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84034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一多个支承梁22,这些支承梁分别具有托辊23,所述托辊用于滚动导引移动板15,这同样在下面还要进行描述。支承梁22通过相应的导向件24同样以能够纵向运动的方式布置在摆动框架43的走行轨21上,从而其同样能够沿材料输送方向运动。
[0054]摆动框架43自身又通过相应的辊25滚动支承在底部26上或必要时放入那里的导轨上,从而由此能够使得整个构造摆动。为此设有相应的摆动框架驱动装置27。各个驱动装置例如能够通过齿条和齿轮连同驱动马达实现所述驱动,其中,当然也能够实现任意其它的驱动方案。
[0055]图4以部分视图的形式示出摆动框架43以及布置在其上的输送路段13,其中,出于清晰起见未示出展开装置。可以看到输送路段13的长度不同,也就是说,一个输送路段13接近于真正的工作位置一一在此是左侧示出的输送路段13,而另一个输送路段13位于非工作位置上,也就是说,所配属的展开装置6向后方远离于切割装置3地运动。
[0056]图5和图6示例性示出了两个不同的运行情况。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展开单元4位于工作位置中,而展开单元5位于非工作位置中。可以看到展开装置6从图1所示的、倒退的位置向前移动到工作位置中。移动板15也伸出,其邻近切割装置3以用于输送未详细示出的帘线带。而展开单元5移回,其位于非工作位置中并已经装备了新的带卷2。
[0057]如果帘线带已经从展开单元4的带卷2上展开了,那么展开装置6移动到如图6所示的非工作位置中。同时移动板15也移回,因此输送路段13也就同样被拉回。同时或在此之后,展开单元5的展开装置6朝向切割装置3的方向移动,移动板15也朝向该方向运动,从而接下来从展开单元5输入帘线带。在下一个步骤中或与之并行地,对未示出的拼接装置进行调整,以便补偿两个展开单元4和5之间的角度偏差。这种调整也即这样进行,使得拼接线恰好摆动了两个展开单元4和5之间的给定的固定角度偏差。
[0058]在这段时间里,展开单元4可以装备新的带卷。该新带卷被插入卷接纳部7中。新带件的始端与停留在牵引辊单元10的区域中的旧带件的末端相连,为此设有相应的、未详细示出的拼接装置。这样做好准备的展开单元4 一直停留在该位置中,直到展开单元5的帘线带被展开并需要重新更换展开单元。
[0059]图7示出展开设备I的另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其中,相同的部件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该展开设备也包括两个单独的展开单元4、5,然而这两个展开单元在此彼此平行地布置。每个展开单元4、5通过一围板45围住,其中,在该设计方案中还设有在侧面围绕整个构造的另外的围板28连同相应的接近限制部件。
[0060]在此,每个展开单元4、5也各包括一展开装置6,其具有支撑架9,在该支撑架上布置有卷接纳部7以及同步卷筒8。支撑架9在此也布置在支承框架16上,在该支承框架上同样设有框架部段17,在该框架部段上设有牵引辊单元10,在该框架部段上形成有带件储存器11,在该框架部段上设有输送辊单元12。同样设有连接在后面的输送路段13,其具有支撑板14和移动板15以及相应的支承梁22连同托辊23。这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选方案的展开单元4、5的原则上的构造相应于前述的根据图1-6的设计方案。
[0061]根据图7和8的展开设备I也具有摆动框架43,该摆动框架能够围绕固定的转动点44相对于加工装置3摆动。该摆动框架通过相应的走行轮25在底部26上被滚动导引。摆动框架43同时是用于横向支承框架29的支架,该横向支承框架是横向运动装置的一部分,横向运动装置能够实现,使两个展开单元4、5同时垂直于带件输送方向P运动,如通过图10中的相应的双箭头所示出的。横向支承框架29通过线性导向装置30在摆动框架43上被线性导引以及通过相应的走行轮31被滚动支承在摆动框架6的走行轨32上。相应的驱动装置41用于驱动横向支承框架29并进而用于使得两个展开单元4、5横向移动。
[0062]在横向支承框架29上又布置有带有线性导轨19的线性导向装置18,通过其在横向支承框架29上线性导引支承框架16。为此又还设有相应的驱动装置9。设置在支承框架侧的走行轮20在设置在横向支承框架侧的走行轨21上行进,其中,在该走行轨21上也导引支承梁22。
[0063]图12在放大视图中示出了线性导向装置30,其具有线性导轨33以及布置在横向支承框架29上的导辊34,这些导轨围绕线性导轨33。图12还示出了用于使得各个展开单元4、5纵向运动的线性导向装置的线性导轨19。图13示出了摆动框架-横向支承框架-布置结构的放大的部分视图。
[0064]图14和15又示出了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在图14中,展开单元5在帘线带展开之后通过纵向运动装置拉回并位于非工作位置中。可以看到展开装置6移回,移动板15也位于拉回的位置中。展开单元4装备新的带卷2,然而该展开单元同样还位于非工作位置中。现在通过横向运动装置、即通过横向支承框架29并结合相应的驱动装置41使得横向支承框架29连同整个构造垂直于带件输送方向P运动一一见图15。随着达到末端位置,展开单元5移动到工作位置中,也就是说,展开装置6朝向切割装置3的方向运动。移动板15也移出,从而位于其上的帘线带条被输送到切割装置3中。现在进行展开单元5的帘线带的展开,直到该帘线带被完全展开为止。在下一个步骤中随后展开单元5重新移回到非工作位置中。横向支承框架29随后再次移动到图14中所示的位置中,此后,之前配备有新的带卷且因此做好准备的展开单元4重新移动到工作位置中。
[0065]图16-21以详细的形式示出输送路段13的构造和工作方式。示例性地在图16中示出了展开装置6,其中,仅示出了输送辊单元12。输送辊单元12包括输入辊35、压辊36以及空气板条(Luftleiste) 37。在辊35、36之间输送帘线带,通过空气板条37从下方给帘线带送风。帘线带随后转移到支撑板14上并从该支撑板转移到移动板15上。支撑板14一一见图20—一相对于支承框架16或框架部段17是位置固定的。支撑板固定在相应的、与支承框架部段17固定连接的支承元件上,特别是固定在纵向导向支架38上,在该纵向导向支架上纵向导引移动板15。
[0066]图16示出非工作位置。在该非工作位置中,所有的支承梁22都位于拉出的、彼此远离的位置中。也就是说,输送路段在该位置中具有其最大长度。为了使支承梁22运动,支承梁犹如可伸缩地通过相应的连接撑杆39或携动件彼此连接或彼此悬挂。第一支承梁22通过连接撑杆39与和展开装置6相连的连接撑杆40相连。也就是说,如果展开装置6从图18中所示的并还要描述的工作位置反向于带件输送方向运动到非工作位置中,则连接撑杆40通过相应的携动件或止挡部41在达到第一移动位置的情况下携带连接撑杆39以及第一支承梁22,该第一支承梁一直移动到贴靠在下一个支承梁上的相应的携动件或止挡部上为止,该下一个支承梁随后一同运动,其自身又重新在相应的移动路段之后通过携动件或止挡部41携带新的下一个支承梁22,直到所有的支承梁22都伸缩式地运动到图16中所示的非工作位置中。
[0067]以相应相反的方式,支承梁22在移动到工作位置中时被推到一起。从根据图16的位置出发,展开装置6沿带件输送方向P移动。连接撑杆40首先空运行,但随后行进到抵靠在后面的支承梁22的相应的止挡部上,该止挡部随后被携带。其连接撑杆39同样空运行一段距离,直到行进到下一个支承梁22的相应的携动件或止挡部上,由此该下一个支承梁被携带,等等。总体上因此将全部支承梁22都推到一起,如图18所示。
[0068]在所述向工作位置运动期间,支撑板14于在这个过程期间还未强制性运动的移动板15上方移动。也就是说,移动板15能够在该支撑板14下方移动。移动板15自身又能够通过单独的驱动装置线性运动,该驱动装置作为牵拉件集成在导向支架38中并包括相应的、未详细示出的驱动器。如果帘线带随后应该随着达到工作位置被输入切割装置3,则帘线带通过输送辊单元12输送并随着放置在移动板上通过移动板的伸出受支持地继续导引至切割装置3。如果帘线带被接纳在切割装置3中,那么移动板15又移动到图19中所示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移动板位于支撑板14下方。
[0069]移动板15还随着展开装置6的运动而移动到非工作位置中,见图16和17,并且还反向于带件输送方向。在这样的运动期间,移动板逐渐地行进到伸缩式地被携带的支承梁22上或者其托辊23上,也就是说被支承在那里。图17和19的对比明确示出,布置在位置固定的、也即不运动的移动板框架39上的移动板15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0070]因此,所述实施例显示出两种能够实现快速的重新装调的方案。对这两种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