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5927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绳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企业,人们会用电动机卷收拉绳来收拉板材,拉绳在卷拉过程中,容易造成绳子相互缠绕,常常会造成机器的损伤,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驱动方法存在问题,所以效率不佳,且利润减小。
[0003]为了提升效率,减少拉绳的相互缠绕造成的损失,增加利润,可选用这种卧轴跟随电动收绳装置收拉绳轮,当电动机转动,通过联轴器,可自动带动绳轮转动来卷收拉绳,从而收拉所需加工的板材,绳轮在轴上有自动跟随功能,避免了拉绳缠绕,达到操作便利、效率高且安全性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改善收绳方式,及改善在操作上不便利、效率低且经济性不高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结构包括:螺钉M6X12、绳轮端盖A、绳轮轴、圆柱滚子轴承、安装板、绳轮端盖B、绳轮、钢丝绳、平垫圈M6 X 1.6、螺钉M6 X 20、普通平键12 X140、毡圈油封40、绳轮端盖C、毡圈油封30、普通平键8 X 22、梅花联轴器LK16、普通平键6 X18、电机80M、螺栓Ml 2 X 35、螺母Ml 2、平垫圈Ml 2、T型螺栓M8 X 30、平垫圈M8、螺母M8、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绳轮轴外通过普通平键12X140连接绳轮,绳轮轴一端通过绳轮端盖B、圆柱滚子轴承、安装板、毡圈油封40、绳轮端盖C、毡圈油封30连接梅花联轴器LK16(16),绳轮轴的另一端通过绳轮端盖A、圆柱滚子轴承、绳轮端盖B、毡圈油封40固定在安装板上,并对安装板进行了定位,梅花联轴器LK16(16)连接电机80M(18),当电机80M转动时,通过梅花联轴器LK16转动绳轮轴,从而带动绳轮转动来卷收钢丝绳。
[0006]绳轮左侧有一孔,将钢丝绳从内部向外露出3厘米左右,将钢丝绳用平垫圈M6 X1.6和螺钉M6 X 20进行固定,将钢丝绳缠绕在绳轮上。
[0007]绳轮端盖A、绳轮端盖B、绳轮端盖C通过螺钉M6 X 12安装在安装板上。
[0008]电机80M通过螺栓Ml 2 X 35)、螺母Ml 2、平垫圈Ml 2安装在安装板上。
[0009]安装板均匀分布4个孔,用T型螺栓M8 X 30、平垫圈M8、螺母M8固定在铝型材上。
[0010]钢丝绳拉动所需要加工的板材。
[0011]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卧轴跟随电动收绳装置可以提供有电机的收绳设置,当电机转动时,产生扭矩,通过圆柱滚子轴承,转动绳轮轴,带动绳轮转动来卷收拉绳,绳轮在安装板上有自动跟随功能,避免了拉绳缠绕,达到操作便利且安全性好的目的。其中,使用者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及人力,提升了效率,并提高了利润。
[0012]【【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0014]图2为卧轴位置跟随的绳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3为绳轮的主视图。
[0016]图4为绳轮的剖视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0018]1-螺钉M6 X 12,2_绳轮端盖A,3_绳轮轴,4_圆柱滚子轴承,5_安装板,6_绳轮端盖B,7-绳轮,8-钢丝绳,9-平垫圈M6 X1.6,10-螺钉M6 X 20,11-普通平键12 X 140,12-毡圈油封40,13-绳轮端盖C,14-毡圈油封30,15-普通平键8 X 22,16-梅花联轴器LK16,17-普通平键6 X 18,18-电机80M,19-螺栓M12 X 35,20-螺母M12,21-平垫圈M12,22-T型螺栓M8 X 30,23-平垫圈M8,24-螺母M8,25-铝型材。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21]如图1、2、3、4所示,包括设提供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螺钉M6 X 12-1、绳轮端盖A-2、绳轮轴-3、圆柱滚子轴承_4、安装板_5、绳轮端盖B-6、绳轮-7、钢丝绳-8、平垫圈M6 X 1.6-9、螺钉M6 X 20-10、普通平键12 X 140-11、毡圈油封40-12、绳轮端盖C-13、毡圈油封30-14、普通平键8 X 22-15、梅花联轴器LK16-16、普通平键6 X 18-17、电机80M-18、螺栓 M12X35-19、螺母 M12-20、平垫圈 M12-21、T 型螺栓 M8X30-22、平垫圈 M8-23、螺母M8-24、铝型材-25,其特征在于:绳轮-7左侧有一孔,将钢丝绳_8从内部向外露出3厘米左右,将钢丝绳-8用平垫圈M6 X 1.6-9和螺钉M6 X 20-10进行固定,将钢丝绳_8缠绕在绳轮-7上。绳轮轴-3外通过普通平键12 X 140-11连接绳轮-7,绳轮轴_3—端通过绳轮端盖B-6、圆柱滚子轴承-4、安装板-5、毡圈油封40-12、绳轮端盖C-13、毡圈油封30-14连接梅花联轴器LK16-16,绳轮轴-3的另一端通过绳轮端盖A-2、圆柱滚子轴承-4、绳轮端盖B-6、毡圈油封40-12固定在安装板-5上,绳轮端盖A-2、绳轮端盖B-6、绳轮端盖C-13通过螺钉M6X12-1安装在安装板-5上。电机80M-18通过螺栓M12X35-19、螺母M12-20、平垫圈M12-21安装在安装板-5上。安装板-5均匀分布4个孔,用T型螺栓M8 X 30-22、平垫圈M8-23、螺母M8-24可以进行固定在铝型材-25上,梅花联轴器LK16-16连接电机80M-18,当电机80M-18转动时,通过梅花联轴器LK16-16转动绳轮轴-3,产生扭矩,通过联圆柱滚子轴承-4,转动安装板-5,带动绳轮-7转动来卷收钢丝绳-8,绳轮-7在安装板-5上有自动跟随功能,避免了钢丝绳-8缠绕,达到操作便利且安全性好的目的。其中,使用者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及人力,提升了效率,并提尚了利润。
[0022]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螺钉M6X 12( I)、绳轮端盖A(2)、绳轮轴(3)、圆柱滚子轴承(4)、安装板(5)、绳轮端盖B(6)、绳轮(7)、钢丝绳(8)、平垫圈M6 X 1.6(9)、螺钉M6 X 20(10)、普通平键12 X 140(11 )、毡圈油封40(12)、绳轮端盖C( 13)、毡圈油封30(14)、普通平键8\22(15)、梅花联轴器1^16(16)、普通平键6\18(17)、电机801(18)、螺栓 M12X35(19)、螺母 M12(20)、平垫圈M12(21)、T型螺栓 M8X30(22)、平垫圈M8(23)、螺母 M8(24)、铝型材(25),其特征在于:绳轮轴(3)外通过普通平键12 X 140(11)连接绳轮(7),绳轮轴(3)—端通过绳轮端盖B(6)、圆柱滚子轴承(4)、安装板(5)、毡圈油封40(12)、绳轮端盖C(13)、毡圈油封30( 14)通过普通平键8 X 22( 15)连接梅花联轴器LK16( 16),绳轮端盖B(6)、圆柱滚子轴承(4)、油封40(12)、绳轮端盖C(13)、毡圈油封30(14)固定在安装板(5)上,绳轮轴(3)的另一端通过绳轮端盖A(2)、圆柱滚子轴承(4)、绳轮端盖B(6)、毡圈油封40(12)固定在安装板(5)上,梅花联轴器1^16(16)与电机801(18)通过普通平键6\18(17)连接,当电机80M(18)转动时,通过梅花联轴器LK16(16)转动绳轮轴(3),从而带动绳轮(7)转动来卷收钢丝绳(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带动绳轮(7)时,绳轮(7)可自动跟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绳轮(7)左侧有一孔,将钢丝绳(8)从内部向外露出3厘米左右,将钢丝绳(8)用平垫圈M6 X 1.6(9)和螺钉M6 X 20(10)进行固定,将钢丝绳(8)缠绕在绳轮(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绳轮(7)挡钢丝绳(8)的部分被均匀的分成了 60份,在分割的一份中用红色颜色标记,绳轮(7)转动时,可通过观察红色标记运动的圈数大概的计算运动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绳轮端盖A(2)、绳轮端盖B(6)、绳轮端盖C(13)通过螺钉M6 X 12(1)安装在安装板(5)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80M(18)通过螺栓M12X35(19)、螺母M12(20)、平垫圈M12(21)安装在安装板(5)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5)均匀分布4个孔,用T型螺栓M8X30(22)、平垫圈M8(23)、螺母M8(24)将安装板(5)固定在铝型材(2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解决现有的收拉板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轴位置跟随的绳驱动装置,其包含有一绳轮轴,该绳轮轴通过键连接一收放钢丝绳的绳轮,通过两端的圆柱滚子轴承和端盖,固定在安装板上,绳轮轴一端通过梅花联轴器LK16连接电机,当电机转动时,产生扭矩,通过梅花联轴器LK16,转动绳轮轴,带动绳轮转动来卷收钢丝绳,钢丝绳带动板材,绳轮在安装板上有自动跟随功能,避免了钢丝绳缠绕,达到操作便利且安全性好的目的。
【IPC分类】B65H54/38
【公开号】CN205170041
【申请号】CN201520806267
【发明人】魏子尧, 昃向博, 王广启, 张孟杰, 朱智勇
【申请人】济南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