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粘接角模具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97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粘接角模具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叶片是风力发电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件,其良好的设计、可靠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是保证机组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结构主要分为下壳体、上壳体、大梁、腹板。沿叶片长度方向上可分为根部和尖部两部分,其中与风轮连接的部分可称为叶片根部,远离根部的部分可称为叶片尖部,依据叶片设计的不同,叶片长度15m范围内也可以均称为根部。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制作过程为:叶片的下壳体、上壳体、大梁、腹板分别在独立的模具中采用真空灌注成型,最后将在模具内已成型好下壳体、上壳体及抗剪腹板通过胶粘剂粘接成一个完整风电叶片。

风力发电机叶片作为机组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由吸力面(SS)壳体、压力面(PS)壳体、前后缘粘接区域及腹板,通过粘接剂粘接而成,而前后缘粘接区域由于叶片设计问题需要通过制作前后缘粘接角进行吸力面(SS)壳体、压力面(PS)壳体的粘接。粘接角模具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粘接角的质量以及粘接角区域结构胶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能否满足该区域的粘接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粘接角模具制作方法,提高了粘接角模具的尺寸精度,提高粘接角模具的质量,保证叶片粘接角加工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粘接角模具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叶片压力面模具和吸力面模具的前缘分模线内外均粘帖密封胶条,在叶片模具对应位置铺设该区域叶片的模拟布层;

2)、在模拟布层上满铺一层隔离层和脱模布,在吸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进入模具内分模线30mm,距模具外法兰200mm区域铺设2层玻纤布;在压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进入模具内分模线150mm区域,平齐外分模线区域铺设6层玻纤布;

3)、分别对压力面模具和吸力面模具的粘接角区域铺设的玻纤布进行真空灌注加热固化,形成对应的粘接角模块单元;

4)、去除真空灌注辅材后,在吸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的法兰台上涂一层胶黏剂,将压力面模具上的粘接角模块单元和吸力面上的粘接角模块单元进行粘接,形成粘接角模块;

5)、在粘接角模具的外表面铺设10层玻纤布,并采用真空灌注加热固化;

6)、在粘接角模具的内表面采用手糊的方式铺设2层玻纤布;

7)、将粘接角模具进行切割,比吸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的宽度大于20mm,在将粘接角模具按每段3-4m进行分段,然后对粘接角模具表面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密封胶条黏贴位置为压力面模具内分模线150mm处,外分模线外150mm处;吸力面模具内分模线内50mm处,外分模线外150mm处。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在压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进入模具内分模线150mm区域,平齐外分模线区域铺设6层玻纤布,其中内分模线外铺设2层玻纤布,内分模线内铺设4层玻纤布。

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所述胶凝剂的厚度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粘接角模具表面处理包括:

a、清理粘接角模具表面粉尘;

b、滚涂一层2-3mm的胶衣,胶衣固化后,使用600目水砂纸打磨;打磨完成后用清水清理粘接角模具表面粉尘,并用棉布擦拭;

c、然后使用800目水砂纸再次打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粘接角模具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粘接角模具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合模间隙,保证粘接角模具与叶片本身模具的一致性,保证叶片合模过程中粘接角区域的粘结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粘接角模具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叶片压力面模具和吸力面模具的前缘分模线内外均粘帖密封胶条,在叶片模具对应位置铺设该区域叶片的模拟布层;

2)、在模拟布层上满铺一层隔离层和脱模布,在吸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进入模具内分模线30mm,距模具外法兰200mm区域铺设2层玻纤布;在压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进入模具内分模线150mm区域,平齐外分模线区域铺设6层玻纤布;

3)、分别对压力面模具和吸力面模具的粘接角区域铺设的玻纤布进行真空灌注加热固化,确保TG大于70℃,形成对应的粘接角模块单元;

4)、去除真空灌注辅材后,在吸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的法兰台上涂一层胶黏剂,将压力面模具上的粘接角模块单元和吸力面上的粘接角模块单元进行粘接,形成粘接角模块;

5)、在粘接角模具的外表面铺设10层玻纤布,并采用真空灌注加热固化,确保TG大于70℃;

6)、在粘接角模具的内表面采用手糊的方式铺设2层玻纤布;

7)、对粘接角模具进行切割,比吸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的宽度大于20mm,吸力面法兰台切割尺寸预留90-110mm,在将粘接角模具按每段3-4m进行分段,然后对粘接角模具表面进行处理。分段切割便于安装时拿放,由于该粘接角模具重量大,整体拿放很不方面,因此进行分段安装,分段切割后在每段连接粘接角模具的吸力面法兰边中间位置做好标记,便于铺设时区分定位。

在步骤1中密封胶条黏贴位置为压力面模具内分模线150mm处,外分模线外150mm处;吸力面模具内分模线内50mm处,外分模线外150mm处。

在步骤2中,在压力面模具粘接角区域,进入模具内分模线150mm区域,平齐外分模线区域铺设6层玻纤布,其中内分模线外铺设2层玻纤布,内分模线内铺设4层玻纤布。

在步骤4中,所述胶凝剂的厚度为5mm。

所述步骤7中粘接角模具表面处理包括:

a、清理粘接角模具表面粉尘;

b、滚涂一层2-3mm的胶衣,胶衣固化后,使用600目水砂纸打磨;打磨完成后用清水清理粘接角模具表面粉尘,并用棉布擦拭;

c、然后使用800目水砂纸再次打磨。

在打磨过程中不断用手抚摸打磨处与周边,确保光滑程度一致。

该方法制作的粘接角模具使得粘接角定位准确,粘结间隙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叶片合模过程中粘接角区域的粘结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