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67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络纱机,属于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技术领域。
这样一种络纱机,作为例子已在EP-A374536中公开(Bag.1670)。
这种络纱机具有一个带两个筒管心轴的筒管转位机构,这两个筒管心轴以交替的方式,并且通过转位机构的转动被带至卷绕区域和更换区域。
出于这个原因,处于卷绕区域的筒管心轴被标志为驱动心轴,而位于更换区域的筒管心轴称之为静止心轴。
在这种络纱机中,在卷绕过程的末端,必须将满卷装从静止心轴上取下,然后换上新的空筒管,因为纱线还在不断地输入。
对于筒管转位机构,谋求一个紧凑的结构。这就意味着,两个筒管心轴应该尽可能的靠近。由此就存在这样的危险,即,迅速增长的卷装顶到老(旧)的卷装,甚至损坏络纱头。
另一方面,为了将满卷装取走和将空筒管装到卸载的筒管心轴上,需要一个基本的更换时间。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借助它,虽然筒管心轴间的距离很小,但仍为更换满卷装与空筒管提供了一个足够的更换时间。
这一任务将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方案以及权利要求4的特征方案得以解决。
本发明的优点是,更换所需的时间被分成两个时间段。
第一时间段是很短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中,仅仅是满卷装必须从静止心轴上推下。为此所需要的装置是安置在络纱头上的,亦即,该络纱头在这方面是自给自足的,为的是,使推下满卷装必需时间仅仅与该装置的固有速度有关。这样,就可实现,将更换过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存在新卷装增长而顶住老卷装的危险)设置在非常短的第一时间段内。依此,就可使两个筒管心轴间的间距较小。
在更换阶段,筒管转位机构可能不继续转动,因此,活动安置的接触辊必须让开不断增长的卷装。为此所需的最大偏移行程按照本发明同样可以保持很小。
在更换过程的第一阶段之后,筒管转位机构则根据不断增长的卷装直径,慢慢地或以节拍方式继续转动,这样,接触辊则基本上留在其位置上。在这个时候,空筒管就必须用手或者通过自动装置提供到位。然后,转位机构又被停住。接着,进行更换过程的第二阶段。
更换过程的第二阶段包括将空筒管推到待命的静止心轴上。该第二阶段的时间延续同样是短暂的,因为仅仅必须安排空筒管的转交,而不必安排空筒管的提供。按照本发明,这两个时间段的总和还小于现有技术中必需的更换时间。另外,更换的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有一个时间间隔。新的卷装此间已经增长到一个较大的直径,以后增长就不太迅速了。因此,在筒管转位机构停住期间,接触辊不会行驶到偏移行程的末端。
对于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总有多个这种类型的络纱机同时在一个纺纱设备中运转,因此,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不可能所有的络纱机,都同时进行必需的卷装变换。
此外,可能存在的问题,空筒管不及时地提供到位。为避免这种运转故障,采取了权利要求2的措施。
通过这一警告信号,操作人员或自动装置就被提醒,以便输送空筒管。
权利要求3记载的本发明扩展方案避免了空筒管不到位的灾难。
权利要求5的特征方案涉及到尺寸规格的确定。
权利要求6和7涉及的扩展方案是,能够实现将满卷装快速在第一停止位置推下和将空筒管迅速在第二停止位置推上。
按照本发明,中间储存装置是不会影响空筒管的输送工作的,这全靠第二停止位置离开第一停止位置足够远。
权利要求6的特征方案能实现全自动空筒管装载,与权利要求7的特征方案相结合甚至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卷绕运行。
下面借助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两个停止位置的络纱机在筒管心轴端的侧视2是图1的络纱机处于第二停止位置的侧视3是络纱机运行时的前视4A至4D是络纱机在更换筒管和空管装机时的前视图只要下面描述中不单独说明的话,关于附图的描述总适用于所有附图(1至4D)。
对此,请参考上面所提的EP-A374036。该图1至9各表明一个符合发明要求的络纱机,其用于一种连续运行的化纤长丝3和具有一个筒管转位机构18。在筒管转位机构18上安置两个筒筒心轴5.1、5.2,它们通过转位机构18的转动被带至一个卷绕区57中和一个更换区57′中。在卷绕运转期间,筒管转位机构18被一个由接触辊的偏移来控制的转动驱动装置33驱动,根据卷装6在卷绕行程时增大的直径,在卷绕区57中作进一步转动。
在本发明情况下,在图2中用57′标志的更换状态具有一个带两个停止位置80、82的夹角范围,其特点是,在第二停止位置82和第一停止位置80之间的夹角范围小于卷绕区域57(在该区中,络筒增长到希望的最终直径)。转动驱动装置33在处于停止位置80,82的两个停止时间内是可断开的。
本发明络纱机是通过喂入装置17以不变的速度无中断地提供纱线3的。为此,纱线3首先通过顶端导纱器1输入,而导纱器1构成往复运行三角的尖端。然后,纱线以运动方向2到达往复运动机构4(将在下文说明)。在往复运动机构4之后,纱线3就以大于90度角的方式绕过接触辊11,接着,卷绕在卷装6上。卷装6是在络纱筒管10上构成的。筒管10是在可转动驱动的驱动心轴5上夹紧的。
如图1所示驱动心轴5.1与其上夹紧的络纱筒管10.1刚好被筒管转位机构18转动到卷绕区57的开端,以便在那里将到达的纱线3卷绕成一个卷装6(例如图2)。
在驱动心轴5.1驶入卷绕区57以后,就在这个驱动心轴5.1上开始卷绕工作。同时,筒管转位机构18在卷绕过程中,被连至转动驱动装置33的电机在转动方向56上继续转动,而所述电机由接触辊11的偏转进行控制。
这种继续转动是与卷绕过程中卷装6增大的直径对应一致的(见图2)。同时,驱动心轴5.1所经过的行程标志为卷绕区57,在卷绕区域的末端,也就是说,当卷装6完全卷线成满卷装6.1时,驱动心轴5.1就通过转位机构的快速转动从卷绕区57的末端被带至更换位置57′中。
由于这种转动,原先处在变换位置57′中的静止心轴(见图2)就转动列卷绕区57的开端,在此处开始卷绕过程。筒管转位机构首先在第一停止位置停住。接着,先将纱线与满卷装6.1断开,与此同步发生的是将纱线靠置到空管10.1上。为此,设置一个更换装置,其由摆动杠杆41和上边固定的板39组成。关于这个纱线移位过程的进一步细节请参见提及的EP-A374536(Bag.1670)。在这个第一停止位置,满卷装6.2还应该从静止心轴上推下。
首先,必须一次就将完全绕成的满卷装6.2制动住,尽管它具有高的动能。为此,可以使驱动电机29.2进行短暂的闭合,以便实施一个电动刹车。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此处未描绘)机械式刹车机构。接着,必须将这满卷装6.1从筒管心轴5.2上推下。关于这个移位装置以后还要详述。这种刹车和推下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筒管转位机构18上的两个心轴5.1和5.2的间距,现在必须如此选择,即,在刹车和推开期间,正在驱动心轴5.1上迅速增长的卷装不能顶到满卷装6.1。若顶到,则会导致心轴和整个络纱头的损坏。为此,在筒管心轴间必需确定一个最小间距,它一方面满足满卷装6.1所希望的络纱厚度(直径),另一方面满足可能的纱线速度以及纱线粗度(纤度,旦尼尔)。为了清楚起见再强调如下,亦即,在将心轴5.2刹车和将满卷装6.1从心轴5.2上推下期间,卷绕过程已在驱动心轴5.1上继续下去,为的是实际上不发生纱线滞留(废纱)。
纱线从满卷装6.2到空筒管10.1上的变换,是在第一停止阶段进行的。
为使筒管转位机构停止在第一停止位置,借助开关88将转动驱动装置33的控制电流回路打开(图1),并在纱线移位、满卷装6.1刹车和卸下所需的第一停止时间内保持开路,为的是断开转动驱动装置33。
接着,该开关自动地(例如通过一个时间继电器的落下)闭合,这样,转动驱动装置33又开始起作用。
现在,静止心轴5.2是空的,而卷装6则继续不断地增长,同时,通过转位机构18的转动,沿运行方向56朝卷绕区57顺时针方向的末端运动。
图2表示筒管转位机构的第二停止位置,它位于卷绕区57的开端和末端之间。在这个位置,转位机构18再一次停住,心轴5.2装上空筒管。在第二停止位置到达时,在筒管心轴5.1上的卷装已经增长到较大的直径。在这一位置,正在卷绕的卷装的直径增量是较小的。因此,在臂48触及和到达由行程测量传感器52和控制装置54控制的区域的端部之前,有足够的停止时间供接触辊11(它必须通过臂48的摆动让开不断增长的直径)运动。
第二停止位置82置于离第一停止位置尽可能远的一个区域中,在那个区域中的卷装6之直径增量是如此地小,以致于在筒管转位机构18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可以装上空筒管,同时卷绕过程不用中断,筒管心轴的转数调节工作不会离开规定的调节范围,而且接触辊11的偏移运动不用通过限位件来限制。
空筒管的推上是通过一个推移装置65来实现的,它在下文还要借助图4D加以说明。
当筒管心轴在第二停止位置上装上新空筒管时,转位机构的转动驱动装置33就通过闭合开关88又投入使用。该开关可以通过一个时间继电器进行控制。现在卷绕过程继续下去,直到,筒管心轴5.1与其上形成的满卷装到达卷绕区域的末端并且完全卷满。因为另一个带空筒管的筒管心轴现在已装备好,这个心轴可以通过转位机械的转动,很快地被带至驱动区域并开始卷绕行程,而且如图1所示,接触辊又通过气缸活塞组件21举起,以致于可以形成图1中所示的运转状态,并且纱线可以从已经完工的卷装上靠置到新的空筒管上。将满卷装6.2从静止心轴5.2上取下是借助在图4C中用作为例子描述的道夫(Doffer),即一个沿机器前缘可运行的卷装传送装置65完成的,此处装置65有中间存放卷装的功能。
卷装传送装置65在高度H处具有一个筒管芯轴66,在高度H上,筒管心轴5.2与其上刚构成的满卷装6.1在停止时间内位于第一停止位置上,而芯轴66在这一位置上与静止心轴5.2是对准的,此后、推卸装置67投入使用,这样的推卸装置在DE-PS2438363=US-PS3974973(Bag.906)已经描述过,其整个内容都可参考。在目前的实施例中,该推卸装置67,用一个叉件,从下边卡住满卷装6.2的筒管位于机器侧的端部表面92,并将这个卷装从静止心轴5.2上推到道夫65的芯轴66上。然而,中间存放装置最好是一个络纱机上安置的容置装置,正如在DE-OS2431567(Bag.902)中所表示的。此处,涉及到一个与卷装直径配合的外壳,它被安置在第一停止位置的下方,并可与推卸装置67同步地移开。使用这种类型的中间存放装置的优点是,其不必安置在第一停止位置上,以等待一个道夫装置从机器的另外区域调向处在1停止位置上的筒子心轴。
在满卷装在储存装置上安放之后,开关88闭合,转动驱动装置33带动筒管转位装置18投入运行。
现在,卷绕运转使得卷装6逐渐增大,在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即到达第二停止位置82时,则开关88再次打开。
在这一瞬间,正如图4D所示,一个第二道夫65与其筒管芯轴66一起被置于与筒管心轴5.3对准的位置,在筒管芯轴66上置有必要数目的空筒管10.3,它们被一个安置在道夫上的推卸装置68的叉件在它们背离机器的端表面98的后边卡住,然后被推到空的筒管心轴5.3上,在那里,它们被夹紧固定。
另件编号1导纱器17喂入装置2纱线运行方向18筒管转位机构3纱线21气缸活塞组件4往复运动机构22传动装置5.1驱动心轴23回旋螺纹轴5.2静止心轴25卸除装置6卷装26纱线移位装置6.1满卷装27转动方向7翼件29.1同步电机8翼件29.2同步电机9导引尺30.1频率发送器10.1络纱筒管30.2频率发送器10.2卸下筒管31控制仪器11接触辊33转动驱动装置
12转子34摆动轴13转子35前边棱14往复电机36导引槽15槽37截获隙缝39板件40往复导纱器64导引件41摆动杠杆65卷装传送装置42导引边棱66筒管芯轴43隙缝67推卸装置44直线导引器68推卸装置45箭头方向80第一停止位置48摆杆82第二停止位置49摆杆84夹角范围50橡胶块86第二停止位置的优选区51支承件88开关52测量装置92机器侧的端表面53转数传感器94低下的间距54控制装置96上边的间距56转动方向98背离机器侧的端表面57卷绕区100转数传感器,筒管心轴57′更换状态,更换区,更换位置,101转数传感器,接触辊58切线102转数传感器,纱线行程,60保护板103测量放大器
61磁铁104评估电路63支承件105予警信号发送器106时间开关电路107位置传感器,筒管转位机构108断开线路109断路器alpha通过角H往复行程h′h1′h2基础之上的高度S心轴转动圆弧W纱线隆起
权利要求
1.在一个卷绕连续运动的化纤长丝的络纱机上,将满卷装更换为空筒管的方法,其中,满卷装和空筒管安置在一个筒管转位机构的两个筒管心轴上,它们被转位机构转动到一个用于卷绕工作的卷绕区和一个将满卷装更换为空筒管的更换位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更换位置区域中筒管心轴上的满卷装在第一停止位置上被推下,而此后,筒管转位机构在卷绕运转过程中到达第二停止位置,并在此处停住,并且第一和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的行程小于卷绕区域;在第二停止位置,空筒管被安装到卸载的筒管心轴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停止位置开始之前或之时,发出一个予警信号,对应于在第二停止位置停留时间的开始。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络纱机在予警信号发出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后停机。
4.用于一个连续运行的化纤长丝的络纱机,具有一个筒管转位机构,其上安置两个筒管心轴,它们通过转位机构的转动交替地被带至一个卷绕区域和一个更换区域,同时,该筒管转位机构,在卷绕过程中,被一个用接触辊的偏移所控制的转动驱动装置,根据在卷绕过程中增长的直径,在卷绕区中连续驱动,同时,设置推卸装置以便将满卷装从位于更换区域中的筒管心轴上推卸,其特征在于该更换区具有一个夹角范围(84),其具有两个停止位置(80,82),在这两个位置驱动装置(33)是断开的,并且,在第一停止位置,推卸装置操作,而在第二停止位置,空筒管被安装在筒管心轴上。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停止位置(80)相对于卷绕区(57)的开端错开180°安置;第二停止位置(82)置于第一停止位置(80)之后相隔一个夹角范围(84),它(84)小于,最多等于卷线区(57)。
6.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与第二停止位置(82)相对应安置一个位置固定的空筒管推移装置。
7.按权利要求4至6之一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停止位置(80)相对应设置一个卷装容器装置(65)以用于中间存放静止心轴(5.2)上的满卷装(6.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个络纱机,具有一个可转动的筒管转位机构,其上安置两个筒管心轴,它们交替地被带到卷绕区和更换区,以将满卷装换下,换上空筒管,并且更换区具有两个停止位置,更换分两步进行。
文档编号B65H67/048GK1085183SQ93103098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5日
发明者奥伯特·斯逖兹, 赫曼·维斯特雷奇 申请人:巴马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