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211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属于矿井提升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调绳离合器是矿井提升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作用是将游动卷筒从主轴上脱开或者连接,使游动卷筒与固定卷筒同步转动或者做相对运动,以便调节绳长或更换水平。
[0003]调绳离合器中的齿块是整个调绳离合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在调绳轮毂的滑槽中滑动是否顺畅将影响到整个调绳离合器的工作性能。现有的调绳离合器中,由于齿块自身结构的原因,齿块的润滑往往是通过在轮毂的滑槽中加注润滑油或者黄油,采用这种方式润滑,润滑效果差,润滑油或者黄油容易损耗,需要定期加注润滑油或者黄油,润滑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改变调绳离合器中齿块的传统润滑方式,提高润滑效果,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包括本体,在本体前端设置有轮齿,后端设置有用于和连杆连接的双耳,在本体内部设置有横孔从左侧面中心位置贯穿至右侧面,在本体正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进油口并连通至横孔,在进油口左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孔,在进油口右侧设置有第二竖直孔,所述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分别由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并分别与横孔相交。
[0006]优选的,在本体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中部左出油口连通至第一竖直孔,在本体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中部右出油口连通至第二竖直孔。
[0007]优选的,在本体正面左上角位置处设置第三竖直孔,在本体正面右上角位置处设置第四竖直孔,所述第三竖直孔和第四竖直孔分别由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第二竖直孔、第三竖直孔、第四竖直孔三者的上、下孔口通过设置在本体的上、下表面的T型槽连通。
[0008]进一步的,在本体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上部左出油口连通至第三竖直孔,在本体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上部右出油口连通至第四竖直孔。
[0009]优选的,在本体正面左下角位置处设置第五竖直孔,在本体正面右下角位置处设置第六竖直孔,所述第五竖直孔和第六竖直孔分别由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第一竖直孔、第五竖直孔、第六竖直孔三者的上、下孔口通过设置在本体的上、下表面的T型槽连通。
[0010]进一步的,在本体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下部左出油口连通至第五竖直孔,在本体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下部右出油口连通至第六竖直孔。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调绳离合器轮毂的滑槽中安装完毕后,将润滑油油管连接至本体上的进油口,润滑油从横孔的两端流出即可实现对齿块两个侧面进行润滑,与此同时润滑油还从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的两端流出,可以对齿块的上、下表面进行润滑。另外,横孔、第一竖直孔以及第二竖直孔可以贮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保证了齿块的良好润滑。
[0012]2、本发明中,在润滑过程中,润滑油从第二竖直孔的两端经过T型槽流至第三竖直孔以及第四竖直孔,与此同时,润滑油还从第一竖直孔的两端经过T型槽流至第五竖直孔以及第六竖直孔,由于T型槽设置在本体的表面上,润滑油在T型槽位置处流出可以大面积对齿块的上下表面进行润滑,保证整个齿块的润滑效果。
[0013]3、本发明中,在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油口并连同至相应的竖直孔,可以实现对齿块左、右两个侧面的良好润滑,提高了齿块的整体润滑效果。
[0014]4、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润滑效果好,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线框结构透视图;
图7为本调绳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轮齿;3、双耳;4、横孔;5、进油口;6、第一竖直孔;7、第二竖直孔;8、中部左出油口;9、中部右出油口; 10、第三竖直孔;11、第四竖直孔;12、T型槽;13、上部左出油口; 14、上部右出油口; 15、第五竖直孔;16、第六竖直孔;17、下部左出油口; 18、下部右出油口; 19、轮毂;20、连杆;21、移动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包括本体I,在本体I前端设置有轮齿2,后端设置有用于和连杆连接的双耳3,在本体I内部设置有横孔4从左侧面中心位置贯穿至右侧面,在本体I正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进油口 5并连通至横孔4,在进油口 5左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孔6,在进油口 5右侧设置有第二竖直孔7,所述第一竖直孔6和第二竖直孔7分别由本体I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并分别与横孔4相交。在本体I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中部左出油口 8连通至第一竖直孔6,在本体I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中部右出油口 9连通至第二竖直孔7。
[0017]在本体I正面左上角位置处设置第三竖直孔10,在本体I正面右上角位置处设置第四竖直孔11,所述第三竖直孔10和第四竖直孔11分别由本体I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第二竖直孔7、第三竖直孔10、第四竖直孔11三者的上、下孔口通过设置在本体I的上、下表面的T型槽12连通。
[0018]在本体I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上部左出油口 13连通至第三竖直孔10,在本体I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上部右出油口 14连通至第四竖直孔11。
[0019]在本体I正面左下角位置处设置第五竖直孔15,在本体I正面右下角位置处设置第六竖直孔16,所述第五竖直孔15和第六竖直孔16分别由本体I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第一竖直孔6、第五竖直孔15、第六竖直孔16三者的上、下孔口通过设置在本体I的上、下表面的T型槽12连通。
[0020]在本体I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下部左出油口 17连通至第五竖直孔15,在本体I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下部右出油口 18连通至第六竖直孔16。
[0021]如图7所示,齿块安装在调绳离合器的轮毂19的滑槽中,连杆20的一端铰接在本体I的双耳3上,另一端铰接在移动毂21上,移动毂21在轴向来回运动进而带动连杆20使得齿块在滑槽中来回滑动。齿块安装完毕后,将润滑油油管连接至本体I的进油口 5,即可实现齿块的自动润滑,无需人工在滑槽中加注润滑油或者黄油。
[002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包括本体(I),在本体(I)前端设置有轮齿(2),后端设置有用于和连杆连接的双耳(3),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内部设置有横孔(4)从左侧面中心位置贯穿至右侧面,在本体(I)正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进油口(5)并连通至横孔(4),在进油口(5)左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孔(6),在进油口(5)右侧设置有第二竖直孔(7),所述第一竖直孔(6)和第二竖直孔(7)分别由本体(I)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并分别与横孔(4)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中部左出油口(8)连通至第一竖直孔(6),在本体(I)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中部右出油口(9)连通至第二竖直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正面左上角位置处设置第三竖直孔(10),在本体(I)正面右上角位置处设置第四竖直孔(II),所述第三竖直孔(10)和第四竖直孔(11)分别由本体(I)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第二竖直孔(7)、第三竖直孔(10)、第四竖直孔(11)三者的上、下孔口通过设置在本体(I)的上、下表面的T型槽(1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上部左出油口(13)连通至第三竖直孔(10),在本体(I)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上部右出油口(14)连通至第四竖直孔(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正面左下角位置处设置第五竖直孔(15),在本体(I)正面右下角位置处设置第六竖直孔(16),所述第五竖直孔(15)和第六竖直孔(16)分别由本体(I)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第一竖直孔(6)、第五竖直孔(15)、第六竖直孔(16)三者的上、下孔口通过设置在本体(I)的上、下表面的T型槽(1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左侧面设置有多个下部左出油口(17)连通至第五竖直孔(15),在本体(I)右侧面设置有多个下部右出油口( 18)连通至第六竖直孔(16)。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调绳离合器齿块,包括本体(1),在本体(1)内部设置有横孔(4)从左侧面中心位置贯穿至右侧面,在本体(1)正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进油口(5)并连通至横孔(4),在进油口(5)左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孔(6),在进油口(5)右侧设置有第二竖直孔(7),所述第一竖直孔(6)和第二竖直孔(7)分别由本体(1)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并分别与横孔(4)相交。本发明的润滑方式为将润滑油油管连接至本体上的进油口,润滑油从横孔的两端流出即可实现对齿块两个侧面进行润滑,与此同时润滑油还从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的两端流出,可以对齿块的上、下表面进行润滑。
【IPC分类】B66B7/06, B66B15/00
【公开号】CN105668395
【申请号】CN201610233392
【发明人】李家春, 曹纪超, 元伟, 胡捷, 何雪, 解园园
【申请人】贵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