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2320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千斤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配置于机器(例如,NaS电池等)的下方,并且用于将机器向上方提升的千斤顶(jack)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针对及其,存在如下情况:将工厂中制造的机器搬运至设置地点,并将该搬运过来的机器设置在设置地点。在这种情况下,当搬运机器时,在机器的底面配置缓冲材料(例如,木材或树脂材料)而抑制机器的振动,另一方面,当将机器设置在设置地点时,由于不需要缓冲材料,因此存在有从机器的底面去除缓冲材料的情况。为了从机器的底面去除缓冲材料,需要在设置地点提升机器,并暂时拉出缓冲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若机器为重物,则通过人的手劲是无法提升的。另一方面,若使用叉车等重型设备,则必须在设置地点准备重型设备,从而无法将机器简便地设置在设置地点。因此,希望实现一种不使用重型设备,在设置地点可以以容纳机器的状态简便地进行提升操作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设置地点简便地提升机器的千斤顶装置。
[0004]本说明书公开的千斤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千斤顶装置具备:下板;上板;及配置在下板和上板之间,并且用于使上板相对于下板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其中,升降机构具备:驱动轴,其可围绕其轴线旋转;及多个缩放(pantograph)机构,其在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互相隔开距离而配置,当驱动轴围绕其轴线旋转时,所述多个缩放机构在下板与上板保持平行的状态下,使上板相对于下板进行升降。
[0005]当用该千斤顶装置提升机器时,首先,将千斤顶装置配置于机器的下方。接着,使驱动轴围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上板相对于下板上升。由此,上板与机器的下面抵接,而且上板进一步上升,从而将机器向上方提升。在该千斤顶装置中,在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缩放机构。因此,即使在机器的重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升机器。另外,即使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多个缩放机构,也能够在下板与上板保持平行的状态下,上板相对于下板进行升降。因此,上板能均匀地抵接于机器的底面,从而能以稳定的状态提升机器。
[0006]此外,优选地,所述多个缩放机构具备:第一联杆部,其配置在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的一侧;第二联杆部,其配置在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另一侧,
[0007]通过所述第一联杆部和所述第二联杆部分别进行伸缩,使所述上板相对于所述下板进行升降,
[0008]当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折叠状态时,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一联杆部、及所述第二联杆部不会互相干扰。
[0009]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联杆部和所述第二联杆部分别具备:下侧联杆构件,其下端可旋转地受到下板的支撑;上侧联杆构件,其上端可旋转地受到上板的支撑,
[0010]所述上侧联杆构件配置在比所述下侧联杆构件更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位置,
[0011]所述上板的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下板的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千斤顶装置的主视图。
[0013]图2是装备在图1所示的千斤顶装置的缩放机构的放大主视图(伸长状态)。
[0014]图3是从侧方看图2所示的缩放机构的图。
[0015]图4是图2所示的缩放机构的放大主视图(折叠状态)。
[0016]图5是示出将NaS电池容纳于设置在集装箱内的支架的状态的图(运送时的状态)。
[0017]图6是在容纳于支架的NaS电池的下方配置了千斤顶装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图,示出提升NaS电池前的状态。
[0018]图7是在容纳于支架的NaS电池的下方配置了千斤顶装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图,示出提升了 NaS电池时的状态。
[0019]图8是示出从容纳于支架的NaS电池的下方去除了缓冲材料及千斤顶装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0020]图9是一并示出设置在集装箱内部的支架、及容纳于支架的NaS电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千斤顶装置中,多个缩放机构可具备:第一联杆部,其配置在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的一侧;第二联杆部,其配置在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联杆部和第二联杆部分别进行伸缩,可以使上板相对于下板进行升降。当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折叠状态时,驱动轴、第一联杆部、及第二联杆部可以不会互相干扰。根据这种结构,各联杆部与驱动轴不会互相干扰,因此可以减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千斤顶装置的整体高度。
[0022]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千斤顶装置中,第一联杆部和第二联杆部可分别具备:下侧联杆构件,其下端可旋转地受到下板的支撑;上侧联杆构件,其上端可旋转地受到上板的支撑。上侧联杆构件可配置在比下侧联杆构件更远离驱动轴的位置。上板的与驱动轴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下板的与驱动轴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根据这种结构,可增大与机器底面抵接的上板的面积,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提升机器。
[0023]此外,在驱动轴的端部配置有减速器也可。由于能够经由减速器使驱动轴旋转,因此能够降低使驱动轴旋转时所需的操作转矩。其结果,能够通过手动手柄或电动工具来容易进行驱动轴的旋转操作。
[0024](实施例)
[0025]本实施例的千斤顶装置10用于提升容纳在集装箱50内的NaS电池52。S卩,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集装箱50内设置有支架53,并且在该支架53容纳有六个NaS电池52。NaS电池52为如下一种蓄电池(二次电池):负极使用钠(Na)、正极使用硫⑶、分隔两个电极的电解质使用精细陶瓷(fine ceramics)。NaS电池52具有呈立方体形状的壳体。六个NaS电池52在上下方向上堆积两层,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以配置三列。NaS电池52在工厂中制造后,容纳于集装箱50内的支架53。容纳在集装箱50内的NaS电池52,与集装箱50 —同运送至设置地点100,并在设置地点100连同集装箱50 —起进行设置。在将NaS电池52从工厂运送至设置地点时,为抑制NaS电池52的振动,会在NaS电池52的下方配置缓冲材料58 (参照图5)。由此,抑制如下情况:因运送时的振动而导致NaS电池52在集装箱50内振动,由此NaS电池52的构成设备、部件受到损伤。另一方面,若将NaS电池52搬运至设置地点,则需要从NaS电池52的下方去除缓冲材料58。由于NaS电池52连同集装箱50 —起进行设置,因此,缓冲材料58的去除操作在NaS电池52容纳在集装箱50内的状态下进行。千斤顶装置10在提升容纳在集装箱50内的NaS电池52时使用,使用千斤顶装置10来提升NaS电池52,由此从NaS电池52的下方去除缓冲材料58。下面,对千斤顶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26]如图1所示,千斤顶装置10具备下板14、上板12、及配置于下板14和上板12之间的升降机构(16、20a_20e)。
[0027]下板14是在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板材。下板14的X方向上的尺寸与NaS电池52的长度方向(图5的X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下板14的y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相邻的缓冲材料(例如,缓冲材料58a、58b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书中,无需区分该二者时存在有仅以缓冲材料58进行记述的情况。另外,对于其他构成要素及相同结构的要素,在无需进行区分时,与如上所述相同地,存在省略数字后的字母,并仅以数字进行记述的情况。))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因此,下板14呈X方向尺寸与y方向尺寸的长宽比大的长方形形状。
[0028]与下板14相同,上板12是在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板材。上板12相对于下板14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与下板14对置。上板12的X方向尺寸与下板14的X方向尺寸相同。上板12的y方向尺寸大于下板14的y方向尺寸,并且其尺寸为可容纳在配置于NaS电池50底面的槽钢60内部的大小(参照图5-7)。上板12也呈x方向尺寸与y方向尺寸的长宽比大的长方形形状。
[0029]升降机构(16a-16e、20a_20e)使上板12相对于下板14进行升降。升降机构(16、20a-20e)包括:五个驱动轴16a_16e ;由驱动轴16a_16e驱动的五个缩放机构20a_20e。
[0030]驱动轴16a_16e配置在上板12和下板14之间,并可围绕其轴线旋转。驱动轴16a_16e各自与各个缩放机构20a_20e相对应地进行设置。相邻的驱动轴(例如,16a及16b)各自通过四个连结部18a-18d连结(此外,存在将所连结的驱动轴16a_16e仅以连结轴16进行记述的情况。)。因此,若使驱动轴16a或16e的一端围绕轴线旋转,则驱动轴16a-16e成为一体而旋转。在驱动轴16和上板12之间,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形成有间隔;并且在驱动轴16和下板14之间,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也形成有间隔。驱动轴16以其轴线在X方向(NaS电池5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位于上板12及下板14的y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
[0031]缩放机构20a_20e在驱动轴16的轴线方向(x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配置。缩放机构20a_20e各自均为相同的结构。在此,无需区分缩放机构20a_20e,仅作为缩放机构20进行说明。
[0032]如图2-4所示,缩放机构20具备:两个下销22、32 ;两个上销30、40 ;与驱动轴16卡合的中间销26、36 ;配置于驱动轴16的一侧(y方向(+))的第一联杆部(24a、28a、34a、38a);以及配置于驱动轴16的另一侧(y方向(-))的第二联杆部(24b、28b、34b、38b)。从图3可以确认,驱动轴16在y方向上配置于与各联杆部(24a、28a、34a、38a)、(24b、28b、34b,38b)错开的位置。因此,当如后述的千斤顶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时,驱动轴16与各联杆部(24a、28a、34a、38a)、(24b、28b、34b、38b)不会互相干扰。
[0033]下销22、32设置在下板14。下销22、32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下销22、32的轴线在与驱动轴16的轴线垂直相交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
[0034]上销30、40设置在上板12。与下销22、32相同地,上销30、40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上销30、40各自的X方向上的位置,与下销22、32各自的X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即,上销30与下销22对置,上销40与下销32对置。上销30、40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