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吊电梯桥厢弹力安保扶手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6435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不同高度上装设有数个底坐出)。数个壁坐
(7)的后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底坐(6)上。在各厢壁(2)、底坐¢)、壁坐(7)的连接形式中可知:在不设底坐(6)的情况下、壁坐(7)的后端也可以直接与厢壁(2)或与厢壁(2)的加强骨架连接。在各臂坐(7)前端的臂体上开设一贯通左右的轴孔(8)。在同一块厢壁(2)的壁体上所设的壁坐(7)以两只或两只以上为一组。扶手(9)首选平行延长的杆体造形、也可以是其它可以用手握拉的造形。在扶手(9)不同部位向下延升出的数个凸出臂、称为:活动臂(10),活动臂(10)即可以是图中显视的臂形、也可以是其它形体。扶手(9)与活动臂(10)可以统称:活动扶手。在各活动臂(10)下部末端臂体上开设一贯通左右的轴孔洞
(11)。每组壁坐(7)上连接一组活动扶手,据体连接方法是:使各组壁坐(7)的前部所设轴孔(8)处的左侧或右侧与各相应活动臂(10)末端的轴孔洞(11)处对应切合后在两者对应切合的轴孔⑶与轴孔洞(11)内共串一只轴销(12),显然在轴销(12)的串连下、壁坐(7)与活动壁(10)互成为连杆式轴连体。根据图1-4所示在壁坐(7)与活动臂(10)相互切合一侧的上夹角(13)处所属壁坐(7)的前上侧的部位上设一限转件(14),限转件(14)的做用是:限制活动臂(10)与壁坐(7)的上夹角(13)处的夹角大与90度以上,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两者之间上部的夹角以100 120度最佳,当然两臂上部夹角大与90度以上或略小与90度的其它夹角度数也不受限制。从以上论说中可知:限转件(14)只是对活动臂(10)起限转作用,显然限转件(14)只要能对活动臂(10)与壁坐(7)起到上限定位的作用、限转件(14)的安装部位是不受限制的,它即可以安装在壁坐(7)的某个部位也可以安装在活动臂(10)的某个部位。壁坐(7)的构形即可以是较长的臂体状也可以是较短的坐体状,可见只要它能与活动臂(10)实现合理的转动连接它的结构造形是可以多样化的。在轴销(12)上所串装的回弹件(15)所延升出的静簧挂(16) —端以返向回弹的行式作用在厢壁(2)或壁坐(7)上、另一端动簧挂(17)也以返向回弹的行式作用在活动臂(10)上。回弹件(15)首选扭转弹簧,也可以是拉簧、弹簧、或其它具有回弹功能的弹性物件。这些弹性物件与厢壁(2)、壁坐(7)、活动臂(10)、轴销(12)实现互动连接的结构造形可以是多样性的。以上部件互连后所形成的构造体就是:壁弹扶手。根据图1-6所示、在桥厢(I)内厢顶(3)的不同部位上装设有数个弹性缓冲构体(18),弹性缓冲构体(18)中用与产生弹性作用的部件首选单一性弹性构体中的:多叠平面涡卷弹簧。多叠平面涡卷弹簧的结构是:就是用组成簧体的条状物在同一个平面上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经多次轮回涡卷缠绕后仍用同一根条状物在以经缠绕好的平面涡卷弹簧上以叠加的行式重复进行多卷轮回涡卷缠绕,以此重复多次就是多叠平面涡卷弹簧。在图1-6中所示的是两层叠加的多叠平面涡卷弹簧的结构。多叠平面涡卷弹簧的优点是:拉升距离长、回缩幅度大、占用空间小。在每个弹性缓冲构体
(18)的下部各设一连接件(19),连接件(19)的造形首选图中显视的环形、然而就是用其它构造的连接件只要达到能与吊扶手(20)合理连接均可。吊扶手(20)首选图中显视的平行延长的杆体造形、也可以是其它可以用手握拉的造形。吊扶手(20)以装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件(19)上为最佳。上述相应部件互连后组成吊弹扶手。以上两种扶手共称:垂吊电梯桥厢弹力安保扶手,简称:弹保扶手。
[0020]根据图7所示:弹性缓冲构体(18)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回弹功能的弹性构体(21)与其它相应互动件(22)进行互动组合后而行成互动缓冲构体(23)。图7中显示的是:弹性构体(21)即:锥形弹簧与互动件(22)进行互动组合而行成的互动缓冲构体(23),显然此弹性构体(21)的结构不限与图中显示的锥形弹簧、还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弹性构体。在弹性构体(21)不受图中结构限制的情况下、显然与它互动的互动件(22)的结构相应也不受图中结构的限制而可以呈多样性。
[0021]根据图8-9所示:做为设在厢壁(2)上的壁弹扶手、也可以是用不同构体的扶手
(10)直接与具有上下弯弹功能的单纯性弹性构体即:弹弯臂(24)连接后组成具有弯弹功能的壁弹扶手。弹弯臂(24)的结构造形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图8、9中显视的是螺旋拉伸弹簧式弹弯臂(24)直接与厢壁(2)和扶手(9)组成的壁弹扶手在待实施和实施缓冲后的构体造形。此构体中各部件的互动结构也可以是多样性的、不受例图8、9的构造限制。
[0022]显然根据以上各部件相继互连的程序与互连后组成的构体造形可知:弹保扶手对乘员实施缓冲的具体过程。电梯桥厢(I)在电梯井内正常运作的情况下、身处桥厢(I)内的乘员会下意识的就近手握扶手(9)或吊扶手(20)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与站立的稳定性和缓解疲捞。在电梯轿厢(I)意外失控疾速下坠之时、身处轿厢(I)内的乘员为缓解惯性损伤身体本能的返应是:原本握在臂弹扶手或吊弹扶手上的手此时下意识的在瞬时做到双手紧握相应的扶手,双肘臂用力弯曲、双腿用力微弯、双脚翘根、脚尖微蹬地板(4)的防护动作。在轿厢(I)落地的瞬间在人体自身下坠惯性的冲击下乘员在接受弹保扶手缓冲的过程是:人们双手继续握在相应的扶手上在保正了身体稳定性的情况下双肘被拉直、原本上翘的后脚根蹲落在地板(4)上、双腿被弯曲、至使躯干下蹲。可见:这一身体姿势的变化是在人们双手衣托相应扶手的情况下做到的,显然在各弹保扶手的做用下缓减了人体很大的下坠惯性,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应扶手的牵拉出现了两种运作过程:(一).如果是底层楼坠落的桥厢(I)、由与桥厢(I)坠落距离短、下坠惯性小,上述乘员身姿的变化写同步下坠的轿厢(I)同时达到了缓停的目得,而人体下坠惯性的力度未能向下拉升两扶手而使两扶手仍保持原有状态,而人们姿体的变化如上所述。(二).如是高层楼坠落的桥厢(I)、由与桥厢(I)坠落距离长、下坠惯性大、乘员与下坠轿厢(I)同步到达电梯井底在桥厢(I)停止下坠的情况下而此时出现在人体的现象切是:人们以做上述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使双手牵拉相应扶手后出现躯干下蹲的情况下、身体仍有很大的下坠惯性未被缓减,但此时人体四肢可做缓冲的机能以丧失至使下坠惯性产生的力道全部作用在了双手紧握的相应扶手上,固然人体的剩余惯性就会向下拉升相应扶手而消减剩余惯性,这一拉升的现象表现在壁弹扶手与吊弹扶手上的两种拉升过程分别是:①.以壁弹扶手实施的缓冲过程是:以桥厢(I)的所属部件厢壁(2)、地板(4)及厢壁(2)上所设的底坐(6)为总支承体,以设在底坐(6)上的壁坐(7)末端轴孔⑶内串装的轴销(12)为旋转支承点。而人体剩余惯性通过双手传导在扶手(9)上对其行成了一个向下的牵动力使扶手(9)以它下部活动臂(10)末端轴孔洞(13)内串装的轴销(12)为旋转支承点,以从上到下的方向进行环半弧旋转。扶手(9)旋转时串装在轴销(12)外的回弹件(15)即:图中所视的扭转弹簧延升出的静簧挂(16)、动簧挂(17)分别以返向互弹的行式作用在厢壁(2)与活动臂(10)上,显然厢壁
(2)是固定不动的、这种情况下:回弹件(15)的扭弹力通过动簧挂(17)全部传导在活动臂
(10)上了、这就对扶手(9)行成了向上的弧形返弹力,在这个弧形返弹力的阻碍下很大成度上抵消了扶手(9)向下的旋转速度,可见扶手(9)是在缓慢旋转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乘员上有双手牵拉扶手(9)的缓冲、下有乘员双脚蹬踏地板(4)的支撑、显然对乘员实施了双向安全缓冲。另外乘员双手牵拉活动扶手的情况下、保证了身体下坠时的稳定性,固然实现了地板(4)对脚部的稳定支撑做用。②.以吊弹扶手实施的缓冲过程是:以桥厢(I)的所属部件厢顶(3)、地板(4)为总支承体。人体剩余惯性力通过双手传导在吊扶手(20)上、吊扶手(20)又把力通过连接件(19)传导在了弹性缓冲构体(18)上、而弹性缓冲构体(18)的上部固定在具有支撑定位作用的厢顶(3)上,显然弹性缓冲构体(18)即:图1-5中所视的多叠平面涡卷弹簧在厢顶(3)的上撑和吊扶手(20)的下拉作用下最终被垂直向下拉升,而拉升产生的返作用力又传导在人身上缓解了人体的下坠速度、使人体实现了:上有双手牵拉吊扶手(20)、下有双脚蹬踏地板(4)的双向安全缓冲过程。乘员双手牵拉吊扶手(20)的情况下、保证了身体下坠时的稳定性,固然实现了地板(4)对脚部的稳定支撑做用。
[0023]根据以上内容所述:弹保扶手中的壁弹扶手是垂吊电梯桥厢⑴内各厢臂⑵上设置的专用扶手。
[0024]做为壁弹扶手中的壁坐(7)在不设底坐(6)的情况下、壁坐(7)的后端也可以直接与厢壁(2)或与厢壁(2)的加强骨架连接,壁坐(7)的构形即可以是较长的臂体状也可以是较短的坐体状,可见只要它能与活动臂(10)实现合理的转动连接它的结构造形是可以多样化的。
[0025]做为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