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964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或摩托车所使用的液压制动软管,一般都采用的是具增强骨架材料的橡胶管。随着汽车摩托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制动软管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车用液压制动软管的使用要求,如耐高低温性能、耐曲挠疲劳、动态液压脉冲、耐天候等性能,各生产企业采用的内外层橡胶大都采用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主体材料, 且为了得到低压缩永久变形和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往往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但是,如果含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胶料在硫化过程中与氧气接触,会使制品表面胶料中的过氧化物失去硫化活性,从而导致制品表面硫化不熟,其直接表现是制品表面发粘,不能使制品表面发生充分的交联反应,影响制品的长期使用性能。就现有的制动软管生产技术而言,硫化设备几乎全部采用的是卧式或立式硫化罐,传热介质为水蒸汽。为了解决硫化软管表面发粘的问题,生产企业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排除空气法。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是采用氮气置换空气的方法来排除硫化罐中的空气。国内一般采用水蒸气来置换空气,如专利公开号CN 101020349就提出了这种方法;另外还有采用过热水隔绝空气的方法,如专利公开号CN 101301777A就提出了一种制动软管水硫化方法。因此,以水蒸汽为传热介质,以硫化罐为硫化设备的硫化方法,在生产制动软管, 特别是以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外层胶的制动软管,为了解决表面欠硫发粘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另外,由于采用硫化罐进行硫化,需要大量的吊装和周转盛具,工装设备投入较大,且每硫化一个批次都要排空硫化罐蒸汽,造成热能浪费并产生大量的污染蒸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制动软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其由设置在车用制动软管冷喂料挤出机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之间的呈3° —15°斜向设置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以及和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下端相连通的水密封装置部分构成;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高端和冷喂料挤出机相连通;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上部设置有水蒸汽进管,在水蒸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低端和水密封装置部分相连通, 在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下部配设有具备在管道内任意调控蒸汽和冷却水的空间比例功能的、可保证车用制动软管在管道内硫化完成后对硫化车用制动软管进行梯度冷却从而保证车用制动软管的尺寸稳定性的水汽平衡控制装置;所述的水密封装置部分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水密封装置部分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及控制阀门,水密封装置部分上设置有车用制动软管的出孔,车用制动软管通过出孔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相连接;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的管道内径D为5(T360mm,长度L为2(T200m,长径比L/D为400 广3000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蒸汽硫化管道其内径D的优选范围为7(T260mm,长度L 的优选范围为5(Tl20m,长径比的优选范围为200 广2000 :1,安装倾斜角度的优选范围为 3° 7°。所述牵引机配设有张力传感器和测径仪,牵引机由张力传感器和测径仪联合控制。所述的进入冷喂料挤出机中的车用制动软管通过张紧装置和放线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提出在制造制动软管的硫化工序,利用蒸汽管道对胶管进行硫化, 其特征在于在挤出机和牵引机的同步配合下,将挤出外层胶后的未硫化制动软管,按挤出速度持续进入并经过与挤出机头连接的充满一定压力水蒸气的蒸汽管道,从而完成制动软管的连续硫化。2、采用本方法生产的制动软管,由于是在隔绝空气的状态持续进行硫化,彻底解决了硫化罐直接蒸汽法硫化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制动软管外层橡胶时,因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的欠硫发粘问题。3、采用本方法生产的制动软管,由于是连续硫化,可实现传热介质的有效控制,蒸汽损耗很少,节省大量热能,减少废气排放。4、采用本方法生产的制动软管,由于可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工装设备投入,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5、将制动软管利用蒸汽管道进行硫化,可很大程度提高产品的性能,从而满足高档轿车对制动软管性能的更高要求。所得产品耐曲挠疲劳提高到>80h,耐臭氧能力可提高到200pphmX480h,高低温性能大大改善,对其它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生产线包括蒸汽硫化管道的平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生产线包括蒸汽硫化管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放线装置、2张紧装置、3冷喂料挤出机、4硫化蒸汽管道部分、5水密封装置部分、6牵引机、7卷取装置、8车用制动软管、9水蒸汽进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及控制阀门、12出孔、13压力控制装置、14水汽平衡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其由设置在车用制动软管冷喂料挤出机3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6之间的呈3° —15°斜向设置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以及和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下端相连通的水密封装置部分5构成;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高端和冷喂料挤出机3相连通;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上部设置有水蒸汽进管9,在水蒸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13 ;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低端和水密封装置部分5相连通,在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下部配设有具备在管道内任意调控蒸汽和冷却水的空间比例功能的、可保证车用制动软管在管道内硫化完成后对硫化车用制动软管进行梯度冷却从而保证车用制动软管的尺寸稳定性的水汽平衡控制装置14 ;所述的水密封装置部分5上端设置有进水管10,水密封装置部分5的下端设
4置有出水管及控制阀门11,水密封装置部分5上设置有车用制动软管8的出孔12,车用制动软管8通过出孔12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6相连接;所述的进入冷喂料挤出机3中的车用制动软管8通过张紧装置2和放线装置1相连接。所述牵引机6配设有张力传感器和测径仪,牵引机6由张力传感器和测径仪联合控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的管道内径D为5(T360mm,长度L为2(T200m,长径比L/D为400 广3000 :1。所述密封蒸汽硫化管道其内径D的优选范围为7(T260mm,长度L的优选范围为5(Tl20m,长径比的优选范围为200:广2000:1,安装倾斜角度的优选范围为3° 7°。作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硫化蒸汽管道4其长度具体为120m,采用不锈钢压力管道组合,内径为159mm,控温精度士2°C,安装倾斜角5.6°,所采用传热介质为电厂过热蒸汽经转换器转换饱和水蒸汽。实施例所针对产品车用液压制动软管8,规格为3. 2 mmXIO. 5 mm。液压制动软管在硫化蒸汽管道4内硫化温度180°C,挤出速度为12m/min,得到外径误差范围在士0. Imm的液压制动软管,所得产品作为实施例产品1。而采用常规的硫化罐水蒸气直接硫化法生产,其硫化温度152°C,硫化时间 50min,所得为比较例产品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比较例产品质量比较如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其特征在于其由设置在车用制动软管冷喂料挤出机(3)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6)之间的呈3° —15°斜向设置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以及和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下端相连通的水密封装置部分(5)构成;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高端和冷喂料挤出机(3)相连通;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 (4)的上部设置有水蒸汽进管(9),在水蒸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13);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低端和水密封装置部分(5)相连通,在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4)的下部配设有具备在管道内任意调控蒸汽和冷却水的空间比例功能的、可保证车用制动软管在管道内硫化完成后对硫化车用制动软管进行梯度冷却从而保证车用制动软管的尺寸稳定性的水汽平衡控制装置(14);所述的水密封装置部分(5)上端设置有进水管(10),水密封装置部分(5)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及控制阀门(11),水密封装置部分(5)上设置有车用制动软管(8)的出孔(12),车用制动软管(8)通过出孔(12)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6)相连接;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的管道内径D为5(T360mm,长度L为2(T200m,长径比L/D为 400 :Γ3000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蒸汽硫化管道其内径D为7(T260mm,长度L为5(Tl20m,长径比L/D为200 广2000 :1,安装倾斜角度为3° 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 (6)配设有张力传感器和测径仪,牵引机由张力传感器和测径仪联合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蒸汽硫化管道。其由设置在车用制动软管冷喂料挤出机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之间的呈3°—15°斜向设置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以及和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下端相连通的水密封装置部分构成;所述的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高端和冷喂料挤出机相连通;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上部设置有水蒸汽进管,在水蒸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低端和水密封装置部分相连通,在密封蒸汽硫化管道部分的下部配设有水汽平衡控制装置;所述的水密封装置部分设置有进、出水管,车用制动软管通过水密封装置部分上出孔和车用制动软管牵引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制动软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29L23/00GK202097877SQ20102068077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建强, 秦光前 申请人:保定建强制动软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