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捻管部件及具备其的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131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解捻管部件及具备其的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的解捻管部件和具备其的接头装置。第1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被设置于将一对纱线(YA、YB)的纱端彼此接合的接头装置(10)。第1解捻管部件用沿轴向连接的解捻管(41、43)的内周面(41a、43a)形成用来解开纱端的捻的解捻空气流动的解捻空气流路(46)。
【专利说明】
解捻管部件及具备其的接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解捻管部件和具备其的接头装置。【背景技术】
[0002]当今,已知具备将上游侧纱线的纱端与下游侧纱线的纱端接头的接头装置的络纱单元等的纱线卷绕机。在将上游侧纱线的纱端与下游侧纱线的纱端接头的情况下,将两根纱端分别吸引到解捻管部件中,通过在解捻管部件中给纱端喷吹压力气流(圧力気流),开松构成纱端的纤维。
[0003]具备这样的解捻管部件的接头装置公开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2-2202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190853号公报)中。专利文献1的接头装置中将柔性管 62连接到解捻管部件61中与吸引纱端的端部相反一侧的后端上,将吸引到的碎纱等送出到机体的后方一侧。专利文献2的接头装置也同样将气流引导软管89安装到解捻管部件82的后端,将喷射到解捻管部件内的压缩空气产生的气流向配置在机体后方的吸尘器80引导。
[0004]无论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接头装置还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接头装置,都在解捻管部件61、82的后端安装有软管62、89。另外,该软管是为了形成用来回收解捻碎纱的路径而设置的,在该软管内不进行纱端的解捻。安装软管的解捻管部件62、89通过承载盒(专利文献1中为组块50)等而安装到接头装置的主体部上。此时,为了确保承载盒中内插解捻管部件的内插部与解捻管部件的密封性,解捻管部件的形状上要求高的精度。轴向(长度方向)上的解捻管部件的长度越长,维持形状精度越难,尤其用陶瓷形成的解捻管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以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的解捻管部件以及具备其的接头装置为目的。
[0006]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为设置在将一对纱端彼此接合的接头装置中的解捻管部件, 利用沿轴向连接的多个筒状部件的内周面形成用来解开纱端的捻的解捻空气流动的解捻空气流路。
[0007]该解捻管部件中由于用沿轴向(长度方向)连接的多个筒状部件形成,因此与沿轴向作为一个筒状部件形成的相比一个个筒状部件的长度短。由此,容易维持筒状部件的形状精度,能够提高筒状部件的成品率。结果,能够提高连接这些筒状部件而形成的解捻管部件的成品率。
[0008]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的多个筒状部件中也可以包含不同材质的筒状部件。
[0009]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筒状部件也可以利用陶瓷、金属或树脂形成。[〇〇1〇]这些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由于每个筒状部件能够选择各种各样的材质,因此能够例如针对纱种等选择配置在吸引纱线一侧的部位的筒状部件的材质等,能够针对目的制造最合适的解捻管部件。
[0011]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沿轴向连接的多个筒状部件在轴向上的全长为20mm以上、80mm以下。
[0012]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多个筒状部件为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在第1解捻管形成有用来引进需要解捻的纱线的纱线导入部、用来导入解捻空气的第1解捻空气导入部、以及用来排出解捻空气的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在第2解捻管形成有连接在第1解捻管的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的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的内径大于等于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的内径。[〇〇13]该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能够降低吸引到的纱线钩挂在阶梯上。并且,如果使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的内径和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的内径为相同的直径,由于不仅能够抑制吸引到的纱线的钩挂,还能够使解捻空气的流动不紊乱,因此能够提高纱端的解捻性。
[0014]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也可以第1解捻管用陶瓷形成,第2解捻管用树脂形成。
[0015]配置在接头装置的解捻管部件中要求维持用来引进要解捻的纱线的纱线导入部附近的形状精度。这是因为会给吸引到的纱端的解捻性带来影响。该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由于形成纱线导入部的第1解捻管用陶瓷形成,因此能够维持形状精度。并且,由于形状精度的维持与第1解捻管相比不那么要求的第2解捻管用树脂形成,因此能够抑制解捻管部件的制造成本。
[0016]在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第1解捻管与第2解捻管相比也可以在轴向上短。
[0017]由于陶瓷具有耐机械性冲击弱的特性,因此在第1解捻部材用陶瓷形成的情况下, 第1解捻管容易破损。但是,该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由于使用陶瓷形成的第1解捻管为比用耐机械性冲击相对强的树脂形成的第2解捻管在轴向上短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第1解捻管的破损。
[0018]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也可以在第2解捻管中的解捻空气流路中形成朝与连接第 1解捻管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内周面的内径扩大的锥形部。
[0019]该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解捻空气的流动良好,能够提高纱端的解捻性。并且,由于形成锥形部的筒状部件轴向上的长度相对短,因此锥形部的形成变得容易。
[0020]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也可以通过嵌合、压入、螺纹结合、 粘接、烧结或镶嵌成型(英文:1nsert molding)连接。
[0021]该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能够将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在轴向上容易地连接。
[0022]本发明的解捻管部件中多个筒状部件为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第1解捻管和第2 解捻管的外径也可以互不相同。
[0023]该结构的解捻管部件中通过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的外径不同,能够构成为在轴向上外径具有阶梯的解捻管部件。由此,在例如固定到接头装置等中组装的情况下,能够将阶梯作为定位的地方利用,能够减轻操作者组装装置之际的负担。
[0024]本发明的接头装置中具备主体框、上述解捻管部件、以及具有内插解捻管部件的内插部的承载盒部,解捻管部件在内插到承载盒部中的内插部内的状态下安装到主体框上。
[0025]该结构的接头装置中由于形状精度高的解捻管部件内插到承载盒部中,因此能够提高解捻管部件与承载盒部的密封性。并且,在制造该结构的接头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成品率。
[0026]而且,本发明还可以如下地构成。即,本发明的接头装置中具备主体框、上述解捻管部件和承载盒部。上述解捻管部件中多个筒状部件至少由第1解捻管和沿轴向与第1解捻管连接、并且为与所述第1解捻管不同的外径的第2解捻管构成。承载盒部内插解捻管部件、 并且具有在内插方向上有着互不相同的内径的第1内径和第2内径的内插部。解捻管部件在内插到承载盒部中的内插部内的状态下安装到主体框上。
[0027]该结构的接头装置中解捻管部件由于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的外径不同而在轴向上具有外径的阶梯,另一方面,承载盒部由于第1内径和第2内径的内径不同而在内插方向上具有内径的阶梯,在将解捻管部件内插到承载盒部的内插部中的情况下,将外径的阶梯和内径的阶梯作为对接面,能够容易地确定解捻管部件相对于承载盒部的位置。因此,在操作者组装接头装置之际,作业负担减轻。
[0028]而且,本发明的接头装置中具有第1内径的内插部的第1承载盒、和具有第2内径的内插部的第2承载盒能够互相分离地构成。
[0029]该结构的接头装置中,由于能够将承载盒部分离成第1承载盒和第2承载盒,因此通过例如将解捻管部件先内插到第1承载盒和第2承载盒中的一个承载盒中,接着再内插到另一个承载盒中,能够将解捻管部件分阶段地组装到承载盒部中,组装作业的自由度提高, 能够进行与接头装置的布局、零部件结构相适应的组装。
[0030]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的解捻管部件和具备其的接头装置。【附图说明】[0031 ]图1为具备一个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的络纱单元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接头装置的主视图;
[0033]图3为图1的接头装置的侧视图;[〇〇34]图4为图2的沿IV-1V线的剖视图;
[0035]图5为一个实施形态的解捻管部件的立体图;
[0036]图6(A)和(B)分别为将图5的解捻管部件切成两半时的立体图和剖视图;[〇〇37]图7为内插图5的解捻管部件的第1承载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形态。在附图的说明中,相同的组成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不一定与说明的一致。
[0039]首先,参照图1说明具备本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10的络纱单元1的整体结构。另外, 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纱线卷绕时纱线的行走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0040]如图1所示,络纱单元1从喂纱筒管B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喂纱筒管B用上一道工序的细纱机形成,在例如放置在托盘上的状态下从细纱机输送。另外,通过并设多个络纱单元1构成作为纺织机械的自动络纱机。
[0041]络纱单元1沿纱线Y的行走路径从上游侧(这里为下侧)依次设置有筒管支承部2、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预清纱器4、张力付与装置5、张力传感器6、下纱捕捉装置7、接头装置 10、切断器9、纱线监视装置11、上纱捕捉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这些各结构安装在单元主体 8上。
[0042]筒管支承部2在使喂纱筒管B直立的状态下将其支承,使其能够提供纱线Y。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用配置在喂纱筒管B上方的筒状部件控制从喂纱筒管B退绕的纱线Y的气圈。张力付与装置5为通过利用由梳齿状的固定棚栏和可动棚栏构成的一对棚栏将纱线Y保持成 “之”字形,给行走的纱线Y付与预定的张力的棚栏式张力器。张力传感器6测量由张力付与装置5付与的纱线Y的张力。
[0043]预清纱器4用夹着纱线Y的行走路径以预定的间隔配置的一对限制部件限制比规定值大的打结纱(日语:絡办糸)等纱疵通过。纱线监视装置11在纱线Y的卷绕过程中检测粗节纱等纱疵。切断器9当纱线监视装置11检测到纱疵时切断纱线Y。接头装置10在切断器9进行纱线Y的切断时,或者纱线Y断纱时等,将卷装P—侧的纱线Y的纱端与喂纱筒管B—侧的纱线Y的纱端接头。
[0044]下纱捕捉装置7能够以轴线a为中心转动地安装在单元主体8上。在下纱捕捉装置7 的转动端设置有吸引口 7a。吸引口 7a被在接头装置10的上部与预清纱器4的下部之间转动。 吸引口 7a在预清纱器4的下部一侧待机,下纱捕捉装置7在切断器9进行纱线Y的切断时,或者在纱线Y断纱时等,用吸引口 7a吸引喂纱筒管B—侧的纱线Y的纱端,然后使吸引口 7a转动到接头装置10的上部一侧,将喂纱筒管B—侧的纱线Y送交给接头装置10。
[0045]上纱捕捉装置12能够以轴线0为中心转动地安装在单元主体8上。在上纱捕捉装置 12的转动端设置有吸引口 12a。吸引口 12a被在接头装置10的下部与卷绕装置13之间转动。 上纱捕捉装置12在切断器9进行纱线Y的切断时,或者在纱线Y断纱时等,使吸引口 12a转动到卷绕装置13—侧,用吸引口 12a吸引卷装P—侧的纱线Y的纱端,然后,使吸引口 12a转动到接头装置10的下部一侧,将卷装P—侧的纱线Y送交给接头装置10。
[0046]卷绕装置13将从喂纱筒管B退绕的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形成满卷的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形成有滚筒槽14a的卷取滚筒14和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的摇架15。摇架15使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接触压力与卷取滚筒14的表面接触。卷绕装置13通过用电动机旋转驱动卷取滚筒14使卷装P从动旋转,使纱线Y以预定的宽度横动并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去。 [〇〇47] 在单元主体8中设置有控制部16、输入部17和显示部18。控制部16控制络纱单元1 的各结构。输入部17为例如操作按钮等,操作人员对控制部16设定各种数值之际等使用。显示部18显示络纱单元1的动作状况等。另外,控制部16与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上位控制部之间收发有关络纱动作的种种信息。上位控制部统一控制各络纱单元1的控制部16,控制整个自动络纱机。
[0048]接着,说明接头装置10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卷装P—侧称为上侧、将喂纱筒管B—侧称为下侧、将接头装置10的纱线Y的行走路径一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一侧称为后侧。并且,将卷装P—侧的纱线Y称为上纱YA,将喂纱筒管B—侧的纱线Y称为下纱YB。
[0049]如图2所示,接头装置10具备第1解捻管部件(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 (解捻管部件)40B、接头部50、一对拨纱杆81和一对止捻杆82。一对拨纱杆81夹着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地回旋。一对止捻杆82夹着接头部50地回旋。接头装置10经由支承其各结构的主体框20而安装在单元主体8中。
[0050]在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上侧,配置有第1导纱板21。在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下侧,配置有第2导纱板22。第1导纱板21和第2导纱板22在上下方向上夹着接头部50对置。在第1导纱板21上形成有导纱槽21a和导纱槽21b。在第 2导纱板22上形成有导纱槽22a和导纱槽22b。第1导纱板21的导纱槽21a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 导纱板22的导纱槽22a对置。第1导纱板21的导纱槽21b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导纱板22的导纱槽22b对置。
[0051]由上纱捕捉装置12引导、被拨纱杆81拖拽的上纱YA被导入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导纱槽21a和导纱槽22a。由下纱捕捉装置7引导、被拨纱杆81拖拽的下纱YB被导入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导纱槽21 b和导纱槽22b。[〇〇52]在第1导纱板21的上侧设置有上纱保持部60A,在第1导纱板21的下侧设置有下纱切断部70A。在第2导纱板22的下侧设置有下纱保持部60B,在第2导纱板22的上侧设置有上纱切断部70B。上纱保持部60A保持被导入导纱槽21a的上纱YA。上纱切断部70B在用上纱保持部60A保持上纱YA的状态下切断被导入导纱槽22a的上纱YA。下纱保持部60B保持被导入导纱槽22b的下纱YB。下纱切断部70A在用下纱保持部60B保持下纱YB的状态下切断被导入导纱槽2 lb的下纱YB。[〇〇53]第1解捻管部件40A在用上纱保持部60A保持上纱YA的状态下收进被上纱切断部 70B切断的上纱YA的纱端并解捻。第2解捻管部件40B在用下纱保持部60B保持下纱YB的状态下收进被下纱切断部70A切断的下纱YB的纱端并解捻。[〇〇54]接头部50通过将被第1解捻管部件40A解捻了的上纱YA的纱端和被第2解捻管部件 40B解捻了的下纱YB的纱端拧在一起,将上纱YA的纱端和下纱YB的纱端接头。在接头部50中将纱端彼此拧在一起之际,上纱YA用上纱保持部60A保持,下纱YB用下纱保持部60B保持。然后,用拨纱杆81从第1解捻管部件40A抽出上纱YA的纱端,同时从第2解捻管部件40B抽出下纱YB的纱端,用止捻杆82将上纱YA的纱端的顶端部分和下纱YB的纱端的顶端部分配置在接头部50附近。[〇〇55]如图3所示,在主体框20上作为一对拨纱杆81和一对止捻杆82的驱动源安装有驱动电动机23。驱动电动机23为例如步进电动机。在驱动电动机23的驱动轴24上固定有臂25。 连接构件26的后端部能够旋转地连接在臂25上。[〇〇56]拨纱杆81的根部能够旋转地连接在连接构件26的前端部上。拨纱杆8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固定在主体框20上的支承轴27上。[〇〇57]如图2和图3所示,止捻杆82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支承轴27上。止捻杆82被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支承轴27上的扭转螺旋弹簧28朝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侧施力,由此,止捻杆82被与拨纱杆81—起转动到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侧。 但是,在螺纹连接在止捻杆82根部的止动螺栓29的顶端部与主体框20的一部分接触后,只有拨纱杆81转动到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侧。[〇〇58] 在主体框20上作为第1处理部100A和第2处理部100B的驱动源安装有驱动电动机 31。驱动电动机31为例如步进电动机。第1处理部100A具有上述上纱保持部60A和下纱切断部70A以及第1传动机构90A。第2处理部100B具有上述下纱保持部60B和上纱切断部70B以及第2传动机构90B。第1处理部100A和第2处理部100B设置在接头部50的两侧。即,接头部50配置在第1处理部100A与第2处理部100B之间。[〇〇59]如图3所示,第1传动机构90A包含第1臂91A和第1连接构件92A,从驱动电动机31的第1驱动轴部32A给上纱保持部60A和下纱切断部70A传递驱动力。在第1驱动轴部32A固定有第1臂91A。在第1臂91A上能够旋转地连接有第1连接构件92A的后端部。
[0060]如图2所示,下纱切断部70A具有固定片71和可动片72。固定片71固定在第1导纱板 21上。可动片72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固定在第1导纱板21上的支承轴(未图示)73上。第1连接构件92A的前端部能够旋转地连接在从可动片72的根部延伸的臂(未图示)上。上纱保持部 60A具有基础部件61和辅助部件62。上纱保持部60A中利用基础部件61和辅助部件62保持上纱YA〇[〇〇61 ] 如图3所示,第2传动机构90B包含第2臂91B和第2连接构件92B,从驱动电动机31的第2驱动轴部32B给下纱保持部60B和上纱切断部70B传递驱动力。在第2驱动轴部32B上固定有第2臂91B。第2臂91B上能够旋转地连接有第2连接构件92B的后端部。[〇〇62]如图2所示,上纱切断部70B的结构在从前侧看的情况下具有以接头部50为中心关于下纱切断部70A的结构成点对称的关系。同样,下纱保持部60B的结构从前侧看的情况下具有以接头部50为中心关于上纱保持部60A的结构成点对称的关系。[〇〇63]接着使用图4?图7详细说明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结构。由于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仅说明第1解捻管部件40A。
[0064]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1解捻管部件40A利用沿轴向连接的多个筒状部件(第1 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的内周面41a、43a形成用来解开纱端的捻的解捻空气流动的解捻空气流路46。[〇〇65]第1解捻管部件40A由用陶瓷形成的第1解捻管41和用树脂形成的第2解捻管43这2 个部件形成。这里所说的树脂的例子包括聚缩醛树脂(P0M)、聚氨酯和尼龙等。沿轴向连接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在轴向上的全长为20mm以上、80mm以下。同样,第2解捻管部件40B在轴向上的长度为20mm以上、80mm以下。并且,第1解捻管41在轴向上的长度为10mm以上、30mm以下。第2解捻管43在轴向上的长度为10mm以上、70mm以下。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能够设定适当的长度,但在用陶瓷形成第1解捻管41、用树脂形成第2解捻管43的情况下,由于相对地第1解捻管41与第2解捻管相比耐机械性冲击较弱,因此也可以使第1解捻管41与第2解捻管43相比轴向短地构成。另外,第2解捻管43在轴向上的长度为除去连接部43c的长度。
[0066]如图4所示,第1解捻管41配置在接头装置10的前侧,即配置在吸引纱端的一侧。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第1解捻管41形成用来引进要解捻的纱线YA、YB(参照图2)的纱线导入部41b、用来导入从未图示的解捻空气源送来的解捻空气的第1解捻空气导入部41c 和用来排出解捻空气的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41d。第1解捻空气导入部41c为朝向连接第2解捻管43的一侧、贯穿第1解捻管4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的孔部。[〇〇67]如图4所示,第2解捻管43配置在第1解捻管41的后侧,即排出解捻空气的一侧。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第2解捻管43形成有导入从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41d排出的解捻空气的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43b和连接在第1解捻管41上的连接部43c。[〇〇68]在第2解捻管43的解捻空气流路46中,形成有朝与连接第1解捻管4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内周面43a的内径扩大的锥形部44。换言之,形成有朝与连接第1解捻管4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第2解捻管43的壁厚部(厚度)薄下去的锥形部44。[〇〇69]连接部43c的内径形成为与形成解捻空气流路46的部分的外周面相同的外径,形成有比形成解捻空气流路46的部分的内周面的内径大的内周面。第1解捻管41通过压入第2 解捻管43的连接部43c而沿轴向连接成一体。本实施形态中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41d的内径和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43b的内径相同。即,连接部43c的内径形成为,当连接第1解捻管41时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41d的内径与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43b的内径为相同直径的尺寸。另外, 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彼此外径不同,第1解捻管部件40A利用第1解捻管41与第2解捻管43的外径不同而在轴向上沿外径具有阶梯。另外,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43b的内径也可以是与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41d的内径相同直径以上。
[0070]如图4和图7所示,第1解捻管部件40A经由第1承载盒(承载盒部)57和第2承载盒 (承载盒部)59而被安装在主体框20上。第1承载盒57、第2承载盒59能够分离地构成。详细为,第1解捻管部件40A中的第1解捻管41在内插到固定有衬套58的第1承载盒(承载盒部)57 的内插部57a(具有第1内径)中和衬套58的内插部58a中的状态下被安装到主体框20上。 [〇〇71]第1解捻管部件40A的第2解捻管43在内插到第2承载盒(承载盒部)59的内插部59a (具有与上述第1内径不同的第2内径)中的状态下被安装到主体框20上。[〇〇72]第2承载盒59的内插部59a的内周面与第1解捻管部件40A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比第1承载盒57的内插部57a的内周面与第1解捻管部件40A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大地形成。 [〇〇73]第1解捻管部件40A夹着橡胶塞49利用穿插到设置在衬套58侧面的螺纹孔58c中的螺钉47而被安装。并且,在衬套58中设置有用来将解捻空气导入第1解捻空气导入部41c的气孔58b。橡胶塞49防止用螺钉47拧紧陶瓷制的第1解捻管41之际管的破裂。[〇〇74]另外,为了将第1解捻管部件40A安装到主体框20上,将第1解捻管部件40A穿插到固定有衬套58的第1承载盒57中,从络纱单元1的前方将与第1承载盒57成为一体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安装到第2承载盒59上。[〇〇75]接着,说明具备上述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接头装置10的作用效果。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由于由沿轴向连接的多个筒状部件(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形成,因此与沿轴向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的解捻管部件相比,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的长度短。由此,维持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 的形状精度容易,能够提高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的成品率。由此,能够提高连接这些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而形成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成品率。结果,能够降低制造成本。[〇〇76]并且,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每个第1解捻管 41和第2解捻管43能够选择各种各样的材质。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增加。例如,配置在吸引纱线YA、YB—侧的要求形状精度的部位的第1解捻管41采用容易维持形状精度的材质,配置在与形成卷装的纱线接触的部位的第1解捻管41采用适合纱种等的材质、内周面形成锥形部的第2解捻管43采用容易加工的材质的做法变得容易。结果,能够制造适合目的最恰当的解捻管部件。[〇〇77]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当要求维持用来引进要解捻的纱线YA、YB的纱线导入部41b附近的形状精度时,由于形成纱线导入部41b的第1解捻管41用陶瓷形成,因此能够维持形状精度。并且,维持形状精度比第1解捻管41低的第2解捻管43由于用树脂形成,因此能够抑制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的制造成本。[〇〇78]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在第2解捻管43的解捻空气流路形成有锥形部44。由此,解捻空气的流动良好,能够提高纱端的解捻性。并且,形成锥形部44的第2解捻管43由于用聚缩醛树脂形成,因此即使是因为形成锥形部44而变薄的部分,也比陶瓷难以破裂。[〇〇79]并且,在第1解捻管41用陶瓷形成、第2解捻管43用树脂形成的情况下,第1解捻管 41相对地容易破损。但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由于使用陶瓷形成的第1解捻管41比用相对地耐机械性冲击强的树脂形成的第2解捻管43沿轴向短地构成,因此能够抑制第1解捻管41的破损。
[0080]上述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10中,由于形状精度高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内插到第1和第2承载盒57、59内,因此能够提高第1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与第1和第2承载盒57、59的密封性。[〇〇811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利用第1解捻管41与第2解捻管43的外径不同,能够构成在轴向上外径有阶梯的解捻管部件。因此,在例如固定组装到接头装置10中的情况下,能够将阶梯作为定位场所而利用,因此在操作者组装装置之际能够减轻负担。[〇〇82]上述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10中,第1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由于第1 解捻管41与第2解捻管43的外径不同,因此在轴向上具有外径的阶梯,另一方面,第1承载盒 57和第2承载盒59由于上述第1内径与上述第2内径的内径不同,因此在内插方向上具有内径的阶梯,在将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内插到第1承载盒57和第2承载盒59的内插部57a、59a中的情况下,将外径的阶梯与内径的阶梯作为对接面,能够容易地确定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相对于第1承载盒57和第2承载盒59的位置。因此,在操作者组装接头装置10之际,作业负担被减轻。[〇〇83]上述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10中,第1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由于第1 解捻管41与第2解捻管43的外径不同,因此在轴向上具有外径的阶梯,另一方面,第1承载盒 57与第2承载盒59由于上述第1内径与上述第2内径的内径不同,因此在内插方向具有内径的阶梯,在将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内插到第1承载盒57和第2承载盒59的内插部57a、59a中的情况下,将外径的阶梯和内径的阶梯作为对接面,能够容易地确定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相对于第1承载盒57和第2承载盒59的位置。因此,在操作者组装接头装置10之际,作业负担被减轻。[〇〇84]上述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10中,由于第1承载盒57与第2承载盒59能够分离,因此通过例如将第1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先内插到第1承载盒57和第2承载盒59 中的一个承载盒中,接着内插到另一个承载盒中,能够将第1解捻管部件40A(第2解捻管部件40B)分阶段地组装到第1承载盒57和第2承载盒59中。组装作业的自由度提高,能够进行与接头装置的布局、零部件结构相对应的恰当的组装。
[0085]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0086]〈变形例1〉[〇〇87]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举了由第1解捻管41 和第2解捻管43这2个筒状部件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筒状部件来形成。这样,通过采用沿轴向连接多个筒状部件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各种长度的解捻管部件,同时能够使部件通用化。[〇〇88]〈变形例2〉
[0089]虽然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举了第1解捻管 41由陶瓷形成、第2解捻管43由聚缩醛树脂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也可以两者都由陶瓷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成品率。并且,例如也可以第1解捻管41由金属形成、第2解捻管43由树脂形成。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由陶瓷制作困难、整体机械加工难的管部件也能够廉价地制作。
[0090]〈变形例3〉[〇〇91]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解捻管部件40A和第2解捻管部件40B中,举了通过第1解捻管 41压入第2解捻管43中沿轴向整体连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第1解捻管41和第2解捻管43也可以通过互相嵌合、螺纹结合、粘接、焊接、烧结或镶嵌成型等方法沿轴向一体连接。
【主权项】
1.一种解捻管部件,设置在将一对纱端彼此接合的接头装置中,利用沿轴向连接的多 个筒状部件的内周面形成解捻空气流路,该解捻空气流路供用来解开所述纱端的捻的解捻空气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多个筒状部件中包含不同材质的筒状部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筒状部件由陶瓷、金属或树脂形成。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沿所述轴向连接的多个筒状部件在 所述轴向上的全长为20mm以上、80mm以下。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多个筒状部件为第1解捻管和 第2解捻管,在所述第1解捻管形成有用来引进要解捻的纱线的纱线导入部、用来导入所述解捻空 气的第1解捻空气导入部、以及用来排出所述解捻空气的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在所述第2解捻管形成有连接在所述第1解捻管的所述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的第2解捻 空气导入部,所述第2解捻空气导入部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第1解捻空气排出部的内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第1解捻管用陶瓷形成,所述第2解捻管用树脂 形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第1解捻管比所述第2解捻管在所述轴向上短。8.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在所述第2解捻管的所述解捻空气 流路中形成有锥形部,该锥形部朝着与连接所述第1解捻管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内周面的 内径扩大。9.如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第1解捻管与所述第2解捻管通 过嵌合、压入、螺纹结合、粘接、烧结或镶嵌成型而连接。10.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所述多个筒状部件为第1解捻管和 第2解捻管,第1解捻管和第2解捻管的外径互不相同。11.一种接头装置,具备:主体框,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以及 具有内插所述解捻管部件的内插部的承载盒部;所述解捻管部件在内插到所述承载盒部的所述内插部内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主体框上。12.—种接头装置,具备:主体框,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解捻管部件,该解捻管部件的多个筒状部件至少由第 1解捻管和沿轴向与所述第1解捻管连接、并且为与所述第1解捻管不同的外径的第2解捻管 构成,以及内插所述解捻管部件、并且具有内插部的承载盒部,该内插部具有在内插方向上有着 互不相同的内径的第1内径和第2内径;所述解捻管部件在内插到所述承载盒部的所述内插部内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主体框上。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头装置,所述承载盒部由具有所述第1内径的内插部的第1 承载盒、和具有所述第2内径的内插部的第2承载盒能够互相分离地构成。
【文档编号】B65H69/06GK105984754SQ201610158081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泽田映, 高田宽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