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0098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检测部81是由发光的发光部84以及接收发光部84的光的受光部85构成的光传感器。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通过连结部86来连结。而且,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以在其之间夹有连结部86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而且,第一检测部81以使在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设于升降通道110的建筑物侧门套180的方式安装于轿厢侧门套121。
[0048]当后述的遮挡片28、48、68插入到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时,第一检测部81向控制部4输出检测信号。而且,控制部4根据位置检测部80中的第一检测部81、第二检测部82以及第三检测部83中的哪一个检测部的光受到遮挡而检测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哪一个楼层。
[00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说明了将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部的数量设为三个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检测部至少为两个以上即可,并且也可以将检测部设为四个以上。
[0050]在此,对于本例的位置检测部80中的电梯轿厢120的停靠楼层的识别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0051]如图3A所示,在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普通楼层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部81和第三检测部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后述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遮挡片4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识别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普通楼层。
[0052]如图3B所示,在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高楼层的情况下,在第二检测部82和第三检测部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后述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的遮挡片
2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识别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高楼层。
[0053]另外,如图3C所示,在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低楼层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部81和第二检测部82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后述的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的遮挡片6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识别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低楼层。
[0054]在此,对电梯而言,在电梯轿厢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经过的情况下需要使电梯轿厢安全地停靠。因此,在现有的电梯中,除位置检测部之外,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梯轿厢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经过的情况的、由凸轮与按压开关构成的机械式的限位开关。然而,在现有的电梯中,不仅因使用限位开关而增加部件件数,在升降通道内还需要配置限位开关的空间。
[0055]与之相对,本例的电梯1通过位置检测部80来检测电梯轿厢120的经过。具体来说,如图3D所示,在电梯轿厢120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经过的情况下,在所有的检测部81、82、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或者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的遮挡片28、6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检测出电梯轿厢120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的规定的停靠位置经过的情况,从而使电梯轿厢120停靠。
[0056]如此,本例的电梯1通过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模式,不仅能够识别电梯轿厢120停靠的位置,还能够识别电梯轿厢120从规定的停靠位置经过的情况。由此,不需要在位置检测部80、遮挡构件20、40、60之外设置限位开关,能够减少电梯1的部件件数。另外,通过删除限位开关而在升降通道110内产生空间,能够配置其它设备。
[00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的电梯1中,作为位置检测部80中的电梯轿厢120的停靠楼层以及经过状态的识别方法,说明了图3A?图3D所示的模式,但是不限于此,能够根据检测部的数量与遮挡片的数量、检测模式而进行各种设定。例如,也可以在电梯轿厢120停靠于普通楼层、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时,仅向三个检测部中的一个检测部插入遮挡片。另夕卜,也可以在电梯轿厢120从规定的停靠位置经过时,向三个检测部中的任意两个检测部插入遮挡片。
[0058]接下来,参照图4?图8,针对设置在普通楼层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进行说明。
[0059]图4是表示从升降通道侧观察普通楼层中的出入口 202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图8表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图5是分解立体图,图6是主视图,图7是侧视图,图8是俯视图。
[0060]如图4所示,在出入口 202的上部设有建筑物侧门套180。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经由固定螺栓91而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部。而且,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从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端部沿着升降方向朝向上方竖立设置。
[0061]如图5所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具有保持托架41、安装在保持托架41上的遮挡板42、安装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的固定托架43、以及调整构件44。如图4所示,固定托架43借助固定螺栓91以及固定螺母92而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
[0062]固定托架43的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剖开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另外,固定托架43具有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的固定板51、与固定板51对置的支承板
52、以及将固定板51与支承板52连接起来的连接板53。
[0063]在固定板51上设有供固定螺栓91的螺纹部91a贯穿的贯通孔51a。贯通孔51a的开口直径设定得比固定螺栓91的螺纹部91a的直径大,且设定得比固定螺栓91的头部91b的外径小。另外,在固定板51的端部处,连接板53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进行弯曲,且与固定板51的端部连续。
[0064]在连接板53中的与连接于固定板51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支承板52朝向与固定板51相同的方向弯曲,且与连接板53中的与连接于固定板51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续。而且,支承板52在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上与固定板51对置。在支承板52上设有供连接螺栓93贯穿的固定孔52a。
[0065]另外,在固定板51以及支承板52中的与连接于连接板53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一面开口的开口部54。连接板53与开口部54对置。如图8所示,固定托架43以形成在固定板51与支承板52之间的开口部54朝向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
[0066]如上所述,在固定板51上设置的贯通孔51a的直径开口为比固定螺栓91的螺纹部91a的直径大。由此,如图7以及图8所示,由于能够使固定托架43在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端部处沿水平方向略微移动,因此能够对固定托架43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0067]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固定托架43中的支承板52上固定有保持托架41。
[0068]如图5所示,保持托架41的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剖开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L字状。保持托架41具有形成为长方形的载置板45和形成为长方形的保持板46。
[0069]在载置板45上形成有供连接螺栓93贯穿的贯通孔45a。载置板45载置在固定托架43的固定板51上,且通过连接螺栓93以及连接螺母94来固定在固定板51上。
[0070]保持板46从载置板45的短边方向上的一端部大致垂直地弯曲,且与载置板45的短边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续。而且,如图7所示,当将遮挡构件40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时,保持板46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延伸。此时,保持板46从载置板45中的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竖立设置。即,保持托架41配置为,使保持板46从建筑物侧门套180朝向在升降通道110内升降的电梯轿厢120侧而远离壁面。由此,能够在保持板46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形成空间Q1。因此,即便在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上配置有用于固定建筑物侧门套180的固定构件124、各种构件,也能够防止遮挡构件40与固定构件、各种构件发生干涉。
[007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保持板46设置在载置板45中的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供用于固定保持托架41的连接螺栓93贯穿的贯通孔45a配置在保持板46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因此,优选的是,在将固定托架43固定于建筑物侧门套180之前,将保持托架41预先固定在固定托架43上。
[0072]另外,固定托架43中的开口部54朝向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即电梯轿厢120侧。因此,当使用固定螺栓91以及固定螺母92将固定托架43固定时,作业者能够从开口部54侧将手插入到固定板51与支承板52之间。由此,不需要插入到保持板46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就能够从电梯轿厢110侧容易地将固定托架43以及保持托架41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0073]另外,如图5所示,在保持板46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46a。多个安装孔46a沿着保持板46的长边方向形成。而且,在多个安装孔46a中贯穿安装螺钉95。另外,遮挡板42使用安装螺钉95以及安装螺母96而安装在保持板46上。
[0074]遮挡板42的沿着水平方向剖开的形状形成为U字状。遮挡板42具有两个遮挡片48和将两个遮挡片48连结起来的长方形的连结片49。两个遮挡片48从连结片49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大致垂直地朝向相同的方向弯曲。如图3A所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两个遮挡片48的间隔被设定为,与位置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