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028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包括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和用于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对输送带辅助传递动力的助力装置,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包括下部水平段、中间提升段、中间下降段和上部水平段;中间提升段和中间下降段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工作面提升机构在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上的两挡边外侧空边上均设置一处,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与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接触,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与输送带的基带非工作面接触。多个助力装置在中间提升段时共同增加输送机的输送功率,提高输送机的提升高度;在中间下降阶段时,为输送带提供阻力,减轻输送带的向下冲击。
【专利说明】
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输送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被广泛地应用于煤炭、钢铁、化工、冶金、电力、粮食及港口等行业中,该输送机具有占地面积小,输送角度大,节省设备投资和土建费用特别适用于施工现场受空间和环保等条件限制的场合。现有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是由上部区段、中部机壳、下部区段、驱动装置和内牵引件组成,上部区段由上部机壳、头罩、传动滚筒和拍打清扫装置等组成;中部机壳与上下部连接,起支撑防护作用;下部区段由下部机壳、空段清扫器改向滚筒等组成;驱动装置由驱动平台、电动机、减速机传动件和逆止器等组成;内牵引件由橡胶输送带及辅件组成。但是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要求输送机的驱动功率不断加大,输送带基带强力要求也随之增大,受输送机自身设计能力限制,输送带本身结构的限制,导致输送机输送功率低,限制了现有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的最大提升高度。
[0003]为在不改变输送机驱动功率和输送带基带强度的前提下,增加垂直提升高度,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的中间上升段和中间下降段均增加助力装置,该助力装置用于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为输送带提供额外动力,增加输送机输送功率,提高垂直提升高度,进而提尚该系统的输送效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用于提高该系统中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功率,为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提供更大辅助动力,进一步提高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的提升尚度,进而提尚输送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和用于在所述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对输送带辅助传递动力的助力装置,所述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包括下部水平段、中间提升段、中间下降段和上部水平段;所述中间提升段和中间下降段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在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上的两挡边外侧空边上均设置一处,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接触,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非工作面接触;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均包括传动配合的驱动辊筒、改向辊筒和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相接触的上带面上设置有弹性柱状凸起,所述传动带的与其上带面相对的下带面上设置有从所述传动带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长条状凸起;所述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带上的长条状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传动带上与所述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接触部位处的所述长条状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
[0006]为了增大输送机的输送带与传动带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为输送带提供更大动力,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可升降框架和用于驱动所述可升降框架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的方向升降的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升降杆,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的辊轴两端均对应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框架上,且所述可升降框架固连在所述加压装置的加压升降杆上。
[0007]为了避免在运行过程中传动带挤压输送带基带,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相对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向外倾斜设置。
[0008]为使得传动带张紧,在工作时传动带始终与输送带基带接触,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之间的第一张紧辊子组,所述第一张紧辊子组包括多个第一张紧辊,各所述第一张紧辊的辊轴两端均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框架上。且各所述第一张紧辊贴合接触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中传动带上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接触部的下带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之间的第二张紧辊子组,所述第二张紧辊子组包括多个第二张紧辊,各所述第二张紧辊的辊轴两端及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的辊轴两端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且各所述第二张紧辊贴合接触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中传动带上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非工作面接触部的下带面。
[0010]防止传动带在运行过程中跑偏或滑动,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一纠偏辊,所述第一纠偏辊的辊轴两端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框架上。
[0011]为了使得传动带和输送带基带能够更好地配合运行,在工作中不挤压输送带两挡边外侧的空边,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的长度为2?5m,宽度比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上的挡边外侧空边宽度小I?5cm,厚度为5?35mm;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的长度为2?5m,宽度比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宽度大150?200mm,5?35mm。
[0012]为了增加传动带与输送带基带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弹性柱状凸起为圆柱形橡胶凸起,且在所述传动带的上带面上布设多个,各所述弹性柱状凸起的高度为5?20mm,直径为1?40mmο
[0013]为了防止传动带跑偏或滑动,增加传动带与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长条状凸起沿所述传动带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其条数为1-5条;当所述长条状凸起为一条时,其位于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当所述长条状凸起为2-5条时,其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隙间隔设置,所述长条状凸起的高度为5?20_。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提升机构每个均包括断带保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并且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和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每个均包括制动和逆止装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与工作面提升机构中的传动带相接触,基带非工作面与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相接触,对输送带基带辅助传递动力,工作面提升机构在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上的两挡边外侧空边上均设置一处,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中每个的与输送带基带相接触的上带面上均设置有弹性柱状凸起,由于传动带与输送带基带存在一定的速度差,传动带旋转时,处于传动带上带面和输送带基带之间的弹性柱状凸起变形,传动带和输送带基带之间的滑动摩擦转为静摩擦为输送带提供摩擦动力,弹性柱状凸起将传动带的动能转化为的弹性势能,并且弹性柱状凸起紧贴输送带基带表面,通过传动带旋转,弹性柱状凸起恢复形变,弹性势能重新转化为动能为输送带基带提供额外的动力,提高了输送带基带的输送功率,提高了输送带基带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的提升高度;在与上带面相对的传动带的下带面上设置有从传动带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长条状凸起,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与传动带的长条状凸起相适配的凹槽,在传动带旋转时,传动带上与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接触的部位处的长条状凸起嵌入凹槽,增加与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之间摩擦的受力面积,防止运行过程中传动带滑动或跑偏;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的中间提升段和下降提升段均设置至少一个助力装置,提升段时,多个助力装置共同作用,更大地提高了输送功率,下降段时,降低下降速度,输送带重力分散由多个助力装置承担,减轻输送带向下冲击。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7]图1为本发明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输送带运行方向;
图2为本发明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助力装置布置在输送带上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输送带运行方向;
图3为沿图2中A-A方向看到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助力装置布置在输送带上的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助力装置中一个工作面提升机构中的传动带旋转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箭头指示输送带的传输方向;
图6为图5中传动带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为图5中传动带的一种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8为沿图6中B-B方向看到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一个工作面提升机构中驱动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参见图1,本实施例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包括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和用于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对输送带辅助传递动力的助力装置100,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包括下部水平段300、中间提升段200、中间下降段500和上部水平段400;中间提升段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助力装置100,并且中间下降段5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助力装置100。出于方便描述的目的,在本文中,输送带指输送带200,参见图2至图4,输送带200包括基带104、挡边101、空边102和隔板103,该助力装置100包括位于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侧的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位于输送带200基带非工作面104-2侧的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在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上的两挡边101外侧空边102-1、102-2上均设置一处,即工作面提升机构20和工作面提升机构30;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的传动带与输送带200的基带工作面104-1接触,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传动带43与输送带200的基带非工作面104-2相接触;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每个均包括传动配合的驱动辊筒21、改向辊筒22和传动带23,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包括传动配合的驱动辊筒41、改向辊筒42和传动带43。参见图5至图9,以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传动带23为例,传动带23的与输送带200基带104相接触的上带面23-1上设置有弹性柱状凸起23-2,传动带23的与其上带面23-1相对的下带面23-3上设置有从传动带23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长条状凸起23-4,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上对应设置有与传动带23上的长条状凸起23-4相适配的凹槽21-1,在传动带23上与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接触的部位处的长条状凸起23-4嵌入凹槽21-1内。中间下降段500上的助力装置与中间提升段200上的助力装置100相同,即中间下降段500上的助力装置包括位于输送带基带工作面侧的工作面提升机构和位于输送带基带非工作面侧的非工作面提升机构。每组助力装置100之间可以间隔10?50m。出于方便描述的目的,如下仅描述助力装置100。
[0020]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中,随着提升高度增加,需要输送机驱动功率增加,由于受到输送机本身结构和输送带基带强度的限制,驱动功率不能无限制增大,因此在不改变输送机驱动功率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助力装置,使得传动带23、43与输送带200基带104面面接触提供的摩擦力为输送带200提供额外动力,提高输送带200的输送功率,从而增加提升高度。具体地,工作面提升机构20和工作面提升机构30位于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上的两挡边101外侧空边102-1、102-2上,使得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传动带23的上带面23-1与输送带200的空边102-1贴合接触,而工作面提升机构30的传动带的上带面与输送带200的空边102-2贴合接触,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位于输送带200的基带非工作面104-2上,使得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传动带43的上带面与输送带200的基带非工作面104-2贴合接触,为输送带200基带104提供更大摩擦动力,进而提供输送带200基带104的更大输送功率。对应于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可以设置有多个,也可以设置有一个。
[0021]为了增大助力装置100的传动带与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的摩擦力,参见图5至图9,以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传动带23为例,工作面提升机构20中传动带23的上带面23-1与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相接触,因此上带面23-1上的弹性柱状凸起23-2也与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相接触,传动带23与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存在速度差,随着传动带23朝向图5中示出的箭头方向旋转,在传动带23的上带面23-1与输送带200基带104相接触的部分,弹性柱状凸起23-2变形,弹性柱状凸起23-2的滑动摩擦转换为静摩擦,为输送带200基带104提供摩擦力,弹性柱状凸起23-2将传动带23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又由于弹性柱状凸起23-2贴合输送带200基带104,因此随着传动带23旋转,弹性柱状凸起23-2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输送带200基带104的动能,为输送带200基带104提供额外的动力,提高输送带200基带104的输送功率,提高了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中输送机的提升高度。相对地,参见图7和图8,在增大传动带23与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对传动带23的作用力也会增大,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传动带23因受力滑动或跑偏,传动带23的与传动带23的上带面23-1相对的下带面23-3上设置有从传动带23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长条状凸起23-4,相应地,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上对应设置有与传动带23上的长条状凸起23-4相适配的凹槽21-1,在运行中,传动带23上与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接触的部位处的长条状凸起23-4嵌入凹槽21-2内,增加传动带23与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之间摩擦的受力面积,防止传动带23滑动或跑偏。
[0022]为了进一步增大传动带23与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的摩擦动力,以便为输送带200基带104提供更多的输送功率,优选地弹性柱状凸起23-2为圆柱形橡胶凸起23-2并且传动带23的上带面23-1上布设多个,多个圆柱形橡胶凸起23-2沿传动带23长度和宽度方向密排在传动带23上带面23-1上,其中各个圆柱形橡胶凸起23-2的高度为5?20mm,直径为10?40mm ο
[0023]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强传动带23与驱动辊筒21及改向辊筒22之间的摩擦,保证传动带23在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上稳定运转,长条状凸起23-4在传动带23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并且设置有I?5条;当长条状凸起23-4为一条时,其位于传动带2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长条状凸起为2?5条时,其在传动带23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设置。优选地各个长条状凸起23-4的高度为5?20mm。
[0024]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均包括传动配合的驱动辊筒、改向辊筒和传动带。参见图4,以工作面提升机构20为例说明,工作面提升机构20包括驱动辊筒21、改向辊筒22和传动带23,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驱动辊筒21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22的辊轴两端可以通过轴承固定,例如在将物体从矿井底输送至地面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中,驱动辊筒21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22的辊轴两端可以通过轴承固定在矿井岩壁上的固定位置处,也可以将驱动辊筒21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22的辊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框架上,然后将固定框架固定在矿井岩壁上。工作面提升机构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固定方式可以参考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固定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0025]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面提升机构20和工作面提升机构30相对于输送带200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其结构完全相同。为了简化说明,如下仅描述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结构。
[0026]为了增大传动带23与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工作面提升机构20还包括可升降框架25和用于驱动可升降家25在垂直于输送带200的基带工作面104-1的方向升降的加压装置26,加压装置26包括加压升降杆(图中未示出)并且可以设置不止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面提升机构20设置有四个液压加压装置,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驱动辊筒21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22的辊轴两端均设置在可升降框架25上,可升降框架25固连在加压装置26的加压升降杆上。当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工作时,加压装置26工作,向输送带200基带104施加压力,使得可升降框架25在垂直于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的方向升降,带动工作面提升机构20在相同方向上升降,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相对于输送带200基带104固定,因此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起挤压输送带200的基带工作面104-1两挡边101外侧空边102-1、102-2,减小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之间的距离,增大与输送带200基带104的摩擦力,为输送带200基带104提供恒定向上助力,提高垂直提升高度。当输送机停止工作时,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与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夹持固定输送带200,补偿输送带200自身重量,延长输送带200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补偿了输送带200的自身重量,输送带200可以具有较长的基带104,从而增加输送带200垂直方向上的工作范围。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为使运行过程中传动带23张紧,传动带23始终与输送带200基带104接触,工作面提升机构20还包括设置在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之间的第一张紧辊子组,第一张紧辊子组包括多个第一张紧辊24,各第一张紧辊24的辊轴两端均设置在可升降框架25上,且各第一张紧贴合接触工作面提升机构20中传动带23上与输送带200的基带工作面104-1接触部的下带面23-3,随着可升降框架25的升降,各第一张紧辊子24能够实时使传动带23张紧。在本实施例中,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还包括固定框架45、和设置在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驱动辊筒41和改向辊筒42之间的第二张紧辊子组,第二张紧辊子组包括多个第二张紧辊44,各第二张紧辊44的辊轴两端设置在固定框架41上。且各第二张紧辊44贴合接触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中传动带43上与输送带200的基带非工作面104-2接触部的下带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二张紧辊子44也可以通过轴承直接固定在例如矿井岩壁上。
[0028]为了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的传动带23向内侧挤压输送带200基带104,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传动带23和工作面提升机构30的传动带相对输送带200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向外倾斜设置。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3,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中,在中间提升段200和中间下降段500两者中,工作面提升机构20的驱动辊筒21和工作面提升机构30的驱动辊筒相对输送带200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向外倾斜设置。这样,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向外倾斜旋转时,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和向外的作用力,因此在中间提升段200中,增加输送带200向上的输送动力,上升速度大于输送带200的运行速度,而在中间下降段500中,增加的向上作用力为输送带提供阻力,使下降速度小于输送带的运行速度,减缓输送带的向下冲击,并且多个助力装置组合共同补偿承担输送带自身重量,同时向外的作用力能够避免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向内挤压输送带200基带104,保持输送带200基带104平整,避免造成基带104机械损坏,影响输送机正常工作。进一步地,为了使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能够更好地运行,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的传动带23的长度为2?5m,宽度比输送带200基带工作面104-1的挡边101外侧空边102-1、102-2宽度小I?5cm,厚度为5mm?35mm;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传动带43的长度为2?5m,宽度比输送带200基带104宽度大150?200mm,厚度为5mm?35mm。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输送带200运行平稳,参见图4,工作面提升机构20传动带23的长度、工作面提升机构30的传动带的长度、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传动带43的长度两两相等。
[0029]在运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传动带23跑偏或滑动,本实施例工作面提升机构20还包括第一纠偏辊27,第一纠偏辊27的辊轴两端设置在可升降框架25上。随着可升降框架25的升降,第一纠偏辊27可以实时纠正传动带23的跑偏或滑动。同样地,工作面提升机构30和非工作提升机构40类似于工作面提升机构20,也可以包括纠偏辊(未示出)。
[0030]进一步地,为了延长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使用寿命,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每个均包括断带保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未示出),并且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的驱动辊筒21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驱动辊筒41每个均包括制动和逆止装置(未示出),以便在传动带出现断带和断电情况时,迅速停车,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装置,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中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输送带200的基带工作面104-1与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中的传动带23相接触,基带非工作面104-2与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传动带43相接触,对输送带200基带104辅助传递动力,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在输送带200的基带工作面104-1上的两挡边101外侧空边102-1、102-2上均设置一处,工作面提升机构20、30的传动带23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40的传动带中每个的与输送带200基带104相接触的上带面23-1上均设置有弹性柱状凸起23-2,由于传动带23与输送带200基带104存在一定的速度差,传动带23旋转时,处于传动带上带面23-1和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的弹性柱状凸起23-2变形,传动带23和输送带200基带104之间的滑动摩擦转为静摩擦为输送带200提供摩擦动力,弹性柱状凸起23-2将传动带23的动能转化为的弹性势能,并且弹性柱状凸起23-2紧贴输送带200基带104表面,通过传动带23旋转,弹性柱状凸起23-2恢复形变,弹性势能重新转化为动能为输送带200基带104提供额外的动力,提高了输送带200基带104的输送功率,提高了输送带200基带104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中的提升高度;在与上带面23-1相对的传动带23的下带面23-2上设置有从传动带23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长条状凸起23-4,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与传动带23的长条状凸起23-4相适配的凹槽21-1,在传动带23旋转时,传动带23上与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接触的部位处的长条状凸起23-4嵌入凹槽21-1,增加与驱动辊筒21和改向辊筒22之间摩擦的受力面积,防止运行过程中传动带23滑动或跑偏;在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600中的中间提升段200和下降提升段500均设置至少一个助力装置100,提升段时,多个助力装置100共同作用,更大地提高了输送功率,下降段时,降低下降速度,输送带200重力由多个助力装置100分散承担,减轻输送带200向下冲击,延长输送带200的使用寿命。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和用于在所述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中对输送带辅助传递动力的助力装置,所述垂直提升带式输送机包括下部水平段、中间提升段、中间下降段和上部水平段;所述中间提升段和中间下降段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在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上的两挡边外侧空边上均设置一处,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接触,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非工作面接触;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面提升机构均包括传动配合的驱动辊筒、改向辊筒和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相接触的上带面上设置有弹性柱状凸起,所述传动带的与其上带面相对的下带面上设置有从所述传动带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长条状凸起;所述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带上的长条状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传动带上与所述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接触部位处的所述长条状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可升降框架和用于驱动所述可升降框架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的方向升降的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升降杆,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的辊轴两端均对应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框架上,且所述可升降框架固连在所述加压装置的加压升降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相对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向外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之间的第一张紧辊子组,所述第一张紧辊子组包括多个第一张紧辊,各所述第一张紧辊的辊轴两端均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框架上,且各所述第一张紧辊贴合接触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中传动带上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接触部的下带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和改向辊筒之间的第二张紧辊子组,所述第二张紧辊子组包括多个第二张紧辊,各所述第二张紧辊的辊轴两端及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的辊轴两端和改向辊筒的辊轴两端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且各所述第二张紧辊贴合接触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中传动带上与所述输送带的基带非工作面接触部的下带面。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一纠偏辊,所述第一纠偏辊的辊轴两端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框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的长度为2?5m,宽度比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工作面上的挡边外侧空边宽度小I?5 cm,厚度为5?35mm;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传动带的长度为2?5m,宽度比所述输送带的基带宽度大150?200mm,厚度为5?35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状凸起为圆柱形橡胶凸起,且在所述传动带的上带面上布设多个,各所述弹性柱状凸起的高度为5?20mm,直径为 10~40mm。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凸起沿所述传动带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其条数为1-5条;当所述长条状凸起为一条时,其位于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当所述长条状凸起为2-5条时,其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隙间隔设置,所述长条状凸起的高度为5?2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提升带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和非工作提升机构每个均包括断带保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并且所述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和所述非工作面提升机构的驱动辊筒每个均包括制动和逆止装置。
【文档编号】B65G23/14GK106005898SQ20161049872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陈林, 李明霞, 张哲 , 徐虎城, 徐博
【申请人】青岛华夏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