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穿越式双小车岸桥的双小车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01469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上小车起升机构空间上相互错开,互不干涉。
[0031]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布置在所述机房的最后侧,上小车起升机构布置在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与布置于所述机房中间位置的悬架俯仰机构之间,所述上小车牵引机构布置在所述悬架俯仰机构前侧,所述下小车牵引机构布置在所述上小车牵引机构的前侧并位于所述机房的最前侧,双小车起升机构、悬架俯仰机构以及双小车牵引机构在空间上相互错开,互不干涉。
[0032]所述上小车起升机构与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结构相同,所述上小车起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一制动器以及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联轴器,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减速后驱动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的第一驱动卷筒转动,所述第一制动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联轴器一侧,通过作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制动所述上小车起升机构;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联轴器、第二制动器以及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联轴器,通过所述第二减速器减速后驱动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的第二驱动卷筒转动,所述第二制动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联轴器一侧,通过作用于所述第二联轴器制动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
[003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4]1.在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第一托辊通过第一托架结构被水平支撑在大梁结构的内侦h若干第二托辊通过第二托架结构被水平支撑在大梁结构的外侧,从而使得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分别支撑在大梁结构的内外两侧,在进行起升和下降时,分别在大梁的内侧和外侧进行起升,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并且所述第一驱动卷筒与第一起升钢丝绳的水平部分均设置在第二起升钢丝绳的水平部分围成的水平空间的内侧,这样布置不但使得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不会相互干涉,并且在空间上更加紧凑,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设置的更加合理。
[0035]2.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通过第一水平改向滑轮改变第一起升钢丝绳从所述第一驱动卷筒的伸出端的水平走向,使得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向着所述上小车的方向水平延伸,不但便于第一起升钢丝绳向着上小车的方向缠绕,而且还能够降低起升缠绕系统的水平延伸长度,使得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凑。
[0036]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改向滑轮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卷筒与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轮组之间的第一过渡滑轮组,通过设置第一过渡滑轮组,来自于第一驱动卷筒的第一起升钢丝绳的伸出端被牵引向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轮组,从而使得从第一改向滑轮组伸出的第一起升钢丝绳能够降低高度后再向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在高度方向上更加紧凑。
[0037]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改向滑轮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小车和上吊具上的第一垂直改向滑轮组,从而改变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的来自于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轮组的伸出端的走向,使其延伸至所述上吊具上,便于对于上吊具的起升控制。
[0038]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垂直改向滑轮组包括设置在上小车上的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水平滑轮和第二垂直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吊具上的第三滑轮组,所述第二垂直滑轮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轮相比更加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轮组,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的来自于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轮组的伸出端通过先绕过第二垂直滑轮,再绕过所述第一水平滑轮,然后从所述上小车的底部穿过而绕在所述第三滑轮组上,从而不但改变第一起升钢丝绳的水平走向,也改变了第一起升钢丝绳的竖直方向的走向,使其最终不被干涉的缠绕在上吊具上;另外,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的来自于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轮组的伸出端通过先绕过第二垂直滑轮,使托辊始终从下向上托着钢丝绳,保证上下小车越过托辊时不发生干涉。
[0039]6.在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通过第二水平改向滑轮改变第二起升钢丝绳从所述第二驱动卷筒的伸出端的水平走向,使得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向着所述下小车的方向水平延伸,不但便于第二起升钢丝绳向着下小车的方向缠绕,而且还能够降低起升缠绕系统的水平延伸长度,使得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更加紧凑。
[0040]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改向滑轮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卷筒与所述第二水平改向滑轮组之间的第二过渡滑轮组,通过设置第二过渡滑轮组,来自于第二驱动卷筒的第二起升钢丝绳的伸出端被牵引向所述第二水平改向滑轮组,从而使得从第二改向滑轮组伸出的第二起升钢丝绳能够降低高度后再向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在高度方向上更加紧凑。
[0041]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改向滑轮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小车和下吊具上的第二垂直改向滑轮组,从而改变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的来自于所述第二水平改向滑轮组的伸出端的走向,使其延伸至所述下吊具上,便于对于下吊具的起升控制。
[004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四水平滑轮、第五垂直滑轮、第六滑轮以及第七滑轮均设置在所述下小车的刚性支架上,所述上小车以及处于收起状态的上吊具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刚性支架的内部,且与所述刚性支架的侧壁不重合,通过设置在刚性支架上,使得下小车起升过程中,第二起升钢丝绳不会出现摆动、弹跳等现象,使得下小车能够平稳运行,从刚性支架的空腔穿过的上小车和下小车不会在相互穿越的过程中发生干涉。
[0043]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包括水平布置并同步驱动的下小车第一起升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第二起升缠绕子系统,下小车第一起升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第二起升缠绕子系统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小车的两侧,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下小车和下吊具在起升和降落过程中更加平稳。
[0044]11.在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牵引缠绕子系统的所述第二牵引钢丝绳组也至少经过一组牵引改向滑轮组绕设在下小车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牵引钢丝绳组、所述第二牵引钢丝绳组与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在所述下小车上的缠绕均不相互干涉。从而使得下小车牵引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的钢丝绳同时作用于下小车,并且不会相互干涉,使得机构运行更加顺畅且机构更加紧凑。
[0045]12.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若干沿大梁结构的长度方向且间隔设于所述大梁结构内侧上的第一支撑托架,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小车钢丝绳组的第一托辊组件;还包括若干沿大梁结构的长度方向且间隔设于所述大梁结构外侧上的第二支撑托架,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下小车钢丝绳组的第二托辊组件;即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托架来实现对所述上小车和所述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的托起支撑,防止所述上小车和所述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在行走过程或起升过程中发生弹跳或松弛,以保证所述上小车和所述下小车能够平稳运行;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间隔设置可以保证所述上小车和所述下小车能够从所述大梁结构的任意位置进行升降,且起升钢丝绳不会发生弹跳或松弛。
[0046]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连接在所述大梁结构的第一大梁和第二大梁之间的中间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间部下方的η型托架,所述η型托架的下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托辊组件的不同单元;因在所述上小车中,所述上小车钢丝绳组基本为左右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托辊组件包括左右两个单元,所以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所述η型托架,所述η型托架的下方两侧的钩部即用来支撑所述第一托辊组件的的左右两个单元。
[0047]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连接在所述大梁结构的第一大梁和第二大梁之间的中间部,连接在所述中间部下方的水平部,连接于所述水平部两端的第一“L”型钩部和第二“L”型钩部,所述第一“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和所述第二“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托辊组件的不同单元;因在所述上小车中,所述上小车钢丝绳组基本为左右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托辊组件包括左右两个单元,所以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用来支撑所述第一托辊组件的左右两个单元的所述第一“L”型钩部和所述第二 “L”型钩部。
[0048]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与所述第二“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以相互背对的方式设置;这样可以确保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上小车钢丝绳组一定不会发生干涉,使所述上小车的顺利运行。
[0049]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支撑托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大梁结构的第一大梁下方的第三“L”型钩部和第二大梁下方的第四“L”型钩部;第三“L”型钩部的水平沟边和第四“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分别支撑所述第二托辊组件的不同单元;因在所述下小车中,所述下小车钢丝绳组基本为左右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托辊组件包括左右两个单元,所以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托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托辊组件的左右两个单元的所述第三“L”型钩部和所述第四“L”型钩部。
[0050]1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与所述第四“L”型钩部的所述水平钩边以相互背对的方式设置;这样可以确保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下小车钢丝绳组一定不会发生干涉,使所述下小车的顺利运行。
[0051 ]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托辊以沿各自所在的水平钩边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可转动地设置在各自的水平钩边上;可转动设置的所述托辊不仅能够实现对起升钢丝绳的托起支撑,而且利于起升钢丝绳的传动,提供了起升钢丝绳的传动效率,进而提高小车的运行效率。
[0052]18.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上小车起升机构与下小车起升机构在机房内前后布置并且空间上相互错开,防止了两个起升机构工作时发生干涉,从而保证两个小车能够可靠地独立完成两个小车得装卸作业,当然两个小车也能协同作业。
[0053]19.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上小车起升机构、下小车起升机构、上小车牵引机构以及下小车牵引机构在机房内前后布置,在空间上相互错开,形成作业时互不干涉结构,上述设置方式布置合理,保证了双小车独立地起升、降落、行走等作业,并且相互间不干涉。
[0054]20.在本实用新型中,两套起升机构结构完全相同,功率也相同,电机、联轴器、制动器等都可以互换,减少备件的种类,便于维修管理。
【附图说明】
[0055]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5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的示意图;
[005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下小车牵引缠绕子系统的示意图;
[005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的示意图;
[005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上小车牵引缠绕子系统的示意图;
[006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在上小车上的具体缠绕方式;
[006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在下小车上的具体缠绕方式;
[006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大梁结构与下小车配合结构示意图;
[006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第一托架结构和第二托架结构在大梁上的设置位置图;
[006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上小车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