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196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胶水来粘接纸张或细轻物体,而且只要选对胶水,粘着效果并不差;但由于胶水为液态,纸张或物体贴设后必须等胶水干掉才能产生良好定位效果,实际使用时的时效性不佳是其缺点;而对薄纸而言,涂上胶水纸张便皱起来无法贴成平整状态,而造成贴设不够美观又是另一缺点;因此在时效性与美观性的考量下,可利用胶带来取代胶水。
而一般单面胶带,因仅提供单面粘贴作用,对于二物件、纸张的贴合并不适用,而且使用时是必须以手拉伸带体,然后以胶面粘着在物件表面,此时手上的灰尘,指纹会附着在胶面上,影响胶面的粘着性,也造成脏污的外观,因此使用范围受限,且又容易有粘贴效果不佳及脏污情形,故未尽理想。
而双面胶(带)则是较常被用来做为接着二物件之胶带,如双面均为胶面的带体上,对应胶面贴设可撕离之披覆层,如此撕离披覆层后,便可藉二胶面接着于二个物件或纸张上,使物件或纸张结合。然而使用过双面胶者都知道撕开披覆层乃相当费时、不便的动作,特别是薄的双面胶的披覆层更是难撕,一不小心,甚至会连带体一同撕起并且破坏贴着物表面,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与不便;是以双面胶使用上虽然不需等待干固,且又具接着二物件或纸张之功效,但因披覆层的撕离动作费时、不便,故操作上非常不理想,而有加以改良之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良先前操作上的不便与困扰,而使其更符合实际使用所需的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其结构主要由握持座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压制片及卷胶带所组成;一握持座体,其内壁面上制设有卡制凸纹,且在卡制凸纹之中心处凸伸一柱杆,而邻近前述柱杆处又凸设有另一柱杆,而靠近座体端部处设有相对之夹片,且夹片后端预定间距处设有一挡柱,至于座体一端则开设有开口;一主动齿轮,其中心处组设有一中空之套管,且在套管外套设一弹簧,使弹簧二端恰抵顶于套管端部与主动齿轮表面,此外主动齿轮表面制设有簧片,且簧片自由端形成勾部,据此以中空套管套置在卡制凸纹中心处之杆柱上,并籍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使主动齿轮被推至端处,而簧片之勾部恰与卡制凸纹构成卡勾状态,以限止主动齿轮朝一方向转动;一从动齿轮,是一侧面配设有一卷收部,而中心开设有一穿孔,据此籍穿孔与握持座体内之另一杆柱套组结合;且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形成啮合状;一压制片,是一端制成斜面,另一端制设有挡缘,据以嵌设在握持座体之夹片中,斜面可透过开口露出在握持座体之外,而挡缘则靠抵在夹片的后端之挡柱上;一卷胶带,是由带体及披覆层所组成,其中带体至少有一面具较大粘着之胶面,而另一面则贴附可撕离之披覆层,如此将胶带卷收使胶面朝外并设置在主动齿轮之套管外,而另一端则绕过压制片凸出握持座体外之斜面,并卷收在从动齿轮之卷收部上,此时该压制片恰压靠于披覆层上,而且披覆层由从动齿轮之卷收部卷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图。
图号说明(30)握持座体 (31)壳盖(32)壳盖 (33)卡制凸纹(34)柱杆 (35)柱杆(36)夹片 (37)开口(38)挡柱 (40)主动齿轮(41)套管 (42)弹簧(43)簧片 (44)勾部(50)从动齿轮 (51)卷收部(52)穿孔 (60)压制片(61)斜面 (62)挡缘(70)胶带 (71)带体(72)披覆层(73)胶面请参阅
图1、2、3、4所示,其主要由一握持座体(30)、一主动齿轮(40)、一从动齿轮(50)、一压制片(60)及一卷胶带(70)所组成;其中握持座体(30)是可由二壳盖(31)、(32)相对扣合而成,壳盖(31)之壁面上制设有环状排列之卡制凸纹(33),且在中心处凸伸一柱杆(34),而壳盖(31)壁面邻近前术柱杆(34)处又凸设有另一柱杆(35),且邻近壳盖(31)端部处设有相对之夹片(36),并在夹片(36)的后端预定间距处设有一挡柱(38),至于壳盖(31)的一端则开设有开口(37)(按另一壳盖上亦开设有开口)。
该主动齿轮(40)其中心处组设有一中空之套管(41),且在套管(41)外套设一弹簧(42),使弹簧(42)二端恰抵顶于套管(41)端部与主动齿轮(40)表面;此外在主动齿轮(40)表面制设有簧片(43),且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簧片(43)自由端成形有勾部(44);据此中空套管(41)套置在杆柱(34)上,并籍弹簧(4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使主动齿轮(40)被推至端处,且簧片(43)之勾部(44)与卡制凸纹(33)得以构成卡勾状态,限止主动齿轮(40)只能朝一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转动。
从动齿轮(50)是一侧面配设有一卷收部(51),而中心开设有一穿孔(52),据此籍穿孔(52)与杆柱(35)套组结合,且从动齿轮(50)与主动齿轮(40)得以形成啮合状。
该压制片(60)是一端制成斜面(61),另一端制设有挡缘(62),据以嵌设在夹片(36)之中,斜面(61)可透过开口(37)而露出在握持座体(30)之外,而挡缘(62)则靠抵在夹片(36)的后端之挡柱(38)表面。
该胶表(70)是由带体(71)及披覆层(72)所组成,其中带体(71)至少有一面具较大粘着之胶面(73),而另一面则贴附可撕离之披覆层(72),如此将胶带卷收使胶面(73)朝外并设置在主动齿轮(40)之套管(41)外,而另一端则绕过压制片(60)凸出握持座体(30)外之斜面(61),并卷收在从动齿轮(50)之卷收部(51)上,此时该压制片(60)恰压靠于披覆层(72)上。
使用时请再参阅图4所示,因胶面(73)朝外所以可藉胶面(73)粘接于物件表面;接着移动握持座体(30),此时因胶面(73)与物件表面呈紧接固定状,所以相对地造成主动齿轮(40)转动而释放出胶带(70),同时带动从动齿轮(50)转动卷收,而且因胶面(73)与物件表面已成固接状,披覆层(72)与带体(71)另一面(亦可以是具高粘着力之胶面)乃具可撕离作用,所以从动齿轮(50)此时仅卷收披覆层(72);如此一来,带体(71)与披覆层(72)便可以在粘接时自动分离,不需另由使用者费时地以人力撕离,故具有简便、省时之操作功效;而带体(71)拉伸粘着至预定长度后,便可籍由侧向撕扯力量或适当的剪切(带体为较厚者),使带体(71)完全与胶带(70)分离并且固着于物件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握持座体配合主、从动齿轮及压制片,使得绕设在主动齿轮、压制片及从动齿轮上之胶带,可自动地撕离其外表所设之披覆层,而不需再由人工费时撕离,具简便、省时之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由握持座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压制片及卷胶带所组成;一握持座体,其内壁面上制设有卡制凸纹,且在卡制凸纹之中心处凸伸一柱杆,而邻近前述柱杆处又凸设有另一柱杆,而靠近座体端部处设有相对之夹片,且夹片后端预定间距处设有一挡柱,至于座体一端则开设有开口;一主动齿轮,其中心处组设有一中空之套管,且在套管外套设一弹簧,使弹簧二端恰抵顶于套管端部与主动齿轮表面,此外主动齿轮表面制设有簧片,且簧片自由端形成勾部,据此以中空套管套置在卡制凸纹中心处之杆柱上,并籍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使主动齿轮被推至端处,而簧片之勾部恰与卡制凸纹构成卡勾状态,以限止主动齿轮朝一方向转动;一从动齿轮,是一侧面配设有一卷收部,而中心开设有一穿孔,据此籍穿孔与握持座体内之另一杆柱套组结合;且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形成啮合状;一压制片,是一端制成斜面,另一端制设有挡缘,据以嵌设在握持座体之夹片中,斜面可透过开口露出在握持座体之外,而挡缘则靠抵在夹片的后端之挡柱上;一卷胶带,是由带体及披覆层所组成,其中带体至少有一面具较大粘着之胶面,而另一面则贴附可撕离之披覆层,如此将胶带卷收使胶面朝外并设置在主动齿轮之套管外,而另一端则绕过压制片凸出握持座体外之斜面,并卷收在从动齿轮之卷收部上,此时该压制片恰压靠于披覆层上,而且披覆层由从动齿轮之卷收部卷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握持座体可由二壳盖相对扣合而成,而卡制凸纹则制设在其中一壳盖内壁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自动撕离胶带表面披覆层之装置。其主要由一握持座体内部配设互相啮合之主、从动齿轮及一压制片,并将胶带一端绕置在主动齿轮上,另一端依序绕置于压制片凸出握持座体之端部上及从动齿轮上,据此当胶带之胶面固着在物件表面且移动握持座体时,主动齿轮转动而释出胶带,并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以卷收披覆层,而达到自动撕离披覆层,以获致操作简便、省时之实用功效。
文档编号B65H37/00GK2390852SQ9923866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8日
发明者张东旭 申请人:张东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