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8568发布日期:2022-08-27 02:5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片材对阵列产品自动化包装的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基于片材的包装形式在饮料以及乳制品行业非常普遍,例如1987年11月3 日公开的公开号为us4703856a的名称为multipack for flanged primarycontainers(用于杯缘凸出的容器的集束包装)的美国专利,该包装技术能更凸显出产品特征以及提高包装醒目程度,产品的底部部位露出在整个包装的外部,由此显现得直观和真实。
3.此类包装形式通常以片材置于输送带上然后再将产品倒立放置在片材上,最后片材的其它部位弯折、翻转至产品的底部部位,直至产品底部穿过片材上用于容纳产品的通孔,片材粘合后就与产品形成了整体,经历输送和翻转操作,最后正立放置。该包装技术的缺点非常明显,众所周知翻转操作是限制高速包装的因素,也是产品表面产生划伤、磨损等问题的原因,翻转操作是的现有技术存在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实现了产品包装输送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包装效率以及输送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装置,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产品输送部件、装配输送部件、片材供应部件、搬运部件以及折页包裹部件,所述产品输送部件位于装配输送部件的一侧,产品输送部件与装配输送部件平行布置且二者输送方向相同,所述装配输送部件包括主输送部件,所述主输送部件包括第二支撑板、主输送带,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主输送带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形成支撑面且支撑面高于主输送带的输送面;所述片材供应部件安装在主输送部件一端的正上方,所述片材供应部件将片材逐一输出并平铺在支撑面上,所述主输送带上设有推动片材输送且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挡块,所述搬运部件安装在装配输送部件和产品输送部件的上方,所述搬运部件将产品输送部件上的产品搬运至主输送带上并置于片材内;所述折页包裹部件位于装配输送部件的后侧,所述折页包裹部件设有与主输送部件对接的折页输送带,所述折页包裹部件还包括翻折组件、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位于折页输送带两侧的回转单元,每个回转单元上设有以固定姿态做回转运动的挡板,所述回转单元与折页输送带同步运转,所述挡板的运动范围位于折页输送带输送面的上方;所述翻折组件包括沿折页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单元、喷胶单元、压紧单元,所述弯折单元位于夹持组件的输入端且将位于产品两侧的片材向产品的上部折叠,所述喷胶单元包括用于对弯折单元弯折后的片材进行喷胶粘合的喷胶阀;所述压紧单元用于压紧喷胶后的部位进行定型保持。
6.优选的,所述装配输送部件还包括辅助输送部件、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在主输送部件的两侧,所述辅助输送部件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与主输送部件之间,所述辅
助输送部件包括辅助输送带、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辅助输送带的输送面与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挡块等间距分布在辅助输送带上,所述第二挡块和第一挡块的位置一一对应分布;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上端均凸出支撑面。
7.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外侧边缘位置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高于支撑面。
8.优选的,所述翻折部件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弯折单元、喷胶单元、压紧单元依次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运动的第一电机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运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弯折单元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引导杆,所述第一同步带位于折页输送带输送区域的正上方且与折页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引导杆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在折页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引导杆包括沿主输部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前端部位、中间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第一引导杆从前端部位到后端部位逐渐靠近折页输送带,所述中间部位位于折页输送带输送面的上部且水平设置,所述前端部位倾斜设置且其端头延伸至输送面的下部,所述后端部位倾斜设置且其端头的位置高于中间部位;所述喷胶单元包括喷胶阀、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所述喷胶阀位于折页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均设置在折页输送带的上方且二者分布在折页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与主输送带的输送面平行,所述第二引导杆的一端向远离折页输送带的方向延伸,第二引导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主输送带的输送面上方;所述第三引导杆的一端向远离折页输送带的方向延伸,第三引导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输送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引导杆和第三引导杆的两端头在水平方向互相错开;所述压紧单元包括第二同步带、第四引导杆,所述第二同步带位于折页输送带的正上方且与折页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与折页输送带同步运动,所述第四引导杆位于第二同步带的两侧且与折页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四引导杆的一端设有向上部倾斜的弯折段;所述第一引导杆位于夹持部件的输入端且其后端部位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挡板。
9.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引导杆上设有安装在滑槽内的支撑杆,所述第三引导杆上设有安装在滑槽内的支撑杆,所述折页输送带的两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引导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滑槽内。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回转单元都设有竖直方向间隔且平行分布的上同步带和下同步带,所述上同步带位于下同步带的上部且二者在水平面内同步转动,所述上同步带和下同步带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端头在水平方向互相错开,所述上同步带上均匀分布有第一轴套,下同步带上均匀分布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内分别设有一个转轴,两个转轴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轴套内的转轴上均连接有一个水平姿态的挡板,所述挡板随上同步带和下同步带在水平面内以固定姿态做回转运动。
11.优选的,所述搬运部件设有多个且沿产品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等间距分布。
12.优选的,所述产品输送部件、主输送部件、辅助输送部件以及折页输送带的输送运动为同步运动。
13.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4.1、将主输送带的输送面与支撑面、辅助输送带的输送面设置为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结构,减少了包装过程中的翻转动作,可以有效提高包装效率,同时便于实现对产品和片材的同步稳定输送;
15.2、通过翻折部件的设计,可以实现片材从与产品分离的状态通过弯折、喷胶、压紧将片材自动地包裹在产品上,实现了片材包裹的自动化生产;
16.3、通过夹持部件的设计,可以实现对片材状态的同步运行保持,减少对片材的磨损,提高包装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输送部件结构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局部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页包裹部件结构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页包裹部件俯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页包裹部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结构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折页包裹部件主视图。
26.图中:
27.1、产品输送部件;
28.2、装配输送部件;21、主输送部件;210、第一支撑板;211、主输送带; 212、第一挡块;22、辅助输送部件;220、第二支撑板;221;辅助输送带;222、第二挡块;23、支撑面;24、侧板;
29.3、片材供应部件;
30.4、搬运部件;
31.5、折页包裹部件;51、支撑框架;52、挡板;53、喷胶阀;55、第一同步带;56、第一引导杆;57、第二引导杆;58、第三引导杆;59、第二同步带;510、第四引导杆;511、上同步带;512、下同步带;513、第一轴套;514、第二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如附图1-8所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产品输送部件1、装配输送部件2、片材供应部件3、搬运部件4以及折页包裹部件 5。
34.其中,片材供应部件3用于将横向排列的片材逐一输出并放置在装配输送部件2上。片材供应部件3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旋转吸取的结构,可以参见专利文件cn201120519710.7;另一部分是由同步带构成的推送片材的机构;片材供应部件3将片材平铺在装配输送部件2上,其中片材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过产品的通孔,片材置于装配输送部件2的支撑面23上后,位于产品输送部件1 上的产品会被搬运部件4搬运至片材内,产品穿过片材上的通孔、其底部直接与主输送带211接触并受到主输送带211的支撑作用。
35.其中产品输送部件1位于装配输送部件2的一侧,产品输送部件1只用于运送产品,产品输送部件1与装配输送部件2平行且二者输送方向相同,搬运部件 4安装在装配输送部件2和产品输送部件1的上方并可在二者之间移动,搬运部件4将产品输送部件1上的产品搬运至主输送部件21上进行输送以及包装(其中搬运部件4的数量设有多个,可以同时对多组需要包装的阵列分布的产品进行转运)。
36.装配输送部件2用于同步输送产品和片材,其包括主输送部件21、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辅助输送部件22,其中产品是放置在主输送部件21 上进行输送的,辅助输送部件22位于主输送部件21的一侧用来辅助输送片材,实现产品和片材的同步稳定输送。
37.主输送部件21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板210之间,主输送部件21包括主输送带211、第二支撑板220,第二支撑板220设置在主输送带211的两侧,第一支撑板210和第二支撑板220互相平行而且二者的上端面处在同一平面并形成支撑面23,其中支撑面23与主输送带211的输送面互相平行,支撑面23的高度高于主输送带211的输送面(二者具有高度差),在进行输送时,产品放置在主输送带211上进行输送,本技术中的主输送带211的数量是根据输送对象的特征来设置的,这个特征是输送对象的排列数量,比如输送对象为2*2的矩阵排列,主输送带211就设置成两条,如果是2*3的矩阵排列也是两条,如果是3*4的矩阵排列则主输送带211的数量为三条,也就是主输送带211的数量为矩阵排列产品的行数或者列数中最小的数值;这样可以提高主输送部件21的输送能力。在进行输送时,输送对象包括产品和片材(用于包装产品的片状结构,片材上设有用于通过产品的通孔),其中产品放置在主输送带211上,片材放置在支撑面23上,产品穿过片材上的通孔,在输送时,产品和片材一同运动,在主输送带211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挡块212,第一挡块212的上端凸出支撑面23,在输送过程中第一挡块212(通过推动片材)可辅助输送对象(包括产品以及片材)运动。
38.在产品以及片材进入折页包裹部件5的工作区域之前的区域内设有辅助输送部件22,辅助输送部件2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10和主输送部件21之间,所述辅助输送部件22包括辅助输送带221、第二挡块222,所述辅助输送带221与主输送带211平行布置且输送面与支撑面23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挡块222等间距分布在辅助输送带221上,其中第二挡块222和第一挡块212的位置一一对应分布,这样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辅助输送带221、第一挡块212和第二挡块222 的作用,可以对片材起到多点同时推动的效果,使输送运动更加稳定,避免出现影响产品间距的问题。
39.折页包裹部件5位于装配输送部件2的后侧,所述折页包裹部件5设有与主输送部件21对接的折页输送带,上述提到的产品会进入折页输送带上继续进行输送,在实际使用时,折页输送带可以设置单独的输送带,也可以将主输送带211 的输送区域延伸至折页包裹部件5的末端。
40.折页包裹部件5用于将上述提到的水平放置的片材的两侧折页向产品的上部进行
弯折对产品形成包裹效果,其包括翻折组件、夹持组件,翻折部件、夹持部件的作业区域均位于折页输送带的上方;其中翻折部件用来让片材依照折痕(预先处理的)所引导的弯折方向进行弯折,其包括弯折单元、喷胶单元、压紧单元、支撑框架51;弯折单元、喷胶单元、压紧单元沿折页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安装在支撑框架51上,其中弯折单元包括第一同步带55、第一引导杆56,第一同步带55位于主输送部件21的输送面的正上方且与主输送部件21平行,第一同步带55和主输送部件21同步运行,第一同步带55压紧在产片的上端,保证产品的稳定输送,在主输送部件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引导杆56,第一引导杆56分为三段结构,分别为沿主输部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端部位、中间部位和后端部位,第一引导杆56从前端部位到后端部位逐渐靠近主输送部件21,也即是前端部位距离主输送部件21的距离最远,后端部位距离主输送部件21的距离最近;中间部位位于主输送部件21输送面的上部且水平设置,所述前端部位倾斜设置且其端头延伸至主输送部件21的输送面的下部,所述后端部位倾斜设置且其端头即第一引导杆56的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高于中间部位;这样第一引导杆56的空间结构设置,可随着主输送部件21的输送对主输送部件21上的片材的进行导引折弯,使处于水平状态的片材的两侧向靠近产品两侧的方向弯折,并最终导引至竖直状态。喷胶单元对处于竖直状态的片材进一步弯折并同时进行喷胶定型,其中喷胶单元包括喷胶阀53、第二引导杆57、第三引导杆58,喷胶阀53位于主输送部件21的正上方,第二引导杆57、第三引导杆58均设置在主输送部件21的上方且二者分布在主输送部件21的两侧,所述第二引导杆57、第三引导杆58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与主输送带211的输送面平行;其中第二引导杆57的一端向远离主输送部件21的方向延伸,第二引导杆57的另一端延伸至主输送带211的输送面上方;第三引导杆58的一端向远离主输送部件21的方向延伸,第三引导杆58的另一端延伸至输送面的上方;通过第二引导杆57和第三引导杆58自身结构的设计,对片材的两侧分别进行导引,将上述片材两侧处于竖直状态的部位进行导引并进一步弯折,使片材贴附在产品的上端;此外第二引导杆57和第三引导杆58的两端头在水平方向互相错开;这样在最后片材定型时,会使片材的一侧覆盖在另一侧上,形成包裹效果。
41.其中压紧单元由于对上述形成包裹效果的片材进一步压紧,使得片材有热熔胶的部位紧密粘合;其包括第二同步带59、第四引导杆510,所述第二同步带59 位于主输送部件21的输送面的正上方且与主输送部件21平行设置,第二同步带 59与主输送部件21同步运动,第二同步带59直接与片材接触并对片材形成有一定的压力,使得片材有热熔胶的部位紧密粘合;第四引导杆510位于第二同步带59的两侧且与主输送部件21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四引导杆510的一端设有向上部倾斜的弯折段,第四引导杆510可以对片材突起的部位进一步的导引弯折,使片材更好的贴紧产品,达到更好的包裹效果。
42.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件包括两个位于主输送部件21两侧的回转单元,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cn201110249607.x;具体的,每个所述回转单元都设有竖直方向间隔且平行分布的上同步带511和下同步带512,所述上同步带511位于下同步带512的上部且二者在水平面内同步转动,所述上同步带511和下同步带512 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端头在水平方向互相错开,所述上同步带511上均匀分布有第一轴套513,下同步带512上均匀分布有第二轴套514,所述第一轴套513和第二轴套51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轴套513和第二轴套514内分别设有一个转轴,两个转轴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轴套513内的转轴上均连接有一个水平姿态的挡板52,所述挡板52随上同步带511和下同步带 512在水
平面内以固定姿态做回转运动。在工作时,回转单元与主输送部件21 同步运转,所述挡板52的运动范围位于主输送部件21输送面的上部,夹板的作业区域从片材被弯折形成竖直状态的部位处起始,夹板与产品同步运动,挡板52 在运动时支撑在片材的侧面并与片材相对静止,这样可以一直限制片材保持竖直的弯折状态。这样限制片材结构的设计可以很好地保护片材的表面图案,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引导杆56位于夹持部件的输入端且其后端部位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挡板52,这样第一引导杆56将片材两侧从水平状态导引至竖直状态后可以很好的过渡到挡板52的作业区域,避免结合部位造成的磨损。
43.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第二引导杆57的一端具有在远离主输送部件21方向上弯折的弯折段,所述第三引导杆58的一端具有在远离主输送部件 21方向上弯折的弯折段,而且弯折段的弯折部位均为圆弧过渡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是引导杆更好的引导片材,避免引导杆对片材的磨损损坏。
44.本实用新型中关于第一引导杆56、第二引导杆57、第三引导杆58安装结构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对于第一引导杆56的安装:在主输送部件21包括支撑板、主输送带211;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互相平行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主输送带211安装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两个支撑板的外侧分别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滑槽,所述第一引导杆56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滑槽内;同样的第一引导杆56距离主输送部件2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
45.对于第二引导杆57、第三引导杆58的安装结构:在支撑框架51的两侧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滑槽,第二引导杆57上设有安装在滑槽内的支撑杆,所述第三引导杆58上设有安装在滑槽内的支撑杆,支撑杆在滑槽内的位置可以调整与主输送部件21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第二引导杆57和第三引导杆58与主输送部件21之间的距离,可以实际生产情况(片材大小、片材两侧折页的长短)调整第二引导杆57和第三引导杆58的位置,比如二者对称分布;或者一个距离主输送部件21的间距大于另一个距离主输送部件21的间距,形成非对称的结构。
46.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产品输送部件1、主输送部件21、辅助输送部件22 以及折页输送带的输送运动均为同步运动。
4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