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6116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筐上下生育室床架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以金针菇、真姬菇为代表的瓶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发展迅猛,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有如下环节:培养基配制、装瓶、压盖、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搔菌、瓶筐上架、催蕾、生育、采收包装、瓶筐下架等,然而在生产过程中,某些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仍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尤其是在搔菌后瓶筐上床架和采收完成后瓶筐下床架这一过程中,由于此环节需要人工搬运,工作强度高,因此相对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率。而且使用人工搬运还存在高空作业危险系数大,容易发生事故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还是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瓶筐上床架和下床架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包括用于储放瓶筐的床架,床架设有多层的储物格栅,其中,在床架侧面设有传送框架,传送框架上设有用于传送所述瓶筐的传送装置,还设有将该传送装置上的瓶筐搬运至床架或从床架上搬运至该传送装置上的上下架
目.ο
[0006]进一步的,传送装置包括升降传送带和前后伸缩传送带。前后伸缩传送带可以从生育室门口最远端向生育室门口前后移动。上下床架先从离生育室门口最远的一端开始,完成一次上下架工序后,本实用新型设备下达指令使前后伸缩传送带向生育室门口方向缩短一定距离,带动设备整体向门口移动,依次类推,直至完成该走道的全部上床架任务。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设备每次完成一次上下架工序后,移动距离为4个栽培筐的长度。
[0007]在前后伸缩传送带上设有用于所述瓶筐限位的“L”型板,该“L”型板可根据智能光电感应控制系统指令进行升降,用来阻挡瓶筐,使瓶筐进入合适的工位。
[0008]上下架装置是设在所述升降传送带上的推拉手,而推拉手由推手和拉手组成。推手端部为“T”字型结构。拉手端部设有可将所述瓶筐扣住的抓手。
[0009]根据前后伸缩传送带没传送一次搬运的瓶筐数量,推拉手在每个升降传送带上设有四个。推拉手也可以设计更多,如六个、八个等,其数目可以根据每个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0010]另外,在传送框架上还设有智能光电感应控制器,智能光电感应控制器可以检测到瓶筐的位置,并给设备中的各个部件发出指令,控制各个部件的自动运转。
[0011]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食用菌栽培瓶筐完成搔菌环节以及采收结束后,不需人工进行搬运,瓶筐自动上下架,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而且避免了因瓶筐上下床架过程中操作工人的作业危险,极大的提升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广泛应用于类似的其他物件自动搬运工作中,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瓶筐下架示意图一;
[0013]图2是瓶筐下架示意图二;
[0014]图3是“L”型板不意图;
[0015]图4是瓶筐上架时的推手工作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床架,2-瓶筐,3-推拉手,4-传送框架、5-前后伸缩传送带,6-升降传送带,7-智能光电感应控制器,8-抓手,9- “L”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先看图1和图2,图1和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在下架时的工作状态,从图上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用于储放瓶筐2的床架1,床架I设有多层的储物格栅,瓶筐2成排整齐堆放在该储物格栅上。本实用新型在床架I侧面设置了传送框架4,传送框架4上设有用于传送瓶筐2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升降传送带6和前后伸缩传送带5,升降传送带6在前后伸缩传送带5的上方,并且可以带动前后伸缩传送带5在传送框架4上升降。传送框架4上还设有将该传送装置上的瓶筐2搬运至床架I或从床架I上搬运至该传送装置上的上下架装置,该上下架装置是设在所述升降传送带6上的推拉手3。
[0019]看图1、图2和图4,推拉手3由推手和拉手组成,推手端部为“T”字型结构(如图4所示),拉手端部设有可将所述瓶筐2扣住的抓手8。抓手8可以从上下沿瓶筐2的底部和边缘插入瓶筐2中将瓶筐2抓住。从图上还可以看到,传送框架4上还设有智能光电感应控制器7,智能光电感应控制器可以检测到瓶筐的位置,并给设备中的各个部件发出指令,控制各个部件的自动运转。
[0020]在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设有用于所述瓶筐2限位的“L”型板9,如图3所示。“L”型板9可以在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升起或降下,当“L”型板9升起时可以从两边将瓶筐2挡住以实现限位功能,当瓶筐2需要在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传送时将“L”型板9降下以提供传送通道。
[002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食用菌瓶式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该生产过程一般有如下环节:培养基配制、装瓶、压盖、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搔菌、瓶筐上架、催蕾、生育、采收包装、瓶筐下架等,菌丝培养完成后,需将培养好的栽培瓶进行搔菌处理(将表面老的菌皮挖掉),搔菌完成后再由传送带传输到空的生育室中,由上下床架设备进行栽培瓶筐的上架操作。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当搔好菌的瓶筐2到达本实用新型设备上且数量达到四筐(通常的情况)后,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的“L”型板9升起,阻挡新传输来的瓶筐2继续传输到本设备上,同时升降传送带6自动升到床架I的最高层上,推手上的“T”型结构将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的四筐瓶筐2推到床架I上,随后本设备重新回到前后伸缩传送带5的原始高度(也就是前后伸缩传送带与外设备传送带齐平的高度),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的“L”型板9下降,新传送过来的四筐瓶筐2进入传送工位,升降传送带5再次升起到预定高度,推手再次将栽培瓶筐2推到床架I上……这样不断往复,直至一列床架I的前四筐瓶筐2的位置全部上满。然后传送框架4和前后伸缩传送带5向门口方向移动四筐瓶筐2的距离,继续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二列床架I上的瓶筐2摆放,直至整个床架I上的瓶筐2全部摆放完成。整个过程由智能光电感应器7感应检测位置并发出工作指令。
[0023]当采收完成后,下床架I时机器布置跟上床架I布置完全一致。下床架I时本设备的升降传送带6首先上升到指定床架I高度,然后拉手沿瓶筐2的底部和边缘插入瓶筐2中,将瓶筐2拉到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升降传送带6下降到原始高度后,通过前后伸缩传送带5传出生育室。
[0024]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包括用于储放瓶筐(2)的床架(I ),床架(I)设有多层的储物格栅,其特征在于:在床架(I)侧面设有传送框架(4),传送框架(4)上设有用于传送所述瓶筐(2 )的传送装置,还设有将该传送装置上的瓶筐(2 )搬运至床架(I)或从床架(I)上搬运至该传送装置上的上下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升降传送带(6 )和前后伸缩传送带(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架装置是设在所述升降传送带(6)上的推拉手(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手(3)由推手和拉手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端部为“T”字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端部设有可将所述瓶筐(2)扣住的抓手(8)。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手(3)在每个升降传送带(6)上设有四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框架(4)上还设有智能光电感应控制器(7)。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设有用于所述瓶筐(2)限位的“L”型板(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该装置上设置了升降传送带(6)和前后伸缩传送带(5)用于搬运瓶筐(2),并通过升降传送带(6)上的推拉手(3)将瓶筐(2)推送到床架(1)上或者从床架(1)上拉到前后伸缩传送带(5)上输送走。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瓶筐自动传送及上下架装置,在食用菌栽培瓶筐完成搔菌环节以及采收结束后,不需人工进行搬运,瓶筐自动上下架,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而且避免了因瓶筐上下床架过程中操作工人的作业危险,极大的提升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广泛应用于类似的其他物件自动搬运工作中,值得推广。
【IPC分类】B65G1/04
【公开号】CN204713840
【申请号】CN201520227938
【发明人】余养朝, 张光忠, 邱昌里, 林瑞虾
【申请人】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