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17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到梯子7的结构。在拔出了销11的状态下,由于杆6贯通设于梯子7的下段部(最下段的梯子部件)的滑槽9,所以梯子7的下段部能够在盖4上滑动。
[0046]接着,针对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在救援时的操作进行说明。在使用者因电梯故障被关在电梯轿厢I内的情况下,在进行救援时工作人员进入升降通道并移动到轿厢I上的时刻,如图3(a)所示,由于没有对盖4进行转动操作,所以救援口 2保持平时的关闭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杆6的两端部安装在设于轿厢I的天花板上设置的固定片13上的引导槽12中,盖4能够绕杆6的轴心转动。
[0047]这样,在工作人员拉起盖4的把手5而使盖4绕杆6的轴心进行转动操作的中途,如图3(b)所示,救援口 2成为稍微打开的状态。此时,如果有在救援口 2打开前不用钥匙就能开锁的锁,则在拉起把手5前需要先开锁的步骤。
[0048]然后,工作人员继续拉起盖4的把手5对盖4进行转动操作而使其立起后,使盖4向垂直上方移动(由于固定片13的引导槽12在垂直上方延伸,因此杆6能够向上方滑动),使与梯子7的下段部(最下段的梯子部件)结合而固定在盖4的局部的凸起件8卡合到作为轿厢I的高强度部位的横梁3时,如图3(c)所示,成为救援口 2的打开完成的状态。SP,此处为了打开救援口 2而对盖4进行转动操作直至成为足够的角度立起后,进一步地将盖4沿着固定片13的引导槽12拉起,来将凸起件8的弯曲部卡合到横梁3上。
[0049]横梁3如果采用H形钢或U形钢并以图1和图3 (a)?(C)所示的状态设置,则只需钩挂住凸起件8的前端部分的弯曲部而形成卡合状态就可以原样地使用,而如果是除此之外的形状的结构,则变更为能够钩挂住凸起件8的前端部分的形状或者利用链条或其它固定工具固定卡合位置即可。关键是,只要凸起件8相对于横梁3的卡合位置的卡合状态为不松动的稳定状态,即可保持当前状态地转到梯子7的拉出展开,而如果为不稳定的状态,则优选根据需要利用固定工具固定卡合位置而使其卡止。
[0050]于是,将梯子7放下的准备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图2所示的销11从孔10中拔出。此外,参照图4?图5(a)、(b),这里的梯子7是折叠三段梯子部件而构成的,在上段部的梯子部件的下端、中段部的梯子部件的上端和下端两处、下段部的梯子部件的上端设有长孔14,梯子部件之间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连结部件15连结。这里例示了将梯子7的梯子部件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连结部件15连结的情况,但是只要连结部件15不从梯子部件的长孔14脱落,也可用其它部件代替。
[0051]如图5(a)、(b)所示,梯子7在销11从孔10拔出后,梯子部件之间的拘束被解除而能够容易地拉出展开向轿厢I内放下。在此,在拉出展开梯子7将其向轿厢I内放下时,梯子7自身在大致垂直方向被放下,在结构上期望其前端部分为相对于轿厢I的地板刚好不接触的尺寸。在该状态下,被关在轿厢I内的使用者(乘客)使用梯子7经由救援口 2移动到轿厢I上,之后经升降通道逃出到建筑物的楼层中。
[0052]上述结构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中,使用者上下梯子7时被施加载重的负载部位仅为梯子7、凸起件8和横梁3。由于盖4是能够通过杆6使梯子7滑动的结构,因为不被施加载重。
[0053]轿厢I内的使用者的救援结束后,工作人员按相反的步骤进行收纳操作。具体而言,工作人员折叠梯子7,通过如图2所示的方式在梯子部件的端部抵接凸起件8的立起部位而被定位的状态下将销11插入孔10中,来收纳在盖4的外侧,之后解除凸起件8的前端部的卡合,使盖4沿着固定片13的引导槽12下降到杆6的两端部抵接下方边缘的位置后,按压把手5对盖4进行转动操作,在救援口 2完全关闭的时刻收纳操作结束。此外,假如在工作人员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将折叠了的梯子部件的下部收拢并用手按住的同时解除凸起件8的前端部的卡合直至对盖4进行转动操作的步骤的情况下,将销11插入孔10的步骤可在之后进行。此外,如果这里也有在救援口 2关闭后不用钥匙即能够锁上的锁,则在按下把手5关闭救援口 2后,最后进行上锁的操作。
[0054]总之,根据实施例1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为如下结构:对拉出展开救援用梯子7将其向轿厢I内放下的操作进行辅助的辅助机构,平时以在内侧关闭在轿厢I的天花板的规定位置设置的救援口 2的方式安装在天花板上,并且以将梯子7安装在外侧的旋转式的盖4为基本结构,在救援时对盖4进行向外侧的转动操作而开启救援口 2后,将从凸起件8的立起部弯曲延伸的前端部钩挂在作为设于轿厢I外侧的高强度部位的横梁3上而形成卡合状态(根据需要也可以以使前端部卡止的方式进行固定),之后通过救援口 2拉出展开梯子7将其向轿厢I内放下,其中上述凸起件8与梯子7的端部结合而固定在盖4的局部上。
[0055]因此,在救援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从打开了的救援口2观察轿厢I内的情况后,拉出展开梯子7将其沿大致铅直方向放下到轿厢I内,在救援后拉起折叠梯子7,此时避免了在救援口 2打开时梯子7或辅助机构的结构部件接触轿厢I内的使用者(乘客)的危险性,能够不受阻碍地升降梯子7。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实施特别的机械强度强化措施的情况下高安全性地救援被关在电梯轿厢I内的使用者的可靠性优良。
[0056]此外,所述实施例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中,为了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稳定的机械强度,对在拉出展开梯子7时在大致铅直的方向放下而前端部不接触地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如果例如存在梯子7成大致垂直方向时难以攀登的意见(实用方面由于轿厢I的天花板高度并不太高,即使有不便攀登的使用者,工作人员也可通过伸手帮助等方法来应对),则通过使盖4立起时在盖4与横梁3之间设置硬质橡胶等倾斜的部件等方法或者调整凸起件8的卡合位置的形状等方法,能够使梯子7以稍微倾斜的方式放下,因此这种情况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申请的技术范围内。
[0057]此外,在实施例中采用拉出展开了梯子7时不接触轿厢I的地板的尺寸,但是也可以对梯子7的伸缩式结构进行变更,例如采用如下结构也可以使梯子7为接触轿厢I的地板的长尺寸类型,上述结构是:在长孔14上设置有在梯子7的梯子部件完全拉出展开的状态下使连结部件15从长孔14的延伸方向倾斜向下滑动并卡止的卡止用槽,由此能够以在拉出展开时梯子部件不相互滑动的方式进行卡止。
[0058]进一步,在实施例中说明了梯子7设置在盖4的外侧的结构,但是只要能够处于折叠状态下稳定地固定梯子部件,也可安装在为轿厢I内的盖4内侧。但这种情况下由于美观原因而不优选使梯子7露出,因此在采用如下结构的情况下是有效的,即:在轿厢I内利用照明器具等覆盖隐藏梯子7,工作人员从轿厢I的天花板打开盖4并使照明器具从救援口2滑动到天花板侧的其它位置来开启救援口 2。
[0059]这样,本发明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由于可不受梯子7的细部结构限制地进行应用,因此并不限定于实施例中公开的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是将平时折叠的救援用梯子和在使用者被关在电梯轿厢内时的救援时对展开该梯子将其向该轿厢内放下的操作进行辅助的辅助机构设置于该轿厢而构成的,所述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辅助机构,以平时关闭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天花板的规定位置的救援口的方式安装在该天花板上,并且包括在外侧安装了所述梯子的旋转式的盖,在进行救援时,在将该盖向外侧打开来开启该救援口后,将从卡合部件的立起部弯曲延伸的前端部钩挂在设于该轿厢外侧的高强度部位而形成卡合状态,之后通过该救援口展开该梯子将其向该轿厢内放下,其中所述卡合部件与该梯子的端部结合而固定在该盖的局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在外侧的中央部分以折叠状态安装有所述梯子,且在该梯子附近的一端侧具有供拉起操作用的把手,并且在该把手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作为旋转轴的杆插通设于该梯子下段部的滑槽而贯通侧壁, 所述辅助机构包括: 作为所述卡合部件的一对凸起件,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立起部与所述梯子的下段部的端面结合而固定设置在所述盖的所述把手附近位置的局部上,并且在利用该把手对该盖进行拉起操作而使其绕所述杆的轴心转动而立起时通过从该立起部弯曲延伸的所述前端部钩挂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高强度部位来进行卡合; 固定片,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天花板外侧并且具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安装了所述杆的向外侧突出的两端部,在利用所述把手进行所述盖的拉起操作时对该盖绕该杆的轴心的转动和该杆的该两端部向上方的移动进行引导;和 长孔,在使所述盖立起并由所述一对凸起件的所述前端部卡合到所述高强度部位时其使将所述梯子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多个梯子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辅助机构包括插入到贯通所述梯子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多个梯子部件的在所述一对凸起件侧的至少一侧端部附近的部位的孔中的固定用销,并且在救援时,在使所述盖立起并由所述一对凸起件的所述前端部卡合到所述高强度部位后,通过将该销从该孔拔出而使该多个梯子部件展开。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实施特别的机械强度强化措施的情况下高安全性且适当地救援被关在电梯轿厢内的使用者的电梯用救援辅助装置。该救援辅助装置中,对展开救援用梯子将其向轿厢内放下的操作进行辅助的辅助机构具有如下结构:以平时在内侧关闭在轿厢的天花板的规定位置设置的救援口的方式安装在天花板上,并且包括在外侧安装了梯子的旋转式的盖,在救援时在对盖向外侧进行转动操作而开启救援口后,将从凸起件的立起部弯曲延伸的前端部钩挂在设于轿厢外侧的高强度部位而形成卡合状态,之后通过救援口展开梯子将其向轿厢内放下,其中凸起件与梯子的端部结合而固定在盖的局部上。梯子在从孔拔出销后,梯子部件之间的拘束被解除而易于展开。
【IPC分类】B66B11/02, B66B5/00
【公开号】CN105035896
【申请号】CN201510181303
【发明人】高田翔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