
27.而当第一轨道1与第二轨道2端部对齐进行并轨后,第二配合体4转动至第四位置402,同时带动第一配合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302,则能够同时开放两个轨道的端部出口,从而使行车可沿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移动并在两个轨道上换位移动。
28.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29.其中,第一配合体3包括第一固定部31、第一活动部32及第二活动部33,形成类似于翘板的结构。
30.第一固定部31轴连接在第一轨道1侧壁,第一固定部31可相对于第一轨道1轴向转动,第一固定部31转轴垂直于第一轨道1侧壁表面设置,作为转动主体,使第一活动部32及第二活动部33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1延伸方向两端并能够围绕第一固定部31沿水平方向同步周向转动。
31.第一活动部32可朝向地面移动至第一位置301并限制行车从第一轨道1朝第二轨道2移动。且当第一配合体3位于第一位置301时,第二活动部33朝远离地面且朝向第四活动部43的方向延伸,从而使第四活动部43能够抵接在第二活动部33上。作为可选实施例的,第二活动部33朝向第四活动部43的端部边缘圆角设置,避免第四活动部43与第二活动部33相抵持,从而阻碍两个配合体的转动。
32.同理,第二配合体4包括第二固定部41、第三活动部42及第四活动部43,同样形成类似于翘板的结构。
33.第二固定部41轴连接在第二轨道2侧壁,第二固定部41与第一固定部31位于第一轨道1或第二轨道2的同侧,从而使两个配合体能够进行联动;第二固定部41可相对于第二
轨道2轴向转动,第二固定部41转轴垂直于第二轨道2侧壁表面设置,作为转动主体,使第三活动部42及第四活动部43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部41延伸方向两端并围绕第二固定部41沿水平方向同步周向转动。其中,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41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34.第三活动部42可朝向地面转动至第三位置401并限制行车从第二轨道2朝第一轨道1移动。
35.而当第三活动部42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至第四位置402时,会开放第二轨道2的端部出口;同时,第四活动部43朝向第一轨道1的方向转动并抵接第二活动部33,第四活动部43推动第二活动部33朝向第二轨道2的方向转动,并使第一活动部32转动至第二位置302,并开放第一轨道1的端部出口。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为了限制第一活动部32及第三活动部42的转动范围,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37.其中,第一限位部5设置在第一轨道1侧壁,第一活动部32朝向地面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301并抵持第一限位部5。
38.而第二限位部6设置在第二轨道2侧壁,第二活动部33朝向地面方向转动至第三位置401并抵持第二限位部6。
3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旨在实现驱使第二配合体4转动并带动第一配合体3进行联动,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40.其中,驱动机构7设置在第二轨道2上,驱动机构7具有输出端且输出端与第三活动部42或第四活动部43相连接,驱动机构7驱使第三活动部42或第四活动部43围绕第二固定部41沿水平方向周向转动。
41.翘杆8设置在第二轨道2上,翘杆8中部与第二轨道2侧壁轴连接,翘杆8其中一端与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较连接。
42.连杆9一端与翘杆8另一端铰连接,连杆9另一端与第三活动部42铰连接。
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杠杆原理,使驱动机构7能够驱动第二配合体4转动。
44.作为可选实施例的,第一挡板10设置在第一活动部32上,第一挡板10设置在位于第一位置301的第一活动部32远离第二轨道2的侧面;第二挡板11设置在第三活动部42上,第二挡板11设置在位于第三位置401的第三活动部42远离第一轨道1的侧面,第一挡板10及第二挡板11的板面均朝向行车的移动方向设置,从而阻挡行车向任意轨道的端部出口移动。
45.工作原理:
46.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的端部错开,两个轨道错位平行时,第一配合体3位于第一位置301,第一活动部32抵持在第一限位部5上,同时挡住第一轨道1的端部出口;行车移动到第一轨道1的端部位置,会被第一挡板10挡住,而无法继续从第一轨道1的端部移出轨道。同理,此时第二配合体4位于第三位置401,也挡住第二轨道2的端部出口。
47.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的端部对齐使两个轨道并轨时,驱动机构7驱动翘杆8转动,翘杆8通过连杆9拉动第三活动部42向远离地面的方向转动并开放了第二轨道2的端部出口,从而使第二配合体4切换至第四位置402;同时第四活动部43向第一轨道1的方向转动并抵接在第二活动部33上,第四活动部43继续推动第二活动部33向第二轨道2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部32也开放了第一轨道1的端部出口,使两个轨道相连通,从而使行车能
够在两个轨道上换位移动。当行车从一个轨道移动至另一个轨道上后,驱动机构7驱动翘杆8复位,进而也带动第一配合体3及第二配合体4复位并分别锁闭两个轨道的端部出口。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