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压延生产用的冷却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782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pvc压延生产用的冷却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种PVC压延生产用的冷却水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槽。
背景技术
:在压延法生产聚氯乙烯薄膜或片材可采用辊筒传热冷却或直接水冷却,直接水冷却一般采用水槽结构,水槽内若干单一传动主动导辊采用表面线速一致,即可以使得薄膜获得的速度一样,但实际上主动导辊线速大小一致时,显得张力严重不足,导致薄膜或片材出现褶皱。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褶皱问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褶皱问题的PVC压延生产用的冷却水槽。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水槽、设置在水槽内的包括导入导辊、导出导辊在内的至少两根导辊,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动力采用提供相同转速的同一套传动动力,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直径比为1: 1.02至1: 1.2,或者采用同一套动力、两套变速机构,两套变速机构的变速使导入导棍、导出导棍的表面线速比为1: 1.02至1: 1.2 ;或者,导入导棍、导出导辊的动力分别采用可提供不同转速的两套传动动力,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表面线速比为1: 1.02至1: 1.2。工作时,压延薄膜从压延机出来,进入冷却水槽冷却,在导入导棍、导出导辊的导向下,冷却并导出水槽。由于在相同转速下导出导比导入导辊的直径大或者在相同直径时,导出导辊比导入导辊的转速大,辊薄膜或片材在水槽内的导出导辊的线速度比导入导辊的线速度大的传导下,保持承受一定的拉伸及张力,从而避免了褶皱。本实用新型相比普通传统等表面线速的技术,具有有效地避免了褶皱的不良现象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槽1、设置在水槽I内的包括导入导辊2、导出导辊3在内的至少两根导辊,导入导辊2、导出导辊3的动力采用提供相同转速的同一套传动动力4,导入导2、导出导辊3的直径比为1: 1.02至1:1.2。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采用同一套动力6、由一套动力6带动的两套变速机构7,两套变速机构的变速使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表面线速比为 1:1.02 至 1:1.2。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导入导辊2、导出导辊3的动力分别采用可提供不同转速的两套传动动力5,导入导辊2、导出导辊3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导入导棍、导出导棍的表面线速比为1:1.02至1:1.2。
权利要求1.一种PVC压延生产用的冷却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设置在水槽内的包括导入导辊、导出导辊在内的至少两根导辊,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动力采用提供相同转速的同一套传动动力,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直径比为1: 1.02至1: 1.2,或者采用同一套动力、两套变速机构,两套变速机构的变速使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表面线速比为1: 1.02至1:1.2 ;或者,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动力分别采用可提供不同转速的两套传动动力,导入导辊、导出导棍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导入导棍、导出导棍的表面线速比为1: 1.02至1: 1.2。
专利摘要一种PVC压延生产用的冷却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包括导入导辊、导出导辊在内的至少两根导辊,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动力采用提供相同转速的同一套传动动力,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直径比为1:1.02至1:1.2,或者采用同一套动力、两套变速机构,两套变速机构的变速使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表面线速比为1:1.02至1:1.2;或者,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动力分别采用可提供不同转速的两套传动动力,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导入导辊、导出导辊的表面线速比为1:1.02至1:1.2。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有效地避免了褶皱的不良现象的优点。
文档编号B29C43/52GK202934749SQ20122060277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吴启超, 丰俊湘, 宋岱瀛, 龚国继 申请人: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