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纸塑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914741阅读:来源:国知局
(1)在25°C下,将聚丙烯(重均分子量为100000)、聚乙烯(重均分子量为24000)、 偏硼酸钡、磷酸三(2. 3-二氯丙基)酯、氨基磺酸、鱼腥草提取物、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和硬脂酸钾(原料的质量比依次为100 :15 :12 :7 :3 :8 :3 :5 :3)混合2h,并在210°C下挤出 成型制得薄膜。
[0044] (2)将所述薄膜进行加热至230°C并涂覆于纸质层的表面上形成塑料层以制得复 合纸(纸质层与塑料层的厚度比为1. 2 :1);
[0045] (3)将上述复合纸机加工成阻燃纸塑复合袋A3。
[0046]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1。
[0047] 实施例4
[0048]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Α4,所不同的是,改变硼酸锌的用量 使得聚丙烯和硼酸锌的质量比为100 :1〇。
[0049]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1。
[0050] 实施例5
[0051]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Α5,所不同的是,改变硼酸锌的用量 使得聚丙烯和硼酸锌的质量比为100 :15。
[0052]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1。
[0053] 实施例6
[0054]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Α6,所不同的是,改变磷酸三(2, 3-二 溴丙基)酯的用量使得聚丙烯和磷酸三(2, 3-二溴丙基)酯的质量比为100:5。
[0055]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1。
[0056] 实施例7
[0057]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Α7,所不同的是,改变磷酸三(2, 3-二 溴丙基)酯的用量使得聚丙烯和磷酸三(2, 3-二溴丙基)酯的质量比为100 :8。
[0058]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1。
[0059] 实施例8
[0060]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Α8,所不同的是,改变氨基磺酸的用 量使得聚丙烯和氨基磺酸的质量比为100 :1。
[0061]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1。
[0062] 实施例9
[0063]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Α9,所不同的是,改变氨基磺酸的用 量使得聚丙稀和氨基磺酸的质量比为100 :5。
[0064]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65] 实施例10
[0066]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可降解的纸塑复合袋Α10,所不同的是,将步骤(2)中 的加热温度改为200°C。
[0067]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68] 实施例11
[0069]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可降解的纸塑复合袋All,所不同的是,将步骤(2)中 的加热温度改为250°C。
[0070]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71] 实施例12
[0072] (1)在25°C下,将聚丙烯(重均分子量为90000)、聚乙烯(重均分子量为19000)、 硼酸锌、磷酸三(2, 3-二溴丙基)酯、氨基磺酸、鱼腥草提取物、甘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 硬质酸钠(原料质量比依次为100 :13 :12 :7 :3 :6 :2 :4 :2)混合2h,并在210°C下挤出成型 制得薄膜;
[0073] 将所述薄膜切割、拉丝、编织成塑料层,然后将所述塑料层通过粘结剂粘黏于所述 纸质层的表面上以制得复合纸(纸质层与塑料层的厚度比为1 :1);
[0074] (3)将上述复合纸机加工成阻燃纸塑复合袋A12。
[0075]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76] 对比例1
[0077]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原料中不含有硼酸锌,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 Blo
[0078]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79] 对比例2
[0080]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原料中不含有磷酸三(2, 3-二溴丙基)酯, 制得阻燃纸塑复合袋Β2。
[0081]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82] 对比例3
[0083] 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原料中不含有氨基磺酸,制得阻燃纸塑复合 袋Β3。
[0084]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85] 对比例4
[0086] 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原料中不含有鱼腥草提取物,制得阻燃纸塑复 合袋Β4。
[0087] 该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极限氧指数(w)以及大肠杆菌菌落数(η)见表2。
[0088] 表 1
[0089]
[0090]
[0091]
[0092] 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纸塑复合袋具有好的阻燃性和抗菌性,相对于 A1-A12,B1-B3的极限氧指数明显减低,证明了硼化物阻燃剂、磷酸酯阻燃剂和氨基磺酸,这 三种组分之间有协同作用,并能和其他的组分之间发生作用,使制得的纸塑复合袋具有优 异的阻燃性能。相对于A1-A12, B4的大肠杆菌菌落数目明显增加,证明鱼腥草提取物提高 了该纸塑复合袋的抗菌能力。
[009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 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 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9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95]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 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 一种阻燃纸塑复合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塑复合袋包括塑料层和纸质层,所述塑料 层位于所述纸质层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塑料层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硼化物阻燃剂、磷酸酯阻燃剂、氨基磺酸、鱼腥 草提取物、甘油、增塑剂和稳定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纸塑复合袋,其中,所述聚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 80000-100000,所述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4000-2800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纸塑复合袋,其中,相对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所述聚乙 烯的含量为10-15重量份,所述硼化物阻燃剂的含量为10-15重量份,所述磷酸酯阻燃剂的 含量为5-8重量份,所述氨基磺酸的含量为1-5重量份,所述鱼腥草提取物的含量为5-8重 量份,所述甘油的含量为1-3重量份,所述增塑剂的含量为3-5重量份,所述稳定剂的含量 为1 _3重量份。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纸塑复合袋,其中,所述硼化物阻燃剂选自硼酸锌、 硼酸钙和偏硼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磷酸酯阻燃剂选自磷酸三(2, 3-二溴丙基)酯和 /或磷酸三(2. 3-二氯丙基)酯。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纸塑复合袋,其中,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辛 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稳定剂选自硬质酸钠、硬脂酸钙、硬脂酸钾和环氧树脂中 的一种或多种。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纸塑复合袋,其中,所述纸质层为牛皮纸或玻璃纸。7. -种阻燃纸塑复合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 将聚丙烯、聚乙烯、硼化物阻燃剂、磷酸酯阻燃剂、氨基磺酸、鱼腥草提取物、甘油、 增塑剂和稳定剂混合后挤出成型制得薄膜; (2) 将所述薄膜进行加热并涂覆于纸质层的表面上形成塑料层以制得复合纸;或者将 所述薄膜切割、拉丝和编织成塑料层,然后将所述塑料层通过粘结剂粘黏于所述纸质层的 表面上以制得复合纸; (3) 将所述复合纸机加工成阻燃纸塑复合袋。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100000, 所述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4000-28000。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相对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的含 量为10-15重量份,所述硼化物阻燃剂的含量为10-15重量份,所述磷酸酯阻燃剂的含量为 5-8重量份,所述氨基磺酸的含量为1-5重量份,所述鱼腥草提取物的含量为5-8重量份,所 述甘油的含量为1-3重量份,所述增塑剂的含量为3-5重量份,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1-3重 量份。10. 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硼化物阻燃剂选自硼酸 锌、硼酸钙和硼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磷酸酯阻燃剂选自磷酸三(2, 3-二溴丙基)酯和 /或磷酸三(2. 3-二氯丙基)酯;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 述稳定剂选自硬质酸钠、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所述纸质层为牛皮纸或玻璃纸;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200-250°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纸塑复合袋,该纸塑复合袋包括塑料层纸质层,所述塑料层位于所述纸质层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塑料层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硼化物阻燃剂、磷酸酯阻燃剂、氨基磺酸、鱼腥草提取物、甘油、增塑剂和稳定剂。该阻燃复合袋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同时塑料层中的鱼腥草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杀菌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该纸塑复合袋的抗菌性能。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阻燃纸塑复合袋的方法简便易行,适宜大规模生产。
【IPC分类】C08K5/098, C08K5/521, C08L23/12, B65D30/08, C08K5/12, C08K5/00, C08K5/053, C08K13/02, C08K3/38, C08L23/06
【公开号】CN104890992
【申请号】CN201510276487
【发明人】陈可夏, 陈可亮
【申请人】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