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676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它包括有振料盘,振料盘底部设有振料机构,振料盘内腔设有由下至上呈螺旋形的提料通道,振料盘外壁上设有由上至下的螺旋形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底部设有电磁铁,提料通道出口与出料通道入口相连接;其连接部位设有返料机构;出料通道承托面内侧设有上凸的阶梯状针脚导流面,导流面表面设有转向导针。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可自动对电容针脚进行翻转,后工序无需安装电容转向机构,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ro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电容器在生产时需要对电容针脚进行翻转,然后定长剪切,现有都是振料盘振料将电容器送入剪切机构,由转向机械手夹住并转向,再转送剪切机械手,由剪切机构手夹住进行剪切;由于转向机械手和剪切机械手都属于高精密件,其动作频率高,易磨损,导致设备使用、维护成本高,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而且由于在振料盘提升时电容堆叠杂乱无章,输送至下工序加工时会造成卡塞现象,大大影响电容器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的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它包括有振料盘,振料盘底部设有振料机构,振料盘内腔设有由下至上呈螺旋形的提料通道,振料盘外壁上设有由上至下的螺旋形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底部设有电磁铁,提料通道出口与出料通道入口相连接;其连接部位设有返料机构;出料通道承托面内侧设有上凸的阶梯状针脚导流面,导流面表面设有转向导针。
[0005]所述的转向导针一端固定在导流面上,另一端上翘形成针脚翻转位,针脚翻转位位于导流面的输出方向,转向导针与导流面外阶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电容较短针脚的长度,小于电容较长针脚的长度。
[0006]所述的出料通道承托面外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导向面沿出料通道轮廓分布,导向面的倾斜度由出料通道入口的水平状态至出口的垂直状态进行扭曲倾斜,出料通道扭曲倾斜度为30?60°的区间设有单排限位板,单排限位板通过相应的螺栓活动装配在出料通道外壁上,单排限位板输出方向的导向面上设有弧形的单排限位块,单排限位块倾斜安装在导向面上,其倾斜角度为与导向面的倾斜角度一致,为35?65°。
[0007]所述的返料机构包括有固定杆、料框、振动器、导料槽,其中,振动器底部通过支架安装在振料盘一侧的机架上,料框倾斜安装在振动器顶部,且料框较低的一端开口形成出料口,出料口上方的料框上安装有横梁,横梁上活动装配有限位条,出料口外侧设有导料槽,限位条底部向导料槽出口方向倾斜;导料槽出口延伸至振料盘上方;固定杆固定在振料盘一侧的机架上,支撑臂一端安装在固定杆上,另一端延伸至振料盘上方,其延伸端安装有感应杆,感应杆底部向下延伸至振料盘内,感应杆底部与振料盘内腔底部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形成堆料空间。
[0008]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电容体由振料机构带动振料盘通过提料通道输出,当电容体进入出料通道后,电容本体由导向面承托,电容针脚由导流面承托输送,当行至转向导针处时,较短的电容针脚在前时,则短脚直接通过,然后长脚在振动力下跳过转向导针;当较短的电容针脚在后时,较长的针脚被转向导针阻挡,在振动力及磁力影响下,使较短的电容针脚翻转向前,然后长脚在振动力下跳过转向导针,针脚转向完成;然后出料通道带动电容体继续输出,当行至单排限位板时,单排限位板将上下排列不整齐的电容体挡住,使输出的电容高度一致,行至单排限位块时,单排限位块挤压使并列行走的电容体挤出,最终输出的电容体为整齐排列,且针脚方向一致;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可自动对电容针脚进行翻转,后工序无需安装电容转向机构,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返料机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包括有振料盘1,振料盘I底部设有振料机构3,振料盘I内腔设有由下至上呈螺旋形的提料通道2,振料盘I外壁上设有由上至下的螺旋形出料通道4,出料通道4底部设有电磁铁,提料通道2出口与出料通道4入口相连接;其连接部位设有返料机构;出料通道4承托面内侧设有上凸的阶梯状针脚导流面5,导流面5表面设有转向导针7,所述的转向导针7—端固定在导流面5上,另一端上翘形成针脚翻转位8,针脚翻转位8位于导流面5的输出方向,转向导针7与导流面5外阶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电容较短针脚的长度,小于电容较长针脚的长度。所述的出料通道4承托面外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6,导向面6沿出料通道4轮廓分布,导向面6的倾斜度由出料通道4入口的水平状态至出口的垂直状态进行扭曲倾斜,出料通道4扭曲倾斜度为30?60°的区间设有单排限位板9,单排限位板9通过相应的螺栓活动装配在出料通道4外壁上,单排限位板9输出方向的导向面6上设有弧形的单排限位块10,单排限位块10倾斜安装在导向面6上,其倾斜角度为与导向面6的倾斜角度一致,为35?65°。所述的返料机构包括有固定杆A2、料框A3、振动器A4、导料槽A6,其中,振动器A4底部通过支架A5安装在振料盘I 一侧的机架上,料框A3倾斜安装在振动器A4顶部,且料框A3较低的一端开口形成出料口,出料口上方的料框A3上安装有横梁A7,横梁A7上活动装配有限位条A8,出料口外侧设有导料槽A6,限位条A8底部向导料槽A6出口方向倾斜;导料槽A6出口延伸至振料盘I上方;固定杆A2固定在振料盘I一侧的机架上,支撑臂A9—端安装在固定杆A2上,另一端延伸至振料盘I上方,其延伸端安装有感应杆AlO,感应杆AlO底部向下延伸至振料盘I内,感应杆AlO底部与振料盘I内腔底部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形成堆料空间。本实施例的电容体由振料机构带动振料盘通过提料通道输出,当电容体进入出料通道后,电容本体由导向面承托,电容针脚由导流面承托输送,当行至转向导针处时,较短的电容针脚在前时,则短脚直接通过,然后长脚在振动力下跳过转向导针;当较短的电容针脚在后时,较长的针脚被转向导针阻挡,在振动力及磁力影响下,使较短的电容针脚翻转向前,然后长脚在振动力下跳过转向导针,针脚转向完成;然后出料通道带动电容体继续输出,当行至单排限位板时,单排限位板将上下排列不整齐的电容体挡住,使输出的电容高度一致,行至单排限位块时,单排限位块挤压使并列行走的电容体挤出,最终输出的电容体为整齐排列,且针脚方向一致;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简单,可自动对电容针脚进行翻转,后工序无需安装电容转向机构,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0012]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振料盘(I),振料盘(I)底部设有振料机构(3),振料盘(I)内腔设有由下至上呈螺旋形的提料通道(2),振料盘(I)外壁上设有由上至下的螺旋形出料通道(4),出料通道(4)底部设有电磁铁,提料通道(2)出口与出料通道(4)入口相连接;其连接部位设有返料机构;出料通道(4)承托面内侧设有上凸的阶梯状针脚导流面(5),导流面(5)表面设有转向导针(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向导针(7) —端固定在导流面(5)上,另一端上翘形成针脚翻转位(8),针脚翻转位(8)位于导流面(5)的输出方向,转向导针(7)与导流面(5)外阶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电容较短针脚的长度,小于电容较长针脚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料通道(4)承托面外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6),导向面(6)沿出料通道(4)轮廓分布,导向面(6)的倾斜度由出料通道(4)入口的水平状态至出口的垂直状态进行扭曲倾斜,出料通道(4)扭曲倾斜度为30?60°的区间设有单排限位板(9),单排限位板(9)通过相应的螺栓活动装配在出料通道(4)外壁上,单排限位板(9)输出方向的导向面(6)上设有弧形的单排限位块(10),单排限位块(10)倾斜安装在导向面(6)上,其倾斜角度为与导向面(6)的倾斜角度一致,为35?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上料、针脚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返料机构包括有固定杆(A2)、料框(A3)、振动器(A4)、导料槽(A6),其中,振动器(A4)底部通过支架(A5)安装在振料盘(I) 一侧的机架上,料框(A3)倾斜安装在振动器(A4)顶部,且料框(A3)较低的一端开口形成出料口,出料口上方的料框(A3)上安装有横梁(A7),横梁(A7)上活动装配有限位条(A8),出料口外侧设有导料槽(A6),限位条(A8)底部向导料槽(A6)出口方向倾斜;导料槽(A6)出口延伸至振料盘(I)上方;固定杆(A2)固定在振料盘(I)一侧的机架上,支撑臂(A9)—端安装在固定杆(A2)上,另一端延伸至振料盘(I)上方,其延伸端安装有感应杆(AlO),感应杆(AlO)底部向下延伸至振料盘(I)内,感应杆(AlO)底部与振料盘(I)内腔底部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形成堆料空间。
【文档编号】B65G47/14GK205500089SQ20162019217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陈巍龙, 胡拥军, 龙立平
【申请人】益阳市和天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